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跨越中西国度: 一批销量百万的年轻作家们

少君 留美学子 2020-09-14



【留美学子】 第1656期

 教育无国界 精选文摘

净土与纯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本期精彩语句


这些年轻人的书您读过吗?

知道这些作家都是谁吗?


如果您的回答是 NO 没有?

那只能说明我们太油腻了!

已经不仅仅是油腻大叔大婶了。

  - 演讲者 少君




    导语  


2019年11月来自暖17个国家的65位华人作家与百位国内学者相聚在位于绍兴的越秀外语学院,参加【第六届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


本文是大会演讲者之一的少君博士报告中的部分内容整理。


少君详实的考察与汇编,同时他直言不讳的质疑与反思,给中国“新移民文学研究”领域,打开了一个新的天窗。


大会演讲者  少君





海外华人文学新生代


……………………………………………………………

少君说




如果我们把第一代华裔作品从1887年李恩富的自传《我在中国的童年时代》算起,美国华裔文学经历了百年历程。早期华裔作家关注华人在两个世界中求生存的境况,文化的冲击尚处于次要地位。移民开始接受高等教育,逐渐从体力劳动者变成脑力劳动者,甚至出现精英人物。


第二代华裔作家以谭恩美、汤婷婷、任壁莲、赵健秀、黄哲伦等为代表,已经以英语为母语,两种文化间的冲突与困惑成为他们思考的主题。


谭恩美的《喜福会》便是代表。虽然写作《女战士》、《中国佬》、《To Be The Poet》的汤亭亭凭借200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得到美国主流文坛认可,但华裔文学仍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支流。

   

这一时期,虽然有被称作“新移民作家”的群体开始显现,由于新移民作家的英文写作不是主要方式,其所居住国无法了解也无法认同他们的文学存在。直到这批新生代华裔作家的出现和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日益重要,西方社会开始关注有关中国和华裔社会的背景故事,也促成了近十年来华裔作家作品被欧美主流媒体的追捧。


但我们的研究评论圈,还沉浸在二、三十年前的故事里,无法自拔......如果我们可以用不懂外语来掩盖忽视华人文学新生代的存在,那么,近十年来在中国大陆畅销的留学生文学、每年几十部八零后、九零后留学生创作的长篇小说,每年至少几部留学生热播电视剧,都被忽略了?



他(她)们是目前欧美主流媒体最受瞩目和读者喜欢的华裔作家,而且绝大多数是第一代移民的华人。


你们读过他(她)们的作品吗?





伍绮诗


英文名 Celeste Ng ,哈佛大学毕业。20146月出版第一本长篇小说《无声告白》,迅速在美国走红,赢得了诸多大奖,成为畅销书。


伍绮诗的父亲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物理学家,伍绮诗的母亲是一位大学化学教授。


在当今欧美文坛,极少有作家能够因为处女作一炮而红,更不要说一位华裔女性,但伍绮诗是个例外。她的首部长篇《无声告白》斩获2014年度亚马逊最佳图书第一名,将斯蒂芬·金、村上春树、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大卫·米切尔等耳熟能详的文坛名家甩在身后。随后,包括美国国家公共电视台、《纽约时报》、《人物》在内的数十家主流媒体,将此书封为年度最佳图书,一口气拿下27项图书大奖。


《无声告白》是一本关于1970年代俄亥俄州一个美国混血家庭的小说。伍绮诗用了六年时间、历经四个不同的草稿写就这部小说。在她写就第一部长篇小说的过程中,伍绮诗把她自己、家人和朋友遭受到的种族歧视记录下来。该书被《洛杉矶时报》描述为“关于家庭、爱情和抱负最优秀的小说”,被翻译成15种语言。

 

小说在第一章展示了一个美国混血家庭以找不到女儿 Lydia 为契机,使开篇就处于纷乱与麻烦之中,最终以警察抽干湖水发现 Lydia 的尸体结束,情节非常紧凑,轻描淡写之间描述了由白人母亲与中国父亲结合的家庭,以及家里 Lydia 集所有聚光灯于一身的地位,家外则因混血而带来的困扰与被歧视感......


