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50年全球气候移民总人数或达2.5亿,问题日趋复杂化
近日,第26届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日前在英国格拉斯哥落下了帷幕。COP26期间,在“呼吁气候繁荣”的一场活动中,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强调:“世界必须分担对‘气候移民’的责任——由于气候变化引发的自然事件,如海平面上升、河流侵蚀、洪水和干旱,人们流离失所。”
气候变化引起的自然灾害,是导致人类流离失所的重要原因,这些被迫离开家园的群体,通常被称为“气候移民”,到2050年,这一群体的数量预计将高达1.5亿至2.5亿。
本文梳理了国外学术界关于气候变化与人口迁移的相关研究,发现人口迁移不仅是气候变化应对机制,更是一系列国家背景、社会、政治和经济环境相互碰撞的复杂结果;并针对气候变化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气候变化以多种方式影响移民:主要影响是由于气候条件本身的变化而立即产生的;二次影响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环境生态系统变化;三次影响包括对社会系统的更广泛影响。
尽管人口迁移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气候变化仍是长期作用于人口迁移活动的一个基本因素。
气候诱导迁移的不同驱动因素可分为3类:快速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这些触发因素导致的迁移往往是短距离的、暂时性的;生态系统的崩溃,这类可预测的、缓慢发生的气候变化引发的迁移往往是长距离、永久性的;不断变化的气候风险通过影响农业生产、就业和收入等经济驱动力影响人口自愿迁移。
不同的气候变化形式影响人口迁移
气候测量的关键是温度和降雨量,以及由温度和降水间接引起的一系列短期或长期的气候,如飓风、洪水、干旱、海平面上升等。
降水量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当降水较少时,土壤质量下降和干旱期延长会促进内部迁移。当降雨量增多时,暴雨和洪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则以暴力和直接的方式表现出来,受害者主要生活在流动性很低的贫穷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由洪水和暴雨造成的流离失所者暂时性迁移后,大多数人希望尽快返回灾区重建家园。
气温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降水和气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人口流动性,在依赖农业生产的地区,气候变化对移民最常见的影响是农业机制。在此背景下,温度效应被界定为首先影响农业生产,然后通过对生计的相关影响,最终导致迁移行为。
干旱影响人口迁移。在干旱期间,非气候和气候特定因素与干旱相互作用,最终将推动移民的行为。严重干旱期间,与劳动力有关的远距离移民将增加一倍,这一现象在因土地稀缺而外出打工的男性身上尤为明显。
海平面上升影响人口迁移。海平面上升是一个缓慢的、渐进的变化,它允许人口准备和计划迁移。在未来,海平面上升的各种间接影响,都可能大大增加被迫迁移的人数。
不同研究背景观测到的气候因素对迁徙的影响方向不同。在某些情况下,气候变化的冲击会增加受影响社区的移民率,但对其他地方的移民则有抑制作用。
气候变化诱导人口迁移的模式
气候变化对人口迁移影响的规模可以分为个人、家庭和社区的迁移,取决于气候变化的严重程度。个人迁移通常是家庭中的个体成员首先发生的迁移模式,以克服由于天气冲击而造成的收入减少;而不可逆的气候变化最终会推动整个社区的计划迁移。
按空间尺度可分为国内迁移和国际迁移。经济问题是影响国内移民迁移空间尺度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主要是通过触发向附近目的地的短期迁移,增加人口流动性。大多数情况下,应对气候现象而发生的长距离迁移发生在相邻国家之间。
按时间尺度可划分为暂时性、季节性和长久性迁移。暂时性移民往往是由快速发生的极端气候事件导致,位移通常是短暂的,事件消退后,人们一般会返回到原来的位置。季节性移民大多是家庭的劳动力短期外出谋生,或季节性气候灾害的发生迫使人们暂时离开,最终仍回到原居住地。缓慢发生的气候变化是永久性迁移的重要原因,如岛屿或沿海、沿河陆地居住的人们因为海平面上升们永久离开家乡。
按迁移方式可分为自主性和政府组织的迁移。当气候压力高的地区与气候压力小的地区相邻时,往往会导致自主性移民;当气候因素或灾害影响当地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时,人们为了更好生活也会自发离开该地区。政府往往会采取措施鼓励或要求移民以减轻脆弱地区的环境压力。
不同群体对气候变化反应不同
气候效应因性别而异。在墨西哥,当温度升高时,会增加妇女跨省迁徙的可能性,对男性的影响则不显著。而在美国中西部地区,男性和女性对温度变化同样敏感。
不同年龄段对气候变化敏感度不同。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年轻人比老年人迁移率更高。
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社会经济地位而不同。财政、社会和教育水平是移民的重要决定因素,拥有更多财政资源以及更高教育水平的人,其长距离迁移意愿更明显。
农村和城市人口应对气候变化应对策略不同。城市地区的人们由于相对财富、援助政策等优势,面对气候变化时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农村人口严重依赖于农业和自然资源开发,特别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
现有人口迁移研究提出了2个基本经验:评估气候变化-人口迁移关系的背景;具体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决定了迁移是否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反应手段。
气候变化-人口迁移的理论模型
近几年,模拟气候变化相关移民的其他统计方法有了较多的应用。
