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957年新中国首次颁发国家级学术奖励,华罗庚获一等奖为何有争议?

郭金海 科技导报 2022-04-19

华罗庚(1910-1985)是中国享誉世界的杰出数学家和中国现代数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其成就遍及数论、代数、几何、复分析,以及应用数学等领域。

在复分析领域,他主攻多复变函数论,是中国多复变函数论研究的创始人。他的引领和影响下,20世纪60年代中前期多复变函数论研究在中国迎来了初步繁荣。

本文考察了华罗庚对多复变函数论研究取得的突破,论述其获得中国科学院1956年度科学奖金一等奖的经过,并分析获奖对他的影响。
1949-1955年是华罗庚研究多复变函数论“建立基本理论的阶段”,他对典型域上的解析函数论和调和函数论进行了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1957年1月,他以这项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即关于“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的论文获得中国科学院(简称“中科院”)1956年度科学奖金一等奖华罗庚在20世纪中国数学史、科学史上,华罗庚这项研究工作取得突破与获奖都是值得关注的大事。


典型域上多复变函数论
基本理论的突破




多复变函数论创立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是数学中研究多个复变量的全纯函数的性质和结构的分支学科。1935年,法国数学家嘉当(Élie Joseph Cartan, 1869-1951)发表论文,证明了多复变函数论中有界齐性域的对称域在解析等价意义下只有6种,其中4种为既约对称域。1943年,德国数学家卡尔·西格尔(Carl Ludwig Siegel,1896-1981)发表论文《辛几何》,对其中一种于其他数学分支应用最重要的既约对称域,用矩阵方法进行了研究。
1944年华罗庚发表了第一篇多复变函数论论文《一个矩阵变量的自守函数论Ⅰ——几何基础》,揭开了中国现代数学史崭新的一章。1949-1955年华罗庚将相当多的精力投入研究多复变函数论,研究内容主要是典型域(即嘉当提出的4种既约对称域)上的解析函数论和调和函数论华罗庚用其常用的矩阵几何语言,将这4种域分别作了说明,这项研究工作的主要成果是7篇论文,其中6篇发表于国内顶尖数学期刊《数学学报》,1篇在中科院学部成立大会上报告。当时多复变函数论虽然已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数学分支,但国际数学界对很多问题还不能深入研究,主要原因之一是缺少典型域上解析函数族的完整正交函数系这一系统华罗庚具体地定出了4种典型域上解析函数族的完整正交函数系,并取得其他一些相关的重要成果。他主要运用群表示理论,并运用矩阵计算等技巧,具体而独创性地得出了典型域上多复变函数论的一些最基本和深刻的结果这使他在建立典型域上多复变函数论基本理论方面取得突破,为人们进一步研究典型域上的多复变函数论开辟了道路。


中科院科学奖金的设立
与华罗庚请奖著作的鉴定、推荐




1953年,中科院在中苏关系转变和中国共产党实施“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大背景下,派遣访苏代表团对苏联进行了为期近3个月的访问。
代表团返国后,临时党支部书记,中科院副院长、党组书记张稼夫于1953年8月27日在中科院第28次院务会议,建议学习苏联科学院的成功经验,制订“科学研究奖励办法”和“召开评奖会议”1955年8月5日,《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暂行条例》由国务院全体会议第17次会议通过,后于同年8月31日经周恩来签发,由国务院发布施行。由此,中科院设立科学奖金,这是当时国家最高科学奖,面向全国公民,奖金额度高,有明确的民主评审制度。《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暂行条例》(局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推荐了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代数、数论3个领域的16篇论文,作为“多元复变函数论与代数、数论”的整体成果参加了评奖。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推荐华罗庚参加科学奖金评奖论文目录中科院数学研究所推荐前,邀请该所青年科研人员龚昇、陆启铿对华罗庚的请奖论文做了学术鉴定。他们从“典型域的调和分析”“多复变数的微分几何”两方面,专就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领域的工作做了评介。在整体上,他们对华罗庚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由于华罗庚所长在解放后在多复变函数论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独创性的工作,而所用的方法是前所未有的,在多复变函数论中开辟了新的方向,这些工作已日益在多复变函数论中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龚昇和陆启铿的学术鉴定意见


华罗庚请奖著作的评审及其争议




这次中科院科学奖金的评审是先由中科院各学部评选,再相继由科学奖金委员会和院务会议审议。各学部的评选是基本环节,均采用同行专家“三审定案”制。
中科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共收到各单位推荐或自荐的请奖著作113件。其中,96件由该学部推定的有关专家进行初审。其中,数学著作24件:

