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明杰:双管齐下,刺激消费复工复产 | 战“疫”
FDSM
双管齐下,企业恢复了增长,经济就能够增长。这其中,如何促进消费增加使企业复工复产实现收入,缓解资金周转压力,进入良性循环才是经济好转的关键。
全国新冠疫情防治至今已经一月有余,疫情有了极大的好转,可以说胜利在望,于是如何在积极防控的同时复工复产,恢复经济就成为时下最为重要的工作。
复工复产一方面就是为了恢复产出、恢复经济、维持就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维持全球产业链的正常运行。然而生产是为了消费,没有需求的供给不是有效的供给,特别当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成为消费拉动增长的模式时,本次疫情导致的大量消费需求的减少,如对消费品汽车、家用电器、手机、衣物、日用品等等减少;对消费服务品旅游、交通、宾馆、餐饮、购物、娱乐、健身、车辆服务、政府公共服务等的减少,已经对经济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为此,抗击疫情恢复经济需要在现有扶持中小企业、稳定经济的政策及其执行的同时,出台一些激励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如此双管齐下,企业恢复了增长,经济就能够增长。这其中,如何促进消费增加使企业复工复产实现收入,缓解资金周转压力,进入良性循环才是经济好转的关键。
一、有效复工复产还应该从消费刺激入手
到目前为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与部门都出台了一系列的抗击疫情稳定经济的政策,其中最为主要的是扶持中小企业的应急政策,因为疫情及其发展首先是影响中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进而影响经济大局。如央行、商务部、国税总局等部门的应急政策,北京的抗击疫情扶植企业的“若干措施”;上海于2月8日发布了支持服务业的“28”条;广东的“十项措施”,福建出台了稳定经济支持企业的“十二大举措”;苏州在疫情开始就出台政策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支撑性帮助等等。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出台的应对经济增长扶植企业的各项政策时效之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通过对这些政策的梳理,归纳起来看,目前的政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金融支持:如银行贷款的展期和延期,新增急需的银行贷款,贷款利率下浮等;
2 税收减免:如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生活服务业增值税免征,所得税减免;特别对企业慈善捐赠可全部在税前列支。对企业今年形成亏损的消化年限,可从5年拉长到8年;减免职工社会保险金等。
3 财政补贴:小微企业贷款的财政贴息,国有资产租金的减免,对其他投资者参照国有资产减免客户租金的,房产租赁税参照减免,降低电价、气价等;
4 对个体工商户的扶持措施等等。总体看,这些政策从金融、财政、税收等多个方面出击,形成组合拳,基本上都是为企业解决资金困难、降低经营负担,稳定生存与发展。
应该说,这些政策出台受到了广大中小微企业的欢迎,增进了企业战胜疫情困难的实力和信心,为这些企业自救提供了良好的扶持政策和未来向好的预期。
但这些政策主要是针对中小微企业维持或恢复生产与供给,而不是针对消费需求恢复。现实的情况是疫情防控在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同时,是居民消费的大量萎缩,他们没有办法进行耐用消费品与服务产品的购买。
例如,2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举行线上发布会。根据对重点集团统计数据预计,1月份汽车产销分别预计完成178.3万辆和194.1万辆,环比下降33.5%和27.0%,同比下降24.6%和18.0%。其中,乘用车产销预计完成144.4万辆和161.4万辆,同比下降27.6%和20.2%。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统计分析,2020年1月入店分指数为19.9,购买指数为23.7,预计消费者在2月入店看车意愿降低,实际购买意愿降低。即便是大部分省份经销商在2月10日之后立即开工的情况下,1-2月汽车销量仍将累计同比下滑20%左右。
又如对于此次疫情将会对国内旅游业带来的影响,中国旅游研究院做了测算,预计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分别负增长56%和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分别负增长69%和20.6%,全年减收1.18万亿元。2月12日,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今年春节假期7天内,新冠肺炎疫情已对餐饮行业零售额造成了5000亿元左右的损失,93%的餐饮企业都选择了关闭门店。
可见,从稳定经济增长出发,政府设计出台应急政策中除了扶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政策之外,应该包括中长期刺激居民消费增长的政策。
