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想把乡村夏令营带给他们,不辞万里。

许雨田 益微青年 2019-07-27


作者 |  许雨田

2017年V立营南京场学员

2018年V立营广州场V友




2017年11月,我第一次参加V立营,以学员的身份来到南京场。

 


坦白说,在没参加南京场V立营之前,我仅仅把这当做一次普通的交流与体验,虽然对乡村夏令营还蛮好奇的,但也说不上太多期待。结营之后,我对自己说,“完蛋,这乡村夏令营也太好玩了吧,这要是能带给救寨的孩子,他们不得乐坏了。”

 

救寨小学是我2017年暑假在贵州山区支教的乡村小学,一个在我大学生涯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地方,一个每次回想起来都会傻笑的地方。那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是我见过的最干净、纯粹、透明的孩子。


 

他们很喜欢我,我也很喜欢他们。他们对我的喜欢,就是有什么好玩或好吃的都愿意拿来跟我分享。同样,我对他们的喜欢,也是有什么好东西都想往他们怀里塞。

 

“我想把乡村夏令营带给他们,不辞万里。”这是不断推动我主动勾搭EV的源动力。

 

从南京场V立营回来之后,我向队友疯狂安利乡村夏令营,以至于他们一度怀疑我是不是被传销组织洗脑了。回想起来还有点好笑,当时把乡村夏令营讲得天花乱坠的我,倒还真有点像那些卖神药的江湖骗子。

 

虽然乡村夏令营有一套完善且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体系,它也的确刷新了我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的认知,但我之所以如此推崇乡村夏令营,不是因为它的方法论有多好,而是因为它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教育。

 

在南京场V立营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不要逼迫一条鱼去爬树”。这与乡村夏令营的理念“教育即生长=潜能-干扰”是相呼应的。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如果我们都用爬树能力去衡量一条鱼的才干,那么这条鱼一生都会认为它是loser。这样的教育,不是我想看到的。

 

我们要做的是激发他们的潜能,减少甚至排除干扰,而不是仅仅去给他们上更多课,讲授更多知识,甚至逼迫他们要取得一个理想的分数。我们要做的不应该是传统教育的延续,而是素质教育的补充。

 

“教育就是让每个人发现更好的自己。”这样的教育,才是我所期待的。

 

 从被支持到支持他人成长 


2018年4月,我第二次参加V立营,以V友的身份来到广州场。

 


V立营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它能在短短三天时间里把素未谋面的彼此真正联结在一起。

 

“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恰似旧时友。”在参加南京场V立营之前,我很难想象自己会和一群初次见面的人,像老友一样坐在房间里畅聊到凌晨一两点还不愿离去。

 

说起来,V友也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V立营以6-8个人为单位分成不同小组,每个小组配备1个入组V友。V友在组内扮演的角色既不是一个领导者也不是传授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分享者,甚至有时候还得扮演一下开心果。

 

作为入组志愿者,V友需要关注每个组员的状态和学习需求,尊重每个组员的“不同”。这是V立营中令我眼前一亮的地方。

 

倘若一个医生对四五十个拥有不同病症的病人开同样的药,大家会觉得医生fong掉了。但倘若一个老师对四五十个拥有不同学习需求、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上同样的课讲同样的东西,大家会觉得很正常,毕竟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

 

于我而言,我其实对救寨的某些孩子蛮愧疚的,因为我只记得两类孩子。一种是在我课上特别捣蛋的孩子,另一种是在课上特别配合的孩子,除此之外对于那些表现平平的孩子,我脑海里虽然还记得那些孩子长什么样,但已经记不得他们的名字了。

 

是因为我不喜欢这些表现平平的孩子吗?还是说他们不需要我的关注了?显然都不是,只是当我站在偌大的讲台上,看着台下四五十个小脑袋,我反而看不清了。如同没有聚焦的照相机,拍出来的效果是模糊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不同”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尊重,他们的成长也都应该得到平等的关注。所以当我第一次接触到“入组V友”这种概念时,我的眼睛是亮的:这是救寨那些小孩需要的啊!

 

假如一个志愿者在支教期间,只关注自己组内6-8个小孩,这意味着每一个孩子不管表现如何,他们的成长都能得到平等的关注。同时V友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学习状态及时反馈到主讲人,主讲人再根据V友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最大限度确保学习效果。

 

第一次参加V立营时,我的V友是正经,一个至今回想起来都让我赞不绝口的男孩。我们组能有这么好的学习效果离不开他的默默支持。

 


当时去广州场前,身份上的转变使得我的心情反而比第一次参加V立营还要紧张,因为现在我不单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其他人负责。以前是别人支持我成长,现在竟然轮到我去支持别人成长,而每一份生长都是独一无二的珍贵,我很担心自己做不好。

 

所幸最终广州场的效果并不比南京场差,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讲,效果更为显著。比如之前在南京场大家只是聊到凌晨一两点就散了,而在广州场竟然聊到凌晨三四点困到坐不起来了大家还赖着不想回房。

 

