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事件: 让女儿把餐桌变成辩论场
【留美学子】第1863期
国际视角的精选文摘
教育·历史·人物·旅游·读书·财经
导言
最近因为黑人 George Floyd 死于警察执法时的暴力行为,全美爆发了大规模示威与骚乱。
在跟女儿辩论了一个多礼拜下来,原本对于政治漠不关心,只是因为这个事件导致亲子沟通受到挑战而被动走到辩论桌上的作者,看着由于不同观点导致的华裔社群内部的分裂,却陷入了沉思。
声明:【留美学子】6年如1日公益分享,且不会凭族裔,国家,政党,信仰,经济利益站队,而欢迎各种观点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兼听则明!
作者:荇蔓
15岁女儿的母亲
弗洛伊德事件发生以来,刚满十五岁的女儿把我家的餐桌变成了辩论场,所幸的是,由于我们之前的亲子关系非常稳固,女儿和我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所以哪怕经历了这一个多礼拜的激烈辩论,经历过大家吵得面红耳赤,乃至泪眼相向的很多女儿定义为“uncomfortable”的时刻,我们的沟通仍然是畅通无阻的。我们的亲子关系也没有因此产生隔阂或是阴影。
近期石荟女士写的 “非裔平权运动造成两个阵营,我们必须要站队吗” 一文真实的反映了我家的餐桌辩论会中一再被强调和讨论的主题。我发自内心的认同她的无须站队的观点。
以下的在我家餐桌辩论会上通过辩论后达成一致的观点完全可以同时存在,认为它们不能并存,认为一定要站队只是人类对于归属感的心理需求,在这个撕裂的社会中,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属于任何一方。唯有如此,我们自己才能保持理性和客观,也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把理性和客观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孩子。
这些事实和观点包括:
● 种族歧视在美国社会的确存在。我们作为华裔同样是种族歧视的受害者。
● 弗洛伊德事件中的警察暴力过度执法是铁的事实。它不是一个单独的案例,而是无数个之前没有被公平处理的案例累积到一个临界点后产生的社会现象。
● 绝大部分为此发声鸣不平的公民表达是合理的诉求。它让我们去正视社会的不公,唯有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才有改变的可能。
● 我们强烈反对和谴责游行中的打砸抢烧。
● 简单粗暴的政治正确和养懒人的福利政策不能消除种族歧视,我们需要更多的智慧找到更好的方法。
● 在照顾少数族裔的政策上我们同样作为少数族裔需要积极参政,为我们这个族裔的群体利益发出自己的声音,防止政策过度偏袒某个族裔,导致资源分配或政策法规上的不公平。
● 警察在高犯罪区执法的过程中长年冒着生命危险,神经高度紧绷,更容易做出过激反应是可以被理解的。
● 警察过激反应造成的事件哪怕可以被理解也不能作为警察系统内部常年包庇袒护这样的行为导致他们不需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借口。
● 四百多年累积的种族歧视导致了黑人社区的贫困与高犯罪率。
● 历史原因造成的黑人社区的贫困与高犯罪率加上 警察常年系统性的暴力过度执法却不用承担法律责任 导致 弗洛伊德事件成为了导火索,导致了示威游行乃至后面的打砸抢烧。这是因果的关系。
而在跟女儿辩论了一个多礼拜下来,原本对于政治漠不关心,只是因为这个事件导致亲子沟通受到挑战而被动走到辩论桌上的我,看着由于不同观点导致的华裔社群内部的分裂,却陷入了沉思。
作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受过高等教育的,绝大多数的华人一代移民,大概都完全可以得出或认同以上我所列出的一系列观点。是的,由于非裔平权运动造成两个阵营,在观点上我们可以不需要简单粗暴的强迫自己归入某个阵营,去加强这样的分裂。而政治的大环境会如何不由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把我们这个少数族裔抛向哪个方向或是阵营反而是我们需要去反省和深思的问题。