华罗庚请奖著作的初审

武汉大学数学系教授、中科院学部委员李国平审查的是华罗庚的多复变函数论论文。完成初审工作后,他认为这些论文都是该领域中“最前线的工作”。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教授程民德对华罗庚的全部请奖论文进行了初审。关于多复变函数论的7篇论文,程民德总体认为:“作者在多复变函数方面的工作,是有效地运用了代数的工具,得到了一系列的结果。这方面的工作是有意义,而且有一定前途的。”“但在目前的阶段,作者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能与作者在数论方面的贡献相提并论。一方面是由于多复变函数的理论本身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可能像数论方面的问题那样深入,处理问题的方法与工具也不可能像数论方面那样齐备与强有力。另一方面,作者目前的工作还更多偏于矩阵几何方面,对多复变数函数的本质问题还涉及不多,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同时,程民德认为,华罗庚的工作,方面较广,在数论、代数、分析三方面的贡献,应从总和上来衡量

请奖著作的复审、试选与对华罗庚请奖著作的争议

1956年10月15—19日,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召开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对27件拟向科学奖金委员会推荐的给奖著作进行正式复审、试选和正式投票表决。
这次会议先于10月15日召开全体会,然后,分数学、物理(含天文)、力学、化学4组对每篇请奖著作进行讨论,作出评价,分别等级。经反复讨论,全体与会者达成共识:这次科学奖金的颁发工作应实事求是,主要依据学术上的创造性进行评审,各人工作只评新中国成立后所做的。国外工作,暂不给奖;回国科学家的工作,只评国内部分;一般应从严,一等奖宁缺毋滥。

在等级方面,这次会议层次分明地规定了如下请奖著作的三个等级标准,这充分体现了评奖标准以国际水平衡量,以创造性大小为依归的特点。


(甲)第一等的创造性为本学科重要园地的开辟,或解决了某些国际上认为重要的问题,有一定的成就。这样性质的著作,在国际上并非每年可出现的。
(乙)第二等的创造性为本学科新园地的开辟,有一定初步成就,但工作尚未多量展开,或某一重要问题的系统和透彻的解决。但以国际水平衡量,这样的著作逐年可以出现的。
(丙)第三等的创造性较小,在国内为首创,国际上同等工作比较多,或国外已有同样成就,自己仍经部分摸索有可取的成就,或工作高出国内的一般水平,但在国际上仍为一般的。

数学组由两位数学领域的常委江泽涵陈建功任组长。两位组长学术造诣和资历都较高,前者是中国拓扑学的奠基人,后者是中国函数论研究的开拓者。此外,数学组成员还有华罗庚、段学复、许宝騄。

数学组对8件可考虑给奖著作进行了讨论。结果是,保留华罗庚、吴文俊、苏步青、闵嗣鹤的著作,赞同吴文俊和华罗庚的著作应获较高等级奖,但对它们应放在一等还是二等存在争议。江泽涵、段学复、许宝騄均认为华罗庚和吴文俊的著作应放在一等,华罗庚的工作是独特的,对此学科的成长有肯定的贡献;吴文俊研究的拓扑学在全世界注意的人多,但他是“此中能者,得到很好结果”。陈建功认为吴文俊的著作应放一等,华罗庚的著作可以得3个二等奖另一种说法是,当时有意见认为 “华的工作十六篇有的估计综合起来衡量应比吴高,但个别衡量应比吴低,或甚至是‘三个二等’。”华罗庚起初认为吴文俊的著作可以放一等,但后又改变想法,提出吴文俊的著作应放二等在这种情况下,江泽涵和段学复“辛勤劳动,虚心下问”,询问华罗庚、许宝騄的意见后,探明华罗庚的贡献主要在多复变函数论方面,其工作“科学性、创造性、开拓性大”,可以得一等奖。数学组评定意见指出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与代数、数论3个方面,“尤其是在多复变函数论方面,都提供了新的有效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杰出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作者工作应给予一等奖。”关于吴文俊的著作,数学组提出其工作是拓扑学及微分流形的几何学的一个基本性的工作,有深刻意义,在促进拓扑学发展上已发生了良好的影响,应列一等

评奖决议及华罗庚获一等奖

10月19日,这次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对各组从27件拟向科学奖金委员会推荐的给奖著作中遴选出的13件著作进行了集体投票表决。1956年10月19日,中科院数学物理学化学部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投票结果华罗庚以关于“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数函数论”的论文获一等奖。中科院公布的评审意见在总体上认为:“作者的工作完整地获得了典型域上多复变数函数论的基本公式。此外作者工作中的定积分的求积,级数的求和,代数恒等式的求证都可以表现出作者的运算技巧。作者这一工作会影响多变数调和函数论及偏微分方程组的理论的发展。”1957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中国科学院颁发1956年度科学奖金(自然科学部分)通告》


