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疗界或将发生一场惊爆巨变……
导读
追求病历质量没错,但重点和方向是不是弄错了呢?
“垂死病中惊坐起,今天还没写病历。”
“少壮不努力,老大写病历。”
这是医生改写的一些打油诗。
身为医生,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触?
患者的压力来自于病例,而医生的压力则时常来自于病历。
病历,成了压在临床医生头上的一座无法撼动的五行山。
曾经,有一网友微博爆料:在一家医院的电梯口,一女孩打电话,边哭边骂:“你是个骗子,你根本一点都不爱我”!然后又听到撕心裂肺的一句:“你和我在一起就是为了让我给你写病历!”
有网友跟帖调侃:对于医生来说,找个会写病历的伴侣,比找个会做家务的强。
毫不夸张的说,中国医生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写病历上。写病历,是医生挥之不去的痛。在问好病史,查体、规划好治疗方案,开好医嘱,签好同意书,和患者沟通过病情之后,等待医生的就是入院病历和首程记录的书写了,这往往是在新收病例工作中占据时间最长,也是最令人苦恼的工作。
虽然医患关系那么紧张,的确应该多花时间及时的完善好病历,但是医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写病历上,确实让人头疼。
而且,相关部门对医院医疗质量进行检查,重头戏就是抽查病历质量,交由专家组逐项核查打分。
专家们用最严谨细致苛刻的眼光,对被抽查到的病历认真挑剔。因此,为了应对,有的医院质控科要求质控员:查病历必须要查出规定数目的错误,达不到,说明质控员水平有问题,就扣质控员的分。
质控科的要求能理解,追求病历质量没错,但重点和方向是不是弄错了呢?
实际上,不仅仅是中国,据国外一项针对临床护理和电子病历的研究表明,临床医生在一天工作的11.4小时中,有5.9小时是在书写电子病历(Electronic Healthcare Record)中度过的。
另一项研究也发现,医生在每一天规定的工作时间之外,在电子病历中还平均额外花费1-2小时。
一个人时间是有限的,在病历上花时间多,必然在病人身上花时间就少。而这也是国内医患矛盾比较多的一个原因。
对此,孝感中心医院的徐勇刚医生曾痛斥:如同有阻生智齿之痛,年轻医生整天围着电脑整那些破病历,扣分,罚,丙级病历,根本就没有时间,哪怕去看一下病人。中国医生的每一份甲级病历,都满含着患者无助的眼神和绝望。
广州一位医生梁阿伦曾说过这样一个令人震惊又无比惋惜的病例:
一个40多岁的女性患者,因反复头晕、心悸就诊于内科,内科诊断“缺铁性贫血”,多次将病人收住入院,多次输过血,长期补铁、纠正贫血等治疗。最终,患者自己发现腹部有包块告知内科管床医生,请外科会诊后并转入外科,手术探查发现肿瘤直径约10cm,侵犯周围组织,并侵犯到了肝脏。虽然勉强把肿瘤完整切了下来,还切了小部分肝脏,但已经属于晚期肿瘤,预后极不乐观。
为什么不早点发现肿瘤?为什么内科医生把“缺铁性贫血”作为最终诊断,而没有进一步追究什么病因导致缺铁性贫血,比如营养性缺铁,失血性缺铁,肠道肿瘤长期出血而导致失血性贫血?
为什么内科医生没有发现患者腹部巨大的包块?
梁医生认为:或许第一个内科医生没有给患者做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或许那时患者腹部包块还非常小,不足以通过人的手指将其检查出来,或许后来的医生都直接将第一个医生的诊断作为最终的诊断,继续直接照搬原来的诊疗方案,于是一年来都找不到真正的病因,无法真正治愈患者,最终或从一开始就忽略了患者肚子里越来越大的肿瘤。
内科医了一年多的贫血病人,竟然是结肠癌患者。对于这个病例,梁医生认为之所以造成误诊的原因,很大一部分与病案制度和电子病历模板化潜在的风险有关。
因为在中国病案管理法上,没有记载在病历上的事情,法律就视为不存在。但问题是,记载在病历上的事情,法律视为存在的就是绝对正确的吗?
这位结肠癌患者在发现腹部包块前,多次于内科住院的病历都是甲级病历,而每次住院大病历的体格检查都是从头查到脚的,腹部的视诊、触诊必然写着“腹部平软,未触及异常包块”。
但写到的,未必做到,也未必是真的。所以,甲级病历并不能避免误诊、漏诊!
