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新生代时装媒体人的野心
行业要探讨的是,如果新兴时装人才难免被主流系统的惯性裹挟,那么创新从何而来
作者 | Drizzie
新兴人才正接连进入主流时装媒体担任要职。
据时尚商业快讯,在即将于11月29日举办的英国时尚大奖颁奖典礼上,英国青年文化杂志《Dazed》编辑总监Ib Kamara将被授予本年度Isabella Blow时尚创造奖。
作为炙手可热的非裔时装创意人才,Ib Kamara无疑迎来职业高光时刻,与此前的获奖者Pat McGrath、Edward Enninful、Nick Knight、Mert and Marcus等行业资深人士并肩,其蹿红的速度令人咋舌。
今年31岁的Ib Kamara出生于塞拉利昂,16岁搬到伦敦,最终进入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就读。自Ib Kamara担任造型师以来,他已形成了将高级时装、地域文化和非裔审美混合的标志性风格,起先凭借与Mowalola等非裔小众设计师品牌和独立杂志的合作获得行业关注,而后又成为Louis Vuitton男装设计总监Virgil Abloh和Burberry设计总监Riccardo Tisci等明星创意总监青睐的合作对象。
今年1月,Ib Kamara被正式任命为《Dazed》的编辑总监,近两期由Rihanna和Harry Styles拍摄的f《Dazed》封面大片因极富冲击力的视觉风格引起了社交媒体的广泛关注。
由Rihanna和Harry Styles拍摄的《Dazed》封面大片因极富冲击力的视觉风格引起广泛关注
如今他的长期合作伙伴包括摄影师Paolo Roversi、David Sims和Rafael Pavarotti,以及Rihanna、Beyoncé、Madonna等明星。他还于近日被H&M邀请作为创意顾问,与长期合作伙伴摄影师Rafael Pavarotti参与到一个可持续胶囊系列的开发中。
无独有偶,因网名Pam Boy而被人们熟知的新生代时装评论人Pierre A. M’Pelé最近也为自己争取到了职业生涯至今的最高职位。
Pam Boy近日被康泰纳仕集团任命为GQ法国版编辑内容总监,向《GQ》全球编辑副主编、英国版《GQ》编辑内容主管Adam Baidawi汇报。Pam Boy同样毕业于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年仅28岁。从就读于时尚新闻专业本科起,Pam Boy就以Instagram为阵地发表自己的时装评论,凭借截图Vogue Runway并对每一个look进行emoji点评的独特形式和犀利观点而收获名声。
图为《GQ》法国版编辑内容总监Pierre A. M’Pelé
不过,尽管Pam Boy通过新媒体形式获得关注,他对于主流媒体却一直向往。在过去的两年间,Pam Boy一步一步为自己修筑了通往主流刊物高级职务的桥梁。他先是自己主办杂志《SCRNSHT》,而后为《Le Point》、《WWD》、《i-D》等主流杂志撰稿,随后被《LOVE》杂志创始人Katie Grand发掘,于2020年6月被《LOVE》杂志任命为资深编辑。去年9月,他跟随Katie Grand进入后者最新创办的The Perfect Magazine。
短短一年后,Pam Boy就被任命为《GQ》法国版编辑内容总监,可见其志或不在独立杂志项目,而仍然对传统主流时装刊物充满野心。
今年2月,Pam Boy还登上法国时装大奖ANDAM客座评委席位,评委名单还包括韩国女团Blackpink的Lisa、美国年轻男装设计师品牌Pyer Moss创始人Kerby Jean-Raymond、前Celine创意总监Phoebe Philo等。
值得注意的是,Pam Boy的最新任命是在康泰纳仕集团向美国总部全面收拢权力后发布的。去年底,康泰纳仕集团艺术总监Anna Wintour被升任为首席内容官和全球编辑总监,开始对康泰纳仕全球30多个市场,包括《VOGUE》《GQ》在内的所有出版物拥有最终话语权。
