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美国,一个人从几岁起就拥有自己的权利?——一次幼儿园申请带来的启示

沈群 Steven 中美企业峰会 2022-05-03

序 言


我相信懂美国的人看到这文章的题目都会哑然失笑——几岁?很多权利是与生俱来呀!不错,美国宪法阐述了人与生俱来的权利——宗教自由、言论自由、集会自由等等权利。独立宣言也阐述了人不可剥夺的权利如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但今天我要说的不是那些宽泛的大道理。那些似乎看得见却较难摸得着的权利。我这里说的是一个幼小的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在他还不能集会甚至无法言论时周围环境所赋予他的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权利。

 

这还要从我给儿子申请幼儿园说起——

 

儿子4岁了,要到明年秋季满5岁后才能进入正规学校的学前班。但我不希望已经因疫情而在家待了近两年的他再不接触外界,于是决定给他申请一个幼儿园,让他学习和外人接触,好为以后进入学校的集体生活做个准备。

 

这样孩子他妈就找到了一个附近的幼儿园。我随即打电话确认了这个幼儿园有空位置,可以随时办理入园手续,于是我们就准备好付款,带着孩子来到了幼儿园。

 

到了园区一看,除了一个小滑梯和秋千架,加上一个不大的操场以外啥也没有。我心中不免有些失落——这地儿学费不少收,乏善可陈啊!值吗?

 

但转念一想,不就几个月嘛,然后就转入正规学校的学前班了。将就一下吧。

 

哪承想接下来发生的一切让我大跌眼镜!活生生地感觉到对于美国来说我像是个“新来的”。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完全不起眼的幼儿园给我这个已在美定居30多年的人上了一堂终生难忘的课。

 

其中的道理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意想不到的申请程序


“你是说今天就想入园吗?”接待室的阿姨一脸懵地看着我们俩拉着孩子的手站在她面前。

 

“是啊!我们希望孩子能尽早入园。我打电话确认过你们随时可以接收的。”

 

“可你们还没有申请啊?要填申请材料的!”

 

“那我们现在填就是了!”——我想那无非还不就是父母和孩子姓名,然后住址和电话吧。

 

“不可能的。你今天不太可能完成吧?”刚才还满脸笑容、热情洋溢的接待阿姨转成了一脸严肃认真的表情。我感觉到她已经是尽可能客气的说话了,“你先回去上网站看看这些材料吧,填完了随时都可以再来。”

 

竟然把我给撅了!这么不尽人情!还是教会学校呢!我们只好带着孩子心情不悦地离开了。等回家上了学校网站一看,着实吓了我一跳!这怎么比申请大学还要复杂!——必看且要签字的文件、加上各种表格,足足有20多页!

 

首先,必须要有孩子家庭医生签字的医疗报告。必须带有已经接种的各种疫苗记录。还有最新的皮试结果。就这一项就把我们搁在这儿了。即便是今天就约好医生去签署这报告,没有最新的皮试结果也不行。就是今天能做皮试,也要两天后才能拿到结果。

 

其次,有个必须要填写的孩子在急救时用的表格,信息之复杂远超你想象,就这一张单子填好怎么也得个把小时。除了家长和医生的单位电话和手机,和医疗保险公司的全部信息外,任何身体上的问题都要写清。譬如有无任何日常服药的情况,任何一种饮食是否会导致过敏,包括蚊虫叮咬后是否会有特殊的反应。平日里身体是否有某些特殊的症状,如恐高等等。

 

这表格最后还有一项——在紧急情况下,除父母之外授权可以把孩子从学校接走的人选——一下给你留了填5个人的位置。——这里不管你填什么人,也总得跟人打个招呼吧?

 

这下我开始明白今天那位接待我们的阿姨的意思了——这么多内容,当天确实不可能完成。

 

但正因为如此之多的要求,我也开始对这所学校心生好感——这真是一丝不苟!说明他们把你孩子当成一个生命来对待,说明这里绝不仅仅是一个简单地看看孩子的托儿所。

 

然而上面提到的这些还只是申请程序的一个开始。接下来要做的是填写“家长报告”。其中包括孩子的各种饮食起居习惯——早几点起,晚几点睡,一日三餐的用餐时间和食物的内容。特别还要注明的是——你孩子不喜欢吃什么。他们就是细到这种程度。

 

还有,日常生活中孩子是否使用任何设备,如眼镜、助听器等等。孩子平时害怕什么。(这里我填的是“怕黑暗”,“怕跑过来的车”)。填到这里我已止不住心生感慨——如果阿姨们真能关注到这么多细节,我儿子会少受多少委屈和恐惧!