带着“Lydia 死因未明”的主题悬念,作者开始为我们展示父亲 James 的家庭背景:上世纪 60 年代年幼的他随着偷渡打工的父母亲到美国,从小在学校就被视为异类,一直渴望却永远无法融入大家。以及母亲 Marilyn 的家庭:她有位传统的母亲,她自己一直渴望过得与母亲不同,所以叛逆地嫁给了中国人,但深层的原因是因为女性的身份而郁郁不得志。


《无声告白》在描写个体的心理显得非常清晰。作品的结构也非常的优异:在看似平滑的叙述中,通过叙述视点(时间的和人物的)的转移变换,加进了许多悬念,也使整个故事显得非常的全面,或者说“立体”。

 

身为一个华裔,伍绮诗坦言:“你的外表和周围的人非常不同,这是一种十分奇怪的体验。你会觉得自己很显眼并因此活得很累、不知所措——尤其是当你内心深处觉得自己属于这个社群,但别人却不这么想的时候……小说中每个种族歧视的情节都或多或少地在我、我的家庭或者我认识的人身上发生过。


姐姐告诉我,邻居家的小孩往我们家的信箱里扔过鞭炮。还有一次,有个男人朝我和姑姑吐唾沫、尖叫:‘从哪来的滚回哪去。’当然这些极端的例子,已并不多见,但很多歧视以更微妙的方式出现:人们觉得你英语好没有口音是个奇迹,他们会问:‘你从哪里来?不——你真正从哪里来?’这类隐性冒犯其实也是一种歧视,我认识的少数族裔里没有谁从未经历过任何歧视。”

 

在这部小说中,伍绮诗探讨了种族成见、性别偏见、身份危机等严肃沉重的主题,不过她采取了巧妙的叙事方式,家中最受宠的女儿莉迪亚充满谜团的失踪和死亡,逐步揭开了这个混血家庭里各成员彼此深藏着的秘密......


她以罕见的洞察力将种族、偏见、身份、性别等宏观议题纳入一个家庭的微观动态之中,以精准克制的用词和细腻委婉的文风,表达了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冲突、时代与时代之间的冲突,既有如《消失的爱人》《可爱的骨头》般的悬疑推理,又有似《喜福会》《雪花与秘扇》的华裔主题,还有充沛动人的情感。


《纽约时报》评论说:“即使我们熟知身边有这类故事,也从来没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起码,在伍绮诗之前,没有谁处理过这类故事。




范祎

 

英文名Nancy Yi Fan,北京女孩,1993年生,曾就读北京芳草地小学。 



13岁出版处女作《剑鸟》 (Swordbird),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成为哈珀柯林斯历史上最年轻的小说作者。


该书荣获美国独立书商协会选书。次年,范祎又出版了《剑鸟》的前传《寻》(Sword Quest),再次在全球英语国家引起轰动。范祎后来创作了《剑山》等系列书。范祎爱好广泛,除了酷爱读书外,她喜欢舞剑、游泳、划小皮艇、养鹦鹉等,哈佛大学毕业。


成龙为这位作者的推荐语


I am honored to make a statement about Swordbird and its remarkable 13year-old author, Nancy Yi Fan. The more I learn about Nancy, the more I admireher. I was so impressed to find out that even though Nancy had to learn Englishwhen she moved to the US from China [at age 7], she studied so hard that shewas able write an entire book in English just a few years after learning it! Iam very happy that she has continued to study Chinese and was even able totranslate Swordbird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It always makes me sad to hearabout Chinese who move overseas and leave behind their language and customs. Iam so proud of Nancy for continuing to treasure our culture.

 

Swordbird is a story about peace, freedom, and tolerance. These are allthings that are very close to my heart. When I travel throughout the world andsee what happens to people because of war and violence – for example, thelandmine victims in Cambodia – it breaks my heart. I know that Nancy wrote herstory partly as a reaction to the events of 9/11. I’m happy that she found away to express her desire for peace and freedom. I think that Nancy is aninspiration to a lot of people and she is proof that if you work hard and dreambig, anything can happen!


