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于模型分析,预警全球未来5年恐怖活动蔓延趋势

邓世成,秦瑶等 科技导报 2022-04-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为代表的国际恐怖活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恐怖活动从地区逐渐向全球各地蔓延,表现出扩大化、零散化趋势。

本文根据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TD)中1998-2017年恐怖袭击事件数据,基于投影寻踪评价模型(PPM)和灰色新陈代谢模型(GMM)对恐怖袭击事件的危害程度进行了量化分级,并预测了未来5年全球恐怖活动的蔓延趋势。

恐怖活动已成为地区和平稳定的首要威胁,反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难题。

对已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作为反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恐怖袭击进行有效预警的基础

利用现有恐怖袭击事件记录数据,发掘事件中的隐藏信息,进而研判恐怖活动的发展趋势对世界和平稳定和地区安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恐怖袭击问题的研究契合当今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具有重要价值,而现有关于恐怖袭击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恐怖袭击事件的现状描述和对恐怖袭击数据挖掘方法的探讨方面,而对于恐怖袭击事件危害量化分级与反恐态势预测的研究尚不多见。

数据说明与现状描述

美国马里兰大学恐怖主义研究应对协会管理的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TD),是目前包含恐怖袭击事件案例最多、数据整理最全面且完全公开的数据库。

综合考虑数据时效性、指标一致性以及数据完整度等因素,选取数据库中时间跨度为1998-2017年共20年的样本数据,样本中恐怖事件案例数共114183件,包含134个相关指标

以1998-2017年全球恐怖袭击事件年度频次数据为例,通过数据的直方图拟合样本分布曲线,显示与正态分布曲线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由数据的Q-Q图可认为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特征

全球恐怖袭击事件分布情况

全球恐怖袭击事件频次分布Q-Q图

根据样本数据绘制出1998-2017年全球恐怖袭击事件分布图,恐怖袭击事件发生频次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伊拉克等西亚地区,索马里、也门和尼日尼亚等非洲地区,并逐渐向欧洲、北美洲等西方发达国家地区蔓延,恐怖主义活动已蔓延到了世界各国

恐怖袭击事件危害程度量化分析


模型理论基础

投影寻踪模型是将高维数据向低维空间投影,通过分析低维空间的投影特性来研究高维数据的特征,从而找到反映数据结构特征的最优投影,是处理多指标问题的多元统计方法。

投影寻踪评价模型(PPM)针对恐怖袭击事件数据的高维性和非正态性,有较好的适用性,基本思想是将高维数据投影到低维子空间上,寻找出能反映原高维数据结构或特征的投影向量,从而达到研究和分析高维数据的目的。


指标体系构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恐怖主义具有了更多的时代特征,表现出全球化、网络化、差异化的新特点,其危害性的影响因素较多

本文结合GTD数据库中指标的属性和数据完整度,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等3个维度,在样本数据134个指标中选取11个指标构建恐怖袭击事件危害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恐怖袭击事件量化分级

基于整理和清洗后的指标数据,结合投影寻踪评价模型计算得出各恐怖袭击事件危害程度量化值

并根据危害程度分级标准,将99400件恐怖袭击事件按照危害程度大小分成5类,由高到低分别是I级、II级、III级、IV级、V级

其中I级恐怖袭击事件171件,II级恐怖袭击事件1992件,III级恐怖袭击事件22989件,IV级恐怖袭击事件38615件,V级恐怖袭击事件35633件。

全球恐怖袭击态势预测


模型设定与指标说明

本文根据样本数据特征,构建了灰色新陈代谢预测模型(GMM),其基本思想是随着样本数据的时序发展,模型补充新信息的同时,及时去掉数据系统中原来的旧信息,确保正确反映数据演变的真实规律

GTD中地区共涉及12个,包括北美、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南美、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欧、东欧、中东和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和大洋洲等地区。

统计12个地区1998-2017年恐怖袭击事件年度频次后组成12个时间序列,作为模型预测的样本数据。


恐怖袭击态势预测

残差检验显示,灰色新陈代谢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模型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科学性。进而预测了12个地区未来5年恐怖袭击的发展态势。


