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而不是抗拒,是化解情绪的秘密
生命这趟旅程,归心之旅与你一起前行
♫ 聆听音乐的力量
文 | 涵予大朋友
-01-
公号后台收到一位读者发来的问题:
「朋友知道我学习佛法,可能慢慢她也感悟到需要向内的力量,然后我们聊到可能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容易被各种情绪左右,朋友说她想了解有关“情绪控制以及如何平衡生活状态的方法”,之前看过归心之旅公众号有关杨定一博士“臣服”与“参”的文章,我自己貌似懂了一些,但和她讲又讲不太清楚,所以就来这里求助了。」
看到问题后,原本想整理一篇关于情绪化解的文章发布,但刚一坐定,感觉很想写一封回信。那就顺着吧:)
情绪确实是很困扰人的议题。尤其是女性。情绪上来,轻的时候生闷气,难过,不舒服;重的时候山呼海啸一般,悲伤、愤怒、无助、压抑、绝望...好像能把人吞噬。我想这是因为女性在感受层面更为敏感和细腻的缘故。
关于情绪,我曾经的老师迪帕克·杜德曼德博士这样讲:情绪是强度更大的念头。这句话令我印象很深,原本情绪在我心里就像一团厚重的浓雾一般,开始在眼前清晰起来了。的确,每伴随着情绪的发生,它背后都有一个很强烈的,关于是非对错的我们所认定的看法和观点。
比如,伴侣做了一件事,我认为这意味着他不重视我。接着,又从“不重视我”的看法,延伸出“他不近人情,冷漠,不懂爱”,越想越生气,越想越委屈。再比如,你问一个关系很要好的朋友借钱,但她一口回绝了。你好意外好伤心,“我对她那么好,真是忘恩负义。她根本没把我当朋友”。每一个情绪背后,都隐藏着我们的一个看法,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而且是很负面的看法。而这些负面的看法让我们的身体觉受更加紧缩、激烈,最后就结成了心里的伤疤。
后来在杨定一博士的书里看到类似且更加细微和深入的表述。杨博士说,感受和情绪是身体神经系统产生的讯号(information),“是神经的作用,加上身体每一个细胞的互动,互相叠加、扩大的一个结果。所以感受是在比念头更深的层面,落在身体的细胞里。”
-02-
「情绪只是神经系统的“讯号”,只是一个讯息」。这句话一下子落进了我心里,像漆黑的夜空炸开一朵烟花,又像有人拿着小锤子在耳边轻轻敲了一下引磬,叮~~~余音绕耳。啊!原来情绪只是气血在体内的激烈震荡,只是身体内部放大的一些信号,就像断头的两根电线接在一起,呲出一道花光,它本身并不意味着什么。洞察到这一点的时候,我觉得有一种轻松和释然。以往对情绪的排斥、恐惧和否定逐渐淡去了,转而能够去感受它、容纳它、接受它。
试着想象自己是一杯水,或是一片海。我们的情绪就像是这杯水或者这片海被搅动了,水面起伏不定。有时候,是微微波动,有时候,则汹涌澎湃。但不管怎样,波动终会停下来,恢复平静。
杨博士提到的「臣服」,我们可以先理解为“接受”——接受我们的情绪,接受气血的翻腾,接受所有的波动和震颤。或许你会问,那要怎么做呢?对我来说,就是充分去感受它。
每一次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就好好感受情绪带来的那份强烈的不舒服,感受一股气流在身体内乱窜,感受那时候自己的委屈、辛酸、愤怒、无助、悲伤......完完全全去感受它。或许那一刻脑子里还是会浮现出很多念头,比如“我怎么还这么多情绪,到底怎样才能解决自己的情绪,我怎么控制不住,等下我要做些什么去化解冲突”之类,这只是因为我们过往强大的思维惯性,以及身体本能对不舒服的抗拒。这时候,可以温柔地提醒自己,放下这些想法,就是完完全全去感受。想大哭也好,想打枕头也罢,都可以。当那股能量充分得到流动之后,我们会感受到一些平静。
我非常喜欢博士带给我们的一个方法:如果你当时特别难过,实在不知道怎么办,就交给上天吧。和老天(或是你心中任何的信仰)说,「我完全信任你,把一切都交给你,请你帮助我。」我试过好几次,真的很有效。它的效果倒不在于说问题是否被解决,而是整个人在这种祈祷中松软、谦卑、平静下来了。
当我们恢复稳定的时候,再去沟通或是处理问题,会更加妥当。或许,那时你会惊讶地发现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03-
前几天好朋友和我说,她那晚又情绪大爆发,一个人哇哇哭。哭着哭着,突然感觉自己很像小时候通过假哭来博取妈妈的同情和关注。然后,她就哭不下去了。哈,这个例子挺好的。