Jackie Chan

from Los Angeles, CA

March 22, 2007





傅金


英文名 Kim Fu2014年以一部《今日为男》轰动北美文坛。



获得爱德蒙·怀特最佳新人小说奖,入围美国笔会奖和海明威奖,并选入《纽约时报》编辑好书推荐之列。这本优美流畅且细腻精致的小说讲述了一个移民家庭的境遇:父亲急于摆脱自己的出身,以全盘西化的方式教育子女,不允许说母语,甚至一锅广式银耳汤也可视为对西化的威胁。


作为家中独苗的男主角彼得,面对要背负起父辈西化美梦的期望,却一心想和自己的亲姐妹一样,做一个女孩……整部小说展现了新移民一代的深刻焦虑,以及移民二代面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期待时如何定义并捍卫自身的身份。


《西雅图时报》评价说这是一部与时俱进的成长纪事,道出了叫人心碎的情感。




鲍嘉璐


英文名Karen Bao,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环境生物学专业毕业,现在哈佛攻读博士,本人拥有作家、潜水员等多种职业身份的斜杠青年,其父母留美旅居前毕业于北京大学。




鲍嘉璐先后出版了三部月球系列的书籍,其作品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引进到国内出版,名为《月球人》。她的第一部小说《鸽子飞升》(Dove Rising)一经出版,便入选Barnes & Noble书店推荐读物榜,并受到《出版周刊》等多方媒体好评。



《纽约时报》畅销作家 Christopher Paolini 也赞誉这位女作家是“一个具有非凡才华的年轻作家,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其《Dove Arising》已经被译成六国语言,在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瑞士等十多个国家发行,并被美国教育部门推荐为中小学生课外读本。




王苇柯


英文名Weike Wang1989 年出生在南京,岁时随父母出国,辗转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以SAT接近满分的成绩被哈佛大学录取,主修化学。



在哈佛攻读公共卫生博士期间转行专业写作,并且在波士顿大学获得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是哈金特别欣赏的华裔作家。


《中国女孩》描述的香蕉人成长的典型经历与心路历程,不仅让亚裔读者,也让许多美国本土年轻人产生了强烈共鸣,小说引起美国文坛与社会热烈的讨论。《纽约书评》、《巴黎评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娱乐周刊》等媒体都给予了满分A。《中国女孩》迅速在当年获得了包括海明威笔会奖、怀丁奖在内的一系列文学奖项。


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名华裔女青年,父母的殷切期望压得她喘不过气来。虽然她就读于美国顶尖大学,但是激烈的竞争和过于优秀的男性同学,让她始终处于自我怀疑之中。是选择婚姻还是致力学术事业?她举棋不定。主人公敏感、懦弱又执着,让人又爱又恨。最终,她学会了接受不确定的、犹豫不定的生活,而不是想方设法去“成长”。



高扬


英文名Jessica Gao2018年美国艾美奖(Emmy Awards)颁奖台上出现一个华裔女孩


艾美奖因著名电视连续剧 Rick and Morty《瑞克和莫蒂》优异的剧本创作将卡通片最佳编剧奖颁给了她,一个可以说流利顺口溜的北京女孩。


艾美奖是美国电视界的最高奖项,地位如同奥斯卡奖于电影界和格莱美奖于音乐界一样重要。在西方编剧行业一直被看成是白人的男人的世界,高扬身为一个华裔、一个女人能够拿到这个奖项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高扬的父母是在洛杉矶经营旅行社的新移民,她小时候在北京生活过,这样的背景对于掌握一个已经连续播出四年的电视剧剧本的创作,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她不但是《瑞克和莫蒂》的主创之一,也参与了Crew Credits,The Mighty B!,Back at the Barnyard,Big Time Rush,Kung FuPanda: Legends of Awesomeness,Robot Chicken,The High Fructose Adventures ofAnnoying Orange,Silicon Valley等热播剧的剧本创作。




当当网和卓越网统计,现代中国人由于房子票子的原因,阅读人口急剧下降,主流读者是八零九零后人群,花钱购书者百分之八十是九零后人群......


如果我们把第一代华裔作品从1887年李恩富的自传《我在中国的童年时代》算起,美国华裔文学经历了百年历程。早期华裔作家关注华人在两个世界中求生存的境况,文化的冲击尚处于次要地位。移民开始接受高等教育,逐渐从体力劳动者变成脑力劳动者,甚至出现精英人物。


第二代华裔作家以谭恩美、汤婷婷、任壁莲、赵健秀、黄哲伦等为代表,已经以英语为母语,两种文化间的冲突与困惑成为他们思考的主题。


谭恩美的《喜福会》便是代表。虽然写作《女战士》、《中国佬》、《To Be The Poet》的汤亭亭凭借2008年美国国家图书奖得到美国主流文坛认可,但华裔文学仍是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支流。

   

这一时期,虽然有被称作“新移民作家”的群体开始显现,由于新移民作家的英文写作不是主要方式,其所居住国无法了解也无法认同他们的文学存在。直到这批新生代华裔作家的出现和中国在国际地位的日益重要,西方社会开始关注有关中国和华裔社会的背景故事,也促成了近十年来华裔作家作品被欧美主流媒体的追捧。


但我们的研究评论圈,还沉浸在二、三十年前的故事里,无法自拔......

