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冲动|胡昀:对遗失信息的归档
胡昀的艺术实践通常根植于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自我定位,通过以调研、旅行、口述史和档案研究为基点的创作方法,对历史史实和原始文献进行编纂和想象,以此介入到更为广大的殖民和跨文化语境之中,并不断尝试去打散用霸权主义词汇写就的文化叙事结构,使其重新流动起来。
胡昀,《无题(源自〈一段历时五年的远征往事——镇压苏里南叛乱黑奴记〉,1796年)》,2016-2017,墨,硫酸纸,墙纸,尺寸可变
展览“档案冲动:反叙事和反记忆的操练”呈现了艺术家不同时期,三个系列的作品。肇始于2014年的《无题(源自〈一段历时五年的远征往事——镇压苏里南叛乱黑奴记〉,1796年)》是胡昀将书籍作为“原材料”展开工作的起点。英/荷籍士兵兼作家约翰·加布里埃尔·斯特德曼(John Gabriel Stedman)所著回忆录《一段历时五年的远征往事——镇压苏里南叛乱黑奴记》(1796)被学界置于“人道主义叙事”这一悠久文学传统的开端,其中包含了对苏里南的风光地貌、动植物、军事行动的记录以及当地黑奴所遭受的酷刑和虐待的详细描述。为配合斯特德曼的叙述,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接受委任创作了内页插图,并成为后续废奴主义者宣扬自身主张时的重要视觉范本。
胡昀被斯特德曼的文本和布莱克的图像所充斥的美与暴戾的双重性深深吸引,尽管殖民者/白人与反抗者/黑奴的身份对立,却共享更为虬根盘结的情感和纠葛。艺术家在这里提醒我们,对档案材料的处理必然夹带个人化的情感和不断修正的历史观。就像布莱克对斯特德曼文本的图像转译中包含了他本人废奴主义的立场和哥特式恐怖美学的视觉主张,胡昀对布莱克的再次编辑也揉杂了前者对历史复杂性的审慎。在创作过程中,胡昀提取原画特定的元素,例如殖民者/奴隶的手,人物/动物的轮廓,草木的线条,并在纸上留下大量空白,迫使观众对图像背后的真实情景进行揣测,从而生成一个需要根据个人经验进行阐述才能被理解的历史版本。
胡昀,《无题(棕榈No. 6)》,2018,纸本铅笔,墨,110 x 150 x 6.5 cm
悬挂于展厅中央的纸本作品《无题(棕榈 No. 6)》隶属于胡昀近年来创作的“棕榈”系列。热带旅行和文本研究并辔而行的工作方式使胡昀对这一植物的痴迷逐渐有了自觉性,他持续地将棕榈树作为创作主题,并在反复描摹的同时注入了更多符号学层面的体察。棕榈作为异国风情的象征频繁地出现在博物馆馆藏、黑白照片、书籍插页当中;作为强国殖民史的战利品被种植在人工控温的绿色花房中予以展示。这一热带植物与其所附带的“度假”、“闲暇”等涵义捆绑,于全球化背景下被广泛地育种和栽培。于是,如今世界各地的度假村和高端住宅区内,棕榈树随处可见。
不同品类、形态各异的棕榈树一一指明艺术家在考察途中的具体地点,《无题(棕榈 No. 6)》中的棕榈形象源于伦敦丘园中的棕榈屋,一座建于19世纪40年代的玻璃与铁结构的建筑体。它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容纳在维多利亚时代早期收藏和介绍到欧洲的异域棕榈树,如今,很多植物在野外已经处于濒危状态,有些甚至已经灭绝。其他植物如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非洲油棕榈(Elaeis guineensis)或可可树(Theobroma cacao),因其生产的水果、木材、香料和药物对科学和学术研究有巨大价值,它们仍在棕榈屋人工创造的热带条件下生长。画作被置于略高于人的位置,微微倾斜,还原了棕榈屋中潮湿,幽暗,闷热的气息。
胡昀,《无名之云》,2022,米粒微雕,尺寸可变
此次展览委任创作的装置作品《无名之云》指明了艺术家近几年在澳大利亚定居时,对维多利亚金矿区早期中国劳工的调研。在查阅本迪戈的金龙博物馆的姓氏登记册时,胡昀发现了一份按字母顺序排列的中国劳工名单。类似的名单在世界各地华人劳工到访之处广泛存在,通常由白人起草,目的是用于管理和规范劳工的调度。大部分的人名被撇去了姓氏,以四邑地区的方言发音的小名为主,如“Ah Can”、“Ah King”等。有些名字则令人费解,没有明确中文来源的名字被试图翻译成英文,或采用欧洲人的名字,比如“Abboo Mason”。这份名单使金矿区的中国劳工所面临的语言和种族障碍得以显现,而名字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主权的最小单元,也呈现了非西方主体性在霸权主义的叙事主体下不断被挤压和异化的结果。这些名字背后指涉的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生活,在历史叙事中已了然无存,无从想象。胡昀邀请在杭州工作与生活的微雕师李浩,将名单中的名字一一雕刻在米粒上,而大米作为身处异乡的华工仅有的几件生存必需品,在此处成为了这份缺失档案的载体。
文/叶荟蓉
关于艺术家
ABOUT THE ARTIST
胡昀,1986 年出生于上海,200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墨尔本和上海。
胡昀的作品包括绘画、水彩、行为、录像和装置。通过调动来自不同人和历史的经验,胡昀将各种以往生产过的材料重新纳入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因此,无法孤立地去看待他的每一件作品,每一个项目都享有共同的话题,都是有所预设、彼此关联的。
胡昀参加了第十届亚太当代艺术三年展(2021),第六届新加坡双年展(2019),第十一届光州双年展(2016),第四届广州三年展(2012)以及第七届深圳雕塑双年展(2012);他的作品也曾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及余德耀美术馆等机构展出。他的个展包括“微缩景观”,新加坡国立大学博物馆,新加坡,2019;“我们从未离开过”,西安OCAT,西安,中国,2017;“叙事病”,AIKE,上海,中国,2016;“轻拿轻放”,AIKE,上海,中国,2013;“我们的祖先”,歌德开放空间,上海,中国,2012;“自然的图像”,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伦敦,英国,2010。
相关阅读
FOR MORE READINGS
正在展出
CURRENT EXHIB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