虽然主观上来讲,我是奔着支持组员成长去的,但客观上来讲,可能我自身收获到的成长更多一些,我发现“咦,原来在别人眼里,我可以做他们的一个还不错的小伙伴啊”。

 

突然又想起我们一组的小伙伴。虽然广州场V立营结束后,大家回到各自的生活轨道,平日忙碌没有过多联系,但前段时间给大家打回访电话时,发现大家还是“一样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我蛮喜欢这样的感觉。



 第二次乡村夏令营 


今年暑假,带着精心筹备的乡村夏令营,我第二次来到救寨。与第一次不同的是,我清楚自己为何而来,不仅仅是为了成全自己。

 

如果要我说一件大学里最有成就感的事,可能就是如愿以偿地把乡村夏令营顺利引入支教团,并且在救寨、西浦两个支教点成功落地。这离不开阴老师的认可、肉肉的支持、队友的给力,少了其中任何一环,满盘皆输。

 


由于今年是支教团第一次引入乡村夏令营,一切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正式出发前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基本天天傍晚都会泡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绞尽脑汁去推敲夏令营每一个环节设计和执行细节,但大家接触乡村夏令营的时间都不算长,很多突发奇想的环节设计大多经不起太严谨的推敲,只好一遍遍地推翻再构思。

 

回想起来这还蛮磨人的,不是折磨的磨,而是打磨的磨,大家都想把夏令营方案打磨得刚好适合救寨和西浦的小孩。即便如此,直到正式出发前,我们也只是设计出一个仅迭代过2次的半日“主题+”夏令营方案。

 

好在实践证明,虽然今年设计的夏令营方案仍然有不少地方需要完善,比如环节上的设计可以再巧妙一点,操作中的细节可以再细腻一点,应急时的处理可以再理智一点……但总体而言,今年设计的夏令营方案是有效的,至少大部分课程目标是达到的,有些甚至还超过预期。

 

孩子们从最初的害羞内向,不敢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变成积极主动甚至能够组织团队成员进行讨论。那些向来独来独往,不善与其他同学协作的孩子也逐渐学会配合团队进行合作。


我们设置了藏宝袋环节,每个孩子和老师都会拥有自己的藏宝袋,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跟对方想说的话写在纸条里,偷偷放到对方的藏宝袋中。老师们会把孩子们的闪光点写进藏宝袋,孩子们也开始尝试去发现身边小伙伴的闪光点,去给对方写藏宝袋。

 

“哦,Ta很不错啊,Ta在我摔倒的时候扶过我。”

 

我们设置了故事圈环节,以绘本表演的形式引导孩子表达和展现自我,孩子们从一开始不愿意上台分享,到后面争着抢着要上台。

 

“哦,原来上台是一种分享,不是一种强迫。”

 

……

 

对于孩子们而言,他们很喜欢乡村夏令营。套用张家辉的话来讲:“这是他们从来没有玩过的全新版本,只需体验一个主题,他们就会像我一样,爱上乡村夏令营。”

 


对于我们团队而言,今年是“播种”的一年。既可以理解为是乡村夏令营的播种,这套授课模式将由后人延续下去,不断总结经验和调整完善。也可以理解为潜在人才的播种,在引入乡村夏令营之后,身边不少优秀的小伙伴已经蠢蠢欲动想加入我们。

 

倒不是说乡村夏令营就是完美无瑕的,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想要取得一个预期完美的效果,其实很多方面的要求蛮苛刻的,比如对入组V友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夏令营课程设计的理解,对孩子们认知水平的考量……

 

乡村夏令营作为一套很好的方法论,它会跟我们分享“大学生短期支教可以怎么做”,但它不会告诉我们“大学生短期支教必须这样做”,它尊重每个人自我选择的权利。

 

大家觉得里面有哪些东西是好的适合的,那就拿来借鉴,哪些东西是不好的不合适的,那就放在一边。

 

这就足够了。 


 第三次相遇的期待 


今年11月份,我即将第三次参加V立营,以V友的身份前往武汉场。

 

心情一如既往的期待,期待到想搓手,不知道这次能遇到怎样可爱的人呢?

 

每次参加V立营,总能看见不一样的人。你在他们身上,看到的是生命的张力,是无限的可能。大家看到社会的不完美,看清仍然热爱,知难仍然行动。

 

有幸同行,风雨不惧!武汉场见!


——

这是你从来没有玩过的全新版本

如果你也想像我一样

爱上乡村夏令营

那就快来报名参加武汉场V立营吧

雨田小哥哥和你武汉场见:

2018嘉实V立营西安、武汉场招募学员啦!




编辑:渊亭

责任编辑:哈仔


//V立营故事//

“有些东西是经不起试错的,尤其是教育。”

那天刚好是我的21岁生日,这简直是最棒的生日礼物

柚子:大学时候的我,追不到女孩子,被人说”你不够真实”。

那些有故事的大学生,清明假期都去哪了 


//西部阳光V行动15周年系列故事//

“那些年,我们在何家山的日与夜!”

“EV让我回到了十年前那个青春激情的岁月。”

“我带给孩子们欢乐,孩子们带给我澄澈的心。”

蓦然回首,距离第一次支教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