 

如果我们可以用不懂外语来掩盖忽视华人文学新生代的存在,那么,近十年来在中国大陆畅销的留学生文学、每年几十部八零后、九零后留学生创作的长篇小说,每年至少几部留学生热播电视剧,都被忽略了?无语 ......

 

你们看过这些书吗?知道这些作家吗?没有?那说明我们太油腻了!已经不仅仅是油腻大叔大婶了。



卢思浩/

王逅逅/

顾文艳/

常羲/



卢思浩


本科就读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生就读于墨尔本大学金融专业,2011年出版首部作品《想太多》,2013年出版《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2014年出版《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2015年出版作品《离开前请叫醒我》,2017年8月出版《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2018年8月出版《你要去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作品销量超过一百万册,单本书版税平均超过二百万人民币。


王逅逅


92年生,海归精英,自媒体达人,豆瓣时尚博主,非典型网红,斜杠青年。曾出版作品《体验美国中学教育》,《美国,真的和想的不一样》和《像她那么有范儿》。毕业于美国 Haverford College 的英语文学专业。

 

顾文艳



著名中国90后代表作家之一,毕业于美国宾汉姆敦州立大学和德国哥廷根大学比较文学专业。2005年出版《我和我的替身》,2009年出版长篇小说《和氏璧的谎言》和《爱因斯坦的电影院》,2011年出版长篇小说《十人孤独礁》和小说集《淑女学校》,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自深深处》,2013年出版散文集《成人礼》。


曾获得获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中国少年作家杯”全国征文大赛一等奖。她的小说不同于那些青春书作者的,不仅仅是年龄,更重要的是风格的变化——变化多端,并且冲破了许多框架。

 

常羲



1994年出生于沈阳,在美国攻读导演专业。2008年开始在国内文学杂志发表小说《空与秋波祭逝川》、《烟火调》、《李香兰》、《西贡小姐》,2015年出版长篇小说《沉没的西雅图》一书,畅销。


该书描绘了一群90后中国留学生在西雅图的生活群像,他们背井离乡,在美国荒凉偏僻的大学城里经历着焦灼、纠葛的留学生活。小说以发生在西雅图的一桩谋杀案作为故事主轴,通过多视角叙事,引出纷繁复杂的死亡谜题。这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体现当代90后留学生日常生活的真实记录。

 



周婉京


笔名周刺,居港北京丫头,曾在香港与北京的报纸电视台任记者和编导



香港城市大学本科,香港中文大学硕士,北京大学博士。2012年获得香港城市文学奖,2015年年底出版《一个人的欧洲》,2019年出版中篇小说集《相亲者女》和长篇小说《隐君者女》。2019年凭借《从尼采的“马刺”看刘以鬯的<酒徒>》获得第45届香港青年文学奖。


《一个人的欧洲》是以一个二十多岁留学至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中国女孩的视角,借助旅行为载体,将生命里的一段真诚与读者分享。生活经历,艺术思维,人文情怀都在其中,用文字与镜头打造一个她独有的欧罗巴王国。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在序中称赞周婉京在文字操作上颇有点儿功夫:她写人,生动;写景,逼真;写物,有形。但她并没有满足于走路看新鲜,而是边走边思考,在游走的过程中获得.


