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产业互联网的时代红利来了,中国开启“尖峰制造模式”

刘典 刘典
2024-09-17


点关注不迷路,加星标★更好找

Follow & Favourite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使得社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类生产工业发生变革,人类社会生活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日本以“匠人精神”为代表,并通过诸多如《创造知识的企业》《干法》等著作,向世界推销其管理模式;德国为应对全球挑战提出了“工业4.O”的发展计划。我国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规划。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种由智能机器和人类共同组成的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具有高度集成化,包含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毋庸置疑,智能制造必定是世界制造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如今,现代制造业的确在拥抱新技术,AI、5G、大数据已经在越来越多的工厂中应用,但这种应用本质上是为了提效,不是为了取代人。
以特斯拉为例,其上海超级工厂整合了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尤其是一体化压铸机和大量机器人的应用,一辆车只需要40秒即可完成下线,这样一座工厂的工人数量差不多在20000人左右;如果还不能说明人的价值,还可以再看看台积电的例子,这家芯片制造巨头全球员工超过6.5万人,在美国亚利桑那新建的5nm晶圆厂,总计要招聘4500人,甚至还有1000人需要从中国台湾招聘,因为美国本土缺制造人才。
如果特斯拉超级工厂代表着人的重要性,台积电美国工厂的例子则更能说明了人才的重要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未来的制造业当中,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这两年有一个不错的概念——“紫领”,我记得联想近几年还针对性的提出了“紫领工程”,意在培养多层次、复合型新IT高技能人才。以芯片制造为例,有报告认为,到2030年美国芯片人才缺口将达到67000人。
所以,不管技术如何升级,人一定是需要的,从业者应该考虑在体力和脑力二者之间,我们能提供什么?
再来看看工人来源:劳务中介派遣依旧是重要供给手段,但这种人力调配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瞬时产生的市场需求。
过去,工厂主要依赖传统的招聘途径,包括劳务中介,人才市场、报纸广告等,也包括一些新兴的招聘网站,当然还包括一些更精准的数字化招聘,比如结合人工智能来筛选简历,对于一些特定的行业,比如前面提到的芯片制造,在本土人才缺乏的时候,还需要从海外专项引进,但是对于制造大厂来说,劳务中介则是最快的一种方式。
比如富士康,在新iPhone上市之前,会采取临时加人加产线的方式应对高峰时的生产制造需求,所以大家会经常看到富士康开出“高额返费”这种报道,比如干满60天,返10000元的奖金等等,郑州富士康最高峰的时候,一度有40万人,如此招聘规模,也就引申出了大量的劳务派遣中介,而且工人的劳务关系是和中介签的,返费也是中介来发放,只不过像富士康这种粗放的招聘模式,存在着人力资源和生产线配置的不灵活性,以及可能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所以大家也就会看到旺季一过,工人们就“提桶跑路”的报道。
那么有没有更现代化,更灵活的方案?有!联想集团合肥产业基地,也叫联宝科技,很多人应该都听过,他们提出了一种“尖峰制造模式”的概念,弹性地应对来自全球暴涨暴跌的瞬时需求。
举一个形象的例子,世界杯决赛的赛事周边,比如纪念奖杯、球衣、球星卡等等,你没办法预判提前去生产吧,当结果一出来,全世界大量订单就会汹涌而来,这个时候怎么办,临时招工肯定解决不了,但“尖峰制造模式”借助技术、数据的手段,对在短时间内迅速调整生产资源,生产线和人员配置迅速转换,以适应不同品种、小批量、短时间的生产任务,而淡季期间又能有效降低成本,保持高经济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再谈谈人才、效率等等之外的东西——制造文化,它其实很重要,但却容易被忽视,而在这一点上,日本和德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对象。
中国制造,要关注人才,关注效率提升,这也是过去我们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尤其是在效率上,加入世贸的几十年里在世界客户面前展示的已经很充分,当然也包括对应的供应链的建设,人才,是供应链中的关键因素,刚刚Gartner官宣的,联想力压丰田、三星,蝉联亚太供应链TOP 1,就是人机协同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我们更要讲好自己的故事,过去大家的认知都是“Made in China”,我认为我们还需要“Found in China”,塑造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神话”。
制造文化的塑造上,日本和德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地方其中,日本以“匠人精神”为代表,并通过诸多如《创造知识的企业》《干法》等著作向世界推销其管理模式,德国则通过“隐形冠军”“工业4.0”等话术对其营销。而在此之前,两国的产品形象正如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制造类似,代表的本是“廉价和劣质”,因此塑造制造业神话对于推动国家制造业国际形象向好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再回到前面的这个话题,我们不仅要强调中国制造的高效率,也要讲好中国制造的品牌和文化,尤其是怎么去借力智能制造,打造中国智造的名片,“尖峰制造模式”就是一个不错的开局,但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尖峰制造”。

——END——



点关注不迷路,加星标更好找

近期内容 ●●

// 1

习近平服贸会致辞,读懂这5个关键信息很重要!

// 2

2023服贸会今日在京举行,“数字引领”为何能成为突出亮点

// 3

从三个要点看政治局最新会议,事关干部教育培训关键信息

// 4

雷蒙多访华:中美建立新的沟通渠道,但未来风向仍不明朗

// 5

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6个要点看习近平《求是》最新文章


往期系列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加入全球政经观察员

加微信“x-923604517”拉你入群



 

刘典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数字货币、网络与数据治理,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个人专著包括《非常法史》、《法眼看民国》、《政策沟通:国际合作引擎》;参与编著《“一带一路”大百科》《读懂“一带一路”》《破解中国经济十大难题》、《中国改革大趋势》等。


在《中国金融》、《文化纵横》、《人民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十多篇研究论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数十家权威纸媒发表近百篇评论文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刘典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