科普文章被纳入职称评审新指标!晋升难度降低了?“妇产科的陈大夫”有不同见解
医脉通在年末到来之际将推出“2022魅力医生”专访系列,关于他们的名字,我们大多熟悉,他们为医生正名、为大众科普,但现实生活中的他们,却一挂白衣,“医”路荆棘。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妇产科的陈大夫”背后的故事之——理性科普。
来源:医脉通
作者:米子本文为医脉通编辑撰写,未经授权请勿转载。三甲医院妇产科医生
健康科普人
百万粉丝医疗大V
“科普医生,首先是一个医生,而不是一个网红。”
这是健康医疗领域博主“妇产科的陈大夫”说的一句话,我特别认同。
短视频盛行的时代,很多医疗大V医生因科普走红,但有一部分人红着红着就“丢”了自己的医生身份,他们忘了“欲望的尽头虽是物质的拥有,但科普的终极是知识的真实啊”。
近日,上海将健康科普纳入卫生专业人员高级职称评价引发热议,将大家的关注点又拉回到了“健康科普”上。
关于如何正确科学理性的科普,关于如何理解科普医生的价值,关于如何看待职称评审的政策,医脉通特此邀请到了“妇产科的陈大夫”,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有着怎样的独到见解——
遇见科普: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对于健康科普这件事,陈大夫本不是有意而为之。
起初注册微博账号是在2011年,和所有年轻人一样,上网冲冲浪,刷刷最新的新闻,看看最火的八卦,偶尔和其他博主“插科打诨”一下,直到2016年底。
在那一年,陈大夫认识了一位新博主,不仅科普做得好,视频也做得好,并且这件事特别有意义。医学出身,有临床经验,有着天然优势的陈大夫在那位博主的鼓励下,决定同他一起做“健康科普”,从那次开始便一发不可收拾,做到了现在。
我们在陈大夫的科普内容中,可以看到:
洗牙能把牙洗白吗?——不可能,想都别想!刷牙刷不白的,洗牙也洗不白,因为洗牙只是高版本的“刷牙”而已,用超声波“刷牙”。
女子自制霉豆腐长黑毛仍要吃——长了黑毛的毛豆腐属于发酵失败,在发酵时混入了杂菌,这些杂菌在代谢时,会分泌出各种各样的毒素,如黄曲霉素。
老婆怀孕后老公在做什么?——产后抑郁这个病和家人的态度相关性很强,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不帮忙会诱发产后抑郁,而家人的支持也可以帮助产妇更快地从产后抑郁的泥沼中走出来。
每段内容,都盈溢着“科学严谨”、“风趣幽默”、“紧接地气”。在陈大夫这里,我们除了能看到纠正后的是非对错,更多的还是人情世故。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无痛分娩”开始在全国推广。
而无痛分娩后会腰疼,是大众对其最大的误解!就此问题,陈大夫在微博上做了一个详细的科普,也因“此”她正式被广泛大众所熟知。
图源:官网截图
聊到这里时,她说,
“我个人觉得做科普的话,首先你得踏实,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踏踏实实地去做科普,早晚有一天‘风口’会主动来撞上你的。你不需要去追逐‘风口’,踏实做科普就可以了。”
陈大夫的亲身经历也告诉我们: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用心的量变,一定会带来质变。
走进科普:科普医生首先是一个医生
“科普医生,首先是一个医生,而不是一个网红。”这是陈大夫做科普以来一直坚持的理念。
一名专业的医生为何要做健康科普?陈大夫认为其意义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缓解医患矛盾。有时候医和患之间会有矛盾,主要还是出于双方相互之间的不理解,如果对于患者不理解的行为,医生适当地进行科普,医患关系会随之变得越来越好。
另一个方面是,在医生做科普的同时,必然会查阅更多相关的文献和指南,在这个边查边写的过程中,对于医生自身来说也是一个医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所以,做健康科普一定要严谨客观、实事求是,不能为了红而扭曲医疗常识来吸引眼球,这就违背了一名医生做健康科普的初衷了。
陈大夫举了个例子,“曾有医生在视频中说小孩多喝罗宋汤可以长高!这个观念肯定是不正确的,多喝牛奶、鸡蛋对孩子生长发育都有帮助,如果故意把罗宋汤单独拎出来讲,就有制造热点、吸引眼球的嫌疑了。”
图源:微博截图
初衷是为了缓解医患关系,让患者对健康知识有一个更正确的认识。
