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医生闯祸后,他的“主任父亲”出马了……|医学微小说
导读:新系列医学微小说《医二代误入急诊记》已正式上线,依旧定于每周日按时更新。此次主要记录年轻的医学博士孙伟,本心高气傲要进医院最强势的神经外科,没想到阴差阳错进了急诊。憋着一股气的他总是闯祸,瞧不起科里学历低的老医生,更瞧不起科里的护士,期间发生了不少冲突和笑话,可最终时间和经历让他明白,大医精诚,医疗从业者的分工绝无高低贵贱。
来源:医脉通
作者:小呱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拨通父亲的电话后,孙伟马上后悔了,如果联系母亲,或许会更好一些。
最近父子两人关系冷淡,现在出了事就找他,难免又是一顿数落和争吵。可还没来得及多想,那边已经接起来了。
“怎么了?”
“爸,你和我妈最近怎么样?”
“有话直说,我马上还要开会!”
……
听父亲这么说,孙伟也不藏着掖着了,把事情简短地说了一下。令人意外的是,以往脾气暴躁的父亲难得没有直接发作。
“临床操作没有勤奋练习和基础知识,肯定会出纰漏。我知道了,回去和你妈商量一下。”
父亲说完挂断了电话。
01
接下来几天的工作,孙伟都有些心神不定。患者的肢体神经功能受到影响,徐主任不得不如实告知患者家属。那边也已经了解了基本情况,几次三番去到医务办公室吵闹。
为减少冲突,主任给孙伟调了班并告诉他,等事件稳定一些再叫他出面。科里大夫们也有意识地远离这场风波,以至于现在对于事件处理的进程,连孙伟这个当事人也不清楚。
两周以后,徐主任带着孙伟在会议室内解决了这场纠纷:孙伟的父亲联系了医院领导,力争在这次事件中尽力降低对孙伟的影响。医院和科室免除了患者急诊住院费用,并表示对后续的康复训练和用药负责。
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就此平息。
重新恢复正常工作的孙伟心情复杂。自己来到急诊后,接二连三的不顺让他信心备受打击,如今出了问题,还是自己的主任父亲出面解决,科里的同事们必然会对此议论纷纷,“二世祖”的帽子怕是丢不掉了,这对于向来骄傲的孙伟是很沉重的打击。
徐辉主任在早会时,似乎看出了孙伟的低迷,便给他安排了任务——明天下午在会议室分享关于急诊颅脑外伤的治疗专题。
这是孙伟的专业方向,看得出主任是希望能帮他尽快找回工作节奏和信心。为了不辜负主任的好意,孙伟也很认真地准备了一整个晚上。
02
颅脑创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他脏器伤,病情复杂多变,伤后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烦躁,造成脑耗氧量增加、颅内压升高等不良后果。
颅脑创伤作为一种持续强烈的伤害性刺激,对患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胃肠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凝血机制等。疼痛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和应激反应,还可诱发体内各种促炎因子的释放,可能导致细胞肿胀和死亡,破坏血脑屏障,诱发或加重脑水肿,引起继发性颅脑损伤。
合理科学的镇静、镇痛可缓解疼痛、焦虑和躁动,抑制应激反应的发生,降低其对机体的损害。另外,适度镇静、镇痛可降低脑氧代谢速率、改善脑血流、提高脑组织对于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及自动调整各种物质的供需,利于诊断、护理和治疗性操作,减少并发症,尤其对于重症患者更加有益。
颅脑创伤后病情变化快,对于重症患者而又无法及时行辅助检查者,临床医师主要通过相关监护设备及患者意识、瞳孔变化判断颅内情况,由于担心影响意识评估及判断,加之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使得此类药物的应用受到相应限制。
在临床上,常用的镇静、镇痛药物主要有:
1.苯二氮卓类药物
地西泮具有抗焦虑、镇静、抗惊厥和肌松作用。作用快,心血管反应轻,半衰期短,排泄快,但比较容易引起呼吸抑制、低血压,尤其引起静脉炎。用药时应仔细监测镇静深度,长期用药应减少剂量,缓慢减量停药,以减少戒断综合征。
咪达唑仑是水溶性镇静药,起效快,临床用药呈现剂量相关的催眠、抗焦虑、顺行性记忆丧失、抗痉挛等作用,为临床上常用镇静药物,与地西泮相比,其起效时间更快,维持时间更长,但长期应用咪达唑仑亦可引起并发症,容易产生快速耐受,导致剂量渐进性增加,颅内压难以控制,并可能在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
2.巴比妥类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随使用剂量由小到大,会相继出现镇静、催眠、抗惊厥和麻醉作用,可不同程度降低脑组织代谢率,抑制脑脊液生成、与低温疗法并用,对于神经重症患者镇静效果更好。应用此类药物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可突然停药,否则易发生“反跳”现象,从而使患者继续服药,久之引起成瘾,成瘾后若再次停药,会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
(2)严重呼吸功能不全者会因变态反应引起呼吸、循环系统抑制,导致危险性增大。此类药物对循环的影响可能导致脑灌注压的降低,但对于颅压增高患者应用此类药物则具有相当大的风险。
3.丙泊酚