梁医生严肃的指出:作为国家医疗、医院的管理者、检查者、监督者、指导者,真的不能以病历是否符合各项标准来衡量一个医院、一个医生的水平,是不可靠的。因为你无法知道这份甲级病历的患者还有一个腹部包块漏诊了。越详细,越严格,越苛刻的病历管理制度,在薄利多销的体制下,只会促使医生越来越忙,越忙越无法给病人更多的检查、更多的沟通、更多的思考,于是只能疲于写各种文书、病历书写。而病历上写到的体格检查却没有实际做到的,理论上属于假病历。在病历的苛刻管理要求下,有时太假,太过了。
比如说,有病历管理者与监督者说,门诊病历不能写得太简单。但什么叫太简单,谁来界定?
作为被检查者的医生,担心病历被查、被扣分,于是只能越详细越好,反正不过是移动鼠标键在病历模版上点点而已。这样倒逼的结果是,医生利用大量的时间去完善详细的病历,却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对患者做有必要做的体格检查。扪心自问,现在还有多少的医生对病人认真细致的完成心脏扣诊?
梁医生还举了一个例子:比如父母带着小朋友来看包皮的,病历写得满满的,查体从头查到脚,但可信吗?写得满满的病历,详细全面的体格检查,可能连小朋友的小鸡鸡也不曾看看。患者来医院的主要目的不就是看看小鸡鸡的吗?不需要做的,也应该不需要写,更不需要写一份“假”的病历。
然而,现实的无奈是,对于管理者而言,他们更愿意相信一份写得满满的、各项详实的“假”病历。于是,在中国目前的医疗体制与环境下,医生的知识、技术、经验没有得到充分舒展和高举,反而通过病历对医生进行管理与监督却越来越苛刻。结果就是医生只能被逼向教条化、功利化、机械化发展,而不是向人性化、个体化、人文化发展。
法律法规对医生病历书写的要求是一种强制性规范,规范本身并没有错,规范中的各项要点体现了规范医疗行为的愿望和经验总结。但是,凡事过犹不及,强制规范各项细节是错误的,结果是八股文的再现。
沉重的病历书写压力,侵占了大量年轻医生大量本该沉浸于临床的时间。如何让医生的时间回归到病人身上,如何让医生的价值得到尊重与体现,如何使医生做一个实事求是的医生,如何使病历真实、客观,同时简单有效,是值得医疗管理者思考的问题。
或许,是时候应该放权到各家医院,根据自身的临床实际去规定和负责。
或者,就像美国一样,将病历,交给医生的医疗助理去写。让医生的宝贵时间主要用于实际诊疗上。
对此,笔者个人觉得,未来给每名医生配备医疗助理,这可能不现实。但是,拥有一个AI医疗助手,也许未来可期。或许,今年,医生的病历书写,就将会迎来一场惊爆巨变。
近日,国内知名商业咨询顾问刘润发布一篇分享《看DAO2024》报告的文章。他在文章中,重点阐释了一个AI文书编辑助手的概念。
刘润说,拥有一个AI助手,听起来很像画饼,但或会落地成型,可能在2024年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比如AI医疗助手,就能让健康医疗行业降本增效,让医患都受益。
他说,拍片化验、望闻问切等等,很多医疗行为,本质上都是医生在收集和处理数据。比如,心电图是图像数据;验血报告是文本数据;家族病史是时间序列数据。而收集和处理数据,恰恰是AI的长项。
刘润指出,《看DAO2024》判断,短期内,生成式AI用于医疗服务,监管阻力最小,确定性最高的应用场景,是扮演医生的“文书助理”。这个“文书助理”,能做很多。
比如,一句“怎么不好?”,医生一天要问100遍?交给AI,自动帮医生录音,再转录成电子病历。问完还得追问“以前有过这种情况吗?”,原来医生又要再问100遍?还是交给AI助理,自动帮医生搜索出病人过往病史和检查结果……
也许,这就是AI助手的真正意义所在:不能取代医生工作,但能带走那些工作中最重复、最无聊、最乏味的部分。为此,科技巨头已经展开全面竞争。
《看DAO2024》提到,亚马逊推出了自动生成病历的 HealthScribe,谷歌也在测试类似的生成式AI工具。此外,在我国,百度的灵医大模型,腾讯的医疗大模型也在围绕病历等场景展开。医生写病历这件事,以后可能要变了,要被AI医疗助手所接手。
但愿,这一天,早一点到来。
责编|阿泰 米子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精彩回顾
➤ 都说感冒不用治,为什么我去医院看个“感冒”却花了几百块?
➤ 病例分享|警钟长鸣:一粒纽扣电池引起的胃切开和胃修补手术
☟戳这里,更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