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亭海韵丨海韵盐魂——东台历史文化发展简史

2015-11-20 微东台

“微东台”东台手机门户

致力于打造东台最透明的资讯平台

资讯·美食·交友·推广·活动

小编微信号13655110705

请同时关注同步公众号:wdt13905110889

弹指一挥间,爱上微东台。

旷古的大海邂逅淮夷的黎民,6000个春秋,衍生成3200平方公里的厚土,输送出亿万吨莹雪晶玉的食盐,留传下华丽而沧桑的不尽宝藏。

战国刀布,两宋钱币,元季香炉,清代盐丿,展示着历史的鲜活。先民们水中制卤,火中取盐,在锅丿中结晶文化,炉鼎中缔缘慈善,籴粜中书写文明,一路执着如大海的韵律。西周青铜花角觚,荡漾清酒的醇风;宋时鹧鸪斑瓷盏,传递和茶的良俗。

仓令官印,西溪书院,记述先贤的政德。仕于东台的范仲淹,力辩詈议,智挽狂澜,濒海修筑捍海堰,留下一道横亘千年的范公长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从政胸襟,先忧后乐的高洁志行,传承为东台城市的精神。

灶民文集,东淘精舍,见证先哲的睿思。儒于东台的王心斋,千年第一声为民而呼,“百姓日用即道”,将安丰之学拓成赤手搏龙蛇的泰州学派,掀起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狂澜,科技文化创新的大潮。处江湖之远敢为帝王师的创新胆魄,熔铸成东台跨越的力量。

  回眸历史,海韵洗礼心灵;展望新桃,盐魂升华未来。

  一、石器时代 文明渊源

  东台,地属古淮夷。天生湿地,扶江接海,麋鹿成群,菰葑遍野。先民们登沙阜磨制石器,临淘浦制作陶皿,或狩猎于草荡,或燔盐于海涂;从事着人类早期艰辛的拓荒,斯为东台文明之源。

  南沈灶三友村古贝壳遗址,距今8000多年;范公堤西多处麋鹿角亚化石遗址,距今7000多年;溱东开庄村先民生活遗址,距今4000-5000年;见证着先民们的求索和拓展。

  汉武帝年间(公元前140—87年)建立广陵县西溪镇,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建海陵县,海隅散布煎盐亭灶,斯为东台官盐生产之始。

  二、煮海煎盐 赋甲千秋

  汉初至清末,东台为淮盐重点产区。自吴王刘濞(前195年)组织移民煮海为盐,至清末民初张謇(1914年)废灶兴垦,2100多年的东台经济史,就是一部煮海煎盐的盐业生产发展史。

  东台盐产量及税赋额居两淮之冠。唐代海陵监驻西溪,年产盐六十万石,居全国十大盐监之首。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东台县产盐938734引,合187743吨,占两淮三十个盐场总产量的47%。盐民们水中制卤、火中取盐,世世代代用汗水和生命,支付着赋甲两淮的税赋,支撑着州府的繁华、国帑的充盈。

  灶、团、丿、墩、仓、总,由盐而起的地名遍布域中,组合为场镇的兴盛、古城的繁荣。

  1、盐粟盈仓 淮南名郡

  三国魏晋南北朝,江淮战争频仍。东台成为淮北山东等地南下难民躲避战祸聚居之所,生产生活相对稳定。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东台地域设置一郡两县,时称“淮南名郡”。

  隋文帝时代,海陵青盐红粟,“仓储糜穷”。

  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年),赵破阵、杜伏威先后率灶丁义军在海陵一带击败隋朝禁军,威震江淮。

  2、唐塔惠民 盐监居首

  唐贞观年间,海春轩塔建于西溪。

  武德九年(626年),宁海县署(西溪)改海陵盐监,监东台、金沙(海门)、竹溪(草堰)等南北八盐场,东台地名见于世。南唐升元元年(937年),海陵监移驻东台场,年产盐60万石,居全国十大监之首。

  唐大历二年(767年),淮南黜陟使李承修筑常丰堰,楚州至海陵盐农得以乐业,称之为“李堤”。

  3、淮盐鼎盛 赋甲一域

  宋代海陵监盐赋,最低为淳化年间70万贯,最高为嘉定年间1100万贯。

  明初裁撤海陵监,设两淮盐转运使司泰州分司。武宗正德十五年(1520年),泰州分司移驻东台,辖东台域内十盐场,称“淮南中十场”。分司年盐赋额为429760引,折为42976吨,值白银2148800两。

