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大过年的,居然还有脱口秀演员把它当段子,拿命误导

医脉通
2024-12-05



导读

不止头孢,这些药物也不能配酒!


来源:医脉通
作者:亦一
本文为医脉通编辑综合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近日,各位医疗博主和科普博主可气得不轻。因为辛苦科普好几年的“头孢配酒,说走就走”,差点被脱口秀演员杨波的一句话打回解放前。


2月4日下午,脱口秀演员杨波在其个人微博发博疑似轻生引发关注。据悉,杨波后续被找到,但并无生命危险。


不过,杨波的一条回应却在网上再次引发热议,他表示“大家别担心了,我没事儿,我发现头孢喝酒根本死不了,除了胃有点不舒服,一点事没有。”随后,杨博再次发文称,为自己的不成熟向所有人致歉,将注销微博。



当前,虽然账号已取消,但是产生的误导却不能随着账号的消失而烟消云散,于是乎,一些医疗博主或科普博主不得不“怒气冲冲”赶过来“擦屁股”——


@Do医生 请不要误导别人了!我不知道这个杨波到底是谁。但你没事,不代表别人吃头孢饮酒也没事,幸存者偏差的个例不能代表所有人都这么幸运。而且文中描述的胃肠道的不适,就可能是服用头孢类抗生素后饮酒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之一。其他还可以表现为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搏动性头痛、头晕,大汗、口干、胸痛、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严重者可引起死亡。作为医生,再次恳请大家吃头孢后不要饮酒,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个幸运儿。



2月4日,中新网也发视频科普:头孢遇酒,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轻则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严重的还会出现血压降低、呼吸困难、心脏衰竭、肝功能衰竭、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等症状。双硫仑样反应的轻重程度和个人代谢能力相关,比较轻的双硫仑样反应可以自愈,通过大量饮水、休息等方式缓解症状至自愈。如果症状比较严重或不缓解,则要及时就医。“头孢就酒,说走就走”并非玩笑话,勿因个别案例而掉以轻心。



对于此事,网友也纷纷表示:


“公众人物能不能对自己说的话负责啊,这不是故意的吗,要是真的有人去尝试出事了怎么办,一条命一个家庭啊!”


 “马上春节了,本来酒局就多,你再来个头孢就酒死不了,这不纯纯误导人嘛!”



双硫仑样反应,严重时可致命


近日,话题#吃完头孢7天内不能喝酒#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有网友分享自己的亲身经历称“吃了头孢第二天晚上喝酒,过了一段时间反应剧烈,被120拉走了。



为何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头孢遇酒后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又被称为“安塔布司反应”,双硫仑结构中有“甲硫基四氮唑基团”,某些药物也具有该基团,使用此类药物后饮酒,轻症患者则出现面部潮红、心悸、胸闷、头痛、恶心,重者除上述症状外,还会出现严重的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引起死亡。


正常情况下,乙醇(酒精),在胃肠道内吸收需要0.5-3h,10%以原形通过呼吸道、尿道、汗液的方式从体内排出,肝脏中的乙醇脱氢酶、乙醇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将其余90%的乙醇转化为乙醛,乙醛脱氢酶再将乙醛转化为乙酸和乙醛酶A,乙酸在体内进行一系列的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后排出体外。


双硫仑或含有“甲硫基四氮唑基团”的药物抑制了肝细胞线粒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阻止了乙醛在肝脏中进一步的代谢和转化,使乙醛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最高可达10倍),当体内乙醛浓度升高时,会与体内一些蛋白质、核酸、磷脂等共价结合,破坏这些物质,使其失活,机体就会产生一系列不适症状。乙醛还可促使儿茶酚胺的释放,从而引起交感神经的兴奋,一定程度上使线粒体的呼吸功能和脂肪酸氧化功能受损,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的呼吸、循环及神经精神性症状。故乙醛在体内的蓄积是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根本原因。


另外,双硫仑的代谢产物二乙二硫氨基甲酸酯,其可以抑制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使多巴胺代谢减少,从而使脑内多巴胺浓度升高在体内蓄积,使全身的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使血浆外渗,血管通透性增加,兴奋交感神经,促使神经末梢释放大量的5-羟色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单胺类神经递质,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可引起严重结果,甚至猝死。



不止头孢,这些药物也不能配酒


日常生活中,除了头孢,服用以下这些药物时也不能喝酒——


1.解热镇痛药


酒精可使血清胃泌素大量分泌,解热镇痛药如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同样可使血清中胃泌素分泌增加,二者联用可能导致胃泌素分泌浓度剧增,胃酸大量分泌以致破坏胃粘膜屏障,损伤粘膜下血管,有引起胃出血的危险性。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平素健康的人喝酒后会产生严重的头痛,如果自作主张服用止痛药,同样容易诱发胃肠道出血。


