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修禅的最高境界 | 悦读

杨力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2021-10-08

愿每次阅读都是一次探险,充满惊喜和刺激。



禅宗为何重视修禅


禅宗认为“真如佛性”是修持佛性的最高境界,“真如佛性”是彼岸世界,彼岸世界是宇宙的本体,并认为人心与万物相通融,当人心“自性”与外界“真如”相圆融无碍之时,即达最高禅界。


修禅的目的


禅的目的是要达到人格的圆满,如太虚法师说:“人格的圆满,是要到佛才圆满……必须从完成普通人格中更发大菩提心,实行六度四摄普利有情的菩萨行,不断地发展向上,以至于成佛乃为圆满的人格……以完成宇宙人格最高峰的佛果。”


也即修禅成佛的目的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谓见性即悟出自性,就是说证得(悟出)人心即是佛性,这就是禅家奉仰的“见性成佛”。


人人皆有佛性,经过禅修后,去除了一切尘染,见到了自己本来就存在的佛心。也即达到了自己的佛心(自性)与彼岸“真如”(佛境)相通的程度。也即所谓“开发自性”,“圆融无碍”。正如《传心法要》所说:“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




修禅的境界


修禅旨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悟性论》)。


《大般涅槃经》所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烦恼覆故,不能得见”,即言人心的本性(佛性)是人人皆有的,但已被烦恼欲念所蒙,去除烦恼邪欲的障碍才可见到佛心,此时佛性与佛境便能圆融无碍,人才可摆脱苦海达到彼岸真如的乐境。



参禅的奥秘



遁空之秘


参禅是由凡入圣的过程,突破入圣关的第一要旨即要掌握二谛。


什么是二谛?


二谛指真谛及俗谛。俗谛认为世界一切法相(一切事物)皆为实有,真谛则认为一切法相“无常”、“无我”,即认为外界万事万物都不是固定的、恒存的。


禅宗接受了般若性空的理论,即认为色、心、我、法皆空,万事万物皆无实体存在,是瞬生瞬灭的,人的一生,物件的一世,皆犹如闪电、雷雨、火光一样,是不停地在生、住、异、灭,不停地在成、住、坏、空的。


因此,万事万物是“无常”、“无我”的,这就是修禅遁空的第十要义。即所谓“心性空寂,无相无为”,也即“心生一切法生,心灭一切法灭”。万法无特定相,无相无性,无相无为,故心也应倒空一切妄念,才能入禅。


《禅的故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修持者向一位法师问禅,而法师不言不语,一直往已经满了的杯子里倒水,杯子里的水顿时满溢而出。修持者很觉惊异,忙问何故。法师说,要学禅,首先要把心里的东西像杯子一样倒空,否则是悟不了禅的。修持者听了顿悟。



观心之秘


何谓观心?


观心,指观心反照。所谓观心反照即是净心。即“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佛家以心为宗,心,即禅心,所谓“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无门为法门”,即言自性佛心与外界佛境其性本通无障碍。


但未入圣前,心、境之间被尘染、邪欲、烦恼所设之障门所挡阻,如能以修禅心为宗,去除妄欲烦恼障碍所阻之门,使自性佛心与彼岸佛境(真如)相通无碍,则达到进入佛门的境界。这就是通过“观心”,达到心、境之间无门而成佛门之意。


禅家主张顿悟、渐修,即经过一段虔心的净心之后,刹那间豁然“了别”,豁然开了心窍,达到“直指自心,见性成佛”的程度。这就是禅的最高境界。



◆  ◆  ◆



本文摘自《中国禅的智慧》

作者:杨力

出版:九州出版社




禅学是国学的重要内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的佛禅与儒学、易学、道学一起构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千百年来佛禅曾经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杨力教授这本书是她研究佛禅文化的又一次升华。


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学者的视角对佛禅文化进行阐述,相信该书将会给国学及佛禅文化爱好者带来新的启示。


精彩书摘


佛禅修持三法

十个佛禅常识

禅是一盏心灯

中国禅的八大玄机

佛禅十大公案

佛禅手印的寓意

六个佛禅经典故事

世间与出世间

人人皆有一颗智慧明珠

智慧,人生最为第一

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  ◆  ◆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读书会,成为会员,参与我们不定期举行的免费福利赠送活动;另,您也将会在每个节气日在所填写的邮箱中收到我们送出的《读·享 | 九州》电子杂志。



九州出版社读书会


ID:jzhpress


书香九州,智慧长留。

谢谢您的关注!


Copyright ©2017年

九州出版社读享团


Email:jzhpress@126.com

个人微信号:jiuzhou911,暗号:寂寞就读书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