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 | 你家神兽归笼了吗?企鹅托儿所了解一下(赠书)

sailing 自然之友 2022-04-20


人类生来孤独,却又惧怕孤独。


我们总是生活在各种圈子中,或是一层层的组织内,任由各种社会关系交织着、绞缠着。即使你不喜欢群体的嘈杂,厌倦了人际关系的复杂,也不得不承认,人类无法独自生活,我们总是要聚在一起。



来源于自然界的演化,加之人的生物本性、社会属性,使人们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通过分工合作来满足生存需求以及随之衍生出的精神需求。


无法单独生活的生命不止人类,还有很多动物。它们时常聚而成群,一起捕食、繁殖、迁徙等,用集体的力量对抗自然的残酷。


人类群体的特征,它们也有。



猕猴“哨兵”

台湾猕猴内部具有严格的等级划分,群体的核心是猴王,无论是在休息还是在迁徙时,环绕猴王的都是地位较高的雌猴和幼猴。


一群台湾猕猴


那些地位较低的雌猴和幼猴,不得不远离中心,担任起警戒放哨的任务。也有一些游离在组织边缘的一些雄猴自愿担任警戒的成员。“哨兵”往往会减少或放弃觅食活动,专心为群体监视四周。



企鹅“托儿所”

随着王企鹅的幼崽逐渐长大,其胃口也逐渐增大,王企鹅夫妇都需要出海觅食。


王企鹅和它棕色的宝宝

繁殖地的王企鹅,棕色的是雏鸟

已经拥有自保能力的小王企鹅则会加入繁殖地的“托儿所”,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组成“棕色团子夏令营”,“夏令营”由少数成年企鹅带领。就像人类父母总是能在人群中找到自己的孩子一样,企鹅父母归来时,也能凭借鸣叫声与自己的孩子相认。

像上述台湾猕猴和王企鹅一样,动物们聚集在一起形成群体,拥有群体生活的相关行为准则,表现出像人类一样的社会行为,这被称为动物的社会性。



象的母系氏族与男人帮


大象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一种社会化程度较高的动物,拥有复杂的情感并很重视家庭,它们会在死去的亲人尸体旁久久徘徊,悲伤地哀嚎。和一些人类群体一样,大象群体是母系氏族社会——血缘和社会关系随母亲一方传承。


象群的基础是家群,也就是母子群,通常由一个雌性首领和它已经成年的女儿,以及她们的所有未成年后代组成。雌性首领的姐妹和表姐妹等有时候也会加入这个群体。



像人类社会一样,它们也进行等级划分。体形和年龄最大的雌象处于最高地位,体形和年龄最小的则处于最底层。雄象长大后就会离开群体成为游荡者,它们有时候也会结成松散的“男人帮”。雄象之间也要确立等级,这就免不了一场决斗了。

不仅如此,跨种群的动物之间也可以相互配合。



东非大迁徙


看过《动物世界》节目的话,一定知道东非的动物大迁徙。曾经很担心:这么多动物聚在一起迁徙,还不乱了套?后来发现,这种担心纯属“瞎操心”。


水源附近的迁徙动物


在这场大迁徙中,有三个主力物种:斑马、牛羚和瞪羚,它们都是食草动物。同为植食性动物又如何共存?斑马喜欢吃高草的上部,包括高大的干草,所以斑马作为迁徙的先头梯队;紧接着就是牛羚,它们偏好食草的下部和地上的嫩草;随后瞪羚就会跟上,它们会啃食剩下的部分和刚刚重新长出的嫩草。


牛羚迁徙


这种习惯的不同与食草动物的体形和体态有关,更是它们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彼此参与、互相磨合的结果。就像人类各个部门之间的配合,它们组成了有序的迁徙大军。



动物们的社会化程度各有不同,那些社会化程度最高的被社会生物学家称为真社会性动物。真社会性动物具有以下三项特征:

繁殖分工——群体中可分为专行繁殖的阶级,或是较少、甚至不进行繁殖的阶级。

世代重叠——群体中的成熟个体,可分为两个以上的世代。

合作照顾未成熟个体——某一个体会照顾群体中其他个体的后代。


看到这三个特征,你能想起什么动物呢?有没有想起时常能在路边看到的列队前进的蚂蚁?蚂蚁是很典型的真社会性动物,但小编对于蚂蚁还存在许多的疑问:


  • 都知道蚂蚁分兵蚁、工蚁、蚁后,那它们具体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澳大利亚北部的蚁巢


  • 听说上图中这些高达几米的“建筑”是白蚁的“家”,小小的白蚁是如何建造高达几米的巨型蚁垄?

  • 行进中的蚂蚁是如何将所经之处一扫而光?

  • 蚂蚁甚至还会发展自己的“农业模式”?


正在运输叶子的切叶蚁


如果你也存在这些疑惑

并想了解更多其他动物的社会性行为

不妨打开《动物王朝》这本书




作者:冉浩

上市日期:2020年2月

出版品牌:中信出版·鹦鹉螺工作室


作者冉浩对整个动物界的社会性行为都抱有广泛的兴趣,他在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向我们介绍了动物们为什么会生活在一起,这些生活又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后半部分则讲解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类群的社会性,介绍顺序还是按动物社会化程度的从低到高。


越了解这些社会性动物,就越惊叹它们与人的相似之处。当然,完全将人类的情感和理念带入对动物行为的理解中也是极度危险的,为了避免落入这样的思维陷阱,作者希望我们在理解动物行为的时候,也要不断提醒自己:动物有智慧,但不是人的智慧;动物有情感,但不是人的情感;动物有想法,但不是人的想法。甚至,动物也许有文化,但不是人的文化。



图片来源:图虫网

部分文字来源:《动物王朝》




本期互动话题 


人类群体的一些特征,动物也有。文中提到,真社会性动物具有“繁殖分工、世代重叠、合作照顾未成熟个体”三项特征。你可曾观察到哪些动物具备这三种特征(或其中的一种),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观察和感受,我们会从中选3位读者,分别赠送《动物王朝》一本。

上期荐读栏目中,以下三位小伙伴获赠图书,请在后台留下联系方式,我们会尽寄出赠书~



更多荐读请点击:荐读 | “我妈觉得我饿,我妈觉得我冷”北极鸟宝宝会这样吗?
荐读 | 重读春天,跟着73年前博物作家17000英里的行程世界读书日 | 多少成年人仍是患“自然缺失症”的孩子?荐读 | 父母和孩子,请彼此守护对自然的惊奇之心荐读 | 那些伤害自然的行为,最终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荐读 | 他写下这份武汉植物笔记,帮我们追寻错过的春天森林日书单 | 更多的森林一定意味更好的生态吗?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