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鑫宇自杀事件”背后:谋杀他的“凶手”,正在折磨1亿中国人

2023年2月2日,江西省、市、县联合工作专班在上饶市铅山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胡鑫宇事件调查情况。

据央视报道,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10月14日,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致远中学高一学生胡鑫宇失踪。事件发生后,组织有关部门和各方力量,持续开展调查搜寻工作。2023年1月28日,胡鑫宇尸体被发现。

在国内权威刑事技术专家现场指导下,省、市、县公安机关联合工作专班通过开展调查访问、现场勘查、尸体检验、物证检验鉴定等工作,认定胡鑫宇系自缢死亡,尸体发现地系原始第一现场。

录音笔内容公布,经公安部鉴定中心对录音笔内音频文件进行恢复,与胡鑫宇生前留存的语音进行声纹比对,结合调查情况,确定在现场提取封存的录音笔系胡鑫宇持有使用。通过对录音笔中的音频文件进行综合分析,录音内容不存在人为合成、篡改情况。2022 年 10月14日 17 时40 分、23 时 08分胡鑫宇录制的两段音频清晰表达了自杀意愿。

两段具有清晰自杀意愿的内容为,10月14号17时40分,胡鑫宇站在宿舍5楼阳台上试图跳楼犹豫未决,录音显示说:“真站到这里反倒是有点紧张了,心脏在狂跳,说实话没有理由,只是觉得没意义,如果真跳下去了会怎样?不确定。跳下去了应该也没人发现,现在至少不会被发现,以后过了几天肯定还是会发现的,刚刚又不跳,哎,我真的是想跳,不想,我应该是不想。”

23时08分录音显示,胡鑫宇再次表达自杀意愿,“已经没有意义了,快零点了,干脆再等一下,直接去死吧,可以的,因为我今天已经有点不清楚了,现在我好想去死,感觉已经没有意义了。”

经心理专家访谈、分析,结合胡鑫宇失踪前行为,认为胡鑫宇性格内向温和、孤独,在意他人看法,少与人做深入的思想情感沟通,情感支持缺失,缺少情绪宣泄渠道,常有避世想法,具有随时随地在书本上记录自己情绪、想法的习惯。2022年9月到致远中学就读后,因学习成绩不佳造成心理落差,加之人际关系、青春期冲动带来的压力,造成了胡鑫宇失踪前心理状态失衡,表现为入睡困难、早醒、醒后难以再入睡等睡眠问题,存在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困难等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内疚自责、痛苦、无力无助无望感、无意义感等情绪问题,进食出现异常,有明确的厌世表现和轻生倾向。

这些问题不仅是青少年群体最为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同时也很符合抑郁症的典型症状

抑郁症是偷走快乐的贼,在我国,有无数人正在遭受着它的折磨。

据官方统计的数据报表显示,我国"抑郁症"患者,已经超过一亿,其中青少年抑郁群体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图片来源:《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

2021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达24.6%。

也就是说,每5个孩子中,就约有1个存在抑郁状态。

一、常见的抑郁症症状

1.心境低落

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轻者闷闷不乐、无愉快感、兴趣减退,重者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典型患者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2.思维迟缓

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3.意志活动减退

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但仔细精神检查,患者仍流露痛苦抑郁情绪。伴有焦虑的患者,可有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其中63%有精神障碍,40%患有抑郁症。 

因抑郁症而自杀的不乏名人,包括梵高、海明威、三毛、张国荣、 徐行、李晓、罗宾·威廉姆斯、乔任梁等 。消极悲观的思想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4.认知功能损害

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5.躯体症状

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

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二、关于抑郁症的几大误区

1.抑郁症是因为想不开

抑郁症患者处在一个很糟糕的生命状态,我们不会对感冒的人、肺炎患者指指点点,但是对抑郁症患者可能就会随意猜想。周围的人会猜测是不是他家里有什么事,要不然就是想不开,甚至觉得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或者性格太怪异。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是歧视。


抑郁症和感冒、咳嗽一样,是人体机能出现问题而导致的疾病,并非只是单纯心情不好。正常人的生命包括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身体,抑郁会抑制心理和生理机能,让人觉得无力、无望、无价值、无未来,生活变得毫无乐趣可言。