随之而来的是康泰纳仕的一次集中人事重组,除了Anna Wintour、Edward Enninful等少数权力增大的编辑之外,众多地区版本的编辑总监等高管已先后离职。在新的组织下,整个公司的编辑团队向几个编辑汇报,这些编辑大多在美国。《GQ》在全球范围内由美国版编辑总监Will Welch领导,他也是该杂志的全球编辑总监。
与任命Pam Boy相似,康泰纳仕同样为中国版《VOGUE》任命年仅28岁的时尚KOL Margaret Zhang为编辑总监。
随着新型时装媒体人进入传统主流媒体体系,屠龙者成为龙的故事再次上演,有关于此的两种观点已经形成了碰撞。
一种观点认为,从Ib Kamara接连引起关注的出色作品来看,在传统时装媒体刊物日渐式微的大环境下,新兴时装媒体人才或能重新为主流时装媒体刊物带来活力。
新一代时装媒体人才无论在价值观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区别于上一代。Ib Kamara无疑幸运,其以非裔文化为基底的审美表达恰逢少数族裔身份议题收获关注的时期,然而他的能力有目共睹,通过其复合的文化体验,融合了传统和青年人所认同的价值,更新了时装媒体的视觉表达,并非是为顺应时代而推出的符号傀儡。
更多独立的时装评论人都通过特定形式中建立了影响力,例如HauteLeMode以Youtube的形式,用社交媒体Meme段子对时装系列进行评论和调侃,Bliss Foster通过对Martin Margiela等设计师的档案盘点,Rashida Renée Ward通过Archive时装收藏建立了意见领袖的地位。在国内,被称为“时装相声”二人组的Ahalolo,作为新兴时装评论人在B站向全平台扩散影响力。
以HauteLeMode为代表的博主以Youtube为阵地对时装系列进行调侃和评论
较为乐观的观点认为这些在框架外进行思考的新兴人才在被传统媒体挖掘后,能够有助于改善僵化的系统。
同时时装评论人对主流工作的追逐可能也与社交媒体媒介的局限性有关。这些平台的碎片化信息更适合用来分享图片和即时热点,而不适合需要系统化思考和论据的时装评论。一些评论人对Diet Prada式的并排排版感到警惕,他们认为这种简单粗暴的比较让人们忽略更多背后深层的东西,而这种粗暴的比较也引发了模仿效应,使得更多指责抄袭的无稽之谈传播开来。
虽然专注时装收藏的Rashida Renée Ward通过Twitter等平台建立了忠实的粉丝群体,但她在一次采访中表示,“社交媒体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因为你可能形成误导,传递很多错误的信息。有些人不了解文化背景,有些人不真正了解这些艺术家和设计师所参考的东西。”
在这种情形下,一些评论人认为他们需要借力于成熟平台来进行完整的表达,而不拘泥于娱乐化和肤浅形式。独立评论人既需要担忧生存问题,又不得不实时保证永远能够获得注意力,而注意力的获取依赖于刺激性更强的信息。
另一种观点则不那么乐观,他们认为新一代时装媒体人或许从没想过颠覆传统,也缺乏这样的决心。
社交媒体成为了新兴时装人才进入行业的敲门砖,但Pam Boy在进入传统媒体之后便基本放弃了原本使其出名的评论形式。这完全在情理之中,职业化的时尚博主需要全力以赴地经营,一旦进入建制便无法兼顾。但是他们一旦放弃自己赖以成名的表达方式,能否延续其影响力却可能存疑。
独立评论和主流平台截然不同的逻辑是这些新兴人才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有趣的是,Pam Boy在最新的Twitter中表示,市场上流传着Bottega Veneta创意总监离职内幕的诸多传言,但他认为,传言不能作为新闻。
如今Pam Boy成为了正统新闻的拥护者,然而他此前也不止一次地在Twitter进行爆料且被频繁引用,例如去年9月他曾透露Burberry创意总监将离职,当时他没有对消息人士进行具名。
新生代媒体人在传统新闻和新型媒介逻辑之间摇摆不定,他们时而是观点犀利的独立评论人,时而又是主张程序正义的编辑,前者以不按常理出牌的工作秩序出名,而后者中规中矩,又因主流刊物与广告商之间的共谋,未必能够坚持客观中立。目前来看,社交媒体影响力成为了进入主流行业的踏板,但是新兴的评论形式还未颠覆传统建制。