获奖对华罗庚的影响与后续情况



由于1956年度中科院科学奖金是新中国首次颁发的国家级学术奖励,其评奖严格而民主,为国内学界所看重。

华罗庚获得一等奖,使其学术和社会声望得到提高。
1957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一等奖获得者照片(中间为华罗庚)、奖金评审经过说明与华罗庚的文章《希望我国科学新生力量很快成长》更值得关注的是,这次获奖对华罗庚以更大的注意力来研究数学和培养青年人才起到激励作用。1957年1月25日,即科学奖金评奖结果正式公布次日,华罗庚在《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希望我国科学新生力量很快成长》的文章中说:“科学院这次对我的奖励,与其把它看成为对我已往工作的肯定,还远不如把它看成是对我将来工作的策励的好。在我接受了这崇高的奖励之后,我只有益自奋发,做出更多更好的工作来报答祖国,只有用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青年来报答人民。……我更体会到国家这次对我的奖励,不只是要求我搞好个人的研究工作,祖国更需要的是新生力量的培养。我今后一定更加紧来培养青年们,使他们品质学识都优秀,并且成为接近世界水平的科学工作者。我现在领导了三个组(数论组、代数组和多复变数函数论组),我希望在十二年内能够在每一组都出现达到世界水平的学者。获奖以后,华罗庚推进了对多复变函数论的研究,在获奖后的四五个月,他在多复变函数论与调和函数有关、与偏微分方程有关、与群表示论有关各方面,已完成若干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工作是与陆启铿合作的。

华罗庚与陆启铿在1958—1959年又合作发表了一系列论文,较为完整地建立了典型域上的调和函数理论,解决了典型域上的狄利克雷问题

1958年,华罗庚出版了专著《多复变数函数论中的典型域的调和分析》,后相继出版了该书俄文版和英文版。1997年丘成桐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中国近代数学能超越西方或与之并驾齐驱的工作主要有3个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方面的工作是其中之一。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方面的贡献比西方至少早了10年,海外的数学家都很尊重华先生在这方面的成就”。20世纪60年代中期,华罗庚基本实现了在他领导的多复变函数论组出现达到世界水平学者的宏愿。他的学生陆启铿、许以超,指导过的龚昇、钟同德等均做出了众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开创性工作,并进一步培养了更多青年人才。由此,新中国涌现出一批多复变函数论研究的优秀人才。


结论




1949-1955年,华罗庚在建立典型域上多复变函数论基本理论方面取得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是新中国成立后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学成就,也是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研究方面最重要的学术贡献。1957年1月他以这项工作的主要成果获得中科院1956年度科学奖金一等奖,提高了他的学术和社会声望,激励他以更多的注意力研究数学和培养青年人才。这从侧面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数学研究工作的进步与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对科学家产生的积极影响。在华罗庚的引领和影响下,至20世纪60年代中前期,中国的多复变函数论研究已取得重要进展,出现了一批这方面的优秀研究人才。这奠定了他在中国多复变函数论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关于多复变函数论的研究,华罗庚计划从1956年起将1949—1955年得到的基本理论用到其他方面。他计划做的工作属于前沿的工作,目标远大,显示出他试图在新中国大力发展多复变函数论学科的勃勃雄心。他获奖后所做的相关研究工作有些就在这一计划之内。但随着“反右”运动爆发,他遭受的政治压力日益严重,在1965年前后被迫离开了他擅长的纯粹数学研究领域。因此,他仅落实了部分计划,且在其盛年悲剧性地结束了他在纯粹数学领域的创造生涯。这使新中国的数学研究事业遭受了重创,给中科院、新中国数学学科发展和他的数学生涯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

作者简介:郭金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数学史、中国近现代科技史、中国科学院院史。

论文全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1年第5期,题目为《华罗庚对多复变函数论研究的突破与获奖》,本文有删减,欢迎订阅查看。

内容为【科技导报】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精彩内容回顾

破除“唯论文”,导师仍需把好论文关

机智号迎来第5飞,离不开它一干就是20年 | 火星探测简史

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专访:创新药物研究对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

从研制到运行用时5年,“复兴号”自主化的目标是如何实现的?

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从俄罗斯舱段发展看中国空间站后续建设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科技导报》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于2014年,主要刊登《科技导报》期刊内容要点,报道热点科技问题、科技事件、科学人物,打造与纸刊紧密联系又特色鲜明的新媒体平台。科技导报公众号聚集了数万名专心学术的未来之星和学术大咖,添加编辑微信,让优秀的你有机会与志趣相同的人相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