建模的早期发展领域可以描述为空间脆弱性建模,是利用受自然灾害脆弱性影响研究来开发的技术。这种类型的模型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将一般循环模型(GCMS)或区域气候模型(RCMS)的输出与各种类型的数据结合,识别可能受到气候变化特殊影响的区域或人口。
第2种气候变化相关迁移的模型是危险分析模型,侧重于捕捉个体或特定人群群体的迁移行为,常被用来研究迁移响应特定气候冲击的反应时间,识别跨多个尺度发生的迁移诱因。
第3种概念模型是在移民的起点和目的地之间存在干预障碍。
气候变化对人口迁移的作用机理
1)通过农业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气温升高和降水对农业成果的影响被认为是推动迁移的关键因素之一。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通过两种途径影响人口迁移:通过粮食产量→粮食价格→生活成本等间接影响;对高度依赖农业的农民产生直接影响。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有巨大影响。若一个国家大部分人口将农业作为主要生计来源,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潜在负面影响就会促使人们迁移。
气候变化与农业移民联系起来的另一个渠道,是气候变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即影响安全健康食品的供应和获取。
由于不利影响,人们会移居到农业生计和粮食来源更安全的地区,加速人口迁移。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气候变化会导致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一些迁移方式可能会造成迁移目的地的粮食不安全。
2)气候变化及人口迁移对健康、卫生的影响
气候变化不利于人们的健康。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确定了与温度变化、气候相关的自然灾害、粮食产量和供水变化以及传染病变化等相关的健康风险,维持生物健康和人类安全的基本环境系统正在削弱或耗尽。
传染病风险受人口迁移影响。国际和国内迁移改变了传染病的分布和发病率,迁移的人在新的地点受到感染,在过境期间作为传染病的携带者,去往他们的新居住地点或在回程期间重新引入传染源。
心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极端气候事件的强度和频率可能引起精神健康障碍,而由于被迫流离失所,许多气候移民可能会对生活产生负面情绪,特别是认同感和归属感。
研究的热点区域
过去的经验表明,一些地区更容易受到气候诱发的移民事件的影响,如低洼沿海地区、旱地地区、降水季节性强的地区以及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沿海洪水是东南亚气候变化风险最大的因素,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缅甸和泰国等国家,约1/3的人口生活在被沿海洪水影响的地区。
南亚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且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极易受到一系列气候灾害影响,包括河岸侵蚀、风暴潮、气旋和干旱。
由于贫穷程度高、基础设施落后,目前非洲在预期气候变化脆弱性方面排名很高,这增强了气候变化对人口迁移活动的影响。
对于小岛屿国家来说,面临最大的气候风险是海平面上升,这会加剧洪水、风暴潮、侵蚀和其他海岸灾害,对于太平洋的众多岛屿国家来说,气候相关的人口迁移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上。
人口迁移是多因果关系的结果,气候和非气候驱动因素之间具有高度依赖性,其迁移过程非常复杂。对气候迁移脆弱性的分析应放在全球经济结构不平等的背景下。
可以说,全球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打击要比世界其他地区严重得多,不仅是因为不利的地理气候条件,更大程度上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结构上处于不利地位。
未来,气候移民数量规模不断攀升、波及区域持续扩大、临时性迁移向永久性移民转变、多种因素叠加交织下气候移民问题日趋复杂化,研究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世界许多关键区域的数据基础,在更大范围内获取与气候有关迁移的可靠数据集。使各国的数据协调一致,与相应规模的气候信息联系,这可能是未来制定改进方法和共同标准而协调努力的主题。
2)扩大气候—迁移模型的预测能力,收集和共享与气候有关的人口迁移可靠数据。预计未来十年,可用模型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新的建模技术和方法的出现将迅速增长,并且模型在捕捉更广泛的因果变量和影响程度方面越来越复杂深入。
3)在制定移民政策时,首先应重点研究改善移民安置过程,除了涉及文化、经济、体制等不同层次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因素,还受制于外部权力以及当地行动者的倡议,其重新安置从根本上说是一个通过在多个层次上重建社会关系的过程。其次,研究还应侧重于为气候变化导致流离失所的人制定替代性生计策略,提供新资源、发展替代生计、发展社会网络以及提高家庭和社区的适应性能力和恢复力的机会尤为重要。
作者简介:卜超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学技术史;李晓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气候与人类文明、科学技术史。
内容为【科技导报】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精彩内容回顾《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科技导报》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于2014年,主要刊登《科技导报》期刊内容要点,报道热点科技问题、科技事件、科学人物,打造与纸刊紧密联系又特色鲜明的新媒体平台。科技导报公众号聚集了数万名专心学术的未来之星和学术大咖,添加编辑微信,让优秀的你有机会与志趣相同的人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