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比芯片卡脖子更严重,这项产业落后将为中国数字经济埋下隐患

刘典 刘典
2024-09-16



点关注不迷路,加星标★更好找

Follow & Favourite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伴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大势所趋,数字经济也日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时代潮流与政策指引,正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我国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渗透改造,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带动了IT硬件、软件及服务等数字能力建设支出的不断增长。IDC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IT支出规模达到3218亿美元(约合2.3万亿元人民币),2022到2027年,我国IT总支出预计将达到2.77万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CAGR)有望达到18.5%。

尽管当前我国数字经济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长足发展,规模快速扩张,但也应该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规范的问题依然存在,迫切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加快补齐短板弱项。软件/SaaS(软件即服务)产业,则是当前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一块尤其明显的“短板”。

从支出结构上看,我国IT支出长期以来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以2021年为例,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分析,当年2.3万亿元左右的IT总支出中,IT硬件支出就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IT软件与服务支出仅约0.5万亿元,占比不足30%,相比之下,全球IT支出中软件与服务占比则通常超过50%,我国IT支出模式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显然存在明显差异。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IT支出出现产品交付形态“上云”的明显趋势,以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为代表的硬件“云化”和以软件即服务(SaaS)为代表的软件“云化”浪潮正向纵深推进。

紧抓这一范式变革创造的机遇,我国云计算IaaS产业获得蓬勃发展,根据Gartner统计,在亚太地区IaaS市场份额排名中,腾讯云、阿里云、华为云已跻身前五强。相比之下,我国软件产业的SaaS化转型则异常艰难,2020年,当全球SaaS市场规模逼近2000亿美元之际,我国SaaS市场规模还徘徊在20多亿美元的水平,再从相对指标看,2020年美国企业SaaS支出占整体IT支出的比重达到了5.4%。而我国同期SaaS占整体IT支出占比仅为1.3%。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重硬件、轻软件”,无疑不利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行稳致远,作为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硬件为载体,以软件为工具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绝不仅仅是设备、基站、机房等硬件,强大的软件/SaaS产业支撑同样不可或缺,徒有载体而缺少工具,将极大阻碍数据要素价值的充分释放。

01

从“集成”到“被集成”


剖析软件/SaaS产业长期”积弱“的成因,首先应当认识到,我国企业IT软件与服务支出受限于付费能力和付费意愿的双重约束,如统计表明,美国上市公司净利润率长期平均可达到10%以上,而我国上市企业的净利润率普遍只有5-6%,更低的盈利水平,自然使企业在IT支出上更为犹豫,另一方面,包括不少企业管理者在内,国人思想观念中还普遍存在着“眼见为实”的倾向,认为相比看得见摸得着、好管控易审计的硬件产品,为一堆能轻松复制黏贴的软件代码付费缺少价值感。

而在供给侧,我国软件/SaaS生态各方参与者对产业规律的认识和实践也有颇多弊病。

多年来,国内SaaS投资人与创业者往往风行所谓的"C2C"(Copy-to-China)模式即根据美国等SaaS产业较发达地区的阶段性市场热点筛选创业/投资赛道,对标美国当红产品进行深度拆解乃至像素级“借鉴”。创业者能够对标美股竞品的营收、市值为投资机构“画饼”,而投资机构前台团队也往往乐于根据这样有充分“理据”的尽调报告形成决策。

这样看似皆大欢喜各取所需的商业模式,本质上反映的是战略上的怠惰,而与战略懒惰相反,企业在战术上往往过度“勤奋”。

秉持根深蒂固的“逐底竞争”思维,一条看起来已被初步验证的新赛道,往往会吸引大批参与者“一哄而上”,以最快速度复制竞品功能,以最低价格争抢市场份额。

功能维度的逐底竞争,很快催生所谓的“平台化”潮流,大中小厂商无不急于标榜自己“集成平台”的主张和定位,强调”全栈“解决方案供应能力,试图让客户相信其产品能够解决一切巨细靡遗的业务需求。