丙泊酚为烷基酸类的短效静脉麻醉药,低于麻醉剂量使用时具有镇静、抗焦虑、抗惊厥、遗忘、很强的催眠和麻醉作用。为脂溶性,起效快,一般40 s内可产生睡眠状态,其脂溶性很高,血浆浓度较低,易通过血脑屏障,几乎无药物蓄积,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且半衰期短,苏醒也快。可降低颅内压,减少脑耗氧和脑血流量,因此适于重型颅脑损伤及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
其不良反应为:可引起注射部位的疼痛,呼吸抑制,容易出现丙泊酚输注综合征。
目前对于重症颅脑创伤,丙泊酚与咪达唑仑仍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镇静药物。从临床实际应用角度考虑,快速苏醒和无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是选择药物时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因素。
关于如何规范科学地实施镇静、镇痛药物,从而使患者既进入到“睡眠但是容易唤醒”的理想镇静状态,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明确病因,做到心理安抚与药物治疗并举。
其次,镇痛先于镇静,应首先实施有效的镇痛,从而减轻或消除机体对痛觉刺激的应激,再进行适当的镇静治疗,临床研究表明,可取得更满意效果。
第三,临床医师必须熟悉各种常用药物的剂量、药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
第四,在镇痛镇静治疗期间,做好监测工作,特别是对于心率、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同时,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呼吸道管理,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及用法,以达到理想的镇静水平。
03
认真讲完,孙伟看到了几个同事们鼓励和认可的目光。主任一走,有几个人就带着异于往常的热情凑了上来,言语间称兄道弟,还有的人则相反,明显对孙伟的态度冷淡了许多。
起初孙伟还疑惑,后来仔细琢磨后也就明白了:如今自己“医二代”的身份已经暴露,想找关系贴背景的自然会凑上来。那些冷淡的同事则是断定他是来转科“练级”的,没几天就会调走,自然没必要过分熟络。
转眼几周过去了。这天孙伟查完房,进休息室拿东西,正看到许蔚护士在和思涵护士聊天,这两个女孩看见孙伟突然闭口不言,急匆匆出去了。
这怪异的举动引发了孙伟的好奇心,回到办公室打听了一下才明白原因:
昨晚7床的一位颅脑损伤的患者,夜里突然发烧,最高38.9℃。值班的赵大夫给他下了吲哚美辛栓,用药一会儿患者出了很多汗,衣服都湿了,体温也降到了37.7℃,见温度降下来,赵大夫嘱咐思涵护士给予患者补液,维持到明晨的液体出入量持平即可。
但第二天早晨发现液体平衡+1000ml。赵大夫埋怨了几句思涵护士,两人不欢而散。后来许蔚查看了前一晚的护理日志和医嘱,随口问了句:汗液估算加上了吗?再查看一下体温变化前后的汗液估量吧。
思涵一拍脑门,赶紧重新计算,最后基本达标,可刚才和赵大夫拌了嘴,于是许蔚主动替她去汇报并承认了工作失误。孙伟进来的时候,正赶上许蔚在开导思涵。
患者机体内失水量包括显性失水量和不显性失水量。临床工作中,有些医护人员在记录液体出量时可能漏了不显性失水量。7床患者夜间用完退热栓剂后,大汗的量应该被计算进去,但却容易被护士忽略。
听完后,孙伟感觉,许蔚虽然性格厉害,但在协调医患和同事关系上确实有水平,似乎科里的医生护士都和她很处得来。
最重要的,她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思维也很强,能发现许多别人不注意的细节与盲点。孙伟自己没有发现,在不知不觉中,自己曾经看不起护士的偏见,正在一点一点瓦解。他对这位充满活力的护士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这时手机振动,是母亲的电话。孙伟接起来:“儿子,我联系了田院长,可以调回本部了!”
“真的吗?”孙伟乐得差点蹦起来,前段闯祸后他就一直想逃离这个地方,现在终于见到了曙光。
可奇怪的是,孙伟的脑海里突然出现了许蔚的身影,就这恍惚之间,他变得犹豫了……
主角人物介绍
孙伟——名校博士,医学世家,其父是省三甲医院普外科主任,母亲是医学院教授。人不坏,医术也高,但有强烈的学历和职业优越感,瞧不起低学历医生,更瞧不起护士。因其父普外出身,下决心从事最牛的神经外科压他一头。
许蔚——急诊科护士,大专学历,年龄与孙伟相仿,但由于工作早,属于急诊科的“老人儿”。善良有活力,最擅长利用自己丰厚的急诊经验教孙伟做人。她身上带着沉重的故事,其母也是急诊科护士,一场医闹失去了生命。许蔚本是为了报仇才做的护士,却被主任和病人所影响,成了一个真正合格的好护士。
徐辉——急诊科主任。80年代的大学生,后在职读了硕士。业务能力很强,但科研和人际关系能力很差,本院急诊科创收差、活辛苦,没人干才不得已接下主任一职。徐辉和孙伟父亲是老朋友,受他所托来教孙伟何为真正的医生。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周日分解!
医学微小说《医二代误闯急诊记》系列往期回顾:
➤第一章:医二代博士瞒着主任父亲参加医院面试,没想到却被刷了下来……|医学微小说
➤第二章:高学历医二代刚到急诊科工作1个月,主任为何就“骂”他不适合当医生?|医学微小说
➤第三章:高学历医生瞧不起低学历护士后,以前跑腿的活儿再也没人帮他们了……|医学微小说
➤第四章:身在卧虎藏龙的急诊科屡屡犯错,心高气傲的年轻医生认清现实|医学微小说
精彩回顾
➤ 出生8年后,父母发现孩子不是亲生的!胚胎搞混,到底有没有可能发生?丨医眼看法
➤ 三盒“感冒药”花了800多元?“丁团长”吐槽医院药贵,阿宝专业剖析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