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省发文:医院严禁聘用无规培证医生!无规培证不能从事临床、不能参加资格考试……

医脉通medlive 医脉通
2024-12-05



导读

如果不规培,医学生毕业直接上临床,又有几个医院敢用?


来源:医脉通
作者:叶正松
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6月28日,河南省发布了2023年规培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三点要求引人注目:


一是要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重点招收对象,并要优先录取省内4所高校(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新乡医学院及河南科技大学)的学生,因其执考通过率高于平均水平。


二是再次强调凡是2020年以后毕业的医学生,无规培证不能从事临床,也不能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三是严禁医院聘用无规培证的医生,对于违规聘用无规培证住院医师的单位予以严肃处理。


图源:河南省卫健委官网


规培是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为了让医学生毕业后接触到更规范的诊疗程序,提高临床执业能力。


记得当年推行规培政策,有一个深入人心的响亮口号:“刚毕业的医学生,去协和工作就是协和的水平,去县医院工作就只有县医院的水平,规培的初衷是为了平衡这种情况”。让医学生通过规培三年的系统临床实践,培养出具有较高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专业技能的高级人才,为下级医院输送优秀人才,同时缓解医学生就业压力,这是这个政策得到最高层面认可的原因。


可以说,这个制度的初衷是好的,只是实施几年下来,慢慢的就有些逐渐变了味,走了形。


所谓“铁打的科室,流水的规培生”。这流水的规培生毕竟将来大多不可能留在该科室工作,只是待那么两三个月之后,就会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故而带教老师无需忌惮的抓紧时间压榨。所以,不论是社会规培,还是研究生规培,不少规培生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在医院底层日复一日的挣扎。


曾经,成都某医学院校附属医院规培生在网上晒出的一张“无固定工资收入承诺书”登上热搜,引起群情激愤。该院多名专硕研究生反映被过度“压榨”成了“免费劳动力”。



原本是一个系统性的医学人才培养,结果很多时候成为了大医院的超低成本的劳动力。


其实,国家对规培生是有补助的。中央财政每人每年3万元,一个月差不多2500元。一般规培生一个月三千元多一点,也就是说,医院只要花几百元就能招一个本科毕业住院总。


这还是有良心的医院,有的医院3万还要扣1万,用于教学,只有规培研究生助学金一年6000元,相当于从医院财务里走。或者是规培生单独值班,医院才给加点钱。


曾经某医院专硕一分钱不加,学生去闹了以后一个月发200元,两百元不多,但侮辱性极强。


从各方面了解到在医院的领导者看来,规培生知识储备、临床技能都相对不足,进医院就是学习的,给予相应的待遇犹感不值,应付与安抚成了主要的待遇方式。


规培生拿最少的工资,干最多的活,有了这么低廉的劳动力,谁还愿意花代价多招医生?


所以,你看看,现在的三甲医院一些临床科室,少了规培生,还能轻松运转吗?


有同行爆料,有家医院神经内科,一个病房早上交班,就两三个主任医师,十几个规培生和研究生,要是都没了,就三个主任医生,连主治都没有。


由此,我们至少看出两个问题:


一、规培生超负荷高压力的工作现状


可以说,规培生已经取代了医院的住院总。常年无休,吃住在医院。收不完的病人、写不完的病历、开不完的医嘱,日夜坚守,苦苦奋战。


对于规培生来说,医院是一个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的地方,不客气的说,上级医生会拿病人的生命安全来道德绑架他们。常常不能保证规培生应得的利益反而肆无忌惮地压榨,而作为规培医生却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否则就是对病人不负责任,罪大恶极,不配做医生。近些年,规培生过劳死情况时有耳闻:


  • 2015年3月,浙江邵逸夫医院,一名20多岁的厉熔英医生,下夜班回宿舍后猝死;

  • 2017年6月,还是浙江邵逸夫医院,还是年仅20多岁的一名规培医生陈德灵,猝死;

  • 紧接着,第二年,2018年3月,江苏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规培研究生顾健,连续工作15小时后猝死。


这些规培生猝死事件,如同浓重密布的阴云,压迫着每一位医生内心。尽管猝死者或许与个人身体素质有关,但作为规培的医院和科室,以及带教老师,师生情怀在哪里?人文关怀又在哪里?


