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明圣:论创造力

李明圣 前线理论圈 2022-11-22

创造即创新和建造。创造力是一种首创新思想、新方法、新理论或新工具、新技术、新产品等新生事物的能力,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独辟蹊径的学习能力。学习即找问题,是创造的前提。人生在世,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求学择偶、建功立业,都在不停地学习。学习的意义在于积累知识,训练方法,掌握本领。好奇心、求知欲,决定学习兴趣。理想、信念、信仰,决定学习动机。领悟力、记忆力、创造力和寻找研究课题的能力,决定学习能力。杨振宁说,教育的成功在于使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最充分的开发。学习不是死记硬背,创造不是凭空捏造。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博采众长练绝技的积攒创获的过程。创获即创造。创造力是一种学人所未学、独辟蹊径感悟问题的能力。

独具慧眼的洞察能力。洞察即看问题,是创造的基础。大千世界纷繁复杂,目不暇接。颜色、声音、味道、体感等浅表层的东西,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常人都具备的功能来感知。辨别表与里、伪与真、因与果、现象与本质等深层次问题,则非一般感觉所能及。洞察能力是一种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辨识能力,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透视能力,也是一种由过去看现在、由现在知未来的远眺能力。洞察的结果,就是明察秋毫,见微知著,洞悉一般人看不见、看不清、看不起、看不准、看不透、看不懂的那些东西。洞察不是走马观花,创造不是胡编乱造。洞察的过程,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积攒创见的过程。创见即创造。创造力是一种见人所未见、独具慧眼发现问题的能力。

独出心裁的思维能力。思维即想问题,是创造的过程。人与人的差异,主要是思维能力的差异。有的人擅长形象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有的人偏好模仿、想象、组合,有的人专注于概念、判断、推理。思维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怀疑态度和批判精神,让人在众说纷纭中激浊扬清。思维是分析与综合的融合,系统性、逻辑性与深刻性,让人在杂乱无章中条分缕析。思维是归纳、演绎与类比的融合,概括、推理与比较,让人在举一反三中触类旁通。思维是想象力、判断力、爆发力的融合,日积月累、日思夜想与聚精会神,让人在灵光一现中恍然大悟。思维不是胡思乱想,创造不是粗制滥造。思维的过程,是冥思苦想找规律的积攒创意的过程。创意即创造。创造力是一种想人所未想、独出心裁研究问题的能力。
独运匠心的实践能力。实践即办事情,是创造的归宿。亚里士多德说,事业是理念和实践的生动统一。创造,无论无中生有,还是要素重组、移植嫁接,都是在学习、洞察、思维、实践的循环往复中实现的。实践,包括科学实践、社会实践、生产实践,都是有意识策划、组织、协调的结果,都需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都需要定力与权变,都需要把握必然、抓住偶然。实践能力,是一种把想办的事办成、把难办的事办成、把别人办不成的事也办成的能力。实践不是纸上谈兵,创造不是鹦鹉学舌。实践的过程,是千方百计办成事,把创获、创见、创意转化为创举,精神变物质的过程。创举即创造。创造力是一种成人所未成、独运匠心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李明圣,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总编辑,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章来源:《前线》杂志2022年第5期,原标题“论创造力”

版式:林苗苗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欢迎投稿,转发分享
投稿邮箱:qianxianwang@126.com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