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太阳》——红色佛珠串起这座烈日坛城!
嘎德
红太阳
牦牛绒布,佛珠
300 × 300cm
2015年
●●●
“心坛城”展正在醍醐上海艺术中心举行,展览甫一开场,整面墙都被一件巨幅作品占据:一颗颗烈焰般的红色佛珠串联起一座烈日坛城,其中涌动的能量刺激我们思考历史、当下与未来。
今天,醍醐君就来重点介绍下这件吸引了无数目光的重磅作品!
嘎德与《红太阳》
《红太阳》的作者是嘎德,现任教于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是西藏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关于嘎德,我们已介绍得不少,譬如他的代表性作品冰佛(戳这儿了解)。
2014年起,嘎德开始创作佛珠系列作品,在黑色牦牛布上编织着贴近人心的图形,《红太阳》是其中最大的一件。
佛珠与牦牛布两种主要材质,饱含了嘎德对于过去与现下的思考。
《红太阳》局部
佛珠在藏地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物件。现如今,我们总是通过手机、电话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联系,手机通讯录里有成百上千个联系人,可越是这样,人们却仿佛越是无法获得内心的平静。
可多年之前的高原荒凉而孤寂,人们手中的佛珠就像是他们的“手机”,虽然里边只有神灵这一位“联系人”,但那时候人们的内心平静,对身外他物并没有执念。佛珠就像是人与世界、与内心沟通的介质,几乎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全部。
《红太阳》局部
如果说佛珠是人们精神的体现,那么黑色牦牛布便是渗透到生活中的记忆。
高原人对于牦牛是珍爱的,这种独属于藏地的生灵构成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管是远古还是当今,人们居住用的帐篷都是选择牦牛布进行搭建——黑色牦牛布正是高原人生活的底色。
将这两种材料运用在作品中,不正是艺术家在对过去生活的致敬以及对当下生活的一种思考吗?
常有观展者询问:这上头用的,都是真的珊瑚、蜜蜡佛珠吗?
事实上,在创作这一系列作品期间,嘎德无数次行走在拉萨街头,遇到什么样的佛珠便随缘搜集起来,大多是木头、塑料仿制珊瑚的佛珠;为的是,将拉萨当下最真实的状态用最真实的材质阐释出来。
话说回来,若是用了真珊瑚、蜜蜡,整件作品会不会沦为一件价值连城的工艺品呢?
“心坛城”展开幕当天
同样出自嘎德的“冰佛”置于《红太阳》前
点这儿了解传奇作品冰佛在上海的消融过程
那么这幅作品和“心坛城”展又有怎样的联系呢?
所谓“坛城”是人们运用简单图案描绘的一种图案,它同时也是世界运行的一种秩序,小到原子围绕质子转、一朵花花瓣开的形状,大到寺庙的建造甚至是太阳系、银河系,都可以是坛城。
太阳系中,行星围绕着太阳不停运转,太阳正如一座巨型坛城的中心,释放出某种力量吸引着星体在其周围聚集。同时,圆形是坛城绘画中最基本的图形形状之一,而人们对于圆形最初的认知或许便来自于太阳。
《红太阳》宛如一座烈日坛城,没有任何作品比它更适合为“心坛城”展揭开序幕了。
嘎德在“心坛城”展上
最有趣之处还在于:在这幅红与黑的巨作中,有一把生锈了的钥匙——这把钥匙并非创作的时候就设计在作品中的,而是在醍醐“心坛城”展的前一天,嘎德来到醍醐上海中心的时候在门口捡到的。嘎德将钥匙绑在《红太阳》中心位置:“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在上海展出,这次也是我第一次来上海,它就像是打开了我在上海的一把钥匙。”
●●●
心坛城
主办/策展:醍醐艺术
11月20日-12月20日
每天10:30-20:00
展出地点:醍醐喜马拉雅生活·艺术
上海市徐汇区高安路30号(近衡山路)
想要亲眼目睹这座烈日坛城?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
预约“心坛城”展!
试试向醍醐微信公众号回复这些词组:
古乐谱 | 最美废墟 | 佛化万相 | Silence
最漫长博士 | 唐僧路 | 孤独动物园
电子曼陀罗 | 悬崖寺庙
劳生柏上 | 劳生柏下
顽强的梦
回复“招聘”
加入醍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