 

还有些问题的回答显然是让幼儿园更好地了解孩子全方位的生活状态。如“孩子有没有团队活动经验”,“平时孩子和父母兄弟姐妹相处的怎么样”,以及“你怎样描述孩子的性格”等等。

 

最让我惊讶的是这份表格中竟然有这么一项:孩子要上厕所时,大便、小便在家里分别用的是什么词!——这也太贴心了吧!因为我们送孩子来时最担心的就是这点——儿子在大小便时向老师表达不准,使得老师听不懂他的意思而造成问题。撒尿还好说,因为在家里我们也有意地使用正规英语的词汇——Peepee。可大便就麻烦了,我们在家一直顺着孩子说的中文“Lashi”,而不是英文 “Poopoo”。这要真到了孩子想大便时,那就一定会有问题呀!所以这个幼儿园要回答的问题真是完全照顾到了我家的特殊情况。看来这幼儿园阿姨上岗前还真得做不少功课!包括学习中文大便的发音——Lashi 。

 

这真让我心生感动。我明白能设计出这样的提问表格绝不仅仅是一个照顾儿童经验的问题。我只能归结为他们做事用心和具备爱心。因为如果说是经验,我觉得任何一个有几十个孩子的幼儿园,只要开张个两三年,还不什么样的经验就都有了?可有多少家幼儿园能做到像这家这样细致入微?

 

再往下看申请材料,是一个手册——叫“家长学生手册”(parent-student handbook)的文件。一共有10页纸,而且是要全文阅读并签字的。


 

我粗略一翻就发现内容虽多但都很实用。除了诸多家长学生须知外,还有无数对家长提示的内容。如关于铅中毒,这是1-6岁的孩子最容易发生的问题。为什么什么会产生这问题,又怎样预防。又如送孩子上幼儿园来,加州交通法中儿童乘车安全法对2岁以下的孩子是怎样要求的,对2-8岁的孩子又是怎样要求的……

 

这一本内容复杂的手册不禁让我想起了我早年做制片人的经历。做过多年制片工作的我当时已吃过无数的苦,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但当一位美国一线明星进我剧组时,他的做法还是让我彻底懵掉了——他的饮食起居要求之特殊之苛刻让你觉得他基本就不属于人类。

 

首先他这个人是不吃东西的。所有的食物他只能“喝”——即把所有的食物打碎了变成液体再往嘴里放。(这不是活生生白长了一口牙?)其次这傻帽(我就不想再用“这个人”这词)不喝任何烹饪过的食品。所有入口的都必须是生鲜的东西。我当时想这不就是野人嘛!还没进化到用火烧食物的阶段。所以我们当时不得不为他一个人订一部拖车,拉上冰箱、绞碎机24小时跟着他,他人到哪拍摄拖车就得到哪儿贴身侍侯。

 

更离谱的是他的居住要求。我们订酒店前他的助理丢给我一本他的居住条件的手册,上面写满了他的各种要求。其中的要求之细也是足以让人惊愕。例如酒店房间一定要有窗且窗可以打开以放进室外的新鲜空气。但窗开的幅度又最大不能超过35公分。——这就闹得我们给他订酒店时还不得不带着尺子往那酒店里跑,在确定订单前还必须得量一量那卧室窗开的幅度是否超过35公分。(我当时想你这是怕人进屋把你从窗户扔出去吧?)

 

除了常规要求外,在不同城市订酒店还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譬如在北京他提出的要求是除了卧室要有窗能看景外,还要一边要能看天安门广场,另一边还得能看到故宫。——记得我当年上小崔的节目说到这段时,小崔点点头插话说:“那他就是要住在天安门城楼子上。”

 

——话扯远了。但这就是我上一次拿到一个人饮食起居手册的情景。

 

现在当我看着幼儿园拿来的印着密密麻麻文字的家长学生手册,真也是事无巨细,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这还真让我找到一点我家孩子像明星那样被照顾的感觉。我心想,有了他们这么多的关注,当我把孩子交给他们离开的那一刻,我会是多么放心!

 

当然最最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当我们把所有申请程序做完,所有签好字的文件交到他们办公室人员手中时,这个收件的阿姨又取出来两页纸交到我手中,并说:“这一页上说的是你孩子的权利。这一页说的是你们做家长的权利。”

 

我呆住了。我家孩子……的权利?他才只有4岁呀?

 

是的,没开玩笑。——这个阿姨对着有些疑惑的我点点头。“对。这是你家孩子在这里的权利!”


二、一个四岁的孩子应有怎样的权利?


阿姨递过来的那两张纸上是这个幼儿园明确的我孩子的权利,我禁不住把这些文字翻译成中文仔细阅读——

 

接受托儿中心服务的每个儿童都应享有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各项的权利:

  1. 在他/她与工作人员和其他人的个人关系中获得尊严。 

  2. 获得安全、健康和舒适的住宿条件及家具和设备,以满足他/她 的需要。

  3. 免受体罚或不正常的惩罚,如被施加痛苦、羞辱、恐吓、嘲笑、胁迫等。

  4. 免受威胁、精神虐待或其他惩罚性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干扰其日常生活内容,包括吃饭、睡觉或上厕所等。包括不能扣留其生活所需的、衣服、药物或帮助身体机能的各种工具。 

  5. 对孩子的授权管理人告知其授权代表(这里通常指孩子的律师——作者注)有关投诉的法律规定。包括但不限于投诉受理单位的地址和电话号码,有关机构和有关保密的信息。(幼儿园竟然把你要起诉她的准确信息包括地址、电话、营业执照的名称都给提供在表上了——作者注)。

  6. 可以自由参加他/她选择的宗教服务或活动。参加本园内或园外的宗教仪式应完全出于自愿。在本幼儿园,有关参加宗教仪式的决定应由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做出。 

  7. 有权选择自己的心理医生和精神顾问。

  8. 白天或晚上不得被锁在任何房间、建筑物或设施场所。 

  9. 不得被放置在任何约束装置中。(但经过有许可的机构事先批准的辅助性约束装置除外)。

……

 

——读着这些文字我禁不住眼眶发热。谢谢这个叫拜姖的阿姨!谢谢这个幼儿园!年过花甲的我今天才明白这些就是我这个还不懂事的孩子的权利!

