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光伏、风能、岸电、冷能……10年来,中国海油这样闯出绿色发展之路

CNOOC 中国海油
2024-09-01


编者按


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对国家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中国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并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提出,开启了我国能源事业奋力变革、创新发展的新篇章。中国海油牢记总书记嘱托,持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深化扩大对外合作,在浩瀚蓝海留下能源报国的奋进航迹。今日,“中国海油”官微推出“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海油实践”系列报道之绿色发展篇,展现海洋石油工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航线,劈波斩浪、不断超越的壮阔图景。


“对于我们石油能源产业来说,下一步就是要把技术搞上去,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降低成本,同时按照绿色低碳转型的方向,实现节能降碳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传统油气行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清晰路径。


贴上传统能源企业的标签,“老”能源企业如何才能做好“新”能源布局?“立”“破”之间,怎样找到“绿色发展”与“能源安全”的平衡点?


2023年7月12日,汪东进赴气电集团所属浙江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调研时强调,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十年一秩,中国海油党组加强顶层设计,一张蓝图绘到底,努力构建多元化能源供给体系,积极探索光伏、风能、岸电、冷能利用等新能源领域,闯出一条具有中国海油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也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价值。

 

起笔定势

勾勒绿色低碳转型的清晰路径


鸟瞰大亚湾畔,一个集“无废、低碳、新材料、循环利用”于一体的大型绿色石化园区,令人瞩目。


这里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也是国家首批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示范园区。



作为其中规模最大、产量最高、产品最为丰富的企业,中国海油惠州石化坐落于此,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无废园区”建设添上“关键一笔”。


绿色工厂,何以建成?


“成链起势”——将化工产品输送给邻近的下游企业,实现产品就地转换,促进“好邻居”互助互利、共享发展;


“变碳为宝”——将产生的废气供给临近工厂生产出食品级二氧化碳、医用级干冰,充分循环利用;


“吃干榨净”——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物料优化利用、工艺废水多级循环利用,让废水、废气、废渣释放新活力。


“发展方式转变,必然会带来阵痛。”惠州石化健康安全环保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能。转型的关键在于,要不断延伸广度,拓展深度,形成良性循环。



炼化产业转型升级是中国海油推动转型的一个缩影。


能源转型这篇大文章起笔定势、绿意勃发。从发布“绿色发展行动计划”,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从实施绿色发展跨越工程,到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中国海油推动全产业链实现全方位拓展升级。


强化战略引领。按照系统谋划、先立后破的原则,中国海油统筹推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一方面,持续增强能源生产供应能力,筑牢安全降碳基础。另一方面,着力推进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生产经营方式,已实现5万立方米/天以上火炬气全部回收利用。


坚持全面转型。中国海油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各方面,抓住推动转型的关键环节。例如,在油气生产领域大力推动用能替代和清洁生产,在炼油化工领域推动产品结构升级和能效提升,在新能源开发领域积极推进能源利用示范和重点项目实施。



转型之路异于寻常,有争论,有抉择,更有通盘考虑的坚定执行。借助转型,中国海油破解了传统能源行业的堵点难点痛点。过去十年,累计实现节能量303万吨标准煤,推动多个储能项目建设,获取新能源资源超600万千瓦。

 


落笔有力

“新”“老”融合壮大绿色低碳新动能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能源行业也将进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能源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高质量发展期。


改变迫在眉睫。中国海油党组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注重在“老”能源企业与“新”能源布局的“融合”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传统能源提质增效、培育壮大绿色低碳新动能。



坚持“稳油增气、向气倾斜”。中国海油天然气产、供量逐年提升,先后探明临兴、神府2个陆上千亿方大气田,积极推进南海万亿方大气区建设,集约布局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战略布局新能源业务,在江苏盐城、浙江宁波、广东珠海等地打造“绿能港”,增强绿色清洁能源供应能力。


风车“听潮观澜”。我国首个“双百”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为海上油气田群直接供电,推动海上风电开发与油气主业融合发展,是推动海上油气资源开发绿色转型的全新尝试。


电缆“连根共树”。“我们把陆地电力通过海底管缆输送到海上平台,替代其原有化石燃料发电机组,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量。”渤海油田岸电运维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截至2023年底,中国海油顺利完成渤海油田三期岸电项目建设,我国海上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挺进我国纬度最高海湾。



油田“封碳逐绿”。针对二氧化碳伴生气处理难题,我国首个百万吨级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已投用一年,攻关形成多项技术,填补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空白。截至2023年年底,已封存二氧化碳超6万吨,项目累积封存量可达150万吨,相当于植树近1400万棵。


此外,我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多能互补的海上油田群智慧电力系统、全球最大的冷能发电装置、亚洲首套船用旋筒风帆系统等的建成投用,都持续为中国海油的高质量发展亮出鲜明底色。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中国海油不仅有“善于融合自身优势”的稳扎稳打,更有“敢于探索、抢占先机”的勇气决心,着眼于原有能源结构进行新的优化调整,中国海油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实现传统能源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不断优化。

 


运笔稳健

在先立后破中提升能源供给能力


今年年初,中国海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第一次会议上,中国海油党组书记、董事长汪东进要求,“要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这其中正蕴含着对能源转型“立”与“破”的把握。


目前,石油、天然气仍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顶梁柱”,中国海油锚定主责主业,坚定不移扩大油气产量规模。


“新房子没有盖好,不要拆老房子,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 行业权威专家针对能源转型谈道,对于“破”的理解,就是要保证现阶段能源安全,有序转型。


中国海油正进一步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指引,突出发展油气主业,坚持“稳油增气、向气倾斜”,着力提升深水深层、非常规油气产能,力争到2030年全面建成三个万亿方大气区。



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和能源革命的铺展,传统能源企业既要立足当前,也要着眼长远,居安思危、与时俱进。


“以前,我们更注重油气产业的发展。现在能源转型对我们来说‘举足轻重’。”集团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再往下走必将发挥“担当大任”的作用。


中国海油正系统谋划布局一批减排效果突出、技术水平先进、示范效应明显的重大示范工程项目,为重点领域降碳探索有效路径,形成具有示范意义的技术模式、建设模式和生产模式,着力打造项目工程新标杆、新样板。



——强化绿色清洁能源供给。多措并举做大、做强LNG贸易体系,加速完成盐城、宁波、珠海三大“绿能港”建设,持续推进炼化转型升级,到“十四五”末实现海上1万立方米/天以上火炬气全部回收利用。


——统筹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瞄准“深远海风电领军者”目标,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并持续深挖天然气水合物、波浪能、盆地能等海洋能源潜力,支撑油气绿色低碳开发,促进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大规模融合。



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和需求,能源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立破并举。中国海油正在下好“先手棋”,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绿色正成为中国海油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系列报道往期链接

1.增储上产篇 | 亿吨级、超50%、翻一番……10年来,中国海油用这些数字回应

2.科技创新篇 | 标准、专利、科技奖……10年来,中国海油用创新撬动发展3.转型发展篇 | 这个词窥见中国海油能源转型的决心



文字|刘晶晶

图片|中国海洋石油报

编辑 | 刘瑶

责任编辑 | 秦怡然

监制|张宗鹭

更多推荐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海油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