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九养生: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秒懂国学 2023-04-09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看杨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三九天是指从冬至算起的前三个"九天",也就是冬至开始算的第1-27天,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便是"三九天。


在最寒冷的日子里,应该怎样养生保健,又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呢?


顺时养生——藏养

顺应春夏秋冬的规律,学会“四时养生”,就是顺时养生的内容之春夏秋冬,即为“四时”。


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不同的气候,决定了自然界的万物生长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人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只有顺时养生才能健康长寿,规律不可违抗,违则多病,损身折寿。


《黄帝内经》说,冬季草木凋零,昆虫蛰藏,天寒地冻,所以人要早卧晚起,以避寒凉之气,以免伤阳气,使精神安定而不淳躁。


违者,阳气不能闭藏,则冬寒伤肾,肾伤不能生肝木,于是疾病丛生。


三九的养生核心是藏养。


在三九时节,应“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此时节起床最好在太阳出来以后,早睡晚起,利于防病。


冬天人体热量消耗较多,注意均衡饮食,补充营养,平时外出,也要注意防寒保暖,来年春天,才能身体康健。


动形养生——平缓

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


人只有运动起来,才能有精力,少生病。


天天在家里闷着,贪图安逸,反而容易生病。


民间老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只要每天抽出15分钟,即使是在办公室里做一些伸展肢体的放松动作,在上下班的路上多走几步,也能让自己的筋、骨、肉得到舒展,达到运动的效果。


从养生的角度出发,冬季运动不能过急、过量。


高强度、高消耗、激烈的运动,会给身体带来很大的负担,没有好的身体素质和长期运动的习惯,是无法承担的。


建议大家选择一些低强度的“轻运动”,选择有氧运动。如每天行走一万步、做做养生操、跳交谊舞、练瑜伽、太极拳等。


特别是冬季要养藏,特别要避免过度的出汗、大量的运动消耗。


三九时节,天气寒冷,尽量减少室外运动,可以在室内做好通风的情况下,打太极、慢走散步。


如果气温有所回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室外锻炼,时间最好是下午三点到四点,但阴天、雪天、大风天不要外出。


运动多以平缓为主,活动筋骨,畅通气血,以不出汗为宜。



饮食养生——温补

养生之道,莫先于食。


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都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此时可以适量吃一些温补的食物,以备抵御严寒。


例如偏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藕、木耳等。


但除了防风御寒之外,进补不能太过。


尤其是燥热之物不可过食,应多食用蔬菜,如萝卜、白菜、油菜、菠菜等清淡的食物,让饮食慢慢向清淡过度,做到荤素搭配,以使脾胃慢慢适应。


这样不仅可以为春天的阳气升发、肝气条达打好基础,又为冬天的养生做好扫尾工作。


三九时节,主肾阳。


按照传统中医理论“冬肾气旺,肾属水,味属咸;水克火,火属心,心主苦。


当冬之时,其饮食之味,宜减咸而增苦,以养心气”。


因此在整个冬季都应该避免食物过咸,同时增加一些味苦的食材,如莴笋、肝脏、苦瓜、杏仁等。


修身养生——静心

冬季天地闭塞,万物生机断绝,加上很多地方有连日雾霾,人的心情很容易低落。


所以平时可以注意读书运动、听音乐,主动排解情绪。


孙思邈有言:“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


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内心宁静、心情愉悦。



《黄帝内经》中还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人的元神最重要的是凝实安稳,不能躁动不安,也不能内无所蓄。


保持心智的宁静,自然可以安和五脏。


冬季屋内有空调或者暖气,注意开窗通风,以免憋闷,不仅影响情绪,也容易滋生细菌。


三九天万物藏养,工作生活尽量不要大动干戈,一切以安稳为主,保持心静平和,等来年生气勃发,再做一些大的调整。




更多精彩推荐阅读 1播放2播放3播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