  清康熙五年,两淮盐赋占全国总课额的64.5%。

  两淮盐赋甲天下,东台课税甲两淮。

  4、西溪盐官 北宋三相

  北宋开宝七年(975年),海陵监移迁,西溪设盐仓监管五盐场。

  景德、天圣年间(1004—1023年),吕夷简、晏殊、范仲淹先后来西溪任盐官,理盐政、恤民生,浚晏溪河,垒中州山,修捍海堰,育牡丹园,建书院,拓坊道,做了一系列实事善事,后相继入朝为相,成为西溪佳话。

  5、范公修堤 忧民御海

  北宋天圣元年(1023年),范仲淹官监西溪盐仓,见常丰堰久废不治,海潮倒灌,淹灶漂庐,奏请修堰。天圣二年,范仲淹任兴化知县,在泰州知州张纶、两淮盐转运使胡令仪支持下,动员通、泰、楚、海四州四万多民工,历经四年,筑成捍海堰,北起阜宁庙湾场,南至栟茶场,全长180余华里。沿海一带农、盐两利,后人尊为“范公堤”。

  三、人文荟萃 思想启蒙

  煮海煎盐衍生出东台的经济结构,熔炼出东台的社会人文。从宋代晏殊、富弼、元代缪思恭的词作传世,到清代东淘十一子的诗群崛起;从明代高谷入相五朝元老力倡良政,到清末丁氏五翰林参与维新,石莲检验着盐品,锅丿结晶着盐魂。

  如果说,监管西溪盐仓的范仲淹常因催税“猛且贱民、缓则罹咎”而忧虑,由此孕育了先忧后乐的从政情怀;那么,自幼烧盐的王艮在丁役中悟出“百姓日用即道”的理论,无疑锤炼出为生民立命的赤子盐魂。

  于是,产生于东台的安丰之学,发展为传承中外的泰州学派,掀起了明末社会思想启蒙的浪潮;与同期欧洲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技启蒙相呼应,蔚为古代人类思想进步的东西方大观。

  1、书院社学 肇兴教育

  北宋晏殊任职西溪时,创建西溪书院,“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停废,自晏殊始,重启兴学教育之事。”范仲淹任西溪盐官时,改书院名为晏溪书院。

  东台“盐场之有社学(元明清三代的地方教育机关和学校),盖自判官徐鹏举始。明弘治二年(1489年),鹏举分治泰州十场,乃场置一学”,东台教育由此肇兴。

  2、王艮学说 传播中外

  王艮,字汝止,号心斋(1483-1541年),明代安丰场盐民,成化蒙童,弘治灶丁,正德盐商,嘉靖学者,是自学成才平民思想启蒙家、哲学家。提出“百姓日用即道”民本理论,创立中国思想史上最早的启蒙学派——泰州学派,通过九传弟子1136人传承扬厉,在明清时代掀起思想启蒙大潮,成为媲美西方文艺复兴、科技启蒙的东方思想文化大观。

  3、人聚福地 文化融合

  东台是一个移民大家庭。语言:江淮官话下江区泰如片方言;菜肴:淮扬菜,盐帮菜;住所:盐灶、农村大多为“丁头府”茅草房,城镇大多为“硬山造”式青砖小瓦庭院;融合成多种元素的地域文化。

  自汉初以来,经历多次内外人口的融合,至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全县编户215219户,人口1315974人,成为黄海之滨的一等大县。

  四、良吏贤士 民本垂范

  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东台建县,以产盐供赋为主的海隅诸场,有了近靠政治经济中心择居从业的机制,贤良方正更能常见。吴提举修建泥泞路、杨御史减免交际费、叶分司宽待欠税户、汤大使献身抗海潮,欧阳锴、冯道立、魏源、张謇等良吏贤士明官德、守良知、恤百姓、利民生,实践了孔孟的民贵学说,弘扬了王艮“圣人经世只是家常事”的民本思想。

  “民知终事之义,士服礼义之方,濒海泻卤之地,焕然文明之乡”,三百多年前地方文献描摹东台 “文明”的措词,比西方国家“文明”用语的出现,早了半个多世纪。

  1、盐民伉俪 诗词联袂

  吴嘉纪,字宾贤,号野人(1618—1684年),安丰盐民。他一生写下1400多首诗,是一位坚持高尚气节、反映盐民生活的爱国诗人,有《陋轩诗》集传世。

  吴嘉纪夫人王睿(1621—1683年),清代女词人,著有《陋轩词》集。夫妇二人珠联璧合,甘守清贫,为人所敬崇。

  2. 东台建县 明清八景

  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东台地域面积方百里,人口超百万,设泰州水利同知署驻东台场管辖下河水利。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泰州东北的栟茶、角斜、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丁溪、小海、草堰十盐场和溱潼、时堰、南芗、西北四乡境,设东台县,属扬州府,县治驻东台镇。

