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焚烧厂不愿告诉你的十件事

2016-07-07 保尔·科耐特 自然之友


昨天,自然之友和芜湖生态中心在北京发布了《231座垃圾焚烧厂信息公开与污染物排放报告》,这是2016年1月1日《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5-2014)正式实施后,民间环保组织对全国已运行生活垃圾焚烧厂(以下简称垃圾焚烧厂)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的第一次全面排查。令人吃惊的是,4年,垃圾焚烧厂从122座到231座增长迅猛;仅2016年第一季度排放超标就达数千次


昨日,这篇文章发布后,很多读者询问,垃圾焚烧厂除了异味,到底还有哪些风险?所以,今天我们向你推荐毛达博士的这篇译文。


本文系保尔·科耐特教授(Paul Connett,美国圣劳伦斯大学)著作《零废弃解决方案》(2013)(即下图中他手中这一本)中“垃圾焚烧——零废弃的最大障碍”一章的内容节选。由自然之友志愿者、会员,“垃圾博士”毛达编译,转载自毛达个人公众号《东西故事》,小编对文章进行了再次排版。



图片来自网络


很难理解那些生活在21世纪,致力于追求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有理性的政府官员,怎么会支持将有限的资源和财富浪费在像垃圾焚烧这种不可持续的事情上。一份来自欧洲的报告已经估算出,垃圾循环利用结合堆肥的碳排放较焚烧发电低45倍。


如果我们有另一个地球,那么焚烧垃圾也许可行。但只要科幻小说般的逃离地球的办法还不是现实,我们就应放弃焚烧,转向既能在社区层面,又能在全球层面都走得通的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迄今为止,垃圾焚烧和填埋都在掩盖“随用随扔”型生活方式难以为继的真相。


每一座焚烧厂,只要兴建起来,就让我们对垃圾管理模式的彻底反思延缓至少25年,因为这正是收回巨额投资所必要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焚烧厂需要源源不断的垃圾供给以维持其正常运行,所以使得更可持续的垃圾管理方式难以与之共存。


如果每个人都能了解焚烧厂不愿告诉你的十件事,垃圾管理的良性变革就能快些到来。


1 件:垃圾焚烧非常昂贵


垃圾焚烧仍然昂贵得可怕,但其真实成本常常被掩盖在巨额的公共财政补贴当中。为了保证收回资本投入、覆盖运行成本、以及支撑运营商的利润空间,开发商通常要求与项目所在社区或地区签订照付不议协议(译者注:如果地方政府向焚烧厂送运的垃圾达不到协议约定的最小量,仍要按最小量向焚烧厂支付处理费),其后果是当地旧的垃圾管理模式将被锁定25年或更长的时间。


但当焚烧行业挣扎着想让焚烧变得更安全时,意味着它们索要的垃圾处理价格会失去市场竞争力——如果它们真地处在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中。


当今垃圾焚烧厂超过一半的资本投入都花在了空气污染控制设备上。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如果垃圾首先不是被焚烧,这些极其昂贵的设备就没有采购的必要,它们捕获的有毒飞灰也不必送往同样昂贵的危废填埋场,也不必在空气污染物的监测上花大价钱。


(编者注:根据自然之友和芜湖生态中心昨日发布的《231座生活垃圾焚烧厂信息公开与污染物排放报告》(了解请点击),国际上,垃圾焚烧处理费用极其昂贵以保障焚烧过程污染的可控。而2015年12月,浙江绍兴甚至出现了18元/吨的投标价。同期世界银行平均数据是975元


可惜的是,公众一直都得不到焚烧厂经济性差的真实信息。相反,有人反而告诉他们焚烧能帮他们的社区省钱。


2 件:垃圾焚烧创造的就业机会非常有限


尽管焚烧厂投资巨大,但为周边社区创造的长期就业机会却少得可怜。焚烧厂花的钱大多数都流向了采购复杂设备,不会流入当地社区,甚至是所在的国家。


不可思议的是,在当下欧洲面临经济危机,许多公共服务开支都遭遇大幅削减以及工作岗位大量流失的时候,很多国家仍热衷成本奇高且无助于提高就业机会的垃圾焚烧项目。可能的一个原因是,建造这些设施的确可以创造出不少短期就业岗位,所以常常得到选址所在地建筑工会的支持。


意大利最有名的一座焚烧厂位于Brescia,建设成本约4亿美元,同时获得另外6亿美元的能源补贴。令人惊讶的是,在实地考察这座焚烧厂时,我得到的信息是:除去花去大把大把纳税人的钱外,此厂一共只创造了8个就业岗位。这简直就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双重悲剧——花了10亿美元只创造了8个就业机会!