2.有抑郁情绪就表明已患抑郁症


出现抑郁情绪并不等于患上了抑郁症。理由是,正常人遭遇不愉快的事也会做出情绪十分低落的正常反应。换句话说,抑郁情绪在一般人身上也可以见到。据统计,大约有1/3的成年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期曾经出现过抑郁症状,但并不一定属于病态,诊断抑郁症必须参照:


(1)时间标准,抑郁情绪持续两周以上。

(2)严重程度标准,抑郁的程度以及出现了多少项相关的症状。

(3)最后须由医生做出明确无误的诊断。


3.抑郁症只有情绪上的症状


抑郁症除了情绪上的低落之外,在认知、思维、意志、躯体等方面都会有改变。

躯体上的改变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情欲减退、闭经等。躯体不适的体诉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病前躯体疾病的主诉通常加重。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个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体重减轻与食欲减退不一定成比例,少数患者可出现食欲增强、体重增加。


4.热心劝解能摆脱抑郁


很多人认为,劝抑郁症患者想开些就能助其解脱,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不要一味只是劝患者,有时家人、朋友的宽慰会越劝越糟糕。患者在治疗期间,抑郁会使其生理和心理偏离常态,不能以常人的标准去要求患者。


抑郁症会颠覆患者的心理活动,使患者变得连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到,起床、洗澡这样的事情都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心理建设才能完成。“想开点、多吃点、好好睡觉”这样的宽慰,会让患者感到重大压力,唤起更多的“自责感”—“我真的糟糕透顶、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到”。这样的劝说,如同劝肺炎病人“别咳嗽,咳嗽对你的肺不好”一样,给患者造成的只是负面影响。


5.觉得抑郁症好了就可以停药


抑郁症的治疗分阶段。


第一阶段是急性期治疗,一般能够在三个月之内完成。医生会尽量调整药物的剂量、种类,以完全缓解患者失眠、没有乐趣等症状。


第二阶段是维持期。症状缓解后,患者需要巩固治疗,恢复大脑自主功能。抑郁症有一个自然病程,大约一年到一年半,患者不要觉得好转了就可以停药,一定要请专业医生进行临床评估和测定。维持期内有可能降低药物剂量,逐步在一年到两年之内结束治疗。一旦擅自停药,效果就会下降。


过去的抗抑郁剂对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大脑认知和记忆力都会有影响,现在的药物比过去安全度高了很多,药物只作用于跟人的抑郁情绪相关的神经系统,不是作用到整个大脑。


三、提示抑郁症的信号有哪些?

我国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求助的平均延误时间为17个月,换句话说,在这大约一年半的时间里,他们都在默默承受抑郁的困扰,而没有主动求助。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青少年缺乏对心理障碍的了解和自身的病耻感,而对于家长而言,最重要的原因是家长对孩子抑郁的表现和求助信号不敏感,甚至误解、指责孩子“懒惰、不爱学习、装病”。

尽管抑郁症是心理上的一种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但当抑郁症达到轻度及以上时,就会表现出一定的躯体症状,家长仍然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进行观察,及早发现孩子的抑郁表现:

  • 注意孩子的功能表现

研究发现,大部分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学习成绩和效率下降,以及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困难等认知功能上的减退,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成绩突然出现滑坡式下降,尽管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但如果成绩下降持续一段时间,且伴随厌学、作业做不完、上课分神、沉迷网络等情况,那就要警惕孩子是不是存在抑郁情绪。

  • 注意孩子的睡眠情况

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往往会出现入睡困难、早醒和醒后难以入睡等一系列睡眠障碍,尽管家长很难直接观察到孩子的睡眠情况,但睡眠问题往往会表现在孩子的日常状态上,如果发现孩子总是打哈欠、睡过头、精神状态差、易怒等表现,这很有可能是失眠所导致的,而这往往暗示着孩子的心理状态欠佳。

  • 注意孩子的情绪状态

抑郁症患者往往会表现出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这是导致青少年自杀最危险的信号,包括过多的自责和内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对很多事情都失去兴趣,时常感到孤立无助,比平常更爱哭等,甚至有时候还会脱口而出一些自伤、自杀等消极言语。

