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拿到8.5亿美元融资,诺奖得主亲自站台,为何最后申请破产?丨以色列漫谈

雨乔 创业邦 2018-12-17



2018年是“互联网造车”量产之年,在中国我们看到,蔚来、小鹏、威马、车和家等新品牌都在紧锣密鼓地开发布会、试驾会。


然而在10年前,以色列在电动汽车领域就有一场何其相似的尝试。



10年前的一个故事:Better Place


2007年底,一位踌躇满志的以色列人,他想要颠覆已有上百年历史的汽车工业。


他名叫Shai, 符合以色列创业者的典型特征:24岁创立了自己的公司TopTier, 2001年,他将公司以4亿美元的高价卖给了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SAP(卖公司文化)。


正直壮年的Shai也顺理成章地加入SAP,并一步步成为SAP两个子公司的总经理,主导了SAP一系列并购项目,最终出任SAP最年轻的董事,甚至被列入公司下一任CEO的候选名单。


然而以色列人不会就此止步。


在2007年底,Shai开始思考如何摆脱化石能源对汽车行业的束缚。


他的想法是:当你开着电动汽车安静地行驶在马路上,电量不足时,自动发出提示并开始为车主导航至最近的换电站。在换电站中,用1-2分钟即可换上一块满电的电池,从而继续你的里程。


Shai给自己的新项目起名叫Better Place,更好的地方。



这个大胆创新着实吸引了不少眼光:以色列前总理,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西蒙·佩雷斯老爷子,专门为Better Place站台打Call, 帮他张罗与各个整车厂的合作。


Shai也发挥强大的以色列连续创业者光芒,从多家风投和世界级大公司处,共计融到8.5亿美元巨资,其中包括摩根史坦利、GE、瑞银UBS等世界巨头纷纷入伙。


公司也一度取得很多进展:与雷诺-尼桑集团合作实践模式,雷诺提供不含电池的电动汽车,Better Place提供电池、换电服务,并开始建设换电站网络,在以色列、丹麦等地开始市场化运营,甚至与中国南方电网开展合作。


然而结果呢?


创始人Shai在2012年十月辞去CEO,次年五月,Better Place正式申请破产,在烧光8.5亿美元融资额后,公司最终清算资产仅剩余45万美元。


从拿到巨额融资到最后清算破产,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呢?


具体来说,为不同整车厂提供标准化的动力电池模组,统一接口标准非常困难;建立换电站成本过高,运营压力大;公司扩张迅速,对于运营、成本和商务拓展的把控却没有跟上创始人的雄心。


以色列人拆掉了思维里的墙,天马行空,颠覆突破,从零到一。但是对于企业扩张、规模化的商业模式运营,供应链、成本把控,似乎一直找不到谱。


这个失败,对中国的“互联网造车”的创业者们,主要的借鉴意义在:


做自己擅长做的事情。


其实与其说BetterPlace在做电动的研发,不如说他们在尝试商业模式创新。


其实以色列也没有整车的研发能力,Better Place并不生产汽车,只与整车厂商合作,而它只提供统一化、标准化的车辆换电服务:Shai希望通过换电模式成为未来电动汽车世界的运营商。


这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其实不是不是以色列人所擅长的。因为当地市场容量小,没法快速验证模式,并且推广开来。


同时,以色列人擅长从0-1的原创式研发,而对供应链、成本控制、市场营销基本不在行。所以,以色列的汽车行业慢慢从模式型创新转变为产业链技术创新


所以中国的创业者们,应该找到自己擅长点,扬长避短。


造车新势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以色列的汽车工业并不像美德中日等国那样发达,他没有自己的汽车整车生产商,没有整车工厂,甚至没有一家叫得出名字的本土汽车品牌。


以色列当地人开的汽车,全都是从南部埃拉特港口进口而来,成本高昂。于是韩系、日系的两厢小轿车成了当地最畅销的车款。


现在,以色列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创业者们跟10年前有很大的差别,很少关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而在产业链上努力研发,包括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通信与车辆安全、数据智能等几个核心产业链环节。


2017年-2018年为以色列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高峰。


以Mobileye被英特尔以153亿美元收购为标志,以色列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在全球打响了知名度,以致有超过十家全球汽车巨头在以色列设立孵化器、研发中心等机构。



最新的进展包括大众在以色列设立Konnect孵化器,雷诺-日产-三菱投资联盟向以色列智能汽车领域风投Maniv注资,以及福特与Mobileye合作在耶路撒冷进行无人车路试等等。


以色列拥有大概600家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初创企业和公司,2017年,这个行业筹集了8亿美元的风投基金,而2013年,这个数字仅为1.2亿美元。


Mobileye做的是利用摄像头和专用的处理运算芯片,达到高级辅助驾驶(ADAS)。大家在一些高档次车上经常出现的车道偏离辅助、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报警等功能,绝大多数就来自这家公司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Mobileye 1999年成立,2014年上市IPO。在这15年间,他们经历了10轮融资,头八年没有任何订单收入,所有融来的钱都砸到研发里去。


以色列的无人驾驶技术现在已经世界知名,不仅因为Mobileye被英特尔153亿美元收购这个,创造了以色列高科技产业最大额收购的记录,更是因为Mobileye带动起来的技术全球高度领先的智能汽车生态。



Mobileye这样的成功案例,对中国的创业者的借鉴意义在于:


第一,要有长远的眼光进行创新。


当大家都在做低端、简单的行车记录仪时,Mobileye开始研发计算机视觉,让车自己能判断道路状况,而不仅仅是简单记录。


第二,要不断巩固自己业务的护城河。


现在国内很多做高级辅助驾驶软件、硬件的创业公司,但是Mobileye所有的辅助驾驶分析都是在自己的专用芯片上完成的,可以做到离线、快速。所以与其说Mobileye是一家自动驾驶公司,不如说他是一家半导体芯片公司。


同时,Mobileye还在利用自己积累的数据,生成高精地图,为L4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做铺垫。总的来说,技术创新确实要重视研发,不断巩固自己的护城河。


除了Mobileye, 以色列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其他案例


Nexar这家公司最早开发一款APP,放在车辆仪表台上对着前方,利用手机的手机的后置摄像头,就能提供初级的预警和行车记录仪功能。



这家公司利用多年来数百万用户的手机收集到的道路信息和用户数据,开始研发实时高精度地图和车联网。正是因为这些很具有突破性的创新,才吸引阿里对他进行投资。


全球知名的固态激光雷达研发团队Innoviz,其核心团队和技术来自以色列情报总队精英技术部门8200部队。



无人驾驶领域的另一个方向是驾驶员状态检测。一家叫Neteera公司原先为医疗及安防领域提供太赫兹传感器芯片方案,主要用于非接触型身体指标检测和边境安检等场景。


如今Neteera公司利用其太赫兹传感器芯片,能检测驾驶员的健康状态,如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疲劳驾驶、是否过激驾驶等。


写在最后


我们今天回顾了10年来以色列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从不太成功的BetterPlace公司,到以色列人擅长从0到1的颠覆式创新,但是对于商业模式、供应链和成本控制等都不太擅长。


在智能网联汽车时代,以色列的创业者们更多的是专注于产业链核心环节的技术研发,比方说自动驾驶,希望这些案例对中国的创业者有所启发。


创业邦与开普乐研究院联合推出《以色列漫谈》音频节目的初衷,就是尽量还原一个真实的以色列,一群充满活力的以色列创业者。


音频节目已在喜马拉雅上线,搜索“以色列漫谈”即可关注。


所有对本节目感兴趣的朋友,都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入群交流。



MORE

以色列漫谈(1-3期)



- END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