整体来看,全球恐怖袭击事件呈现逐年下降态势,2022年恐怖袭击事件预测值较2018年小幅下降,降幅为5.50%。

分地区来看,北美、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南美、中亚、西欧、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澳大利亚和大洋洲等7个地区的恐怖袭击事件在未来5年呈现逐年上涨的趋势;其中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增速最快,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的总量最大。

东亚、东南亚、南亚、东欧、中东和北非等5个地区的恐怖袭击事件在未来5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其中东亚地区的降幅最大,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总量最大。

从蔓延趋势来看,中东和北非地区的反恐态势最为严峻,是恐怖活动的“重灾区”,恐怖袭击活动虽出现小幅下降态势,但2022年恐怖袭击事件预测值总量仍然较大;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反恐态势较为严峻,2022年恐怖袭击事件预测值为3256件,且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反恐形势也不容乐观,仅次于非洲地区;中美洲和加勒比海、东亚、中亚、澳大利亚和大洋洲等4个地区较为稳定。

综上可以看出,恐怖活动已从重点地区逐渐向全球各地扩散,表现出全球泛滥的新特征,恐怖威胁正加速向全球各地蔓延;中东、非洲等地区仍然是国际恐怖活动的高发地区,非洲将沦为恐怖活动的“重灾区”,是未来国际反恐态势最为严峻的地区;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将成为恐怖主义新的活跃区,反恐形势严峻。


模型预测效果分析

根据收集得到的2018年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TD)最新数据,结合2018年全球12个地区恐怖袭击事件年度频次的预测结果,分析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

根据下表结果,从地区分布来看,在现实数据中,南亚、中东和北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以及东南亚地区是恐怖袭击事件的高发地区,中美洲和加勒比海、东亚、中亚、澳大利亚和大洋洲是恐怖袭击事件发生的低风险地区,与模型预测的全球恐怖袭击态势的地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

恐怖袭击事件地区占比看,各地区的实际恐怖袭击年度发生次数比重与模型预测的比重差距均较小,其中差距最大的是中东和北非,差距最小的为中亚。

各地区实际恐怖袭击年度发生次数比重与模型预测比重的平均差距仅为2.31%。

结论

本研究构建了恐怖袭击事件危害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恐怖袭击事件危害程度进行了量化分级,并对未来5年的全球恐怖活动蔓延趋势进行合理预判,得到以下结论:

恐怖袭击事件危害程度量化后共分为5级,在全球10大恐怖袭击事件中,“9·11”事件危害程度排名第1

恐怖活动表现出全球泛滥的新特征,恐怖威胁正加速向全球各地蔓延,但未来5年全球恐怖袭击事件总量呈现下降态势

中东、非洲等地区在未来5年仍然是国际恐怖活动的高发地区,非洲将沦为恐怖活动的“重灾区”;东南亚、南亚等地区将成为恐怖主义新的活跃区,反恐形势严峻。

本文作者:邓世成,秦瑶,许荠方,顾艺玮

作者简介:邓世成,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秦瑶(通信作者),重庆市统计局、重庆工商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高级统计师,研究方向为经济统计。

论文全文发表于《科技导报》2021年第18期,原标题为《全球恐怖袭击事件量化分级及反恐态势预测——基于投影寻踪和灰色新陈代谢模型》,本文有删减,欢迎订阅查看。

内容为【科技导报】公众号原创,欢迎转载

白名单回复后台「转载」精彩内容回顾

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中国面临哪些挑战?

搭建全面的知识产权框架,不只是建立并完善高水平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

全球科技治理理念下的国际协同创新发展

完善跨境数据流动安全治理,在大国互信基础上构建全球规则

阿尔茨海默病的基因组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科技导报》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于2014年,主要刊登《科技导报》期刊内容要点,报道热点科技问题、科技事件、科学人物,打造与纸刊紧密联系又特色鲜明的新媒体平台。科技导报公众号聚集了数万名专心学术的未来之星和学术大咖,添加编辑微信,让优秀的你有机会与志趣相同的人相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