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出炉!“不忘初心、打call”入围,你猜中了几个?

2017-12-14 当代商报楼宇报道

置顶:点击上方蓝字公众号,欢迎关注并置顶,每天早晨6:48快速获取最新全球热点资讯。


记者 李萍 颜燕 综合报道


《咬文嚼字》杂志编辑部昨日发布了“2017年十大流行语”。


“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共享”“有温度”“流量”“可能XXX假XXX”“油腻”“尬”“怼”“打call”入选。


《咬文嚼字》杂志自2008年开始评选十大年度流行语,是最早做流行语评选的机构。


“今年是个流行语的‘小年’,产生的流行语并不多。”回首十年历程,该杂志创始人、名誉主编郝铭鉴认为,流行语是反映社会状况的一面镜子,十年当中,新词从井喷走向稳定,说明在这个过程中民众走向理性、语言走向规范,现有语言足够使用,不需要新的流行语。



“流行”“创新”“文明”

是重点考虑的三大要素


《咬文嚼字》杂志主编黄安靖介绍,流行语征集和评选过程历经全年。编辑部从年初就开始搜集流行语条目。今年除了编辑部征集词语,还建立了华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字观测站和上海师范大学语言文字观测站。最后搜集到100多条流行语,由编辑部筛选出初选条目,建立专家审核小组选出15条流行语,进行专家论证并征求媒体意见,最后评出十大流行语。


“我们的评选标准有两点:引导健康的语文生活,弘扬积极的价值观念。” 黄安靖表示,“流行”“创新”“文明”是编辑部重点考虑的三大要素。


今年适逢十九大召开,“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等政治生活中的词语是打上年度烙印的流行词语,以其流行度入选。“创新”是指重点关注结构、语义、用法上有创新的词。比如“有温度”本来是表达物理概念的词,现在拓展到人文领域,指让人感受到热度、暖意,反映了人们对城市化建设中的人性化要求。“可能XXX假XXX”是今年网友使用频率极高的词,例如没考好可以说“我可能复习了假书”“我可能拿到了假试卷”……“假”本指不真实的、伪造的等义,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这个句式中,“假”却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指使用效果不佳、违反常理、不合预期,反映了使用者的自嘲心理。


弘扬积极价值观是编辑部一直以来坚持的标准。“语言不仅仅是话语工具,还反映了社会观念。所以评价流行语不仅仅是对其语言价值的判断,也要对它的社会价值进行判断,所以我们要弘扬积极社会观念。”


因为这一原因,“mmp”“懵逼”“当然是选择原谅他”等词虽然从使用频率上说可称流行,但并未入选十大流行语。


今年编辑部对“丧”这个词是否能够入选争论激烈,具体选择也有较大分歧,但最终因为“丧”传达的不是积极社会观念,最终落选。“评选流行语对社会用词也是一种引导。” 黄安靖说。


今年是个

流行语的“小年”吗?


《咬文嚼字》杂志自2008年开始评选十大年度流行语,是最早做流行语评选的机构。


“今年所有专家都认为是个流行语的‘小年’,产生的流行语并不多。”郝铭鉴还记得当时是一个词语“井喷”的年代。有统计数据显示,平均每天都要出现3个新词语。北京还出过一个流行语统计,“啃老族”“月光族”等词都榜上有名,当时这些词大部分人看不懂,但现在来看,不少都用下来了。


这样的状况从去年开始有了改变。去年编辑部就感到搜集到的流行语数量有所减少,今年建立了两家语言文字观测站,征集到的词语还是不多。


“我觉得明年还会更少。”语言是时代留下的烙印,承载的是社会生活、民族情绪。


不少流行语产生的前提,是要在生活中碰到某一个爆炸性事件。曾一度流行的“躲猫猫”等词都来源于当年的社会热点,“而现在缺乏产生流行语的突发事件。”


“打call”这样含 46 32808 46 15288 0 0 3587 0 0:00:09 0:00:04 0:00:05 3587英文词语

是否该入选?


今年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也发布了“2017十大流行语”,入选的词是:“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两个榜单还是有明显差别。” 郝铭鉴认为,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的十大流行语评选的是新闻热度高的词汇,关注的是语言的运用,而《咬文嚼字》更注重语言的创造,“首先要是新的形式。”


“打call”中包含一个英文单词call(电话),按现行文件规定这样的用法是错误的,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词今年的关注度极高,使用也相当广泛。


“如果不选这个词,不能真实反映今年语言生活,但选了又和现在的语言政策有背离。所以我们最后反复讨论,把这个词放在最后一位,给大家讨论的空间。”郝铭鉴说。


英文字母能否进入汉语词汇,在语言学界一直有很大争议。对媒体禁止使用英文字母缩略词的规定,在实际运用中也受到阻力,“比如把CCTV这一类的台标都改掉并不现实。语言总是会碰撞交融,特别在现代社会,不可能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外语词进入现代社会是必然的,要正确控制、引导这一现象。”


就汉语的纯洁性问题,语言学界也有长期争论,但郝铭鉴也认为,现在语言运用中确实存在净化问题,“不能现在流行什么我们就推动什么。有责任的媒体必须从语言的科学发展角度考虑,做出判断。”


前些年曾流行一批按照成语形式提炼出的四字词语,比如“人艰不拆”“细思极恐”……郝铭鉴认为这样的词语中不存在关键词的提炼,甚至连背景都没有,完全是某些人兴致所至生造而出,违背汉语规律,“应该对这样的词加以警惕。”



新闻链接


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发布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近日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根据词语出现的频次,结合人工后期处理提取、筛选而评选出了十个频次最高的词语,代表了中国主流媒体关注点和语言特点和变化指征。


2017年度中国十大流行语是:① 十九大;② 新时代;③ 共享;④ 雄安新区;⑤ 金砖国家;⑥ 人工智能;⑦ 人类命运共同体;⑧ 天舟一号;⑨ 撸起袖子加油干;⑩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与十九大相关的流行语有5个,分别是“十九大”、“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雄安新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专家认为,这样的词语成为流行语不仅代表了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同时也显示出大家奔向新时代的决心和干劲


“人工智能”和“天舟一号”两个词语的入选,则体现出人们对科技发展的高度关注。




你猜中了几个?

快转发分享给朋友们吧!




大家都在看




更多全球最新热点新闻资讯,请长按下方框内二维码、扫一扫二维码或文字输入关注 "楼宇报道" (微信号ddsblybd) 官方微信。欢迎提供各方面新闻线索,投诉维权请注明姓名、电话和事情缘由,以便快捷联络。


你的点赞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