2.镇静催眠药


乙醇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且作用与饮酒量成正比。酒后服用苯巴比妥、氯氮卓、水合氯醛等中枢神经抑制药,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较深的抑制,轻者致人昏睡,重者引起昏迷,甚至因中枢神经麻痹而死。


3.抗过敏药


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去氯羟嗪、赛庚啶等,这些药与酒同服其后果同镇静催眠药相似。


4.降糖药


酒精具有抑制糖吸收的作用,酒后服降糖药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或注射胰岛素,会引起血糖下降过快,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昏迷,若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


5.抗癫痫药


如苯妥英钠等,服药期间如饮酒可降低疗效,甚至诱使癫痫发作。


6.抗心绞痛药


如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及硝苯地平等血管扩张剂,服用时饮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剧降甚至休克。


7.降压药


酒精具有扩张血管,以致交感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和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如果酒后服用降压药(复方利血平、肼苯哒嗪、硝苯地平、地巴唑、速尿、利尿酸等),使小血管更为扩张,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血压骤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昏厥。


8.止血药和抗凝血药


酒精可以抑制凝血因子,对抗止血药物,使止血药作用大大减弱。酒精可影响香豆素等抗凝血药对肝脏酶类的竞争,从而使其抗凝血作用增强,导致药品半衰期缩短,影响药效。


9.利尿药


利尿药如双氢氯噻嗪、速尿、安体舒通等,能通过排尿来降低血压,一旦饮酒,酒类的扩张血管作用会引起血压过低和头晕反应,甚至发生直立性虚脱。


10.抗抑郁药


如丙咪嗪和多赛平等,若服药期间饮酒,可产生镇定作用,从而降低药效,还可导致脂肪在肝脏的沉积,使小肠蠕动减弱,甚至发生肠麻痹。


11.抗结核药


酒精在体内的氧化过程可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增多可损伤肝细胞,异烟肼、利福平等抗结核药会增加酒精的肝脏毒性,引起黄疸及肝脏功能减退。


温馨提示:不同药物的说明书和相关指南说法不一,且双硫仑样反应的严重程度与药量、饮酒量及个人体质有关,因此具体禁酒时长因人而异。一般认为,安全起见,在停药后的1-2周内,最好都不要饮酒,或使用含乙醇的药品。



春节饮酒需谨慎!51万国人研究发现:每一滴酒都有害!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说法叫“小酌怡情,大酌伤身”,很多常喝酒的人,常把“微醺更健康”挂在嘴边。然而一项涉及51万国人喝酒的大数据研究证实:适度饮酒有益健康不存在,每一滴酒都有害!


2023年11月,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发表了一项涉及51万国人喝酒大数据分析研究证实:根本不存在适度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



这项研究收集了2004-2008年期间从我国十个不同城乡地区约51万人的数据,他们年龄在30-79岁之间,其中男性约21万人,女性约30万人。


在随访的12年间,一共约有5.6万人死亡(男性约3.2人,女性约2.4万人),其中约2.3万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约1.7万人因癌症死亡,二者共占72.5%。


研究证实:酒精摄入量与死亡以及死于酒精相关癌症、肝病、心血管病风险呈一致的正相关关系。酒精摄入量越高,死于酒精相关癌症、心血管病及死亡风险越高。即使少量饮酒也会增加死亡以及死于心血管病、癌症、肝病的风险。


去掉干扰因素后发现:每周多摄入100克酒精的男性,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增加15%、因肝病死亡的风险增加31%和全因死亡风险增加7%;此外,因与酒精有关癌症死亡的风险增加12%。


春节将至,年味渐浓,大家是不是已经坐不住了,想与三五好友好好把酒言欢一番?


这里,小编还是要提醒大家,虽说喝酒助兴,但要注意适量。此外,特别需要谨记:服药不喝酒,喝酒不服药!


医脉通综合自中新网、微博、健康时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空军医院等内容


责编|亦一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精彩回顾

➤ 88岁患者死亡,家属诉医院滥用呼吸机,获赔26万全部捐出!一位医生的3大关注与思考……

➤ 拿着计算器,不敢开检查,医生屡屡推诿病人……3年来,DRG改变了什么?

➤ 重磅!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给医生释放了哪些重大信号?

➤ 医生工作积极性不高怎么办?这家医院院长开启“大改革”……

戳这里,更有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脉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