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教练何以被赋予使用客户身体的权力?
事情曝光后,这个教练很快就被警方拘留了,并且被判处14日的行政处罚。
我听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极度震惊,因为于情于理于法,这件事情都超出常人所能理解的范畴。
然而,健身行业曝光出类似超出常人理解能力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就在上个月,也就是2020年5月份,就有一起类似的新闻:杭州一兆韦德的教练因为会员没有捡起掉在地上的口罩,狂扇会员11个耳光。导致会员鼓膜穿孔。
对于这些事情,无非有两种观点态度。
一种是大部分行业内的教练都还是好的,几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教育行业不也经常爆出老师凌虐学生吗?这是教练个人的极端行为,与行业无关。
一种是这个行业本身就是如此,门槛低,鱼龙混杂。国家应该监管,行业内机构应该加强管理和自我管理,教练应该提高自我素质等等。
两种观点态度我都赞同,前者讲的是一种公认的事实,后者讲的是应当的措施。
然而深思之下,又觉得两种观点态度都颇流于表面。每次类似的事件,都是类似的评论、类似的观点、类似的态度。
这样的观点和态度,真的能够帮助从业者改变社会对教练这个群体的固有印象?
这样的建议和措施,真的能够让类似的事情不再发生吗?
对此,我是悲观的。
我先说结论吧:类似的事情,很可能会在国内一次又一次的发生。
而且未来必然会有更多匪夷所思的健身房纠纷。
事实上,社会对健身教练的认知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健身教练与学员有不正当的亲密关系」甚至都无法成为新闻了,只有上述两种完全超出常人理解的事情,才能够引爆公众的注意力。这意味着社会认知中,健身教练的职业道德下限已被放在极低的位置。每一次类似的事件,更是刷新社会对健身教练这个群体职业道德下限的认知。对于那些兢兢业业以专业为导向的教练,这是极大的不公平。
在这篇文章里,我想深入讨论四个问题:
第一,假如不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的教练只是极少数,我们应当如何消除社会因这些「老鼠屎」而产生的对教练的偏见?
第二,教师的对学生的凌虐和羞辱,建立在多种不对等的权力关系上(成年人-未成年人,管理者-被管理者,教育者-被教育者)。那么,教练是否也有这种不对等的权力?假如有,这种不对等的权力是因什么而产生的?假如有,我们如何尽可能地消除这种权力或者控制这种权力?
第三,假如不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的教练只是极少数,那么这些极少数的坏教练,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在这个行业中有了生存的空间?为什么健身行业不能将这部分极端分子排除出行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颗老鼠屎坏了整锅粥」的回答只是掩盖了问题,却没有解释问题。
第四,当下的健身行业是否有对教练群体的职责范围、职业道德进行规范?如果没有,为什么没有?如果有,又是怎么做的?是如何执行的,执行过程中,教练是否认同?执行过程中,是否能够对机构产生正面收益?
我们先讨论第一个问题:
假如不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的教练只是极少数,那么因这些少数的教练而产生的社会固有印象及偏见,我们应当如何消除?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够从教育和医疗行业获得启发。教育行业也存在教师凌虐学生的事件,医疗行业也存在医患关系,为什么社会对教师和医生没有如此巨大的偏见?