就像我在事实和观点中列出的最后一条所讲的那样,这个因果关系是由无数历史事件,文献,证据等支持的铁的事实。这篇题目为:“99年前美国白人用飞机夷平了黑人富人区”的文章里面就用大量文献照片真实记录了当年的塔尔萨种族大屠杀事件。这是我之前所不了解的历史,而这只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种族暴力事件之一而已。
我引用文中所讲的:
“20世纪初的美国黑人,其实非常勤奋和吃苦耐劳,也曾积累过相当可观的财富。
1920年时,全美有92.5万个黑人拥有的农场,占全部农场的14%。
可是到了1975年,只剩下了45000个黑人农场,不足1920年的5%。
而今,美国10亿英亩的耕地面积中,黑人拥有的面积占比仅为千分之一。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白人种族主义者的私刑、排挤和巧取豪夺,是无数充满血泪的故事。”
所以弗洛伊德事件的因,是没法去否认的。
而当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选择性的忽视或敷衍这个事件的因,刻意的去引导他的忠实追随者们去把注意力的焦点放在果上,他不去理解和安抚表达正当需求的大多数民众的情绪,而是肆无忌惮的去挑起更多的种族与阶级之间的对立与矛盾,他就失去了作为这样一个多族裔国家领导人所应具备的公正与团结的基本要求。这就是美国前国防部长马蒂斯所评价的:“唐纳德·川普是我这辈子见过的第一个没有试图团结美国人民的总统——甚至没有尝试去假装。相反,他试图分裂我们。”
这样的分裂就在我们眼前发生。而且是在新冠疫情依然肆虐,这个国家的总统毫不忌讳称之为中国病毒,中美关系一步一步走向决裂,经济危机仍然在酝酿的大环境下,这让我不止一次想起二战前的德国。
这篇写于2018年的题目为 “盗窃团伙与真心纳粹:从约翰逊原理看保守主义与另类右派” 的长文很好的分析了我们目前所面临的处境。
作为这样一个敏感大环境下的少数族裔,在这位总统为他自己的私利,为他所服务的利益集团也好,忠实狂热选民粉丝团也罢,的利益,来毫不顾忌的分裂这个国家的时候,我们会,被,划分在哪里是我们需要去深思的。
可是我们真的看清楚将来的局势发展和隐藏的危机了吗?无数跟我们这个族裔密切相关的利益关系中,哪些才是跟我们这个族裔将来的生存与发展生死攸关的根本利益?
这篇万字长文:600万美国华人的根本利益是什么?分析得非常的透彻,它点醒了我,也让我和女儿从激烈的辩论状态进一步转变成了达成一致共识的“战友”。
我很感谢我的女儿,她促使我这个政治白痴重新去学习去了解去思考,她愿意分享她的所了解的知识,愿意锲而不舍的富有耐心的帮助和引导自己的妈妈去正视平权运动的重要性。
不但如此,刚满十五岁的她已经通过网络运用自己的心理咨询知识帮助了很多非裔的同龄孩子如何疗愈心理创伤,她去耐心的聆听他们所经历的痛苦与悲伤,冷静客观的给他们提供帮助,教他们如何去打相关的求救热线,如何在危机和冲突发生的时候尽可能的保护自己,好些因为新冠疫情和弗洛伊德事件的双重打击导致出现自杀倾向的孩子们在她的帮助下逐步放弃了轻生的想法,那些都是一条条鲜花般的生命。
我很清楚的记得那天晚上,她从自己的房间出来,眼圈红红的,她坐在餐桌旁,跟我说:
“妈妈,谢谢你,我真心觉得我很幸运,能够出生在一个华裔的家庭。你们让我衣食无忧,给了我很好的教育。以前我一直以为其它的孩子都至少像我这样。可是这次由于 coronavirus,我在家上学,和一帮同样喜欢某个科幻小说系列的网友们建立了一个网上的讨论群,我去自告奋勇当了群主,他们大多数都是跟我年龄差不多的青少年 teenagers。
我才惊讶的发现,原来是真的有孩子没有了学校提供的免费午餐是会在家里饿肚子的,原来是真的有孩子会需要经历亲眼看着自己的最要好的小伙伴在身边被活活打死这样的心理创伤,原来是真的有孩子从一出生开始就需要在暴力和恐吓下生活。
我群里有一个跟我差不多年龄的女孩子,她住在芝加哥的某个innercity,她今天跟我说:她十二岁的平时很阳光乐观的弟弟看到网络上播放的弗洛依德临死前的录像,开始出现了精神异常,他反复的告诉他的姐姐,他害怕他长大后的命运会跟他在电视里看到的一样,不管他怎么努力也会死在警察手里,他的人生没有希望了。”
作为一名母亲,一个从来都对政治漠不关心的母亲,一个社交圈子其实极其封闭的普通华裔母亲,说实话,我其实是很难对非裔族群所遭受的苦难真正产生感同身受的共情。这也是为什么在事件发生之初,当我们若无其事地作为旁观者来讨论起这个事件的时候,我的孩子会认为我的态度冷漠没有同情心而跟我展开激烈的辩论,而尚不能熟练运用非暴力沟通技巧的我也曾经气恼过,担忧过,沮丧过。
