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韩凯:在热爱的港湾坚守初心

刘禹彤 侯健 清华校友总会订阅号 2024-05-07
传承清华精神  服务校友成长


2013年12月,韩凯走出生活了九年的清华园,来到广西防城港,从一名青年教师转变为基层工作者。


怀着“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韩凯将自己的闪亮梦想置于热爱的港湾里打磨,一拼就是十年。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面对不熟悉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繁杂的基层事务以及多领域专业本领的综合要求,韩凯在十年间克服了形形色色的困难与挑战。


从容于心、淡定于行,他追寻内心的平和状态,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


韩凯(右3)作为广西人大代表进驻代表站开展工作



投身西部,源于责任与使命


“一滴水洒落地面会很快蒸发,而一滴水融入大海将永不干涸”。投身西部,源于责任与使命,更是韩凯自学生时代起的理想。


辅导员、系团委书记、实践部部长等丰富的社工经历,让韩凯拥有了许多在知行合一中历练成长的机会,催发了他理想的雏形。这份内心的热忱在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传统中潜移默化地不断生长,最终确定了奔赴基层山海的决心。


西南边陲,揽怀山海;北部湾畔,工业新城。201312月,离开学校后韩凯怀着内心深处对祖国建设的渴望,毅然选择扎根这座年轻的边境沿海小城——广西防城港市。


值防城港高质量发展的攻坚突破期、重大使命任务协同并进的机遇叠加期,赴基层工作后,韩凯一心扑在发展防城港的实体经济上,主动挑灯夜战已是常态。两千公里之外的家乡江苏徐州,对来说成为了一年都很难回去一次的远方。

韩凯带队调研指导重点项目建设



学以致用,汲取理论的养分


政府工作不仅需要理清千条线,还要精准打好每根针,畅通“最后一公里”,学会管理、优化管理、创新管理是关键。“只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把工作做细,就能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找到出奇制胜的妙招。”这是韩凯在工作时,结合自己在工业工程系七年的专业学习,获得的最深感触。


在他看来,公共部门面对的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计划与应急相结合的特殊工作。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方面的多样化趋势明显、复杂度增加,系统管理面临很多新挑战。从微观层面来看,无论是项目的落地上马,瞄准招商引资对象、项目融资方式,与多单位协调用地、征拆、规划的矛盾问题,还是创新创业、论坛会展等活动筹办,无一不考验着行政工作者的综合施策能力。“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教会了我如何进行系统的思考问题,系统的科学管理理论与思考问题的方式适用于推动一个重大项目,也适用于统筹全市的经济指标。你会发现刻在骨子里的方法论于工作中时时刻刻发挥着作用。”韩凯说。


在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医学试验区筹备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期间,韩凯积极参与了医学试验区筹建工作,并在试验区建设的早期成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参与拜访了200余家企业和行业协会,征询意见建议,推动了国家部委多次现场调研指导,使得医学试验区早期发展得到了诸多部委的大力支持,国家发改委等11个部委印发支持试验区改革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他协调推动试验区产业谋划和首批项目洽谈落地,为试验区取得早期收获贡献了重要力量。


完成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会务工作后韩凯(左5)与同事合影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创新思维的从0到1不是无本之源,应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主持负责防城港高新区管委工作期间,为实现高新区从零起步、又好又快发展,韩凯带领高新区立于当下、谋于长远,提出高新区“三个三年”发展战略,每三年一个台阶,力争将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型特色园区,并同市里相关部门赴广东、江苏、四川等实地考察,学习产业新城建设好的经验做法。又着眼激发创新活力,投入精力搭建科技企业孵化器平台,统筹建设IT小镇门户,招引信息技术服务、冷链物流基地、检验认证服务平台等项目落户高新区。


2017年10月,仅成立三年不到的防城港高新区即获批自治区级高新区,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荒山野岭到初具雏形,实现了第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项目落地,建立健全了创新创业体系,圆满完成第一个“三年”阶段任务。而此刻韩凯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第二个“三年”工作纲领的落地,拓展投资公司业务布局和产学研合作体系,力图以市场化理念、市场化平台加快建设步伐……


短时间内就完成了这些庞杂的工作,韩凯用的是“巧劲”。这股劲的源头则是他在清华读书期间就受到熏陶的“严谨、勤奋、求实、创新”思考风格以及全生命周期思考问题的方式。“回过头来讲,什么东西对我们最有价值?我想是在清华学会的思维、方法和逻辑。每一个专业都有它背后的方法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都能在任何一种工作中发挥作用。”在强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同时,韩凯还讲到学习与总结的重要性,“要多读书,既要读‘思想之书’又要读‘经验之书’、‘实践之书’。”韩凯总是抓住午休时间和事务间的间隙广泛读书以提升自己,也正是因为这份求知若渴的态度,才让韩凯的心一直年轻并充满活力。