或许在当前阶段,与其奢望颠覆建制,新生代媒体人更需担忧的是,当他们进入一个陈旧的体制中,稍有不慎就成为内部权力争斗的牺牲品和外部利益的腐蚀对象,因为他们是整个链条中更易被攻破的操纵对象。
即使在建制之外,Diet Prada那种为行业带来某种革新的时装评论,虽然一度代表自下而上的大众立场,最终也被行业的利益关系一定程度地吞噬,以信息分发为主,成为了另一个《VOGUE》。
如今Diet Prada以信息分发为主,减少了表达观点的比例
上一代时装评论人Tim Blanks、Vanessa Friedman、Robin Givhan等依然受到尊重,笔耕不辍,不过能够看到他们完整评论的渠道已经非常狭窄。况且他们赖以成名的秀评已在新媒体世界逐渐式微。这些人更多作为行业的象征,而不通过具体的文字观点释放影响力。
但事实是,时尚行业或许也只需要屈指可数的几个权威象征,而不要更多。主流需要客观评论的背书,但一旦刺耳锐利的声音变得更多,主流便感到危机。Diet Prada就经历了这样被温和收编的过程。同时,新生代评论人要完全取代上一代的影响力也极为困难,后者看似数量骤减,却坚硬难攻。
中国的情况更为复杂,时尚博主持久生活在平台迭代、错失红利的焦虑之中,在本就缺乏建制而后疯狂增长的时尚市场被过度商业化。在各自短暂的发展历史下,传统媒体和时尚博主的差异性不比欧美市场,已经一同遁入商业的洪流中,因而都不具备抗衡传统价值的决心,时尚博主也很容易丧失最初使其收获关注的“真实性”。
综合两种观点来看,行业其实要探讨的是,如果新兴时装人才难免被主流系统的惯性裹挟,那么创新从何而来。
需要承认,小众力量借助大平台有其必然性,明星创意总监Demna Gvasalia放弃Vetements进入Balenciaga正是深知,小众的归于小众是历史规律,必要时刻需要借力,才能实现无论个人或行业层面更宏大的野心。
因此,形式和平台或许并不重要,重要的依然是新兴人才背后的新认知和新观点能否被真正发挥出来。如果像Ib Kamara这样利用建制内的机会传递出出色创意,行业的活力将由内而外地重新散发出来。取巧的Meme段子、个人化观点和娱乐调侃一旦在更大的平台上经受考验,也会显露出其认知的原型,因为个人的观点在更大的平台需要自我证明,但是只要内核经得住考验,便能为传统建制带来革新。
Meme段子文化在全球社交媒体盛行,但娱乐化的消解缺乏建构的力量
如果时尚博主或KOL能够将自我推广的逻辑和传统媒体平台的利益逻辑打通,那么以KOL身份登上编辑总监的位置绝无问题,前提是他们能够明确背后两套逻辑的根本差异,KOL以自我中心,而传统媒体平台是“中介机构”,他们的使命是既能平衡复杂多方的关系,又能将新兴时装人才所代表的时代价值注入其中。
无论是时装评论人、造型师还是时装设计师,这个行业每一个环节正在经历的人才更替与洗牌其实大抵相同。
如今包括中国时装设计师在内的新一代设计人才也善用个人社交媒体和直播等媒介手段,显现出KOL化的特征,成为了社交明星和真人秀节目的邀约对象。如果时装设计师能够依靠个人影响力成为KOL身份,他们便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炙手可热的Virgil Abloh,赢得一个Louis Vuitton男装创意总监的关键细微。
但事实是具备可持续担当KOL特质的人属少数,且应明确时装设计师和其他个人标签能够为更大的公众平台带去何种必要的价值。否则,荒废了主业又无法持续担当KOL的时装设计师在商业市场将很快被大浪淘沙。
在平衡自我成就和行业使命的浪潮中,新兴时装人才所面对的与主流抗衡,或融入主流的挑战几乎一致。新价值与旧价值之争能否较量出一个结果依然未知,旧价值之顽固超出人们的想象,而新价值的代表者也未必具有坚定的决心,相较于从白手起家进入黄金时代的上一代,互联网世界和商业社会充斥糖衣炮弹,早已软化了新一代很多人的意志。
娱乐化地消解和调侃能够瓦解权威,但没有建构的力量也很难为行业带来颠覆传统的未来。新生代缺乏的是后者,在赢得船票后应切忌温柔地走进那个良夜。
无论什么形式平台,唯有时刻明确且毫不妥协自己所主张的价值。
点击阅读原文搜索你感兴趣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