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不断挑战深海的极限
中国,一个海洋大国
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
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而在南海这片
平均水深超过1000米的海域
更是埋藏着我国55%的海洋油气资源
想要开采这些海洋石油天然气
就要先挺进深海
而说到“进深海”
在中国,不得不提的就是
“深海一号”
“深海一号”
“深海一号”,是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距离海南岛东南方向150公里,所在海域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其每年为粤港琼等地供应30亿立方米深水天然气,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四分之一的民生用气需求。“深海一号”成功投产的背后,是5000多名建设者7年的奋斗。
挺进深海有多难?
为什么我们要不断挑战深海的极限?
“坐标中国”系列主题片第十八期,
“中国深度”之《挺进深海》中
一定有你想知道的答案
↓点击观看视频↓
这里是我国首个自营
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
它脚下的这片海域
水深已经超过1500米
国际上普遍将
水深超过1500米的海域
定义为“超深水”
而水深的量变带来的是开发难度的质变
海平面以下,水深每增加10米
水下设备就要多承受1个大气压的水压
当水深超过1000米
海水温度也从均温十几摄氏度降至约5摄氏度
对油气的状态产生影响
到达海底
巨大而松软的沙坡沙脊
会让生产设备难以稳固着陆
到海平面以下1500米去开采油气
中国的海洋石油工作者
足足用了超过十年的时间才实现
2021年6月25日
“深海一号”建成投产
这是发生在中国海域上的
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研发、建造、开采的
第一个超深水大气田
在漫长的开发建设过程中
中国海洋石油的建设者们
始终面临着一个重要的问题
建造一个什么样的平台?
又该如何把平台稳稳固定在海面上?
“深海一号”能源站足足有5万吨重
投影面积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
总高度120米
相当于40层楼那么高
它的最大排水量可达到11万吨
目前为止
它是最大的世界同类型海上平台
如何让这样一座庞然大物在海上屹立不倒?
答案是16根用来固定平台的锚链
这16根超高强度的绳缆
由高端聚酯纤维材料制成
一头系在“深海一号”平台的四个角上
另一头系在海底
每根绳子的破断力超过2000吨
能使平台抵抗16级台风并实现30年不回坞
从300米的浅水到1500米的超深水
“深海一号”成功投产的背后
凝结着几代海洋石油工业建设者们
经年累月的智慧与创造
打造全球首个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
“深海一号”是一个
既产气又产油的大气田
深埋地层的油、气、水等混合物
会通过水下管汇、跨接管、海底管线等
水下生产设备进入“深海一号”
经由设备的一系列处理后
气会找到气的管道
而油则去向另一条通路
当我们跟随平台的巡检人员
来到船体立柱的内部
会发现里面放置了大大小小的舱室
其中就包括一项世界首创的立柱储油技术
中国的海洋工程设计者
借助“保温瓶内胆”的理念
在立柱中设置了
4个5000立方米的凝析油舱
这使得“深海一号”实现了
凝析油生产、存储和外输一体化功能
一举成为全球首个
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
用自己的装备 开发自己的能源
“深海一号”的亮相惊艳了世界
它成功投产的背后
是5000多名建设者7年的奋战
那么,我们为什么
要一次次去挑战深海的极限?
答案其实很简单
用自己的装备,开发自己的能源
这个朴素的愿望
让中国海洋石油的建设者们
一次次勇敢地立上潮头
突破于无尽的深海
向世界证明
即便深远如大海
也无法阻止我们抵达的脚步
挺进深海
创造的不只是新的中国深度
而是一个美好的未来
更多推荐
编辑 | 要雪峥 徐昕联
监制 | 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