殊不知,平台化最重要的基础就是久久为功的生态培育投入,即便强大如IBM,其软件业务负责人Rob Thomas近期谈及新布局的AI业务板块时,也低调地表示公司还处于早期阶段:”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混合云和人工智能的平台公司,除非你从生态系统中获得50%以上的收入,否则你不可能成为一家平台公司。

像腾讯这样的平台公司,在产业互联网的战略上,也由“集成”走向“被集成”的思路:想方设法提高自研产品的质量,将能力嵌入到生态合作伙伴的解决方案中。

相比之下,不少营收还只有千万、百万甚至更低量级的本土厂商,却总能追逐每个市场风口侃侃而谈其平台战略,至于具体的平台生态建设成果则讳莫如深。

至于价格竞争,由于虚拟产品复制的边际成本理论可为零,我国软件SaaS产业更是把”成本领先“战略卷到了极致,最终演化为“免费化”打法,部分厂商凭借平台或VC输血,敢于“赔本赚吆喝”,试图通过激进的免费先饿死竟对、圈住市场再寻找变现机会,结果往往是既扼杀了竞争,在客户心智中形成免费标签后,始作俑者自身也难以推进商业化,对产业发展带来了堪称寸草不生的可怕后果。

02

将SaaS植入产业沃土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2年以来,随着PE/VC投资转向聚焦硬科技领域,中国软件SaaS产业感受到了空前寒意,原有模式的弊病与隐患集中暴露,有创业者向笔者透露,其投资人明确表示不会再参与新一轮融资,甚至“以后都不会再看SaaS”。

自助者人恒助之,中国软件SaaS产业发展振兴,首先取决于产业人自身的反思与奋斗,SaaS产业的出路,在于深深扎进中国实体产业的沃土之中。

回顾美欧企业软件/SaaS产业发展史,1990年,彼时欧洲最领先的企业IT系统专家所组成的埃因霍温小组(Eindhoven Group),曾在”MRP和生产规划控制的标准软件未来“专题研讨中得出结论,JIT(准时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概念将难以被MRP很好捕获,行业特殊需求无法通过一个通用的MRP系统来满足,企业资源管理的需求今后将主要由一群新的“系统集成商”完成,亦即定制开发将重新成为主流。

然而进入九十年代后实际发生的事实却是:随着跨国经营活动激增,管理需求从生产制造进一步扩展为企业资源的概念,以及微型计算机硬件及软件体系领域C/S架构的成熟,ERP取代MRP II席卷企业界,而在ERP普及后,营销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新的焦点,由此催生了CRM这一超级品类及赛富时 (Salesforce)等新秀的崛起,及至其后商业智能、协作、供应链管理等SaaS大品类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需求被唤醒被满足,而已经被填补的需求又随着企业管理流程的迭代而深入进化,交互影响成长为今日所见的SaaS产业参天大树...

从上述梳理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清晰的规律,即企业软件产品形态的成型与演进,往往高度依赖于企业管理理念与技术手段的综合影响,前者又往往高度依赖于产业组织的具体生态。

因此对于软件SaaS厂商而言,与其试图在多如牛毛的管理学说中去寻找和把握企业需求点,或者在年复一年对照美国市场生态的反思中怨天尤人,更好的做法或许是参照SAP等海外巨头的成长史,下沉产业现场,让鞋子和裤子沾满实体经济实践的泥土,与世界上体量最庞大、创新最活跃的实体经济共生共创,如此方能在产业数字化进程中把握必然涌现的新机遇。

Temu、SHEIN等中国自营快时尚平台在欧美“大杀四方”,正是一个极为成功的SaaS与实体产业相互赋能案例。

这些横扫欧美的快时尚巨头,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供应链管理上的重大创新,如因为SHEIN而广为人知的“小单快返”模式:海量SKU、超低价、快速上新,单款生产量(首单)低至100件,平台热门单品快速向成衣厂反馈追加订货(返单),形成销售生产之间紧密耦合的循环。

面对极其分散的小成衣厂生态,在“血洗”海外快时尚市场的同时,这些平台的自研SCM类SaaS工具,也正在深入改造国内传统成衣产业链,已经形成了服装行业“柔性供应链”的成套解决方案,未来有望沉淀为颗粒化要素向独立软件厂商转移扩散,在内外部力量的汇聚下,纺织服装甚至可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中国能够向全球输出的主流产业数字化转型模板。

