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团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我国教育是能够培养出大师来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与会的代表,不仅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更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在教育领域有多年的经验,对于人才培养也有诸多见解。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戴琼海回忆总书记考察清华大学时说的话:“中国的教育能培养出大师,我们要有这个自信。”
当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建设一流大学,关键是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院士也表示:“高等学校,特别是一流大学,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教育与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与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是相辅相成的。我们一定要加倍努力,面向国际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牢记总书记嘱托,培养祖国需求的创新人才与大师,为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贡献。”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院长姚宜斌看来,可以用“德才兼备”这四个字来定义一流人才。“在学术诚信的基础上,一流的人才首先要有家国情怀,为国家、为民族、为整个人类去做学术研究;同时应具有创新的意识和独立的科研能力;领导力也非常重要,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信仰。”正如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龚旗煌所言:“最近大家都在缅怀袁隆平先生和吴孟超先生。袁隆平先生去世前两个月还在杂交稻基地工作,吴孟超先生96岁还坚持上手术台,这给我们树立了杰出的榜样。这些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突出的位置,也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我们一定要珍惜机遇、远离尘嚣,自觉抵制各种诱惑,摒弃浮躁情绪,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创新人才的特质,是和科学家精神一脉相承的。“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当习近平总书记说完这段话,全场掌声雷动。
此时,姚宜斌则在思考这种做法对学生的影响:“有时候学生也被迫参与一些应酬活动,对他们的成长不利,会使他们丧失对学术界的信任,在他们心中埋下世故、利己、钻营的不良种子。”姚宜斌认为:“一方面,高校本身拥有大量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学科研人员,是我国科技创新队伍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高校又是未来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其人才培养水平直接决定了我国能否实现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在某一年的颁奖晚会上,他曾经说过:“对老师而言,金杯银杯都不如学生中的口碑。”学生是老师学术的传承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导师身上一些特质(如气质、科研习惯)的影响,因此,需要像对待孩子一样,把学生教育好、培养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院士强调:“高校要努力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大学堂’,‘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有爱国热情、有专业能力、有人文素质的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中国图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罡指出:“高校要更加关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更加注重在基础前沿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的各类实践中去培养一流人才。科协的各个学会要成为各个行业领域创新型人才聚集的高地,引导领域人才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同济大学副校长童小华也认为:“作为高水平研究大学,更要以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为己任,牢牢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服务国家需求,推动高质量科技创新,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对于北京大学医学“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乔杰院士强调:“发挥国家医学教育政策咨询和改革实践的引领作用,强化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培养,带动北大医学成为新时代中国医学教育的引路者、风向标,培养一批未来能够领军挂帅的青年科技医学人才的生力军。” 而随着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不断发展,乔杰院士认为,要敢想敢为,实践“北大医学战略-临床医学+X”布局,为医工、医理、医信、医学与生物、医学与人文开拓更多交叉发展新空间。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院)所(院)长、中国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张劲泉表明,要让科研院所回归本真,按照本真进行引领管理。“持之以恒加强基础前沿研究,用战略思维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及团队,用深化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用开放、合作、共享提升我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及水平。长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冷向阳期待着中医药教学的改革,应把高校教育和师承教育相结合,“学习现代医学的解剖、定理等知识的同时,强化中医思维的培养,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只有两者完全结合起来,才能够培养出热爱中医药的、真正的中医。”“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和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感责任重大,今后要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国家培养一批批具有家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感、有创新精神和真实本领的科技创新后备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而努力奋斗。”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党委常委、副校长赖旭龙在接受采访时也强调了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党委书记、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华认为,科技成果转化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体现:“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要自立自强,要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要重视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并强调要提高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建立新型的举国体制,形成完整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让有效的市场和有效的政府结合,让科技生态更进一步完善,培养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
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院长王宇认同企业的技术成果转化能力:“企业往往具有非常成熟的团队和研究体系,有很强的执行力,通过长时间的技术积累和集中的技术攻关,可以快速地将成果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浙江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范渊也表明:“安恒作为长三角网络安全的龙头企业,一定会发挥好企业为创新的主体作用,与院校密切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在‘出题’中识别人才、培养人才、锻炼人才,同时进一步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安全领域加大原创研究能力和产业转换能力,打造新时代下网络信息安全的创新高地。”福建省科协副主席、福建农林大学校长兰思仁认为:“要发挥高校基础研究深厚,多学科优势,形成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培养链和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融合,奋力扛起立德树人和科技创新的历史重任,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我们期待,通过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才创新生态环境,最终形成全社会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让科技人员把特长更好地发挥出来,让更多的青少年心怀科学梦想、树立创新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