我甚至担心这次的事件会像一颗尖锐的石头划过一块玻璃,我们那原本无比亲密无坚不摧的母女关系会从此由于观念的不同留下不可磨灭的划痕,然后眼睁睁看着这道划痕演变成裂纹直至玻璃破裂,从此渐行渐远,母女之间由无话不说变成了无话可说。
可是在那一刹那,我把自己代入到这个十二岁小男孩的母亲的角色里,我真实的感受到了揪心的疼痛。
当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开始觉得人生没有了希望,离自暴自弃也就只有一步之遥的距离了。这不是右翼政客 Candace Owens 的犀利言论里所说的“不犯罪不就得了”这样为自己所服务的政治利益集团所卖力开脱的这样简单。这是从一开始就打断了自尊自信的脊梁,折断了本可自由飞翔的翅膀,而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打击是从明面到暗面从一代到下一代整整持续了四百多年。这是彻彻底底充满血泪的悲剧。
我问她:那你是不是因为这个感觉很难受?
她点点头,她说:“我觉得我该做点什么,于是我问她介不介意让我给她的弟弟发一封短信。”
我很好奇她的信是怎么写的,问她:那你介不介意把这封信分享给妈妈看看呢?
于是我看到这封短短的信:
“Hey kiddo, I hope you’re doing alright. You probably don’t know who I am, but that’s up to your sister to explain :) What matters in the end is what I’m about to say, and I hope this serves as a spark of hope in the turbulent mess that is the ongoing current matters.
It’s terrifying, I know, to look at the news and see endless bouts of violence, unjust, and unrest. But I want you to know that there are people who care, people who are inherently kind. They stand with the African American community and will continue doing so for as long as it takes. In short, we care, and we will not stop caring. The reason? We desire for a time in which all individuals are equally treated with justice and sympathy, and I hope that time is your future — the future of formidable young people who should not have the endure the debris of prejudice and injustice any longer, formidable young people who will be able to walk their road of life without somber fear lingering in the back of their mind. No one should have to live with the discomfort of knowing that their skin colour may subject them to undue brutality.
Asfor now, I want you to keep that chin held up high and perhaps take action tomake a difference yourself. Maybe you can express your thoughts with words, a drawing, or any other form of expression. If you choose to do so, I would love to see your work :)
Take care.”
