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6/7/31(1242) 他们,从保家卫国到维护公平正义
曾经,他们是身着军装的军人,坚强、刚毅,将青春奉献给国防事业;
如今,他们是检察干警,将军人血性融入到检察工作中,成为业务能手。
面对困难和压力,他们想到的只有——
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他们也因此很好的完成了从保家卫国到维护公平正义的角色转变。
军人血性有着丰富内涵
30年前,不到30岁的杨耀杰担任原北京军区某部作训股长已经两年多。上上下下对他十分看好,如果继续在部队发展,前途自然一片光明。没想到,大裁军的巨大浪潮面前,他毅然作出另外一种选择:转业,走向人生另一个“战场”。 有棱有角的杨耀杰,一入伍就被部队领导器重。也难怪,他高中毕业又灵气十足。新训一结束,便被挑选到科技含量较高的炮兵侦察专业,成为一名计算兵。杨耀杰凭着良好的文化功底和刻苦学习的劲头,很快成为炮兵团侦察骨干、计算兵尖子和教导队教官,多次在上级组织的炮兵计算专业比武中摘金夺银。 一次全团侦察兵比武考核中屈居第三的经历,为杨耀杰开启了另外一扇窗。当时,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促使他反复研学炮兵计算教材,认真推演每道试题的计算过程,最终找出失分的原因,并发现了教材的纰漏。 杨耀杰大胆向原总参谋部测绘局出版社写信,反映教材存在的问题,同时附上一篇《论计算法求遮蔽度公式的不周延》的专业论文。几个月后,领导机关致函团政治处感谢杨耀杰,并承诺修改完善教材中存在的纰漏,再版下发全军。一时间,小兵杨耀杰成了全团的“新闻人物”。凭借扎实功底,在1979年原北京军区组织的大比武中,他再次取得优异成绩,荣立三等功。 作为一名小兵,为何敢向权威“叫板”?顺风顺水的时候,为什么一定选择“急流勇退”?面对记者疑问,杨耀杰动情地表示,军旅荣光一直是他转业后前进的动力,接着解释说:“军人血性有着丰富内涵,敢于坚持真理是血性,敢于舍弃眼前利益也是一种血性。”如果说当年“叫板”权威,是认为真理在撑腰;那么后来选择转业,则是出于一种忧患意识,忧患部队怎样尽快“消肿”,如何确保能打胜仗。 而今,对军改中转业复退的战友们,杨耀杰结合自身经历提醒大家,血性不是“二杆子”,转业刚到地方做事千万不能莽撞,更不能不讲公道;无论军队还是地方,都是“不怕你有棱有角,就怕你做事不讲原则”。
杨耀杰自己也没想到,真正将他推向反贪侦查一线的,是工作中一项调研成果。 1987年转业之初,他只是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的一名书记员。虽说工作无高低、岗位无贵贱,但从部队出来的他还是有着到一线“冲杀”的冲动。杨耀杰经常白天跑武汉三镇旁听“老检”们审讯办案,晚上总结梳理业务笔记,撰写听案见闻心得,研究侦查讯问规律,探寻审讯蕴藏的奥秘。1989年年底,《论“一对一”受贿案的侦查方法》论文获得武汉市优秀调研成果奖,也为杨耀杰赢得了机会:他如愿以偿走上反贪侦查一线,并靠自身实力成为市人民检察院一位非科班出身的反贪侦查办案骨干。 从零起步,不懂专业,往往是许多转业干部到新的工作岗位后面临的一道现实难题。杨耀杰的体会是,坚持“双管齐下”肯定能见效:重视实践课堂,真心向行家学习;专业知识不断“充电”,坚持向书本学习。他本人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报考中南政法大学法律专业。一些老同事回忆说,杨耀杰牺牲了4个春夏秋冬的周末休息时间,每次求学往返骑自行车5个多小时,累计达800多趟,风雨兼程近5万公里。 反腐侦查员与嫌疑人面对面的较量,堪称一场无声的“白刃战”。近30年审讯实践中,杨耀杰坚持自学哲学和审讯技巧等,坚持结合工作实践进行思考提炼,相继发表了《侦查意识的新构建》等一系列学术文章,最终荣膺为数不多、从基层走出来的“首届全国检察业务专家”称号。 干事未必科班出身。杨耀杰努力掌握哲学武器,将法学知识功底打牢,把社会阅历转化为办案能力,审讯技巧日趋娴熟,他直接经手办案200余起,每一次都是战果辉煌,令贪腐分子闻风丧胆。为此,他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四次,成为“首届全国十佳反贪局长”。提及这些成绩,杨耀杰委托记者转告即将转业复退的战友们,实力是最好的“通行证”,确立目标最忌朝三暮四,更怕没有定力,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
一名优秀侦查员应该像什么?杨耀杰的回答很简单:像绝招在身的降“虎”高手。 审讯中,杨耀杰有时和蔼可亲,有时声色俱厉;有时循循善诱,有时斩钉截铁。同行称赞,他的审讯技巧可谓炉火纯青,最精彩的莫过于运用策略、把握时机、突破案件的那一瞬间。 一家国有企业主要技术人员刘某收受贿赂100余万元,杨耀杰办理案件之初,刘某先是不屑一顾后来又百般抵赖。针对此人法律知识欠缺的实际,杨耀杰详细为其讲解相关法律条款。刘某很快不再狡辩,开始认真关注法律政策。“这说明他已经在寻求‘抓政策稻草’的动摇心理。”杨耀杰说,这个时候只要给出“出路”给“梯子”,就能促使犯罪嫌疑人作出认罪选择,使其在“坦白从宽”的心理下积极主动交待案情。 这是杨耀杰结合犯罪嫌疑人受审过程中心理动摇的表现形式,通过《反贪审讯秘笈》一书亮出的降“虎”8个“绝招”之一,另外7个分别是:一反常态的沉默,掩饰不了空虚的动摇心理;答非所问、闪烁其词的话语,显现出矛盾的动摇心理;看似不相干的打探,道出权衡利弊,选择供与不供的动摇心理;神情木然,心不在焉,隐藏着即将转化的动摇心理;暴跳如雷、神情激愤,足以窥见其底牌将露的动摇心理;异常的生理反应和不由自主的小动作,折射出即将崩溃的动摇心理;惺惺作态的夸张“表演”,反显其渴求宽大的动摇心理。 谈及这些,杨耀杰对转业复退战友们真情寄语:“不仅检察审讯,任何一项工作和岗位,只要善于把握特点规律,‘秘笈’就在身边。”他提醒大家,任何创新都有一个过程,千万不要急于求成,“不怕发芽迟了,就怕没有耐心”。令杨耀杰感动的是,这些年,身边同事和上级领导都给予了他大力支持。 谈及目前军队强力推行反腐,杨耀杰兴奋地表示,这有利于树形象、稳军心、得民心,也更能让那些贪腐分子胆战心寒。
