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世界的孩子都想有这样的好老爸,虽然他又胖又馋

2015-06-21 杨帆 出版人杂志
 点击上方“出版人杂志”关注我们


全世界的孩子都想有这样的好老爸虽然他又胖又馋


一个中年谢顶而大腹便便的父亲,一个不断闯祸又不断认错的儿子,这对平凡无奇的德国父子在过去的近八十年里走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影响了数以千万计的读者。

这个年代正在让一切变得复杂,翻开原本属于孩子的漫画,却发现每张纸页上都激荡着大人们骄矜的灵感。这些画页独有的情调或许感染力十足,但合上书页的那一刻却难免惆怅:为什么找不回过去看小人书时的心境了呢?

而《父与子》的故事,就像它的图画一样简单。没有故作姿态,只有最朴实的温暖和亲情。在这个属于父亲的节日里,不妨翻开这部漫画,让最平淡的墨色带给我们最真实的感动。

拼接照片

战火中降生的温暖故事

1934年12月,《柏林画报》的头版依然充满着火药味,在报纸并不起眼的角落,一套取材于日常生活、反映父子间感情的漫画作品低调地完成了首演。接着,出乎许多人意料,这部作品连载了整整三年,而它蕴藏的情感与人性的光芒不仅穿透了战火,也穿透了时间与空间,从此注定不朽。

孩子打架

本性难移

《父与子》是一部关于父亲的漫画,他的作者埃·奥·卜劳恩虽然并不谢顶,也没有夸张的大胡子,却是那个战火纷飞年代里真正的“德国好父亲”。

埃·奥·卜劳恩E.O.Plauen

1903年出生在一个安静的德国村庄,卜劳恩的成长过程并没有被底层城市的世俗与复杂所侵扰,而是在父母的影响下坚持勤工俭学,并考入莱比锡绘画学院学习。

毕业后,1921年到1933年是卜劳恩生命中最快乐的时期,爱情、家庭、事业、友谊都一齐拥向他,他的幽默画获得了德国人民的喜爱,而一幅讽刺纳粹党魁希特勒的漫画更是让他成为世界知名的画家。1931年,爱子克里斯蒂安的诞生让卜劳恩成为了一个幸福的父亲。

卜劳恩与爱子克里斯蒂安

但这一切却笼罩在纳粹执政的阴影下。1933年纳粹党上台,希特勒没有忘记卜劳恩曾创作过讽刺自己的漫画,被禁止工作的卜劳恩被迫逃回故乡,改画非政治性漫画糊口。1934年,卜劳恩把对独生子克里斯蒂安和父亲保罗·奥塞尔的挚爱融入作品之中,创作出了长盛不衰的亲情漫画《父与子》。1934至1937年间,正是纳粹统治最严酷的时期,而这部200多幅的漫画如同最清洁的水源滋润着德国读者干涸而脆弱的心灵。

礼物

德国人民有多爱《父与子》,希特勒就多恨卜劳恩。《父与子》借助幽默恢复了人性,恢复了日常生活,恢复了人类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天伦,让生活本身成了伟大主角。而这一切,都成了纳粹恨它的理由。

父亲签名

1944年,卜劳恩因参与反纳粹活动而被捕入狱,并在41岁生日即将来临之际自杀身亡,遗书中,他对妻子说:

我为德国而画画……请把孩子抚养长大。带着微笑,我去了。


关于父亲、爱与其他难以言说的情感


德国好父亲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失去了作者的《父与子》却一步步走进了全世界的家庭。虽然起初在纳粹集团的打压下没有得到公正中肯的评价,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父与子》结集出版,随后这部充满了人间真情作品迅速跨越了国界,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好评,成为德国幽默的象征。

引人入胜

《父与子》与中国同样有一段不解之缘。《父与子》问世的第二年,即被我国著名出版家吴朗西先生引进,在中国出版发行,丰子恺先生欣然为该书做序,鲁迅先生也曾高度赞誉这部漫画的艺术价值。时代的发展没有让中国读者忘记这部经典的漫画,近年来《父与子》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版本与中国读者见面,曾经身为孩子的读者如今大多已为人父母,但这却丝毫没有减少他们对《父与子》的热爱,并将这份热爱与自己的孩子的分享。是啊,在飞逝的时间里,只有父亲对儿子的疼爱与保护不会改变,像《父与子》这样记录下最真实的生活与关爱的作品,又怎能不得到每一代读者的喜爱呢?

管教也有限度

《父与子》的伟大,也许在于它没有刻意描绘父爱的广博,却无时无刻专注于生活的真实。

漫画里中的父亲是位普通而传统的德国男性,他的性格里不乏暴躁、马虎等糟糕之处,对香烟和美酒的嗜好也常使他作出一些荒唐之举。在儿子眼里,他并非无所不能,但永远这么有趣。或许他也有事业和生活的烦恼,也曾经试图树立严肃的家长形象,但只要与儿子在一起,他就忘掉了身为成人的自己,举止永远充满了童趣,开开心心地与儿子打成一片,让旁人虽然无奈,却也羡慕。

上当啦!

《假期第一天》就是《父与子》系列中令许多人砰然心动的作品:父亲在不吵醒儿子的条件下,悄悄把熟睡的儿子连人带床拉到了大自然中,然后躲在树后面期待着儿子醒来那一刻的惊喜。这一幕你我可能会觉得熟悉——沉默的父亲往往不善言辞,他们的爱更多的会通过行动来证明,那怕只是一次小小的惊喜。

假期第一天

《父与子》中的父亲,无论面对怎样的麻烦和窘境,总是眯眼微笑着的。也正因如此,每位读者都难免会想起自己平凡的父亲和他不平凡的那一面,想起父亲的微笑,想起他曾经同样如此真实地爱过自己。

也许这时你就会发现,“父亲”原来是这样一个温暖的词汇。



出版人杂志
[publishers]

随性读书,认真写字

严肃活泼,偶尔脱线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


近期热点文章:

浦睿文化:控制做大的欲望

《闯入者》遇冷,只因来错了时代?

书展“前夜”,纽约刮起中国风

图说BEA——书展这两天究竟发生了神马

2015,原创图画书元年

谁捧红了郭敬明?春风文艺这些年那些事

贝塔斯曼又杀回来了!

楚尘文化:诗歌原野上的“孤独”守望者

黄永玉追忆沈从文,不得不说的故事


中国书业年度翻译奖评选已经启动!每位读者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提名翻译图书。关注“出版人杂志”微信公众号(ID:publishers,可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并回复:“翻译奖提名:图书名称,译者,出版社,您的姓名,联系方式”即可完成提名。详情请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