03

SaaS振兴正当其时


以ChatGPT的现象级传播为标志,大模型的兴起,标志着传统依靠中小规模样本和参数调优的作坊式AI产业生态将向重资产、大工业方向演进,基础大模型的供给能力将越来越集中于少数IaaS巨头,通过API形式赋能下游PaaS\SaaS应用,从近期腾讯云混元大模型和华为云盘古大模型等案例看,均呈现这一产业分工格局的清晰变化态势。人工智能产学研突破,又进一步昭示了服务业克服人力投入”规模效应递减“、开启数字经济全新空间的重大潜力,为SaaS产业发展塑造了空前有利的“天时”。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与此同时,软件/SaaS作为企业服务的交付形态,其实质价值来自于对企业需求的提炼,当前我国实体经济灿若繁星的产业门类、宏大宽广的产业规模,蕴藏着大量创新正在等待被软件工具所捕获,笔者坚信,其中必将催生众多前所未有的软件SaaS工具品类,具备“地利”的中国SaaS产业,理应当仁不让。

而在需求侧,随着中国企业管理阶层的新老更替,有利于SaaS产业发展的新需求趋势也正在萌发。天风证券今年三月发布的《100位CIO展望2023年中国数字化转型趋势与IT投资机遇》报告显示,我国企业IT系统管理者(CIO)已呈现年轻化态势,80后成为主要领导力群体,技术人才能力达标为数字化方案提供了执行力保障。更年轻的领导者,对软件与服务开支也表现出更高的接受度,调研显示企业2023年软件支出预计增加显著,超过六成企业表示软件开支将增加,2023年软件类支出增幅预计超过11%,远高于硬件、通信、IT服务类,而在品类上,受访企业普遍偏好购买定制化软件产品,且与自身数字化程度相关,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深化,将更偏向自由度高的软件产品。

总体而言,中国企业普遍性的上云用数赋智热情,蕴藏着未来新SaaS品类开辟全新市场的潜力。

在供给与需求两端的有利因素逐步成型的关键节点上,SaaS产业也需要更多政策供给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这样的扶持政策又该如何发力?

笔者斗胆设想,或许在业态的定位上,能够将其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硬科技产业一视同仁,以充分反应软件SaaS产业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关键支撑作用,而基于这样的认定与评价,其后的招商引资等各类政策,则完全可以由个地方政府“自由发挥”,一如当前各地对硬科技企业的热情,而在上市融资上,或许也可以对软件SaaS企业在科创属性认定、估值标准选择等方面的探索给予一定包容,从而加速头部企业做大做强,有效提高市场集中度,改变当前市场主体小、散、弱的格局。

有理由相信,当中国SaaS产业走过当下寒气逼人的周期谷底,必将有效实现优胜劣汰与产能出清,荡涤种种此前发展进程中留下的弊病与隐忧,焕发处全新生命力,而为了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包括政府在内的利益相关方,也应在补齐SaaS产业短板上拿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速产业春天的到来。

本文原发表于微信公众号@腾云


——END——



点关注不迷路,加星标更好找

近期内容 ●●

// 1

总书记重要指示,事关新时代办公厅工作,4个方向解读

// 2

7个要点解读《关于全球治理变革和建设的中国方案》

// 3

放大招!8个要点解析中央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意见

// 4

从6个要点解读新德里G20峰会宣言

// 5

美国越南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附白宫简报全文翻译)


往期系列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


加入全球政经观察员

加微信“x-923604517”拉你入群


 

刘典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经济、数字货币、网络与数据治理,国际政治经济学等。


个人专著包括《非常法史》、《法眼看民国》、《政策沟通:国际合作引擎》;参与编著《“一带一路”大百科》《读懂“一带一路”》《破解中国经济十大难题》、《中国改革大趋势》等。


在《中国金融》、《文化纵横》、《人民论坛》等核心期刊发表十多篇研究论文,在《光明日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北京日报》等数十家权威纸媒发表近百篇评论文章。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刘典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