这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华裔小女孩做的她认为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它或许改变不了那个十二岁的非裔小男孩将来的命运。但是在那个孩子的人生至暗时刻,他至少感觉到了一束代表善意,共情,鼓励与温暖的光。它来自另一个少数的族裔,尽管这束光的强度跟那无边无际的黑暗比起来,微弱到可以忽略不计,可哪怕它可以阻止这个孩子在滑向深渊的过程中慢了一步,那也是有意义的。
在那一刻,我终于理解了之前女儿为什么会把我的沉默把我最初若无其事的谈论这个事件的态度理解为冷漠。我们习惯了明哲保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会下意识的把一个孩子刚刚萌发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式的使命感等同于炮灰与危险。
我记得她当时激动得小脸通红的跟我说:
妈妈,你知不知道,这么多通过网络得到了我的各种帮助的小朋友,他们放弃了轻生的想法后,回来跟我说,谢谢我,问我:How come you can be so nice and helpful? 我都很自豪的告诉他们:My mother raised me with a set of morals. She raised me to be inherently kind to others, and that’s how I wish to be. 他们都特别羡慕我有一个好妈妈,可是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我的妈妈在这个事件上表现得这么冷漠没有同情心!
对于这样一个我们平时并不太了解,接触也有限,也或多或少由于自身或身边人的亲身经历导致有意识或无意识偏见的其它族裔,要产生真正感同身受的共情,就像我之前所以说的,确实很难。在经历了那晚的谈话,我去设身处地理解那个十二岁小男孩母亲的角色后,我开始了我的改变。我从零开始去学习美国的历史和政治,我开始学习如何去系统的思考和分析。我在一边学习的过程中一边跟女儿继续探讨。
女儿惊喜于我的改变,我们的亲子关系并没有像我之前担心的那样,出现裂痕,而是像我们在家中开玩笑时所讲的,我俩从辩论的对手变成了一条战壕里的“战友”。我开始学习突破自己的comfortzone,学习如何不再保持沉默,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如何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去发挥自己的影响。这些都是我的孩子反哺给我的。为此,我非常的感激我的孩子。
弗洛伊德事件后所引发的华裔家长之间的激烈讨论,我深深感受到了家长们的紧张,焦虑,恐慌,乃至愤怒,这些感受我在这一个多礼拜的餐桌辩论会中,都一一经历了,作为一名典型的护娃心切,生怕孩子被忽悠被当炮灰被不明真相的煽动去走向在我看来是极其危险的所谓革命道路的华裔老母亲,我是真的可以感同身受的。
我能够分享的是,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成熟和睿智,当我努力去达到她的高度,去理解她的思维背后所包含的大量历史政治相关的知识,她也越来越能理解了父母辈乃至祖辈的苦心。借着这次辩论会的东风,我们顺便讨论了中国的近代史中的一些事件,孩子的外公现身说法讲述了三年自然灾害和文化大革命,我们在六月的第四天顺便讨论了那次著名的广场事件,我们谈到了从祖辈开始如何赤手空拳来这个陌生的国度奋斗的故事,孩子也越来越能理解我们并不是一个冷漠和没有同情心的民族,在这样的小心谨慎背后同样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而在我从一个政治白痴开始蹒跚学步去试着了解目前的局面时,我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危机,这样一个分裂的局面对于我们这个少数族裔,有害无益。像马蒂斯将军在他的声明中讲的:“纳粹要消灭我们的口号……是‘分裂并征服’。我们美国人的回答是‘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华裔需要作为一个整体的族裔去分析整体的利益,根本的利益,长期的利益,只有当我们能越来越清楚的分析到全局,才不会被眼前的一些小利小益蒙住了双眼,我们将来的命运,我们的下一代的命运才不会出现那篇分析600万美国华人根本利益的文章中所引用的类似局面:
“deep state 面前,凡人宛如蝼蚁,死不足惜。作为人口少数的华人,自认为自己是白人是没出路的。没有黑人的斗争,我们从 Chinese American到Chinese virus只有一篇推特那么远。”
前国防部长马蒂斯将军在他的声明中毫不客气的点出了现任总统身上的纳粹特质。
前国务卿鲍威尔将军也同样看到了,他作为一名共和党人公开发表声明将把自己的选票投给民主党。
四位美国前总统看到了,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政党,但是他们一致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特朗普应对抗议浪潮的粗暴政策。
无数常青藤名校里德高望重的专家学者们看到了。无数企业界的成功人士们看到了。在纳粹种族灭绝大屠杀中幸存的犹太老人们看到了。
我们华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族裔,也是最类似于犹太人,群体政治声音最为微弱,在危机和动荡的环境里最容易被当作替罪羊来牺牲的这样一个少数族裔,我们真的看到了吗?
