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雪养生:做对这几件事,整个冬天不生病!(值得收藏)

秒懂国学 2023-04-09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世说新语·咏雪》刘义庆


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在公历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降临,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


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




大雪有三候


一候:鹖鴠不鸣



鹖鴠(音:hé dàn)为鸟类。意为这个季节,天气寒冷,飞禽无踪,走兽无影,连寒号鸟也停止了呼叫。


二候:虎始交



古人认为,此时为阴气最盛时期,盛极而衰,阳气已经有所萌动,于是老虎开始求偶。


三候:荔挺出



仲冬雪季,万物沉寂,一种叫荔挺的兰草,也感受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在此时独独长出地面。



大雪节气习俗


俗语有“大雪不寒明年旱”“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之说,北方大雪时节赏雪看冰,南方开始腌肉。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喜欢大雪“进补”,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



《黄帝内经》中这样说: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那么大雪节气具体应该如何养生呢?



大雪养生之起居:

去寒保暖,早睡迟起


大雪时节,万物潜藏,养生也要顺应自然规律,并要收敛神气,起居调养宜早眠晚起: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1、赖床养阳气


早睡晚起,以养阳气。晚上在10点前上床,同时用热水泡泡脚,并按摩足底涌泉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早上宜6:40以后再起床。



2、戴围巾戴帽子保护阳气


“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是所有阳气汇聚的地方,最不能受寒,外出要戴帽子、围围巾,注意保护阳气。


3、雪后防紫外线


降雪不断,雪后也应防晒。雪天的紫外线看似不强,但是光线会通过雪地的反射对皮肤造成伤害。




4、室内别忘保湿


冬季室内可用加湿器保湿,但加湿器要定期清洗,防止滋生细菌。


5、养精蓄锐少房事


《黄帝内经》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肾为先天之本,肾中所藏的精气是维持生命和健康的原始物质,冬季最有利于补充和恢复,应减少消耗,节欲保精。



大雪养生之饮食:

大雪补得当,一年不受寒


1、“补”重要,“通”亦重要


中医所谓的“通”是指气血、经络的畅通,气滞血淤,经络郁阻,会导致疾病。冬季最简单的“通”法是多吃萝卜,比如羊肉炖白萝卜,可以补充阳气、温暖五脏,尤其适合肾虚和脾虚的人食用。


2、不要吃动物肾脏


《修真秘诀》曾记载“冬不食肾”。《金匮要略》也提到:“冬三月,勿食猪羊等肾。”意思是冬季肾水当令,过食损伤心气。


3、进补可以按需所食


  • 皮肤干,吃大白菜护肤养颜


大雪期间,空气干燥,多吃点大白菜可护肤养颜。


大白菜含丰富粗纤维,能润肠、促排毒,又刺激肠胃蠕动,利于大便排泄,助消化。



  • 阳气藏,来根大葱“通阳”


大葱味辛,性微温,通阳、解毒。


除了防风寒感冒外,对于恶寒发热、头痛鼻塞、乳汁不通也有疗效。但患有胃肠道疾病的人不宜食用。




大雪养生之运动:

宜上午9点后锻炼


一项关于心脑血管病发病的时间性研究发现,早晨7~9点,是心肌梗死等猝发性心脏病和脑中风的高发期,因此,晨练最好在9点后。运动以温暖全身或有些许微汗为宜。


适宜的运动:散步、慢跑、打太极、健身球等运动量小的活动。




大雪养生之穴位:

穴位按摩护健康


1、贴外劳宫,温补二肾


操作方法:


在手背对掌心的地方就是外劳宫穴。每晚临睡前,平躺,将两手垫于腰部,手背紧贴后腰,5~10分钟后,其热感会逐渐传遍全身。


作用:


双掌热量直接温煦了二肾,可将肾内寒气祛除。尤其是晚上10点半至11点,是亥时尾、子时头,此刻地气最旺,地气通过内劳宫吸入,穿过外劳宫直接注入二肾,伴随二掌的热量和五行之气,可温煦二肾。


2、大雪艾灸督脉:大椎、至阳、肾俞、心俞。


3、大雪艾灸任脉:涌泉、关元、神阙、膻中。



 


大雪养生食谱


1、羊肉萝卜汤



食材:

羊肉、白萝卜、粉丝、葱、姜、盐、料酒、大料、干辣椒、花椒。


做法:

1、将白萝卜切成块,羊肉切成3厘米长短的块,放入热水中焯一下备用。


2、砂锅中倒入水,放入羊肉,加入料酒、葱、姜、干辣椒、大料、花椒,加盖烧开后转小火炖30分钟,放入白萝卜、粉丝继续炖,至熟后调味即可。


功效:

羊肉在《本草纲目》中,是被称为“补元阳益气血”的上佳补品。冬季吃羊肉可驱散寒冷、温暖心胃。


2、清蒸鳕鱼



食材:

鳕鱼500克、葱1条、姜5克、橄榄油或其他素油2茶匙、生抽酱油1.5大匙、开水1大匙、糖1/2茶匙、白胡椒1/6茶匙。


做法:

1、葱洗净切丝,姜切丝。

2、蒸锅大火烧至水滚,将鳕鱼放入大火蒸6分钟,熄火焖2分钟后取出。

3、小号不粘锅开中火,放入橄榄油2茶匙,炒香姜丝捞出放到蒸好的鱼上。

4、原锅留油熄火后,依次放入剩余3料拌匀成汁。

5、将葱丝铺到蒸好的鱼片上,趁热浇上酱汁即可。


功效:

鳕鱼对心脑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而鳕鱼清蒸还有活血止痛的功效。


3、怀山芡实排骨汤



食材:

怀山、芡实各50~100g、排骨200g。


做法:

1、将怀山洗净切块,芡实洗净,排骨洗净切小块儿待用。

2、汤煲中加入500ml清水,放入怀山、芡实、排骨用武火煮开。

3、再调至文火煲2小时,放盐调味即可。


功效:

健脾补气,尤其适合气虚脾虚、便溏、面色萎黄之人。


4、羊肉粥



食材:

生姜20克、羊肉100克、大米75克、料酒、盐各适量。


做法:

1、将生姜洗净切片,羊肉洗净,入开水锅氽去血水,切2厘米见方的块,大米淘洗干净。

2、将大米、生姜、料酒、羊肉同放锅内,加适量水,置大火上烧沸,再用小火煮成粥,加入盐搅匀即可。


功效:

能暖脾胃、散风寒、增食欲,对脾胃虚寒、冬天手脚不温者特别有益。


大雪养生,你学会了吗?分享给亲友,一起享健康吧!



更多精彩推荐阅读 1播放2播放3播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