原因有两点。
第一点是,教育和医疗行业都有极高的准入门槛,并且门槛还在不断提高。一线城市、准一线城市以及部分沿海二线城市的教师不仅需要持有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往往还需要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甚至需要研究生以上的学历,深圳中学新晋录取的教师,甚至有清华北大的博士生。通常经济条件越好的城市,对于教师的要求就越高。即便是经济条件落后的城市和地区的学校教师,其主要从业群体也是大学生、大专生和师专生。
至于医生,更是高学历化的群体,许多医院科室的主任几乎清一色的博士学历。医生想要进入医院工作,需要考取难度极高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通常是需要5-7年的高等教育才能进入医院成为医生。
这一点是否可能在健身行业实现?我认为不可能。中国的医疗和教育有一个健身行业可能永远也不会具有的优势:这两个行业是以「体制内」机构为主导的行业。我们无法否认教师和医生需要很强的职业技能,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旱涝保收的终生职业制度是教育和医疗行业准入门槛高的重要原因。
既然这点难以实现,我们不妨来看看第二点。
第二点,教育和医疗行业是两个极为古老的行业。因此这两个行业都形成了极度精细化的分工、极为明确的社会共识,其共识包括:工作流程,职责范围和权限,职业道德,职业的考核标准等等。
一名语文教师不会涉足英语领域的教学,一名鼻科医生不会为你做牙科手术。这是极度精细化的分工。
相比之下,一名教练既可以教学增肌、又可以教学减脂,甚至还可以触碰「康复领域」的范畴,做做「脊柱侧弯」矫正。
一名教师在上课前需要备课、需要准备教案、上课时需要按照教案完成教学、课后需要布置作业,每个期末有考试,教师需要被学校进行测评,教师从业前有大量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整个社会对于教师的工作流程形成了共识——教师不就是应当这样工作的吗?这是工作流程,极度明确的工作流程。
相比之下,一名教练所做的,和所被规范的就太少了。同样都是上一节课程,一名教师可能会花20倍以上的时间来准备这节课程,而这节课程很可能他已经教了数十次。一个教练在工作上的流程应当是什么样的呢?需要给会员做课程规划吗?怎么做?规划应当详细到什么程度?课程规划是写每20节课的主题,还是精细到每节课的主题?教练每一节都需要备课吗?每一节课程上课应该备课吗?怎么备课,做些什么呢?备课多久呢?10分钟还是1小时甚至10小时?上课后有课程记录吗?记录保存多久呢?这些记录有什么用处呢?教练如何基于记录对后续的教案进行修改和调整呢?有哪个机构曾经认真地、公开地、系统地讨论过这个问题吗?——健身行业没有形成对工作流程极度明确的共识。
教师不得与学生恋爱,医生不能收受患者红包。这是行业对这两个职业道德上的要求。也是社会的共识。社会的共识指的是:从业者、消费者、机构、社会四方达成的一致共识。
那么健身教练在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上有何种社会共识呢?健身教练是否能够与学员恋爱?健身教练是否能够与会员发展亲密关系?健身教练是否可以私下开单?健身教练上课时是否能够迟到早退?
对于上述问题,或许你的第一反应都是否定。
但假如有一位技术水平特别高又能够解决你问题的教练突然站在你面前,他告诉你,我们健身房卖我一节课是1000元,我现在500元就可以卖你。你是不是突然对私下开单这件事情就没有那么抵触了?又或者,有一名身材好颜值高、性格又符合你口味的单身异性教练,你是他的客户,刚好你也单身,那么你会考虑勾搭他一下吗?而如果是健身房的经营者,假如你手下有一名销售和专业技能都极其强悍的教练,但他有一些违反职业准则的行为,比如同时和几名会员私下有亲密行为,比如经常上课迟到,你会把他开除还是暂时视而不见?——请转换立场,站在从业者、消费者、机构、社会四方立场,认真思考这几个问题,你会发现:四个群体没有对教练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形成对共识。而且消费者、机构、教练有时候甚至处于零和博弈状态。许多所谓的教练行为准则,往往只是机构单方面的「纸面规则」,难以落地。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假如不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的教练只是极少数,那么因这些少数的教练而产生的社会固有印象及偏见,我们应当如何消除?
我们想要抬高职业门槛其实并不现实,从过往几年的大数据来看,这个行业刚刚起步,依然需要大量的教练人才(即使在疫情情况下,也是如此)。
想要消除对教练群体的偏见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让整个社会对教练群体形成工作职责、职业道德、职业权限范围等多方面的共识。
这一共识的标准只有在全行业公开讨论,并先在从业者(教练、场馆经营者、其他从业人员)中形成共识,否则绝无建立的可能。
我认为,对于教练职业,全行业应当形成的共识包括:
教练的职业范围(教练是否能够处理泛医疗领域问题?在欠缺物理治疗师的中国,教练究竟应不应该处理疼痛问题、关节活动问题、康复类问题?)
教练的工作流程(在上一节课前教练具体要做什么?上一节课后教练要做什么?)
