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怀念何老郝炬
这是一份传承,也是一份怀念。
清华大学1960届建筑系校友肖林,毕业后一直在四川工作,曾任西南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其丈夫何郝炬,曾任四川人大常委会主任,女儿何晓军研究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2016年7月,《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清华大学“炭火教授”赵家和用毕生积蓄捐资助学的感人故事。何老夫妇看到后深受感动,也要把自己毕生的积蓄,像赵老师一样,捐资助学,并坚持不宣传自己。
何老夫妇是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最年长的爱心人士,他们把基金会引到革命老区四川达州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并把一生的积蓄捐赠。目前,兴华基金会在达州市开江和宣汉两县的四所乡镇高中开展助学活动,每年资助着460名高中学生。老学长肖林以清华大学校友的名义,多次到达州看望受助学生,勉励寒门学子努力学习,成为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遗憾的是,2023年1月20日,何老郝炬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100岁。得知此事,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原党委书记、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理事长陈章伟写下了这篇回忆文章,以表怀念。
深深怀念何老郝炬 文/陈章武兴华助学基金会最年长的爱心人士,真正的共产党员,一辈子人民至上的忠贞实践者,讲真话,做实事的何老郝炬,于2023年1月20日21点32分,壬寅年除夕前夜,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100岁。何老离开后一切从简,不开追悼会,不搞遗体告别,连殡仪馆的一间告别厅都没有租用。兴华基金会想送一个花圈都没有地方送,不胜嘘唏。好人啊!一生俯首甘为孺子牛,人民的牛,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更加令人尊敬,永远值得我们深深地怀念。
何老用生命最后的20年,完成了三本四册回忆录。由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了《霜天晓月》上下册;2012年出版了《故人故事》;2022年出版了《行者春秋》,给我们留下了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我以崇敬的心情认真拜读了何老自传体回忆录《霜天晓月》上下册。全书娓娓道来,栩栩如生,真实不虚。在那风雨如磐的艰难岁月,一名热血青年,如何成长为一位坚定的革命者。对于我这位读者来说,那是一场切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深刻教育。
八年全面抗战,何老,当年16岁的热血青年,奔赴延安,走向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参加艰苦卓绝的游击战。那是“长夜悲歌动地哀”的岁月,抗击侵略者的年代,不是亲身的历练,哪来“阶级仇和民族愤,一肩两恨永不忘”的切身感受;又有“人民自有金汤池,岂惧身在重围里”的自信豪迈,鲜活的抗日英雄应当永远被人铭记。《霜天晓月》里的一个个故事真切感人,无论是在晋东南,还是在冀鲁边,军队与人民血肉相连,兵民一家,同仇敌忾,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才打败了穷凶极恶的日本帝国主义,永远不能忘记。不似如今的一些“抗日神剧”,不禁让人疑窦四起。
“决胜何期争又起”,后又迎来了三年解放战争。我曾不那么理解陈毅元帅的一席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现在我知道了,何老以豫皖苏后勤(支前)司令部前办主任的身份,在淮海战役的总指挥所里,担当了历史使命。何老脱下了自己的棉衣当军装,也理解了老百姓为什么要把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是怎么盖到担架上。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得人心者得天下。
我也曾不大理解“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什么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日常中见得多的是“表扬与自我表扬”。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生死与共的战友之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信任的前提,奋斗的基础,团结的保障。在那里,相互之间是善意,同样也有误解,需要批评与自我批评,化解矛盾,共同对敌。因此,家国情怀是心胸,坦荡正直是品格,忍辱负重是境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又是何其难哉。
十二年的“霜天晓月”,我也看到一个革命者怎样对待“名”,怎样对待“利”。何老12年间的工作不断地调整,有的在意想之中,也有的在意料之外;有的尚能驾轻就熟,也有的竟是“磨练考验”。职务也是不断地变动,上下起伏不定。何老始终把自己看作革命大局中的一粒棋子,随时迎接新的挪动,从不懈怠,从不推诿。与当今许多人精致的人生规划,相距又何其远哉。
最后,我也十分高兴地看到,何老终于在百万雄狮过大江,进入南京后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我的可敬可亲的老学长。解放军进军大西南,何老路过长沙,得到老丈母娘的认可。从此,七十多年里夫妇相濡以沫,风雨同程。
2022年3月,我收到了由何老亲自签名刚刚出版的《行者春秋》,已经认真看过多遍。这里讲的是何老的后半生——由放下武器的战士,团营连军队干部成长为基建尖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共和国跳动的脉搏。
