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版诊疗方案中的免疫球蛋白还没上市,那如今被疯抢的是什么?
导读
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一回事吗?
继连花清瘟、退热药物、抗病毒药物、蒙脱石散之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也难逃被“高价疯抢”的命运,甚至出现了断货的现象。
近日,在网上经常能看到有人分享关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经历,有人不在乎价格,高价求购;有人手里有“存货”,爱心奉献。
图源:微博截图
据健康时报消息,近日有网友表示,原本2.5克一瓶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价格是300到400多元,其1月2日买的是700元/瓶,1月3日是2000元/瓶;另有网友表示自己在1月3日买到十瓶,共花费19800元。
那么,这种被疯抢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到底是什么药?与最新诊疗方案中的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是不是一回事?
被疯抢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到底是什么药?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也称“丙球”、“丙种球蛋白”,简称IVIG。
它是从健康的人体血浆当中经过12次严格的病毒检测、灭活纯化而来的血液制品,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霉菌的作用。经静脉注射后,能迅速提高患者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G水平,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和免疫调节水平。
适应症包括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如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如重症感染、新生儿败血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
之所以近日出现抢购,除了用于救治新冠危重症患者外,还有人表示是听说其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才购买。其实早在疫情前,也有一些医疗机构靠“人免疫球蛋白可以提高免疫力”为噱头来忽悠老人,以谋取利润。
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支撑的。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其属于治疗性药物,而非预防性药物,所以没有预防新冠病毒的作用。并且其属于一种外来异体蛋白,盲目注射人免疫球蛋白制品进入人体内,有时反而会干扰自身抗体的形成,导致自身免疫力难以建立。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虽然经过严格筛查,但并不能百分百排除存在感染乙肝、艾滋等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同时,使用不当还会带来不少副作用,比如头痛、寒战、发热、疼痛等。
关于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对新冠病毒是否有效,目前存在一定争议。
在华西医院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手册(试行第一版)》中,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IL-6受体抑制剂、JAK激酶抑制剂和人免疫球蛋白。而在非重型患者的治疗方案中,则不包含上述药物。
同时,在北京协和医院发布的《北京协和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基层诊疗方案建议及适宜技术(第一版)》药物治疗流程图中,提到成人重型、危重型治疗方案时也涉及静注人免疫球蛋白。
图源:官网截图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中的免疫增强剂也有推荐:淋巴细胞绝对值小于0.8×10^9/L,可考虑应用免疫增强剂,如胸腺肽或静脉丙种球蛋白,增强机体免疫力。
但有很多专家认为,丙种球蛋白治疗新冠重症缺乏证据支持。
中华医学会发布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重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救治专家推荐意见》也明确说明,抗病毒治疗不推荐丙种球蛋白和恢复期血浆。
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和IVIG是一回事吗?
在1月6日,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中医药局最新发布的第十版诊疗方案中提到的是——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
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是两种不同的血液制品。
它是从新冠病毒感染康复者身上采集的含有高凝血IgG抗体的血浆,能迅速与新冠病毒特异性结合,中和或清除病毒,降低病毒载量,改善临床症状,且可能通过增加病毒抗原的处理和呈递来增强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反应。
就像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等,都属于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也就是说,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属于一种超免疫球蛋白。
在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方面,在2022年3月发布的第九版和刚刚更新的第十版诊疗方案中均写道,可在病程早期用于有高危因素、病毒载量较高、病情进展较快的患者。
第十版诊疗方案中提到的使用剂量为轻型100mg/kg、中型 200mg/kg、重型 400mg/kg,静脉输注,根据患者病情改善情况,次日可再次输注,总次数不超过5次。
图源:官网截图
除了第十版诊疗方案,《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2022年 12月版)》也提到:我国第九版防治指南还提出使用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恢复期血浆治疗重症患者,有条件时可以尝试。
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8月30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研制的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pH4)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不过截至目前,并没有该款药物完成临床试验或上市的消息传出。
所以,目前大家抢购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并不是第十版诊疗方案中提到的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
通过以上分析,虽然国家卫健委和各个医院均发布了新冠病毒感染相关诊疗方案,但对于人免疫球蛋白的态度意见不一。
甚至《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治规范与分级诊疗流程》(基层医疗机构应急使用简版)并未提及上述两个药品。
关于这两种药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研究员、主治医师杨达伟在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提到:
“目前两者都没有治疗新冠临床获益严格的循证医学依据,需要临床医生根据具体患者临床情况做出综合判断,评估可能的疗效,平衡获益及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
即需要注意的是,人免疫球蛋白为人血类制品,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总之,人免疫球蛋白无法像退烧药那样扩大产能,它属于一种稀缺、昂贵同时带有一定生物安全风险的特殊药品,不具有适应症的人群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没有任何益处,这不仅是对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更使这些人毫无必要地承担了风险。
特殊时期,请大家理性购药,不要抱着囤药的心理去抢购,而是把药留给更对症、更需要的人!
责编|米子 亦一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