二、规培带教质量堪忧


一个科室十几个规培生,两三个主任医师,规培的带教质量可想而知。


不少规培基地医院并不太重视临床教学,因为临床教学质量并不是评价医院好坏的指标。


所以,规培制度,不是说有多不好,而是至少要作出一些改革。要改革的不是医学生,而是整个医学教育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大家都只在乎每年招生规模扩大了多少,申请了多少课题,又给多少带教老师申请到了哪些学者称号,他们又给医院发表了多少高分论文,而恰恰没人在乎我们的规培教学是不是合格了?我们的学生从学校走出去,踏上临床独立执业能否胜任?


当然,客观而言,规培弊病虽然不少,但也不是一无是处。


如果不规培,医学生毕业直接上临床,又有几个医院敢用?


现在医患关系下,患者的权利过度彰显,仅仅临床实习一年,能学到几何?毕业就执业,的确多数医学生都差强人意,这是医学毕业生自己呈现的事实。


实际上没有规培制度之前,许多大型三甲医院都是自行给新入职医学生进行科室轮转“规培”。华西医院最早弄的,然后觉得这个模式可行,被国家认可,到现在强行规培,也是不得以而为之。


记得我当年刚毕业分到医院第二年,在三甲医院进修学习时,真是玩命的学习。那时候医患关系没现在这么复杂,老师敢放手,一个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有的事情通通由我这个进修的主管医生负责到底。最多的时候一个人都要管七八个患者,写病历,病程记录,晚上还有一线班要值班。一年到头吃住在科室一点都不夸张。那时候还没有电子病历系统,纯靠手写,一份病历至少写一个小时。轮到我值班了,我就睡值班室,值班室两张床,轮到熟悉的同事值班,我还睡值班室,有时候因为写病历后看书学习都到凌晨了,我就主动提出替别的有事的老师值班。满脑子就是一个目的好好学习,玩命的学习,因为我是基层医生,学习机会难得。后来每当想起那段学习时光,我就会觉得那是最好的自己,痛并快乐着。


说实话,患者需要好医生,但好医生,都是熬过来的,都是千击万磨过来的,里面的心酸自有体会。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就要风雨兼程,顶风冒雪也要奋发前行。观察事物,不能只看到好的一方面,也要看到负面的。相应的代价,具体是什么,往往不会立马浮现,但是自己要清楚,代价一定是存在的。


人要能抗事。这个世界根本没有岁月静好,尤其是医生,必须懂得牺牲什么去换取所要的东西。先去挖掘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再去磨砺锻炼提升自己。人生先追求自己需要的,然后在追求自己想要的。但这个过程绝不能反过来,不然你会痛苦不堪。


当然,毫无疑问,对于规培,问题是有,应该承认,更要面对。目前来看,最突出的问题,集中体现在规培生学到临床知识不足,压力太大,待遇太低。规培生似乎具有波粒二象性,工作时是医生,发钱时是学生。


规培医师这种制度创立初衷本无可厚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确实可以积累到很多的临床经验、提高临床技术,锻造住院医师同质化水平,这本是很好的一件事情。但是,一本好经,却给念歪了。许多医院借培养学生为名,将规培生作为免费使用的包身工,这就违背了制度的初衷。每天无休止的超负荷工作,换来的是极低的待遇、没有尊重的日常、无出路的未来,甚至经常发生规培生被打而无人问津的事件。缺乏人情温暖的规培,就会让正值生命盛夏季节的规培生,看不到人生金秋收获的希望。


在这种模式下,选择学医的优秀大学生必定会越来越少,以后的医生也必将会越来越少,到最后,可能就没有多少医生了,至少没有多少优秀人才愿意从医了,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医生越来越多,就应该在各种方面改善医学生行走的大道,排除掉这些问题,我相信医学生会用脚投票。


多年以后,医生多了,工作压力小了,优秀人才从医的就会多了,自然医疗水平和工作效率也就提高了,医患关系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希望相关主管部门能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该做判断题的时候,不要让别人做选择题。或许,我们真的到了需要改善一些什么不可的时候了,为所有的规培生,也为所有的医生。


责编|亦一 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精彩回顾

➤ 当着患者和家属的面,主任和主任干起来了……|医学微小说

➤ 平均住院日绝非越短越好!医院完成这一“国考”指标难在哪?

➤ 一名急诊医生掏心掏肺地告诉大家:摧毁中年男人身体的到底是什么?

➤ 60岁老人死亡,家属索赔118万!没有推断死因,凭什么判医生有“四大罪”?丨医眼看法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