我曾不明白,不去说那近似荒唐的十年,就是这之前的十七年,在一片废墟上建立的新中国,遭封锁,被孤立,还由于没有经验犯了很多错误,共和国怎么就能站起来了?何老的书,《行者春秋》,用素描的形式、质朴的语言、实事求是的态度告诉我:因为有把人民至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老共产党人,带领了流血流汗,甚至还要流泪的劳动者们,听党话,跟党走,艰苦卓绝地奋斗创造的奇迹。他们是共和国真正的脊梁,后辈理应学习,永远铭记。
何老的书,字里行间,我也觉得特别亲切。建设的不少工厂,特别是成都东郊建设路猛追湾那一带的电子厂,我因科研需要曾多次去过,这些都是共和国工业化的奠基石;何老承包大门砌砖工程的德阳东方电机厂,我曾在那里当了近十年的独立董事;看到何老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从梓潼搬到绵阳,与邓稼先先生一起奠基的那张照片,心情激动,那是我,一个工程物理系系的毕业生,心目中的圣地,我国核工业的心脏。
书中讲到1958年,那是疾风暴雨的年月,全民大办钢铁。何老已经是由总理亲自任命的干部,还不属自己份内职责,自告奋勇,靠向导带领,亲自攀登到地质队员川西深山勘探的第一线,查看铁矿脉的真实情况,坚持实事求是,为国家避免了巨大损失。在那个年代,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识。
“动荡十年”的笔墨不多,但看了令人心酸。特别是看到“万一发生什么事,我们不行了,晓军交给他,让她到农村活命吧!”我禁不住眼泪盈眶。
何老自己说:“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干部,这辈子很精彩很值得,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古人云:“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何老一辈子做到了三个“对得起”,何老和赵家和老师一样,永远是我的人生楷模。
如今的90后、00后,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许多人想的是如何自己“财务自由”,否则就“躺平”。有多大比例?我无法估计。有多少人会喜欢看何老的书?我真不知道。但我知道:一定有人会喜欢看何老的书,认同并践行何老践行一辈子的价值观。
何老2012年出版《故人故事》,与上面先后出版的两本自传体回忆录有所不同,主要是对故人故地的追忆和深深的怀念。所记述的老同志除个别人外,当时都已作古,那是对在艰苦岁月里敬重故人同志情谊的追忆。作为《霜天晓月》中所记述的故人故事的延续和补充,同样真切感人。
其中有一篇,“如何竟不识渠浓——回忆二栓和腊梅”。二栓腊梅夫妇一辈子在山西曲沃南梁担任村干部。在敌后抗日的年代,他们曾豁上性命掩护过尚十分年轻的何老,那时何老叫何驹。还是那荒唐的十年,一会儿是为了“打倒”,一会儿是为了“解放”,曾出现过大量的“外调”,调查某人的政治历史。被关在“牛棚”里,过着被“专政”生活的何老,曾不时要被强令作证某人有问题。何老坚持实事求是,对记忆不起的事不乱点头,乱出证明,即使自己要被审问、批斗、围攻。何老对抗日战争年代曾被敌围搜,在村里同志掩护下脱险的经历刻骨铭记,但由于年事已久,是哪个村子,掩护的同志叫什么名字,已经记不得了。有一次,何老对外调人员以“时间已久,一时想不起”应答。但二栓知道后,十分生气:“那时一起闹革命,他却把豁上性命掩护他的老同志、老党员全都忘光了,不是思想变了就是人变了,我们不认他还是此前那个何驹”。
革命老区党员不认何郝炬,给何老击了猛掌,他反复地责问自己,忘掉革命同志、阶级弟兄不能原谅,在长时间里成为精神上挥之不去的阴影,一定要找机会当面向他们承认自己的错误。最初是自己没有基本的自由;后来“解放”了,没有路费;等路费也有了,已经是身不由己。直到临近离休,何老才实现了去南梁村向二栓腊梅当面道歉的心愿,52年后见到腊梅时,二栓已矣。何老直后悔自己来得太迟,“伤心父老不相识,自远工农忘兄弟”,不能原谅和宽宥自己,“沧桑五十二年事,愧对故人两鬓苍”。在这里,我看到了何老的思想和境界。他把人民的批评,时刻放在心间,真心实意地自我批评,令人敬佩。
在《故人故事》中,何老还写了一篇新中国成立之初,在重庆航运部门两年的工作经历,也算作《霜天晓月》所记述历史的延伸。当时还年轻的何老,作为公方代表被派到民生公司,民生公司是举世闻名的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一手创办的企业。要和卢先生合作,打交道,对何老来说是全新的领域、陌生的环境。后来在不长的时间里,何老赢得了卢先生的认可,结成忘年至交,体现了何老的真诚和无私。“如今功利鼓吹者,能不汗颜羞做人”。
何老晚年,和夫人从《光明日报》看到清华大学赵家和教授捐资助学的故事,千方百计找到了兴华助学基金会,把基金会引到革命老区四川达州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并把老夫妇一生的积蓄捐赠。
三本书是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何老一辈子是人民至上的忠贞实践者,一辈子讲真话,做实事,我们永远地怀念您!
附何老生平:
何郝炬,男,1922年5月出生,汉族,四川成都人,1938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月至1949年5月,在西北青训班、延安陕北公学学习,结业后主动要求去敌后开展工作,先后任山西夏县、翼城中心县委青委书记、组织部长,中共中央北局冀鲁边巡视团巡视员,冀鲁边(渤海)三地委组织部长,二地委书记、副书记,山东支前委副部长,渤海支前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豫皖苏边区党委民运部副部长,支前司令部前方办事处主任;1949年5月至1958年5月,先后任南京市委城市工作科科长,二野后勤运输部长,重庆军管会航运部长,长江航运局副局长兼重庆分局局长,建工部西南建工局局长;1958年5月至1977年11月,先后任四川省建委副主任、主任,省计委副主任,建设厅厅长,建工部西南建管局党委书记,西南指挥部指挥长,建工部副部长,省计委副主任、主任;1977年11月至1985年4月,先后任省革委副主任,省委常委、书记(当时设第一书记、书记、副书记、常委)、副省长;1985年5月至1993年2月,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1994年12月离职休养。
(摘自四川日报2023年1月23日)
推荐阅读
2023年第14期来源| 甘肃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