从橄榄绿到检察蓝不一样的色彩,一样的忠诚
——记韩旭光34年军转检的检察生涯
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加胜任检察工作。老韩坚持每天上午上班第一个小时用来学习,在学习上不唯虚,只唯实,不为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而是主动地力求全面准确理解、真正学懂弄通、提高自己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坚持用心“写”笔记,边写边记,边写边思考。去年,老韩认真学习了《检察机关提起诉讼改革试点方案》、《人民检察院受理控告申诉依法导入法律程序实施办法》等文件,写业务笔记四万余字,撰写业务研究文章等。
2011年1月,魏良琼选择了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检察院作为新的起点。初来乍到,领导让她先到反贪局“适应一下”,魏良琼心里明白,这是让她了解办案的门道,体会检察人的艰辛。她二话没说,放下“老教员”的身段,成了一名检察队伍里的“新学员”。
线索的查询、外调、探访、蹲守事事参与,案件的研判、询问、预审、取证样样上手。为了胜任检察工作,她争分夺秒地汲取法律知识。进院当年,46岁的她就报名参加了司法考试并顺利通过。师者的自信和军人的不服输给了她勇闯司考关的底气,昔日执教基础公共课部,作为哲学硕士,魏良琼不仅讲马哲,还教过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基础。“军人必须具备遂行任务能力,新知识领域就只能边学习,边授课,学习已然成为一种生活习惯。”
通过努力,魏良琼已经成长为反贪局不肯放走的办案主力,当初的“适应一下”也变成了现在的“持久战”。做为全市反贪一线最年长的女侦查员,工作带给她身体和精力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在这个年轻人都感觉“吃不消”的部门,年过不惑的她倒是干得游刃有余。“不是不累,但是在部队锻炼十几年,早已习惯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很少考虑个人问题”,她回应道。
2012年5月,一封举报武汉某良种场副场长黄某的信函交到她手中,那时,距女儿高考仅剩1个月,她只好愧疚地自我安慰,“部队大院长大的孩子,自理能力都很强”,便全身心投入跨区搜证的紧张工作中。
然而,自视甚高的黄某到案后却不愿配合。依靠多年教学练就的口才,魏良琼在预审中循循善诱、步步推进,辅以在银行调取的翔实书证,迫使其在短短几个小时内供认了挪用201万公款进行个人理财的事实。随后,她又围绕其个人账户资金进出设置问题陷阱,紧追“其他公款”去向,一举查明黄某伙同另四人共同贪污105万公款的犯罪事实。至此,成功立案1件5人!
办案过程中,得知黄某儿子同年高考,魏良琼便不忘在每次提审时为她带去儿子备考、填报志愿等信息,以诚化人。同时,她紧扣查账时发现的另两处疑点追根溯源,又深挖出黄某挪用1051万公款用于丈夫公司经营及贪污8万余元单位售房款两项罪状,彻底厘清了黄某的经济问题。最终,黄某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七年。案子办的漂亮,犯罪分子更是口服心服,魏良琼也凭借这一案件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
近三年,魏良琼先后立办各类反贪污贿赂案件8件13人。雷厉风行的军人本色与知性风趣的文人气息,辅以丰富的生活阅历,使她形成了“擅长攻心”的办案风格。每当预审中碰到久攻不下“硬骨头”,同事们总会想到“让魏老师试试”。正是凭借出色的预审能力,魏良琼得以首批入选“武汉市反贪人才库”。面对同事们的赞许,魏良琼还是保持着她一贯的低调,“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关键是要摸准对方的心结。可能是我经历的多一些,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容易取得他们的信任吧。”
魏良琼情商高、人缘好,开朗健谈,有她在就不缺欢声笑语。虽然已经离开讲台多年,单位的同事们还是愿意称她为魏老师,她亦师亦友,年轻人都喜欢和她待在一处。“算是当教员的后遗症,我真是把他们又当同事又当学生,愿意把自己的体会和领悟告诉他们,希望他们少走弯路。” 她历数自己带过四位“高徒”,眉眼间尽是师者的自豪。
对于现在的自己,魏良琼感觉很幸运,“当年的高考志愿几乎全部填报法律专业,没想到过了二十多年,还能绕回来。”虽然家人担心她加班熬夜,惦记她的安全,但她认为“转业后能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并且能胜任反贪工作,我挺幸运的。”她动情地说,“在地方开始的新生活,就像一盘刚刚开始的棋局,每一步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检察院的新工作,则是我面对的一个新课题,我这个老教员应该能走出自己的章法。”
来源 | 以上各院官方微信
编辑 | 陈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