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一省发文,职称评定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直接按工龄认定了
导读
千万不要让职称,成为拿捏医护最好的工具!
近日,吉林省推出了一个对教师来说重大利好的政策——“3010”职称认定政策。
图源:吉林省人民政府
所谓“3010”,指的是一线教师教学满30年,且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同时受聘一级教师职称岗位满10年,且满足高级教师基本条件的,可以直接认定高级教师。
并且通过比例为100%,不占单位岗位核定职数。
也就是说,取消了职称评定,直接按工龄认定。
吉林省的这次职称工作改革,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开了职称评定界的先河。
虽然此政策仅是吉林一地之隅,且仅是教师这一行业的破冰,但文教卫生自古不分家,无疑,这对全国各地尤其是对医疗卫生行业来说,也是一块他山之石。套用那句话来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教师职称不用评了,直接按工龄认定了,那么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这一天还会远吗?
职称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特别是对医生来说,职称让广大一线医生们是又爱又恨。
在国内,职称高低是判断医生医术高低的基本条件,也是一名医生在科室团队中寻找位置感的重要标签。医生的学术地位、收入水平等都与职称息息相关。越往上晋升难度越大,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心血。
职称制度,目前已实施了三十多年,一方面人人都想争取,一方面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诟病。
一、名额限制
我们都知道职称晋升对医生们来说可谓是存量竞争,竞争太过激烈。
很多人哪怕再怎么优秀,在职称评定上却也只能与高级职称失之交臂,基于此,一些原本优秀的医生失去了上升的动力,彻底躺平,有些甚至因此不思进取。
当利剑不能出鞘,剑客自然心灰意冷了。
这就像世界上本来没有路,人走多了就形成了路,但是当走的人越来越多,都塞住,这注定就又不是一条好的路,那就必须要想办法重新开辟一条新路出来,披荆砍棘。普陀泰格拉说过一句话,人是万物的尺度也是最终的目的。如果无数人死在通往星辰大海的路上,那么星辰大海将没有任何意义。
二、捆绑的附加条件多且乱
职称,表面上是代表技术和学术水平,但评审的时候,很多捆绑的附加条件与技术和学术水平却毫无关系,晋升条件过于加码随意。
如下乡、援外等都可以成为加分条件,并与职称评审深度绑定,缺一不可。无形中形成了巨大的“氨基酸组合效应”:组成人体蛋白的8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7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当缺一不可时,“一”就是一切,就能把医护职称评定的脖子掐得死死的。
再比如,争议比较激烈的,疫情三年以来,有些地方因为嘉奖抗疫医护人员,直接给晋升职称的,业内外,一直褒贬不一。
三、不够公平、透明
职称评定人为操作空间较大,难以保证绝对公平。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事关系比较复杂,评出来的高级,难以得到大家心悦诚服的认可。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一些根本就不在临床一线的医疗卫生系统的领导,很多却占用了医院名额,被评为了高级职称。
在这种情况下,多年来,医疗卫生界许多人都反复呼吁,希望职称评定这一块能作出一些改变!
呼吁比较多的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取消职称评定,只设住院医师和主治医生两档。
因为这两级职称都是只考不评,比较透明公平,国外大多数国家,也都是这么做的。
在这里多说几句,在国外,没有患者选医生一说,也没有人为的用行政手段区别职称等级,给每个医生贴上标签,贬低这个医生,抬高那个医生,造成医生之间人为差别和矛盾,并错误的引导患者盲目找高级职称医生扎堆求医的事。中国是唯一对医生实行职称制度和让患者选医生的国家。
可以这么说,让病人选医生就是让外行选内行。而限定名额的职称制度,无疑是横亘在医生前行路上的一个难以逾越的拦路石。这块石头不搬掉,就会绊倒许多医生的内心崇高理想和前进希望。
二、可以不废除高级职称,但要取消职称评定,按临床执业工龄直接晋升为副主任或主任职称。
三、即便职称一时半会无法取消,也应该缩小职称工资差距。
可以按照临床工龄直接将工资待遇套改到高级职称水平。本来职称代表的是学术水平,但是现在与薪酬关系太密切,导致医护人员过度的关注职称晋升,浪费了太多的精力在上面。
四、以考代评,年限够了,考试过了,就晋级职称,晋级了就直接聘任,提高待遇。
说实话,不是说国家制定职称的政策初衷不好,在现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用行政的手段逼迫医生将科研论文等与临床工作相结合,通过不断继续教育学习更新医学知识,毫无疑问是应该的。但无论多好的政策一旦不能与实际现实情况充分联系,那么再好的出发点,最后也很可能会沦为形式。
前面赘述过,实际上给医生设定初、中、高三级职称的情形,不是国际通行做法。就拿美国来说吧,医生只有两个级别:
一个是正在接受培训,没有资格独立行医的住院医生;
另一个是已完成培训,独立行医的主治医生。
主治医生是美国卫生技术职称的天花板。但是主治医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参加学术职称评定,获得助理教授、副教授和终身教授的身份。
不过,这个职称的获得,只是对应某个医学院,是个临时身份,可以拥有一些研究的机会和到世界各地讲学的机会,与薪酬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说到底,我们国家的医护人员关心职称,无非还是因为职称与工资报酬密切相关,这也是当前我国职称评定的一大困局。如果一名医生的报酬,是依据其在日常工作中的临床表现来制定,那么,大家还有必要抱着职称不放吗?
所以,像吉林省推出的教师“3010”职称认定政策改革,无疑是一声惊蛰春雷,带来了新的气象。
每个人都在艰难前行,不是因为物质就是因为灵魂。种种情况表明,尽快将卫生技术职称与薪酬待遇脱钩,或者降低职称在工资体系中的权重,建立一套完善的技术档案体系,保证医护最终依靠技术和临床的工作业绩来决定薪酬,公平对待一些默默无闻的老实人,这才是改良卫生技术职称制度的根本和方向。
千万不要让职称,成为拿捏医护最好的工具!
责编|阿泰 亦一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他临床工作刚两年,就被父亲找关系安排到医务科……这是好事吗?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