《一个人的欧洲》是以一个二十多岁留学至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中国女孩的视角,借助旅行为载体,将生命里的一段真诚与读者分享。生活经历,艺术思维,人文情怀都在其中,用文字与镜头打造一个她独有的欧罗巴王国。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在序中称赞周婉京在文字操作上颇有点儿功夫:她写人,生动;写景,逼真;写物,有形。但她并没有满足于走路看新鲜,而是边走边思考,在游走的过程中获得关于自然、历史、艺术等问题的新见解。


《隐君者女》讲述的则是相对小众的艺术圈的故事。作者认为“那些看似小众的场景,在大都市其实频繁出现。在超级大都市里活着的精致女孩,要么在被青春剧、言情剧、家庭剧给脸谱化,要么在被三四流小说架空想象,要么在被极其小众的文艺作品给刻意边缘化或极端化,而她只是想用文学的方式,去关注这个实际上“没几个正经作品在认真记录”的人群。


关于自然、历史、艺术等问题的新见解。


《一个人的欧洲》是以一个二十多岁留学至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中国女孩的视角,借助旅行为载体,将生命里的一段真诚与读者分享。生活经历,艺术思维,人文情怀都在其中,用文字与镜头打造一个她独有的欧罗巴王国。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在序中称赞周婉京在文字操作上颇有点儿功夫:她写人,生动;写景,逼真;写物,有形。但她并没有满足于走路看新鲜,而是边走边思考,在游走的过程中获得关于自然、历史、艺术等问题的新见解。


林卓宇


1995年出生于湖南浏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留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攻读哲学和英美文学,出版著作《清柠甬道》、《抹香鲸的琉璃街》、《看海的街》、《落日工厂》、《目光史》、《那曲年月》、《海棠影下》、《流景闲草》、《芳香日日》、《天籁千纸鹤》、《仙境的节奏》、《风居住的街道》、《耳边奔跑的花田》、《指尖上的花田》、《心海潮音》等,被称为“中国90后作家掌门人”。

                       

真正铭心刻骨的幸福大多需要长久的孤寂来奠定。但并非人人都能有张爱玲般的气场,令一切豪华喧闹在其孤独面前感到威胁,并看出自己的寒伧。如何在孤独之中,转危为安,转绝望为淡定,毕竟无计可施。所以,只好一直等待能与自我灵魂互为辉映的另一颗星出现,直至如今,我仍在等待---林卓宇



安娜


1993年出生在美国德州的ABC, 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脑神经学专业毕业,目前学医从医。


安娜现在就读美国克利夫兰医学院,外科实习医生。


2015年出版知青访谈录《青葱岁月》和长篇论文Barefoot Doctors of the CulturalRevolution:

Examining Educated Youth Experiences ofPoliticization and Remembrance,在东西方医学和社会学界引起轰动,被哈佛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誉为最精彩的文革史学资料和人文访谈。

 

本书给读者呈现出来的,是一个中文不太流利的美国ABC,一个在美国名校学医的二十岁女孩,不远万里走入中国,做了一件让当代历史学家汗颜的事情:纵横数省,遍访百名知青和知青赤脚医生,为他们的青春作证,为这些口述历史做出感人的记录......  


【陈屹视线】曾完成过近2万字对安娜的采访实录

链接如下


北大二代,她笔录下几亿人几乎忘却的"历史"


结语

在报告结束之际, 少君提出了系列疑问, 给此探讨会议留下了一连串的反思:


海外华人文学的发展前景在哪里?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关注点在哪里?


海外华文文学的研究方法能否进步一点?


海外华文文学的数据库什么时候建立?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的新生代什么时候走上前台?


与本文作者少君对话 选编在《穿越访谈系列》

延伸阅读 

蓝体字直接链接   黑体字 后台 链接码(6001-6010)


北奥:我有狗屎运 光阴似火箭   

少君: 40退休骑行美国 牛娃儿子监狱义工·学霸女儿赤脚医生

刘瑛:发现德国: 战后德国多年并没反思,直到 

海云:从硅谷到纽约 职场母亲的历练 

纽约桃花:一个女人vs 三个'另类'男人的'战争' 

陈九:条条大路通罗马 就是不通我脚下 

苏炜:耶鲁20年 我教学生·学生教我 

陈瑞琳:出国差点被"毁" 多亏为他人做嫁衣 

梓樱:命运在被丢弃火炉之前 刹那"开挂" 


周励:    一本书·两座城 曼哈顿女人的"前世"今生

董晶:    打不垮的家风:我思故我在

頋月华:上海大小姐 从山村闯入洛克菲勒

刘荒田:出生1948 新中国许多页与我链接

弥生:    横跨日中美30年: 文化教育二代间的彷徨与发现

黄宗之: 藤校逐梦 我们到底要什么



【留美学子】已发1655期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精选文摘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