如果借“医生”之名制造爆点,讲一些剑走偏锋的内容,科普一些不正确的知识,这种比那些非医生科普的方式对大众的影响更大,毕竟医生是有“权威”光环的,这种谣言一旦被传播了就很难被打破。
如果说“健康教育缺失”是当今社会的“病毒”,那么医生正确理性的科普才是最有效的“疫苗”。
做健康科普不容易,能一直坚持做好多年更是一件难事。据陈大夫介绍时常会遇到一些偏执的人群来挑战医生大V的底线,用董宇辉的一句话来讲,就是“一无所知,还能做到非常的理直气壮”。
在刚刚做科普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况,陈大夫还会试图“掰正”对方错误的观念,后来经历的多了,也有了自己的一套处事方法:
“我会试图解释一次,如果解释不通,我会选择放弃,毕竟一个人的性格在成年以后就定型了,所以科普只度有缘人。不过大部分人还是比较客观的,我认为我的科普还是可以拯救大部分人的。”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做科普并非一件易事,时间久了会发现网络太过复杂,但是真正复杂的并不是网络,而是人性。
融入科普:更支持职称评审多元化
早在2019年,国家卫健委推荐健康中国行动的时候就曾提到,鼓励医务人员做科普。为了提升医务人员从事健康教育的积极性,逐渐将医生科普纳入到个人的绩效考核。
图源:官网截图
而在近日,上海在职称制度改革中将健康科普也纳入到了医疗、药学、护理、技术等卫生专业人员高级职称评价。
图源:官网截图
文件中明确了发布渠道和评价标准,其中第一条为“作为第一作者,在省部级及以上科普期刊上公开发表与申报专业相关2000字以上的科普文章”,这是否意味着评审难度将有所降低?
在陈大夫看来,目前刚开始制定以科普为晋升条件,还处于试水阶段,目前可能省级期刊就可以符合条件,以后时间长了,或许要求就会相应提高,比如国家级期刊或者一本专著,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将来大概率是不会比科研论文更简单的。
截至目前,黑龙江、河南、安徽等省市均已出台了卫生专业人员职称评审改革方针。由此可见,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科普,将健康科普纳入到职称晋升要求中或将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
就卫生专业人员职称评审衡量的标准方面,陈大夫更加期待多元化:
“我觉得不应该用某一项来作为一个硬性的标准来评审,有的医生擅长健康科普,有的医生擅长学术科研,可以在保证临床工作的基础上,二者选其一。毕竟一个医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把所有的技能都点亮,点亮其中一项,就是对社会有用的。对于医生个人有所侧重、有所选择,对医疗的发展可能会更好一些。”
就如同本次上海一样,有医生称,本年度上海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申报时可以拿健康科普代替学术论文。
作为在网络中活跃多年的一名科普医生,陈大夫还认为期刊或专著的这种科普传播方式可能在速度和广度上会受到一定的限制,网络传播对普罗大众来说或许是最有效果的。当然,这些硬性要求也会让更多的医生关注到“健康科普”本身上。
抛开“职称”的外壳,陈大夫在最后说出了科普的内核:
“我希望大家在做科普的过程中能够坚守本心,不要为了科普而科普,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大众去了解正确的科普知识,不是为了晋升或成为网红而去制作噱头。还是那句话,只要大家踏踏实实地去做科普,早晚有一天是会有收获的。”
回归现实生活,陈大夫的主业还是医生,但同时,她的科普之路也依旧在继续……
后记:何为医者,有素养,有规范,有温度,有情怀,这是一种医者的最高境界。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别人的评价,而在于自己的接纳。同时希望有朝一日,天下无疾,医护卸甲。
关注「妇产科的陈大夫」,关注更多科普知识
妇产科的陈大夫
微信公众号
妇产科的陈大夫
知乎号
妇产科的陈大夫
微博号
妇产科的陈大夫
小红书号
责编|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郑州120再起风波!4月大女婴因120拒绝送医延误致死?官方回应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