马蒂斯将军的声明非常值得一读。
全文翻译如下:
力量在于团结
我目睹了本周的事态发展,既愤怒又震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刻在美国最高法院的山形墙上,这也正是抗议者所要求的。这是一个健康而统一的需求,一个我们所有人都应该能够实现的需求。我们决不能让少数违法者分散注意力。成千上万有良知的人坚持我们要践行我们的价值观——我们作为人的价值观和我们作为一个国家的价值观。
大约50年前,当我参军时,我曾宣誓支持和捍卫宪法。我从未想过,宣誓的军队会在任何情况下被命令侵犯其同胞的宪法权利——更不用说为当选的总司令提供一个奇怪的拍照机会,而军方领导人就站在旁边。
我们必须拒绝任何认为我们的城市是一个“战场”的想法,我们穿制服的军队被要求“统治”。在国内,我们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在州长的要求下才能动用军队。正如我们在华盛顿特区所看到的那样,将我们的军事化回应措施,在军方和平民社会之间引发了一场冲突——一场虚假的冲突。
它侵蚀了道德基础,而它是确保男女军人和他们发誓要保护的社会之间的可靠纽带,而他们自己也是这个社会的一部分。维持公共秩序的重任是落在州和地方领导人肩上的,他们最了解自己的社区并对社区负责。
·
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在《联邦党人文集》(Federalist)第14章中写道,“由少数的军队,亦或没有一名士兵组成的美国,对外国野心展现出的禁止的姿态比对美国分裂展现出的要更多,成千上万的退伍军人为战斗准备着。”我们不需要军事化我们对抗议的反应。我们需要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起来。它从保证我们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开始。
在诺曼底登陆前,军事部门对我军的指示提醒着战士们:“纳粹要消灭我们的口号……是‘分裂并征服’。我们美国人的回答是‘团结就是力量’。”我们必须团结起来战胜这场危机——相信我们比我们的政治更好。
唐纳德·川普是我这辈子见过的第一个没有试图团结美国人民的总统——甚至没有尝试去假装。相反,他试图分裂我们。我们正在目睹三年来这种刻意努力的后果。我们正在目睹三年没有成熟领导的后果。没有他,我们也可以团结起来,利用我们公民社会固有的力量。这并不容易,正如过去几天所显示的那样,但这是我们欠我们的同胞的;为了捍卫我们的承诺而流血的先辈们;以及我们的孩子们。
我们可以更坚强地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带着新的使命感和相互尊重。这场大流行向我们表明,愿意为社区安全作出最终牺牲的不仅是我们的部队。在医院、杂货店、邮局和其他地方的美国人为了服务于他们的同胞和他们的国家,冒着生命危险。我们知道,我们比我们在拉斐特广场目睹的滥用行政权力要好。我们必须拒绝和追究那些想要嘲弄我们宪法的人的责任。与此同时,在我们团结一致的时候,我们必须记住林肯的“更好的天使”,并倾听他们的声音。
只有走新的道路,也就是回到最初的建国理念,我们才能再次成为一个在国内外受到尊敬和爱戴的国家。
——James Mattis 将军”
声明: 【留美学子】6年如1日的提供纯粹精选文摘、无商业链接的公益分享。 且不会凭族裔,国家,政党,信仰,经济利益站队,而欢迎各种观点百家争鸣,各抒己见,兼听则明!本文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留美学子】已发1862期
国际视角的精选文摘
6年如1日 仰望星空 脚踏实地
欢迎投稿:studyusa88@yahoo.com
前期发表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