教练的职业道德(健身教练是否能够与学员恋爱?健身教练是否能够与会员发展亲密关系?健身教练是否可以私下开单?)
教练专业性的定位(教练是否应当做销售?教练的专业性应当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教练的精细化分工程度(事实上我认为这在健身行业全面实现的可能性为零,就不予以讨论了,由于人工成本限制,小机构注定不可能精细化分工。但是大机构走精细化分工是必由之路,是唯一商业获胜之道)
以上的共识是否有可能被建立?我很悲观。
现有的情况是,教练和机构之间所形成的基本共识极少,并且面临大量互相指责甩锅的情况。举个简单的例子。在三体运动2019年的调查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经营者与教练眼中行业存在哪些问题?】58%的教练认为行业内最大的问题在于老板管理的混乱,而26%和42%的经营者却认为从业者素质较低、黑私教现象严重才是行业内的主要问题。由此可见,各方的偏见之深。
在这种情况下,要达到全行业共识面临着三个难点:
第一,这件事情短期内对大部分机构并无利益可言。这是一件极度务虚之事。
第二,这件事情不是单独一家机构所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整合行业内所有机构和教练共同参与,形成广泛讨论。亦或者由上至下进行推行。
第三,从执行层面来看,这件事情执行周期需极长、覆盖面需极广。
这就是我对第一个问题的理解:想要破除社会对教练群体和健身行业的固有偏见,需要行业内部先自发形成共识。再以行业内部的共识去替代社会固有的印象,从而让社会对教练的固有印象得到扭转。
基于中国健身市场的现实,最有可能实现这一共识的过程是:先由具有鲜明企业价值观态度的健身机构带头,用自己的企业价值观同化竞争者,最后慢慢达成全行业共识——这一过程最快最快也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
我们再来讨论第二个问题:
教师的对学生的凌虐和羞辱,建立在多种不对等的权力上(成年人-未成年人,管理者-被管理者,教育者-被教育者),那么,教练是否也有这种不对等的权力?假如有,这种不对等的权力是因什么而产生的?假如有,我们如何尽可能地消除这种权力或者控制这种权力?客户是否有能力限制教练对权力的滥用?
先说我的观点。我的观点就是教练本来就没有也不应当有这种不对等的权力,不需要去论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练的权力使用没有限制,因此就常出现权力的滥用情况,不对等的权力也就因此产生。当教练产生越界行为时,客户常常在思考、犹豫中错失了制止教练的机会。这反过来进一步强化了部分教练的越界行为。
教师之所以被赋予管辖学生的权力,是因为他们的专业技能:教授知识的能力。
教师除了教授知识,教师还需要健全学生的心智、保证学生遵守学校的规则、为学生树立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本不该由教师着手处理,因为教师所具备的,仅仅是教授知识的能力,尽管在师范专业和教师资格考试中,有大量关于教育心理学的范畴,但教师的的权力来源还是在于「教授知识的能力」。
但为什么教师除了教授知识,又被赋予了管辖学生的权力了呢?
这是因为家长无法全权建立孩子的心智、无法全权为自己的孩子树立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他们将孩子的在知识、道德、性格上的建设部分交给了学校。
这其实是一种权利与权力的让渡。
我们再来讨论三个问题:
假如不遵守法律和职业道德的教练只是极少数,那么这些极少数的坏教练,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在这个行业中有了生存的空间?为什么健身行业不能将这些极端分子排除出行业?「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颗老鼠屎坏了整锅粥」的回答只是掩盖了问题,却没有解释问题。
我认为,想要减少极端分子在健身行业内的生存空间,需要大部分健身机构都能够做到,或者追求去做这三点内容:
1.尽可能降低负债。
行业一直在变好,但有的人看不到水清澈的那一天就会离开。我对这个行业依然抱有热情,所以还想用这一点点热情做一些重要的事情。
8月10日-11日,我会在广州线下做一次健身行业经验分享沙龙。为期两天。
我很想与你们讨论一些,也许短期不赚钱,但我们长期应该要去做的事情。
我也很想与你们分享一下,在从业道路上,我曾经面对的死胡同和阳光大道。
留言区有我的微信,感兴趣可以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