  明清八景,再现了东台的历史风貌。

  3、宗教悠久 高僧广布

  盐市旺而求安定,拜佛崇道成为信仰民俗。汉代始有广福寺,明清两代寺庙多达800余所,称“丛林”者14处。

  东台寺庙,吸引培养了一批贫家后生的皈依之僧,在本土三昧寺启惠佛学院钻研教理,或在东台名僧主办的上海、武昌、镇江、常州等地佛学院精修,产生众多大德高僧,先后入主各大名山古刹,进入全国佛教高端,影响深远。

  4. 道立治水 大禹风范

  清代水利学家冯道立目睹淮扬水灾,深入江淮河湖堤实地考察,了解水路来龙去脉,测绘上百图记,完成了《淮扬治水论》、《淮扬治水图说》等专著,为治理下河水患作出重要贡献。

  冯道立一生著作甚丰,已刻印传世6种(未刻印36种),成为大学专用教材。

  5、虎阜殉节 东淘留靴

  东台悠久的历史中,历朝历代的盐、政官吏,或能循良优,或庸贪酷虐,度过使命任期先后离去。其中的贤明之士,恪守良知,仿效先贤,谨于王命,勤于民生,做了不少爱民利民之事,在东台留下名节。

  安丰(古称东淘)场大使张仁芬,富安(古称虎阜)场大使吕应兴,得到当地百姓的认可和祭祀。

  6、欧阳首倡 植棉织布

  欧阳锴,字双南,广东三水县举人。清同治七年(1868年)与九年,两度任东台知县。他在民间了解盐民生活困难,提出“废灶兴垦,广种棉花,纺纱织布”的主张,极力倡导垦荒植棉,出资购来纺织机器,培训棉纺技术,开始进行木机手工织布生产,扭转了 “织事弗兴,尺布寸缕,仰贸于邻”的局面,为东台大面积植棉奠定基础。

  7、状元张謇 情系母里

  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南通人,晚清状元。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开拓者。一生创办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

  张謇母亲是东台人,他在东台创办母里师范、大达轮船公司,淮南泰属贫民工场、东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和五家盐垦公司、废灶兴垦植棉,促进东台由盐业向农业经济作物生产的转变。

  五、淮南名郡 商贾兴市

  明清时期,京畿晋徽浙赣湖广等地的客商云集东台城,九条老街商家卜居,九十九条深巷移民共处。嘉庆二十年(1815年)士民商绅捐银两千两铺筑七里石街,行庄店坊旗幡招展,楼堂馆院鳞次栉比,士商农工摩肩接踵,南北交流百业兴旺,东台成为汇聚多元文化、名享淮南的商贸中心。“小扬州”之名遐迩传扬,“淮南名郡”之誉载入史籍。

  1、陆陈熙攘 百业兴旺

  东台陆陈行业兴起较早。南宋至明嘉靖年间,湖广、江西的商船,经通、泰口岸到东台通商贸易。

  东台产大、小、元麦,堤西盛产水稻,堤东主产玉米、黄豆、蚕豆;粮源充足,价格公道。台城、富安、安丰、时堰等集镇,成为里下河地区的市场集散中心。水上舳舻相接,岸边陆陈熙攘,年吞吐量数千万担。

  2、明清台城 街市繁华

  明清两代的东台城,盐业发达,交通便利,安徽、浙江、京口等地客商相继涌入,县府街、彩衣街等九条古街甚为热闹。百年老店,名号飘香,曲尺柜台,前店后坊;各地货物,门类齐全,“日出斗金,日落斗银”;成为汇聚南北多元文化的商品旺交市场,赢得“小扬州”美誉。

  六、 辛亥举旗 东台光复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在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革命纲领的吸引下,东台的有识之士秘密参加了同盟会,海隅县城点燃民主革命的星火。

  宣统辛亥年,周甘尘、曾鲁、丁国忠、缪振鸿等东台热血青年,投笔从戎跻身辛亥革命,追随孙中山起义北伐。在家乡策应革命的杨葆寅、丁立棠、袁承业等革命志士计议反清,从扬州迎来革命军,粉碎清军洗劫台城的阴谋,东台宣告光复。

  1911年11月24日,东台县民政署成立,翻开东台近代史的新篇章。

相关链接:

东台,一个不断向大海生长的地方!

东台的历史(一)。

东台的历史(二)

《东台县志》版本种种。

崔益云:老东台境界范围。

百年社团 东台商会

东台历史上的商贸业。

《大清盐商》热播引热议:东台才是正宗盐产地。

古镇西溪的前世今生,东台人一定要了解的历史!

东台七旬老翁自费十万出版《淮盐记略》。

东 台 盐 业 简 史。

微东台关注与参与

回文章顶部,点“微东台”进行关注(推荐

搜号码:wdt13655110705 、wdt13905110889或搜公众号“微东台”

添加小编个人微信号:13655110705网友都叫我小编。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关注“微东台”,查看海量历史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