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卫组织发话了:接种狂犬病疫苗,可以少些折腾

陶黎纳 疫苗与科学 2018-10-29

导读:如急需咨询疫苗问题,点击文章末尾的阅读原文向我和我的预防接种团队咨询,如需我的免费回答,可以加入我的粉丝群,在医来er趣公众号申请入群(识别文尾二维码),与我和众多宝妈一起交流疫苗接种事宜,每周一(法定节假日除外)我也会为粉丝群免费答疑。


狂犬病,致死率几乎是100%。

面对这一恐怖的致命疾病,我国先人想到了以毒攻毒。

1700年前的东晋,葛洪在《肘后备急方》记载了一个重口味的以毒攻毒疗法:“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

大家知道,狂犬病病毒是一种嗜神经病毒,动物狂犬病发作时,大脑里已经布满了病毒。用富含病毒的脑组织去涂抹伤口,很可能相当于再被咬一百口,不死才怪。当然,这种疗法很多情况下可能是“有效”的,因为咬人的狗未必是感染狂犬病的狗,对不对?

大家有没有觉得《肘后备急方》有点眼熟?对,屠呦呦因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奖,青蒿素的灵感就是来自《肘后备急方》。服不服?

130年前,法国的巴斯德先生也许是借鉴了博大精深的中医吧,发明了一种轻量级的以毒攻毒疗法——把感染狂犬病兔子的神经组织干燥后处理后做成疫苗。要知道,那个时代人类还不知道病毒为何物,所以巴斯德先生的兔神经狂犬病疫苗很可能含有活病毒,好恐怖,是不是?

但是,巴斯德先生运气很好。他用这种疫苗在狗身上做试验,效果很不错。终于,1885年有一个很明显被疯狗严重咬伤,几乎必死无疑的孩子找到他。巴斯德先生豁出去了,死马当活马医,战战兢兢地在10天内给这个孩子接种了十几剂这种疫苗,孩子奇迹般地获救了。

助手在给孩子接种疫苗,巴斯德先生在边上看着

巴斯德先生从此掀开了人类预防狂犬病的崭新篇章。2007年起,巴斯德先生逝世的9月28日,也被设立为世界狂犬病日。

前言故事讲完了,重点在于:当时的狂犬病疫苗是动物神经组织培养的,没有经过灭活处理,还需要接种十几剂。这很危险,也很折腾。

此后70年里,人们只有神经组织培养的疫苗可用。当然,由于已经认识到病毒的感染性,这种疫苗里狂犬病病毒肯定被灭活了,不可能有感染人的危险。

但是,这种灭活的神经组织疫苗有一个巨大的缺陷——人体的免疫系统可能对疫苗里残留的神经组织产生反应,这种反应有可能会伤及人体神经,造成严重的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我国上世纪也使用羊脑培养的狂苗,其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一直是一个棘手问题。


这种灭活的神经组织疫苗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也需要接种很多剂次,也很折腾。上面这篇儿童接种后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文献中提到,多数患儿接种了6~15剂疫苗,最多的18剂。

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几乎完美地解决了狂苗的安全性和效果问题,现在世界主流的狂犬病疫苗是细胞培养的疫苗,神经培养的疫苗已经几乎被淘汰。

在2010版的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中,世界卫生组织对细胞培养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给予充分肯定,并明确给出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建议,概括如下:


咬伤前建议:去门诊3次,每次接种1剂疫苗;

咬伤后建议1:去门诊5次,每次接种1剂疫苗(这个方案被称为五针法);

咬伤后建议2:去门诊3次,第1次接种2剂疫苗,后2次每次1剂(这个方案被称为211法)。

八年过去了,世界卫生组织终于准备更新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了(原文链接在这里→http://t.cn/Rm1T9WZ)。这次更新的主旨就是:不折腾。具体来说,建议如下:

咬伤前建议:去门诊2次,每次接种1剂疫苗;

咬伤后建议1:去门诊4次,每次接种1剂疫苗(姑且称其四针法);

咬伤后建议2:没变,仍然是211法。

可以看到,世界卫生组织在建议中减少了1剂狂犬病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

我认为这次更新非常给力,一方面是减少了实际接种疫苗过程中的折腾和成本;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展示了权威机构对于狂犬病疫苗效果的信心,这种信心会让很多因极度担心狂犬病而出现严重心理负担的人松一口气。

世界卫生组织的2018版狂犬病疫苗立场文件将在4月份发布,我国的狂犬病防制指南当然不可能马上更新。那么今后应该如何接种狂犬病疫苗呢?

我的看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是基于科学做出的决定,而科学是全球适用的。对于个人来说,在了解世界卫生组织立场的基础上,决定接种更少剂次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具体来说,被动物咬伤后去接种狂犬病疫苗时,首先应该选择211法的狂犬病疫苗(目前国内只有辽宁成大和诺华的狂犬病疫苗支持,但后者供货量极少,主要是前者)。如果没有211法的狂犬病疫苗,那么只能选五针法的狂犬病疫苗。如果不去接种第5剂,医生不可能强迫要求接种第5剂,对不对?

提醒:目前市场上半数狂犬病疫苗说明书只支持五针法,而且一盒5支/剂,如果决定只接种4剂,那么就不要一下子把整盒的钱都付了哦。

相关阅读:

如何快、好、省地接种狂犬病疫苗?

预防100%死亡的狂犬病,做好这2点很重要

狂犬病的预防策略,有没有改进的余地?

免责声明:本人的疫苗科普,用于引导公众建立对疫苗的科学认识,避免公众被错误和谣言误导。科普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人就职单位无任何关系。 如果我的科普内容有误,请留言告诉我,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删除。

(完)




如果你有疫苗问题希望得到我的免费解答,请加入我的粉丝群,如急需咨询疫苗问题,请点击文章末尾阅读原文,想我和医生好友进行咨询。识别下方二维码,可查询我最新的答疑文章,也可以加入我的疫苗粉丝群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