虽然消费增长关键是疫情的结束,但时下疫情已经有了较大缓解,已经具备刺激居民消费购买的政策出台。因为居民消费的大规模减少就意味着消费需求大幅度下降,意味着许多从事消费服务业、消费制造业的企业与员工没有订单,难以开工或开工不足,进而导致企业收不敷出,资金链断裂等难以挽回的危机。更何况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变,从过去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转变为消费驱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2019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7.8%,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为31.2%,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贡献率为11.0%。”可以说,居民消费已经是我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力量,稳经济增长不仅要复工复产而是还要恢复消费,促进消费增长。
如果说全国已经出台的政策希望有助企业克服危机、战胜疫情进行正常生产经营,那么企业目前的生产是否是有需求的供给就有待市场需求的恢复。为此,应该出台激励居民消费的政策以促进生产供给的消费实现,具体可以考虑包括且不限于如下对策:
1 从刺激大宗耐用消费品消费入手,进行全产业链协同。
本次疫情对消费品产业以及服务业的影响,根本上是由于居民居家隔离不能随意外出导致消费需求大量减少,有些行业的消费需求甚至为零。目前疫情得到缓解,企事业开始复工,但还需要非常小心防控,以免大意失荆州,所以人们服务需求量还不是很大,存在结构性的变化,例如自带饭,吃盒饭;旅游、酒店基本免了,耐用消费品以后考虑等等。因此,目前在鼓励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必须出台激励消费的一些政策,以便企业的生产是有需求的生产。
由于汽车、住宅、家用电器等大宗工业消费品产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因为需求不足产品销售困难,企业已经非常困难。为此近期可以先出台一些刺激大宗工业消费品的政策来恢复消费品制造业生产经营,如发放居民消费券、恢复新能源汽车的购车补贴,下调减免房产购置税,下调消费信贷利率,家用电器下乡以旧换新等等。这些耐用消费品购买通常是主要一次性进行,也容易进行人员隔离。此类大宗居民消费起来后,这些制造业生产能力的恢复就得到保障。
制造业有需求的复工复产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带动生产服务业的恢复,并逐步带动消费服务业的增长;另一方面可以尽快重新加入全球分工体系确证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上的位置,因为我国制造业过去已经是全球产业价值链上的关键一环,如果由于疫情问题,制造业生产长期不恢复,那么产业链上其他国家相关产业与企业肯定不能长期停工待产,如此可能会重构自己的产业链。
2 对产业生态圈即刻进行恢复性维护。
作为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基本属于最终消费领域,处在全产业链的下游,是居民消费需求实现的重要产业。但服务业的状况其实与服务业各个细分行业的协同生态圈以及服务业的上游相关产业如各类制造业生态密切相关。
例如旅游观光业的状况实在不仅仅是景点的状况,而是还与介入旅游生态圈的餐饮、住宿、娱乐、纪念品、交通、通讯信息、导游、票务、购物等服务行业的整体状况有关,因此不能说疫情后期景点开放了,旅游业就恢复了。因此支持旅行社、景区的政策固然很重要,但没有对旅游服务业的整个生态圈进行整体性扶持与消费激励的话,要恢复甚至发展旅游业的话,可能费时很长。旅游业如此,其他诸如餐饮业、酒店业、车辆出现服务、航空服务等等都是如此。因此对服务业尤其消费服务业扶持,必须有一揽子政策促进居民恢复服务消费,特别是正常的全方位消费。
此外服务业的恢复与发展还有赖其产业链的上游产业状况,如制造业恢复的状况,例如生产服务业是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产业,制造业因为疫情导致停产或开工不足,生产服务业就有问题。因此时下还需要从产业、服务业以及细分行业的生态圈角度考虑设计消费激励政策。
3 稳定临时失业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第三产业服务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服务业又是以中小微企业为主,通常会雇佣许多临时工或钟点工。例如家政服务业就非常典型,今年2月疫情发展时,家政人员几乎都失业没有任何收入的,家政服务人员的生活就成为问题。家政行业如此,其他许多服务业行业如旅游、餐饮、美容美发、车辆出行服务等等都是如此。
如果今后疫情还在持续,甚至疫情结束,如果居民的消费需求没有恢复正常的话,那么另外许多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难以开工或开工也难以有正常营业收入,一些员工还是会面临降薪甚至无薪的问题,这些人就生活难以为继。因此可否出台临时失业救济政策,按照这些服务业、制造业从业人员过去交过社会保险的记录,给予1-2个月的生活救济,具体发放数量则可以参考当地最低月工资收入标准。对许多服务业、制造业的临时失业人员进行一些救助,一方面可以稳定他们的生活进而安定团结,另一方面也是帮助这些中小微企业减低固定成本,同时也可以稳定员工,增加社会总消费需求。
推荐阅读
教授说战“疫”
欢迎关注 “瞰见”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