接受情绪,接受内在所有的不舒服,不断接受。就好像自己是个容器,能够无限容纳水的波动。接受,我也喜欢称之为“顺应”。随顺波动,不和它对抗,它要来便来,要走便走。就像骑马,我们是随着马背的起伏而起伏,否则很快屁股就受不了了。
接受情绪,当它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把它拥入怀中。想一想,无论我们的孩子多么顽劣,作为母亲,永远都会爱他。那么,对于情绪,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对待呢?接受本身就是爱,透过我们的接受和顺应,情绪的激烈程度就降低了;强度降低,就没有后面有可能会发生的惨剧了。情绪运作的机制(轮回)就此被打破。这样反反复复多次,自然发现,从前想发脾气的事,现在碰到了也没什么反应,好像根本没多大事。
接受和顺应,也非常适合那些容易自我否定、自我攻击的人。从前我们对自己诸多不接受,自责,掩饰情绪,其实隐藏着另一个念头:我应该是那样(美好)的,而不该是这样(有脾气)的。认为自己应该“变得更好”的想法,真的很绑架人。
如果我们放掉对情绪的评判,放掉自己应该有一个美好形象的看法,完全如实、如是地接受当下的“我”,事情会变得简单很多。
而且,随着对自己的不断接受,对他人、对外界的接受程度也会更高。好坏对错的判断会越来越不明显,好像都能理解,都能感受,你仿佛看到世界是个连环圆,一环套一环,全部都有来时路,这时,就不会过分苛责谁。而这一切,都会自自然然地发生,压抑和控制,无法让内在真正安宁。
在这个看起来无比真实的世界,人人都有委屈的时候。尤其女性,非常容易产生委屈、受伤的感觉。而且,越问别人要理解要疼爱,往往越得不到。那不如反过来,不管有没有人懂自己,请记得自己疼惜自己,自己爱自己。自爱,就是蝴蝶生出了翅膀,鸟儿自在翱翔。
-04-
至于「参」呢?我其实蛮想下一次再谈这个话题。我觉得单单接受和顺应这一个练习,就足够我们每天都去实践。
在情绪逐渐松动、消融的过程中,慢慢发现,我们曾经认为的那个非常清晰、固定、独特、和他人区分开来的“我”,似乎并不固化。我们一直认为「我」是身体、脑子里的想法、社会身份、性别、知识、财富等等全部累加的结果,但只要去追问,你发现并不是如此。
如果所有这些像一件件穿在身上的衣服,把它们都脱掉后,那「我」又是谁/什么呢?
「我」是发脾气的人?还是那个看见和感受到所谓情绪的主体?
「我」是那个处于悲伤、痛苦中的人?
还是那个充分体验到情绪来去,却始终如如不动的存在?
又或是其它呢?
「我」究竟是谁?
这些,没有答案,全部留给我们自己去回味,留给心来作答。
杨博士说,臣服和参是给最成熟的修行者的练习(权且称为练习)。他也说,他假定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足够成熟。臣服和参,是最终,也是最初。开始即结束。
也许有一天我们都会体会到,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全部都是命运,全部都是礼物。全部都很珍贵,又全部都不重要。
只是迎接,只是随顺,只是感受,只是承担。没有结果,没有答案,没有终点。放掉期待和追寻,这一刻,心真正宁静了。
另外很想跟您说的是,我认为杨定一博士「全部生命系列」对于我们生命中所有的困惑,都已经做了非常完整和深入的阐述与解答,如果可以,邀请您还是要读他的书,听他的音频。我上面所讲的,只是个人非常初级和粗浅的体会。对于臣服和参,也才刚刚开始。我相信只要去接触,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很真切的体会。
祝好!顺、安!
~ End ~
作者 | 张涵予
Now归心之旅公号创办人
独立采访人
版权声明
文章为原创作品,版权归归心之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创作者所有。
相关阅读
您或许还想看和这个主题相关的内容
归心良品
「洄蓝活水瓷杯」
16年研创陶瓷新科技
修行养生人士都爱用的
净化活水杯,2020健康必备
👇 点击下图即可进入
Now 归心之旅
专访 · 转载 · 产品合作:晓溪
(微信:xiaoxi36677)
扫码关注我们
👇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归心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