若将Brescia与加拿大的Nova Scotia(90万人口)进行比较,后者在避免上马一座大型焚烧厂(位于Halifax)的同时,创造了3000个就业岗位,其中1000人从事废物的收集和处理,2000人受雇于再生资源行业。


旧金山也是个好例子,作为该市最重要的一家循环利用、堆肥及末端处理企业,Recology雇佣了1000名员工——他们既是工会会员,又是公司的所有者。


图:意大利Brescia焚烧厂以华丽的外观著称。


第 3 件:垃圾焚烧浪费能源


焚烧垃圾能回收能量,这是一种很好的推销说辞,但实际情况是,如果节能是我们的目标,那么整个社会更多地重复利用旧物品,更多地循环利用资源可以比焚烧更节能。


“焚烧产能”的推销说辞经常会吸引地方公共决策者,因为他们只看到焚烧带来的本地能源利用效益,忽视了在国家和全球层面造成的能源浪费。结合循环利用和堆肥的垃圾处理方案所节省的能源,比焚烧厂发电产生的能量多3至4倍。若特别考虑某些类别的物资,二者对比的差距就更显著了。例如,回收利用PET塑料瓶产生的节能效果比焚烧产能高出26倍。




4 件:垃圾焚烧不能适应社会进步


如果一个社区投入巨额资金建造起焚烧厂后,未来垃圾管理模式的可选性将大大降低。而这期间,不论其他地方发生了多么大的发展和变化,都不能对依赖焚烧的地区产生太多正面影响。


事实上,目前全球许多地区的公众对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越来越认同,对惜物节约的价值观也越来越重视。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回收利用的市场价值将在印度、中国、巴西和其他快速发展的经济体以及人口大国显著抬升。


如欧盟前废弃物管理执行官Ludwig Kraemer在2000年BBC一档名为“Panorama”的新闻访谈节目中所说:“焚烧厂一旦建起,需要20至30年来给它’喂食’;如果要使其运营达到经济性,所在地区必须要保证足量的垃圾供给。所以,在20至30年内,焚烧厂将扼杀当地的社会创新,扼杀替代方案;它就像是一头需要不断用垃圾填饱肚子的怪物。”


5 件:垃圾焚烧产出有毒灰渣且不能替代填埋


焚烧厂丝毫不能解决填埋的问题。


以重量计,垃圾经焚烧会产生相当于原重25%左右的灰渣,但仍不得不要找地方填埋。焚烧厂的推销者经常把灰渣描述成是“惰性”的。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是“这些灰渣具有生物稳定性(绝大部分的有机质已经被燃烧殆尽)”,但暗含“灰渣无毒”的潜台词。


这当然是错误的,实际上焚烧处理的最终结果就是将4吨垃圾最终转化成了1吨谁也不想要的有毒灰渣。


灰渣是焚烧行业难以摆脱的一种自我矛盾的体现,就像讽刺小说《第22条军规》所描述的那种情景一样。焚烧行业愈想控制好大气污染,就愈是要配备更好的设备以捕获毒性极强的燃烧烟气副产物,其结果却制造出了问题更加严重,处置难度更高、成本更难承受的残余物。


焚烧产生的灰渣有两种,一种是底渣(占总体灰渣的90%),主要通过炉排的运动最终滑落到焚烧炉的底部。另一种是飞灰,即随烟气一起流动的非常细小的颗粒物。


理想状态下,飞灰可在流经锅炉、热交换器和烟气净化设备时被捕获,但仍有一小部分会逃逸到大气当中。若考虑有毒金属的问题,一个老生常谈的道理就是:烟气净化越有效,飞灰毒性越强。当然,底渣同样有毒。



图片来自网络 (Truck dumps coal ash in Faulkner, Charles County.  2007 Baltimore Sun photo by Jed Kirschbaum)


在某些地方,飞灰会被送进水泥窑,但最后产生的水泥产品却没有警示信息,即标明其含有危险成分,如有毒金属和二恶英。


如果处置得当,灰渣处理会使焚烧厂运行成本变得非常昂贵(特别是在底渣也被检测为有毒的情况下),除最有钱的某些社区外,世上几乎没有哪个地方能承受得了。如果处置不当,将在短期和长期内危及公共健康和环境安全。



图:英国Gloucester一座焚烧厂飞灰堆填时漫天飞舞的景象。


6 件:垃圾焚烧排放毒性很强的空气污染物


焚烧厂排放的污染物包括有毒金属二恶英与二恶英有关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会干扰人类的生殖和智力发育、破坏免疫系统。)它们当中一些具有很强持久性或具有永久危害的有毒物是以纳米颗粒形式出现的。


毋庸置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焚烧行业通过更好的工业设计、更好的管理和更好的监测,有效降低了二恶英排放,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今所有在运行或未来将要投入运行的焚烧厂能够(或将能够)保证在常规状态下运行。这个世界充满了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的焚烧厂,而这种不一致完全可以摧毁所在社区公众的健康和他们的其他正当权益。


保护公众免于焚烧厂有毒污染物排放威胁的必要条件有三点:

(1)严格的法规,

(2)科学的监测,

(3)政府的严格执法。


如果科学监测和政府执法都非常弱,那么公众就不可能被严格的法规保护。例如,前苏联拥有这个世界上最严苛的环境法规,但却没能阻止该国屡屡发生骇人听闻的环境污染事件,原因是没有人去执行那些法规。