韩凯在市党校为本市干部讲授经济发展产业谋划课程



努力探寻,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计划新开工项目100项以上,续建项目150项以上,竣工投产项目50项以上,储备项目300项以上。”韩凯如数家珍般地说到。参与经济工作近十载,韩凯对“第二故乡”的各项情况已经谙熟于心,对防城港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纵向上来看,防城港在历史沿革上发展滞后、底子薄弱,但依赖于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近年来工业发展非常快。再与东部的一些沿海城市进行横向比较,防城港作为深水良港,靠山沿海又沿边的产业优势明显。作为沿海城市,它的繁荣发展是必然。”


——“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与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这座城市的机遇逐渐增多。但目前的关键问题在于人口较少和产业基础资源的缺乏,所以扬长避短很重要。”


……


韩凯一直在努力探寻最适合防城港发展的道路。从担任工信局局长到发改委主任,他逐步总结产业发展规律,从核心的工业出发,着眼发挥产业的规模效应,着力推动产业结构的完善和优化,助力防城港取得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防城港市2023年上半年GDP增长7.4%,增速排广西第一)。“对一个地区的经济而言,抓住了它的主要矛盾,再抓住这个矛盾里面最关键的事情,你把它一直干下去肯定是对的。”


现阶段,工业是防城港的牛鼻子。如何推动传统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十分考验当地政府部门的战略考量。“一方面,项目不能盲目上。另一方面,如果不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也就不懂得怎么把握住好项目。”韩凯牵头谋划了全市“4+5”产业体系格局,组织绘制完成了千亿级钢铁等系列产业全景图,并将已有的产业项目摆进全景图,查漏补缺。同时坚持把绿色发展融入产业链谋划和项目招商的全过程,总体把握未来几年产业链形成的工业产值和能耗,对节能降碳进行精细把控,做到胸有成竹。


处一隅而察大局,守一方而观大势。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离不开客观的规律、全面的认识、系统的思考、重点的强调、创新的引领,更需要充分理解远方的浪潮所传递出的信号。“一叶不一定知秋,但是知秋就能把握什么时候落叶。看准落叶时机出手,就能避免叶片掉在地上。”韩凯分享到。


作为自治区党代表在自治区党代会分团讨论时发言



宁静致远,触摸港湾的星辰


只身前往防城港后,在工作初期韩凯也不免存在“孤独感”,但他却认为要“允许发生,理性分析,求同存异,一干到底”才能不断增加自己的厚度。事再大,也有几分淡定;事再难,也要波澜不惊。只有内心从容安宁,才能享受实现梦想路上的曼妙风景。该耕种时别急着结果,该沉淀时别急着出头。“人生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不要刻意去设计自己的职业轨迹。安静的扎根发芽,才能厚积薄发。”


韩凯认为,行政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民的服务工作,踏踏实实地干才是正道。千万不能因为名校毕业的光环而自视甚高,不能怀着‘救世’的心态做事。每个人在实现梦想的路上都是一样的。“清华的同学们不能只关注眼下的成绩,更要为国家的未来而奋斗,思考自己应该用什么方式去迎接国家的未来。”在他看来,凡事多向前想一步,或许才是清华人的使命所在。


十年如一日,对防城港的基层工作,韩凯总是“乐在其中”。最有成就感的还是精神的富足,内心的那份扎实、踏实。“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遇到难题是常态,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来源于成熟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归自己的初心、符合自己的本意,让你觉得这样坚持做下去是有意义的,能达到最心安的状态。”


韩凯谈到,思考问题时需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将其意义置于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动态的标准变化中考量。这种谋全局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和底线思维不仅适用于行政决策,也能很好地指导我们找到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与初心。


韩凯带队检查粮食储备和轮库工作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包括韩凯在内的一批批清华人挥手告别了灯火熠熠的城市,在西部的一线里滚石上山,在基层的沃野里砥砺深耕,在边关的港湾里扬帆起航,以厚植心底的清华精神与家国情怀绘写奋斗的壮美画卷。


人物简介

韩凯2005年进入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学习,先后获得工学学士、硕士学位。2013年人才引进到广西防城港市基层工作。




推荐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