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回顾 | 造园记:建造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世界

宋寒 席小艾种帅小菜 2022-06-07

“花园的价值在于它是沉思与平静的地方,也是我们可以被自然滋养和恢复精神的地方。”

——海伦·库欣(《不止有机》,2005;28)


两周前,我从北京这座钢筋水泥森林中逃离出来,一路南下来到绿意盎然的江南水镇——湖州。夜幕笼罩,当我乘车越来越远离人群的喧嚣、霓虹灯的纷繁时,我的自然之旅便悄悄拉开了帷幕。




#造园记

这次自然之旅的主题是“如何建造一个户外教室”,一开始我以为只是在一个被自然环绕的地方参加培训、观察和学习,但来到之后却发现了莫大的惊喜。原来,我们此行的任务真的是要实实在在地建造出一个户外花园教室。


01

感受神奇的自然



第一天上午,我和小伙伴们第一次进入野界营地的时候,我就感觉激动与兴奋充斥着大脑。我看到了硕大的海芋叶子、紫霞仙子一般的鼠尾草、匍匐藏躲于石缝中的多肉、香气扑鼻的迷迭香……奇形怪状、色彩缤纷的植物纷纷向我招手。置身其中,我被无限的生命力震撼,恍惚之间觉得,人类仿佛并不是这块土地的拥有者,反倒像是大自然的乱入者。


单筱茗 摄


单筱茗 摄


我踩着软软的草地,接着慢慢坐下,然后慢慢试着躺下,让身心沉浸于大自然的怀抱。这对于我这种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成年人而言是难得的体验。七天当中,我不停地触摸和感受各种植物,观察各种微小的动物;我感受生命的力量,感受从未体会过的宁静与治愈的力量。



02

当人们在思考建造户外教室的时候,

究竟在思考什么?



第一天下午,各位小伙伴们都收到了一个任务,究竟我们该怎么去建造一个户外花园教室呢?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帅莱老师给我们放了几张图片,让我们去思考哪个场地更适合做一个为孩子开放的户外教室。其中一张是干净整洁、植物被修剪成同样造型的欧式花园,另一张是虽然看起来乱乱的、但人们可以进入去接近自然生长植物的小花园。两张图放出来,我就突然明白了其中的差异——我们的户外教室究竟是人造景观呢,还是身边的自然?


这两个花园都很美,你喜欢哪一种?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其实解答上述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核心问题是,户外教室背后的理念究竟是什么?老师们给出的答案是朴门永续。


户外教室的改造


朴门永续背后的哲学是:与大自然合作,而非对抗它;宁愿多花时间仔细观察,也不要急于行动反而拖延进展;着眼于系统整体的综合功能,而非单项产出;让成熟的系统自我发展进化。



朴门的伦理观包括三点:


Ø  照顾地球——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一切,土地,水,动物,空气等等;

Ø  照顾人类——相互帮助与扶持,朝向不伤害人类自身与地球的生活方式而转变,并且创造健康的社会;

Ø  分享盈余——确保地球上各种有限的资源,都以公平而明智的方式被使用。分享多余以满足他人的需求。不能过度开采不可再造资源如煤炭、石油等。


我的个人理解是,人与自然是一种相互尊重、和谐共生的关系,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在人工过分干涉的欧式花园中没有产生初入野界营地的那种被大自然包围的感觉。而要达到这种尊重和谐的状态,人类必须首先学会照顾地球、照顾好人类自己,并且节制欲望分享盈余。除此之外,还需要顺应自然的规律。最好的例子就是堆肥,落叶和果蔬的堆肥是自然最好的肥料,我们应该顺势而为,而化学肥料的过分使用会对自然和人类产生负担。




 整体与部分的考量


在了解理念之后,我们便分为三个小组,各自拿到模型,开始设计心中的户外教室。我们小组收集了各种自然材料,试图创造出心中最美好的花园。但理论的学习成果总需要实践去检验,上午提到的整合观点似乎在设计之初就被我们抛之脑后,我们过分关注细节,力求将每个元素的美感提升,却忘记了整体的思考。



其实,户外教室非常注重分区以及各区域的功能,摘自《户外教室》的下图中清晰地向我们展示了这个概念。在分区的基础上,还应该考虑户外教室的主题等因素,将其看成一个整体而不是某些元素的组合。




03

从建造元素到建造部分再到融入课程


从第二天开始,我们就开始了基于田野实践的学习,内容也从花园的单个元素开始,逐渐深入到某个部分,最后在完成整个户外花园的基础上又融入了配套的课程。


我们学习并动手实践了如何去照顾花园里的土壤、小动物、植物,如何为花园建造可持续的、低维护的生态体系等等。全部学习之后,我明白了将生活与照顾地球和自己融合起来的方法,也学会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户外花园能带给孩子什么?


当我还不了解户外花园和户外教室的概念时,我曾简单地认为,户外教室就是设置在自然中的孩子学习的场所,与其它学习场所从根本上别无二致。但这次接触之后就发现,我之前的想法简直大错特错。当我第一次来到野界营地的时候,我就设想是否自己可以以孩子的视角参与其中。当我真的这样做了的时候,我真的发现了户外花园能给我这个“残存几丝童真”的大人带来的东西。



04

好奇心与探索


孩子与自然的亲近似乎是人类的天性,当我来到户外花园,看到满眼的绿意、五彩的花朵树叶、各种形态的植物,我感到内心中的好奇似乎要冲出胸膛。我看到每一种植物都想用手触摸、用鼻子闻、用嘴尝,甚至截断的竹子我都会放在耳朵上听里面的回声。我作为一个大人的好奇探索尚且如此,更不用提一个孩子进入户外花园,就像一只小鸟被放出学校和城市的牢笼,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然,到处探索和发现。而这种好奇心与探索在传统的学习场域当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05

亲身体验得来经验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去尝试建造昆虫箱、制作三明治土壤、种下一颗植物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观察动物的生活、观察植物的生长、了解生命的变化。孩子们可能体会到种植和建造的艰辛,可能会经历失败和逝去,也可能会经历生命绽放的喜悦和收获的欢欣等等。但这些都来自于自己亲身的实践与体验,不是电视当中别人的经验,也不是丝毫不关注过程的坐享其成。




06

解决问题与看待世界的能力


在户外花园,园艺是一项生活能力,尤其对于孩子,参与其中便能收获到一些生活的技能,例如我这次体验到的照顾地球的实践。此外,还有身体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的思维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逐渐建立起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对待挫折或难题的方式,在尝试中解决问题,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总之,户外花园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世界,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参与其中的大人。我们在花园中被自然接纳,被自然疗愈,在自然中变得越来越好。最后,感谢这次遇到的每一位充满想象力和理想的小伙伴,感谢帅莱老师和海涛老师!



相关阅读:


低维护花园和动物系统 | 户外教室课堂笔记

户外教室与朴门永续设计 | 户外教室课堂笔记

重要的第一课 | 户外教室课堂笔记



想了解更多户外教室花园

设计、策划、活动开展方式

可参考此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