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涨知识|各工序回潮率对纺纱有什么影响?又该如何控制?

2017-06-14 纺织器材在线


纤维回潮率与车间相对湿度、温度、周围空气的流速及原料性质等因素关系密切,尤其相对湿度是影响回潮率的主要因素。回潮率过大:不利于原棉在加工过程的开松除杂,造成棉结增加;回潮率过小:纤维易脆断,短绒增加,影响成纱质量。

原棉回潮率应根据配棉的实际回潮率进行合理控制,以保证原棉回潮率在6.5%~6.8%为宜。具体可采取松包加湿和去湿的措施,减少包与包之间的回潮率差异,为纤维加工提供良好的强力条件。

开清棉工序

回潮率过大:不利于开松除杂、棉卷易黏层、成卷伸长率小、重量不匀率大、影响梳棉梳理时的分梳效果及棉结增加率高等;回潮率过小:造成加工过程落棉增加、纤维损伤多、成卷伸长率大、棉卷蓬松、纤维强力下降、短绒增加及在牵伸过程中浮游纤维不易控制等。开清棉回潮率一般约控制在8.0%,具体控制可根据原棉回潮率约掌握在6.5%。同时根据棉包的松紧程度调整回潮平衡时间,即若使用原棉包(紧包),回潮平衡时间需36 h以上;若使用棉包开松后的散件包,回潮平衡时间只需8 h。

梳棉工序

由于原棉的湿强大于干强,回潮率过大不宜分梳,条干均匀度受到影响;反之,纤维容易损伤,飞花及短绒增加。梳棉工序的回潮率可根据季节需求合理控制,精梳流程中生条回潮率控制在6.5%~6.8%,普梳流程中生条回潮率一般低于精梳流程0.3%~0.5%。梳棉工序的环境必须有利于放湿且保持放湿状态。对清梳联而言,棉卷没有吸湿回潮平衡时间,经过梳理后,其热量增加,有强烈的吸湿趋势,但由于梳棉机封闭相对较严,仅靠补风的空气湿度远远不够。因此,在原棉回潮率相同时,要区分加工流程进行合理加湿,从而减少对后工序生产造成的不良影响。

精梳工序

精梳工序回潮率的控制应以稳定为主。在精梳工序,纤维回潮率过大时,棉卷易黏卷,经揉搓形成棉结,从而影响成纱质量;纤维回潮率过低时,使精梳条发毛,梳理时纤维易断,短绒及飞花增多,精梳落棉增加,影响用棉成本及精梳条重量不匀,条干均匀度恶化。

并条工序

并条工序的回潮率控制相对较为缓和。由于一并、二并棉条运动而使纤维温度升高,当纤维温度高于车间温度时,有放热等温、吸湿平衡的趋势。因此,对并条工序回潮率的要求是一并放湿、二并吸湿,同时为粗纱吸湿传导做好准备,以减少由于吸湿急骤所引起的回潮率波动。一般控制在6.2%~6.5%。

粗纱工序

在细纱温湿度环境一定的条件下,粗纱回潮率过低时,易造成细纱工序吸放湿紊乱,出现缠绕问题,从而使偶发性纱疵增多;粗纱回潮率过高时,易造成细纱工序放湿急骤,牵伸力增大,出现牵伸不开现象,纱疵同样会增多。因此,必须加强对粗纱回潮率的控制。粗纱回潮率一般控制在6.8%~7.2%,但在实际中,为了增加强力,冬季的粗纱回潮率控制在7.0%~7.4%。

细纱工序

在细纱工序,回潮率过大,牵伸力大,易绕罗拉与胶辊,因牵伸不开出“硬头”;回潮率过小,纤维加工时不易抱合,毛羽增多,同时牵伸区中纤维运动较为剧烈,纤维呈高温放湿吸热趋势。细纱回潮率会影响纱线毛羽、强力及条干水平;细纱回潮率过高,成纱强力虽有所增加,但是棉结也有所增多。细纱回潮率控制在6.8%左右为宜。

络筒工序

络筒工序主要控制毛羽的增长。由于细纱在高温摩擦后,纤维的温度升高,有放热吸湿的趋势,但由于卷绕紧密,热量主要在退绕的过程中散失。因此,回潮率偏大掌握可以实现放热过程中的吸湿,降低毛羽的增长。


编辑整理自成林纺织


点击以下链接直接阅读经典文章

1.招募令一︱你离专家就差这一步!

2.“金轮•金猫杯”纺纱织造智能驱动 器材专件创新发展专题论坛征文通知

3.第二届“五爱杯”论文征评活动开始啦!

4.《第二届“五爱杯”论文征评活动征稿主题和要求

5.《降低锡林—盖板隔距变异的方法

6.《锭子维修保养的注意事项》

7.《积花纱疵产生原因及消除途径

8.《如何控制管纱质量提高自络生产效率?

9.《纺纱环境和挡车工操作水平对胶辊胶圈纺纱性能的影响

10.《2017(中国)亚欧博览会宣传推介座谈会在西安成功召开

11.《长乐、诸暨纺织厂相继发生火灾,纺企应高度重视,切勿引火上身!

12.《班组自主管理:靠“人情”?还是靠“制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