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认知维度以及智慧高度:为什么人类执迷不悟

崔新生 CCVI价值指数 2022-07-09

维度决定生命的智慧高度,当你在一栋楼房的高层阳台看楼下的行人,你即能看到行人的前后左右,包括这个行人的前后左右正在发生什么,譬如行人刚刚经历过的地方,发生过什么或正在发生什么、行人的前面路线畅通不畅通或者发生什么危险……。你看到了,但楼下的行人看不到,他只能看到前后左右平视的范围,他看不到前面会发生什么,更不知道刚走过的路上发生过什么,因为他看不到那么远……,他看不到,并不能说明你看不到;他不知道,并不能说明你不知道——这是因为你和行人不在同一个维度,认知自然有巨大的偏差,比如你在高处看到行人走的那条路上,前边有危险,你着急想提示那楼下的行人一定注意安全,但那行人因为自己看不见,所以就怀疑你或者根本不相信你的提示,你就只能眼巴巴看着那行人走向前途莫测的危险,而你自己爱莫能助。

维度和认知,从来没有什么悬乎不能解释。如此之喻,就可以知道什么叫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由于你的维度比行人高,那行人的现在、过去、未来,你看的清清楚楚,所以就无所谓现在、过去、未来。但是,那行人并不知道,前面正在发生什么、后面正在发生什么,一切未知和一切的不确定,所以他对未来和过去因为未知而恐惧,总想得到一个确定,即总想得现在心、得未来心、得过去心,这是非常正常不过的。

其实,这一切都已在物理世界完全实现了:所谓的为什么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得,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包括时间、空间等等,都会因为维度不同,同样不可得。

金刚经、心经等等,如果让理论物理学家诠释,多少有些不屑一顾:因为这是物理常识。如果是那些所谓的修行人要说清楚,估计只能是要让你去悟,再深点,就是不可说……,颇有些天机不可泄露的意味儿。如此可证,科学之佛法,远比佛教之修行更靠谱更方便更具金刚智。

语言塑造思维,思维误解思想,思想设计语言。生命从何而来与语言从何而来,都是千古之谜——我们如今所知并非所知,皆囿于假说假设而“坐井观天”,任何丝毫的绝对之念,恰恰反证人类自身的无知。

自以为非推动了人类之灵魂、存在、实验的碾压式进步;自以为是自绝于人类生命自我本然的好奇、求知、觉悟的堕落式退化。

文字从所谓楔形本身,是否仅仅是想当然的文字?之“楔”的深浅,是否隐含类似空间向量符号的意境?人类未必可知。但语言做为意识之刃,塑造或雕刻思维的向量,形成井底之蛙以及坐井观天的定见:固步自封和固执己见者,注定了思想的狭隘以及思想能力的萎缩。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唯有离开地球看地球、离开人类看人类、离开肉身看生命、离开国家看国家、离开家庭看家庭以及离开环境看环境,才能识得地球、人类、生命、国家、家庭、环境的真面目,才能离相无住。只是,因为固执于井底之蛙之所见,根本看不到井底以及井底的自己的真面目。

一个人或一个族群与他人或世界的脱节,造成什么样的认知差距,本身浑然不觉,唯有置身更广阔的认知环境,方能看到脱节的距离:科幻与玄幻都是幻,前者照亮现实和预见未来;后者脱离现实和沉沦过往;前者驱动思想勃勃生机;后者欲望愈发蠢蠢欲动。

THE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