这些负面情绪总是会与患者的日常生活事件绑定在一起,家长可以通过了解孩子对日常事件的一些态度和表现,来发现孩子是否存在抑郁的倾向。

要注意的是,青少年往往处于叛逆期,不太愿意吐露心声或“报喜不报忧”,尽管这是一个普遍的情况,但这也反映了亲子关系的亲密程度,而不能一味归因于孩子处在叛逆期,研究也发现疏离的亲子关系往往是青少年抑郁症的重要原因。

  • 注意孩子的“微笑抑郁症”

孩子可能会为了维护自己“乖孩子”的形象,或出于不想让父母担心等原因,在家长面前总是保持一个阳光积极的形象,刻意隐瞒自己的情绪,强颜欢笑,但心理上的抑郁是真实存在的,而当孩子承受的压力过大时,心理状态可能就会发生雪崩。

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烦恼和压力,“只会微笑”的孩子可能只是把烦恼深藏在心底,即使孩子不愿意主动与父母倾诉,家长仍然可以通过孩子较为信任的同学、朋友或老师等了解情况。

  • 了解孩子的社会交往

青少年的社会交往情况既有可能是造成抑郁的原因,也可能是抑郁的症状表现之一,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离群索居、回避社交、沉默寡言、人际关系紧张、遭受校园暴力等现象,都提示着孩子可能心理状态较差,存在患有抑郁症的风险。

  • 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

抑郁症患者常常会出现食欲不佳的情况,也可能会暴饮暴食,当孩子的进食或体重发生巨大的改变,排除了身体疾病的可能性以后,家长应该要考虑孩子患有心理障碍的可能性。

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孩子是否有自我伤害或尝试自杀的倾向,这些都是严重抑郁的症状之一,例如最常见的自我伤害是手臂的割伤,以及打、掐、撞击等,或者发现孩子购买关于自杀、死亡的书籍、工具等。

从以上描述中,不难发现,抑郁症的表现是非常广泛的,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方方面面,家长只要留心观察,多与孩子沟通相处,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孩子“心理状态不对劲”。

四、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抑郁症信号?

  • 积极关怀与沟通

当发现孩子有抑郁的迹象,或发觉到了孩子的求助信号,家长一定不能忽视或指责,继续给孩子增加压力,而是应该积极与孩子沟通,更多地选择倾听而非居高临下的教导,听取孩子的内心想法的过程中表现出无条件的关怀与支持,尽量去理解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永远是他们最温暖的后盾。

  • 摒弃粗暴的“说教”和“瞎劝”

对于很多家长而言,面对抑郁的孩子,可能并不具备相应的咨询治疗能力,并且很多时候紧张或疏离的亲子关系本身就是孩子抑郁的原因之一,“以为孩子只是一时想不开”的“瞎劝”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加重孩子的抑郁情绪和自杀倾向。

所以,家长最应该做到的是上一点提到的积极关怀与沟通,真正倾听和理解孩子抑郁的原因和想法,而不要强加自己的理解和粗暴的做法。

  • 寻求专业的帮助

青少年抑郁的及早发现和早期干预是最为重要的,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有抑郁的情绪,就应该寻求诸如医院精神科的专业帮助。

同时,家长还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帮孩子克服病耻感,例如告诉孩子“身体会出现疾病,心理同样也会不舒适,一样要去看医生,这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事情,再正常不过了”,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心理治疗。

  • 父母也要谨遵医嘱

抑郁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会反复发作,研究发现,即使是在治疗结束后,青少年抑郁症复发一次的可能性也高达40%,后续再次复发的可能性为50%。

而且,抑郁症需要青少年、治疗师和家长等多方面共同持续地进行努力,在治疗期间以及治疗结束后,根据治疗师的指导,改善亲子关系和教育方式,孩子才能逐渐恢复心理健康,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适应生活,尽量避免抑郁复发。

总而言之,青少年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的时期,尤其是流行率较高的抑郁症,严重者还可能会导致类似于胡某宇自杀的事件再次发生。

因此,父母积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孩子的抑郁症状和求助信号,尽早进行干预是极为重要的。

来源:网络综合整理
编辑:Arzt
仅供学习交流!

Arzt@梅斯医学(微信号:Arzt-bo)

往期推荐:更新!时隔6年,《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2022版)》发布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领取礼品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