另一值得公众担忧的事情是,在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焚烧厂排放的有毒金属和二恶英的监测频率是非常不足的。焚烧鼓吹者经常很自豪地谈论一些设施可以做到连续监测。但连续监测对于有毒金属(一个可能的例外是汞)和二恶英类物质而言仍然是不可能的。


现实中,要监测这些污染物,需要在烟气通路中插入探管,并通过滤膜收集样品。然后将滤膜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所需时间可能长达几个月。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很多实验室配备有能力分析这些污染物的非常昂贵的仪器。一些正在考虑推广焚烧技术的国家甚至还没有企业具备送检上述污染物的渠道。



7 件:垃圾焚烧排放毒性很强的纳米颗粒物


纳米颗粒物有非常严重的潜在健康危害。自2000年以来,人们对焚烧厂纳米颗粒物排放的担忧与日俱增。纳米颗粒物的粒径小于1微米,有时也被称为超细颗粒物。


这类微小颗粒物最致命的特性就是它们可以很容易穿透细胞膜。所以人体中那些防御颗粒物侵入的一般机能都对纳米颗粒物束手无策。米颗粒物可以进入血液循环,然后被输送到人体任何一个组织,并最终侵入细胞。它们甚至还能穿越血脑屏障。




在所有高温燃烧排放物中,垃圾焚烧厂产生的纳米物质的毒性最强,最令人担忧。因为常理可知,我们在生产产品时添加多少有毒物质,就有多少有毒物质会进入焚烧厂,它们中的许多最终会随纳米颗粒一起排放。


更糟糕的是,纳米颗粒物的排放要么没有受到管制,要么没有在焚烧厂被监测。目前焚烧厂排放物中得到管制的颗粒物的粒径一般是10微米,一些国家会严格至2.5微米。


对纳米颗粒物这样非常危险的污染物,推动焚烧厂建设的公司和政府官员却很少回应或提及,实在让人惊讶。


但科学研究已经很好地揭示出大城市中人们健康水平与空气颗粒物污染的关系。基本结论就是:只要颗粒物水平升高,人群患病率(主要是呼吸道和心脏疾病)和死亡率就会升高。而且,颗粒物粒径越小,污染水平上升和健康水平下降的关系越强。


由此可以合理推测,在一座已经污染严重的城市,一旦新添焚烧厂,人群患病率和死亡率将进一步上升,因为他们将不可避免地吸入焚烧厂排放出的毒性很强的纳米颗粒物。换言之,焚烧厂会令已经被严重污染的城市雪上加霜。


8 件:焚烧厂极度地不受公众欢迎


正因为存在如上许多问题,焚烧厂一点都不受公众欢迎。当公民开始深入了解焚烧厂华丽粉饰背后的真实后,他们就看清楚这种以“快速解决方案”著称的技术其实速度一点都不快。因为只要相关的行政和法律战役一打响,焚烧厂所期待的“快速解决”就无从谈起。


我们还应该记住,1985至1995年间,北美地区提议的大概400座焚烧厂中有超过300座都被否决了。这种抵制焚烧的现象背后有充分的理由,而且许多理由至今仍然有效。


9 件:垃圾焚烧不可持续


生活垃圾焚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1895年第一座可以利用能源的垃圾焚烧厂在德国汉堡开始运行),但在21世纪应当没有它的位置。在全球层面,焚烧厂浪费能源,浪费减缓气候变暖的真正机遇。在地方层面,焚烧浪费就业机会;相反,若摒弃焚烧,可以给地方经济带来持续动力。


即便技术最好的工程师能够解决焚烧厂的纳米颗粒物和灰渣处置问题,他们也不能让焚烧垃圾变得可以令人接受。原因很简单,花大量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来摧毁我们本应与未来世代分享的物质资源,在伦理和经济上都是荒谬的。


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使命不是让“消灭”垃圾的技术变得完美无缺,而是停止制造那些我们不得不要“消灭”的不合理的产品和包装物。


10 件:垃圾焚烧有很好的替代方案


毛达博士在昨天的发布会上说道:在当前中国的国情下,只有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从源头实现垃圾减量和垃圾准确分类,才能根本改变这一状况。


这本书也为大家介绍了更多方案。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了解《零废弃解决方案The Zero Waste Solution》的信息。




精彩推荐


疯狂动物城之垃圾乌托邦

三大招数,减少垃圾

莲蓬的2015“垃圾日记”

如何开一场零废弃的会议?

29个环保梦想故事

德国垃圾分类制度介绍

实地探访:北京香山公园、玉渊潭公园“落叶归根”

桃子:跑步若有痕,赛事无环保!



了解《231座生活垃圾焚烧厂信息公开与污染物排放报告》都说了些什么,请点阅读原文。



近期热点推荐:

自然之友等多家民间组织关于《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征求意见稿)》的几点意见

垃圾强制分类制度,到底应该怎么做?

中国试行了20年的垃圾分类,结果并不乐观。

如何从过去汲取教训,找到真正可行的道路,

需要群策群力,

更需要每个人确确实实做好

每一次垃圾投放前的分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