 

我这也才明白那些我们常听说的虐待孩子的幼儿园和阿姨是侵害了孩子的权利。(以前只知道她们的行为伤天害理,她们罪不可恕)。

 

这份幼儿园的权利说明书还从根本上解除了我们做家长的两个担忧。一个是孩子被虐待,一个是孩子被强迫信基督。

 

或许是我们听过的太多,也或许是我们都经历过文革,所以当我们要把幼小无知的孩子放入到一个公众社会时总是担心他被霸凌、受虐待。这一点也是我和孩子他妈在谈到孩子上学时一个反复出现的话题。

 

这回可清楚了!免受虐待,免受体罚都是我4岁儿子的权利。(而且文字阐述的如此之明确,举例如此之具体。)我孩子的这些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我们一直以来的另一个担心就是进了基督教学校会强迫他信上帝,并要求他做一系列他不情愿做的仪式。

 

平心而论,我和孩他妈虽不是标准的基督徒,但都对基督教相当认可。特别是当我创办了专门救助美国收养中国弃婴家庭的基金会,于是发现了那些收养了十多万中国弃婴的美国家庭几乎无一例外是基督教家庭之后。我们觉得未来如果孩子成为基督徒也是一个相当OK的选择。但就是不愿他人在小小年纪就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这又让我不禁想起了20多年前王朔和我在洛杉矶住一起时的往事。当我们谈到他女儿到美国来上不上教会学校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上教会中学,你不怕女儿信了上帝吗?”我问王朔。

 

王朔想了想说:“还是别真信吧。”

 

其实我们对教会学校当时都有一个误区,觉得教会学校就一定会让学生信教。现在我们明白了,这有点像说美国是个基督教的国家,但并不是说美国人只能信基督,只是信基督的人数最多——占人口的70%以上而已。在美国,信仰自由才是宪法保障的每个人的权利。正如当年911事件发生后,有些激进分子开始攻击美国的穆斯林人,攻击美国境内的清真。但随即就出现一批美国白人为主(大部分应该是基督徒)的群体站出来去保护那些笃信安拉的穆斯林人和清真寺。近几年更是有穆斯林信徒已当选了国会议员。在这位议员去国会大厦开会时头上还裹着那穆斯林最具标志性的头巾。

 

我给儿子申请的这所幼儿园是个地道的基督徒建立的托幼机构。她是一个连锁机构,在洛杉矶地区有多家园区。名字就叫“高地基督学校”(Heights Christian Schools)。但他们在给孩子的权利说明书上写得清清楚楚——“在本幼儿园,有关参加宗教仪式的决定应完全自愿。应由儿童的父母或监护人做出。”

 


这回我就彻底明白了!——信教的事完全不必担心。选不选都可以理直气壮,因为那是一个人的权利!

 

我这个当老爸的活了多少年也不明确自己的权利,但我儿子这么小就给他明确了。这小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以后他自己的权利被侵犯,他还不得跟人拼?

 

这个心路历程也让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为什么在美国有那么多中国人做律师,他们拿得是美国执照,英语也足够流利,可即便是他们自己受了不公正待遇也都不敢据理力争?

 

还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这种自幼儿来的权利意识的培养!所以他们不管长大后到美国受了多少高等教育,他们在这个社会生活得就没有底气。反过来看看那些从小在这长大的华人(骆家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就都在美国活得理直气壮。

 

结 语


正是从幼儿时就培养出的权利意识能使每一个孩子更快地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全的真正的人,而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奴隶。

 

当每一个孩子都是这样被培养着长大,那么未来这个国家会形成一个怎样的公民的力量?


 

这一夜,我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我终于把儿子送进了这个幼儿园,看着他和众多的小朋友一起在老师的呵护下嬉戏玩耍。让我不禁想起当年白岩松问美国人为什么小学的校车要建造的像坦克一样坚固时,美国人对他是这样的答复——“因为我们不知道哪辆校车里坐着未来的美国总统。”


中美企业峰会主席

沈群


往期回顾

美校申请,你能否把握好孩子的起跑线?——亲历美贵族学校筛选家长这世上有多少生命可以重来?——一次颠覆“学校”概念的经历逼着孩子优秀的我们能否追上孩子的步伐?——一发而不可收你准备好了吗?◆在全民盲从中最冷静的声音 —解读她睿智的失败学◆“我的孩子值得拥有整个世界”——一个美国母亲为中国孩子命运的抗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