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医经方】讲述疾病的传变规律

岐伯有道 2020-09-18

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我们讲解的题目是中医的六经传变理论。这个六经传变很复杂,我们尽量用大家都能听懂的方式来讲,在这个题目开讲之前呢,我们先讲一个身心一体的观点,希望能对大家提高对中医的认识有所帮助。好的,下面我们就用魏晋大诗人陶渊明所作的这首饮酒开个头。


饮酒(其五)全文

作者:陶渊明 (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首诗魏晋时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所作,诗中禅意浓浓,除此之外,诗中还描写了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这就是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也是他心中的世外桃源。


我们常说生命是一段旅程,在这个生命旅程之中,太多的不确定,太多的彷徨、恐惧、愤怒、期待,充斥着我们的心灵,于是我们总是希望为我们这一颗不安的心寻找一个去处,让我们的心安。


于是很多人把自己打包送到了西藏、尼泊尔、美国、欧洲、澳洲,非洲,甚至是北极、南极,无一不是在寻找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


但是,当这些人真正来到梦想的彼岸的时候,会发现这只是一瞬间的风景,欣赏完风景之后,生活似乎还是老样子。我们仍然需要面对我们不愿意面对的情绪,仍然要面对我们的希望与困惑交织在一起的焦虑,仍然要经历生老病死,这人生四大烦恼。


这其中,生死无可避免,我们就认命了,但是,对于老和病,对于那些不期而遇的愤怒、烦恼、焦虑,我们大部分人都有点不太服气,我们不服老,不服病,岂不知这一切都是任何人逃离不了的,无论你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这一切都无法避免,都会如约而至。


在佛教有这样一个教义,除了心之外,没有世外桃源。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呢?我举一个例子,我的一个患者,睡眠质量很差,每天早晨起床之后都昏昏沉沉,一天都是如此,几十年都如此。以至于他认为这个世界就是昏昏沉沉的。她在我这吃了几周药之后,有一天她告诉我说,我这两天睡了个好觉,早上起来觉得神清气爽,世界一片清净。


于是,她因此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世界美不美,不在于外在世界,而在于自己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当下这颗心是什么状态。如果当下你的身心康泰,心境平和,这就象黄帝内经所说的阴阳平秘精神乃治。那么,你所在的世界就是清新宁静的。如果你的心是焦虑的,昏沉的,那么你所在的世界也就是充满焦虑和愤怒的。


而我们的一颗心是否是健康的,关键在于我们的身体是否健康,身不健康,心也很难健康,因为身心是一体的。因此,中医告诉我们,要想心安,先要身安。而佛教的另一个教义会告诉我们,环境可以随着心意转,这不是什么神通,而是每一个人都在做,都能做的事实。


如果你看到的世界是一片灰暗,那么这就代表你的心。如果你看到的世界一片清新,这也代表你的心。其实我们的心早已改变了我们当下的世界。这就是佛教告诉我们的境随心转。


好了,现在我们切入主题,我们都知道中医拥有5000年的历史,在这5000年当中出现过无数大医家和他们所留下的著作,我们这里介绍给大家的就是,中医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本著作《伤寒杂病论》。


这部书是东汉时期的医家张仲景所著,后世医家尊他为医圣。在后来这部书被拆分为两本书《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中医界提到这两本书,那可不得了。学中医如果没学过这两本书,就基本上等于不及格。


那么,张仲景所著的这套《伤寒杂病论》,他的主要贡献主要在哪里呢?总体来说,《伤寒杂病论》这部书系统化的阐述疾病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用方和用药的方法,他的辩证方法简单,用药神效,可以说他是中医看病的一个指南针。


今天,我就把伤寒论当中最精华的部分,介绍给大家。这个最精华的部分是什么呢?就是六经辨证。那么,什么又是六经辩证呢?说的这么神秘,是不是很难呢?


告诉大家,很简单。举个例子,一个人头痛,前额痛,就是病在胃经。头两侧痛和风池穴痛,就是病在胆经。头顶痛就是病在肝经。后脑勺内部痛,就是病在肾经。


再举个例子,现在很多人都长青春痘,痘在口唇周围,就是病在大肠经,这个人一定是大便不正常。痘在面部颧骨位置,就是病在胃经,这个人一定消化不好。这就是通过六经辨证得出的结论,大家看简单不简单。


那么,中医的这个判断,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个判断方法,就源自于六经辩证。那么,这个六经辨证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就源自于人体的十二经。


那么,十二经又是什么呢?

十二经就是由脏腑理论所产生的经络理论。中医认为,人体的每一个脏腑都有一条相对应的经,人体共分为五脏,六腑。加起来共十一条经,再加一条三焦经,共十二经。这十二经,按阴阳分类,分为三条阴经,三条阳经。因此被称为六经。


那么,为什么可以通过头面部的一些变化,就能够判断疾病在那个脏腑呢?

一个最主要的判断依据就是经络循行的位置,胃经循行的位置联络到人的脑门和面部两颧骨位置。胆经的循行位置在人体头部的左右两侧,肝经的循行联络到人的头顶,肾经的循行位置进入人体的后脑。大肠经的循行位置围绕着人的口唇部。


中医认为,脏腑疾病必然会在其所对应的经上面有所反应,有时候,病在没有进入脏腑之前,会先进入经络。中医通过经络上出现的疾病就会判断出,这个疾病在哪一脏,哪一腑。


再比如,老年人易患的膝盖痛,西医认为就是膝盖磨损或者骨刺,再不就是积水导致的。西医的判断标准就是病在哪力就是那里,并不和其他脏腑相关,因此说是骨刺,去掉骨刺还痛,说是磨损,换了髌骨之后还痛,说是积水,把积水抽出来还有。这就是典型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在中医看来膝盖痛很简单,就是脾胃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膝盖的两侧,内侧是脾经,外侧是胃经。事实上,通过临床的问诊,就会发现这些人都有相当严重的脾胃病。而一但脾胃病治愈,这些反应在经络上的痛点,就会逐步消失。这就是中医看病的特点,其实简单,没必要太过神秘化。


有时候,病入脏腑,纠缠不清,我们就可以通过观察经络的变化判断疾病,就可以理清疾病的来源。这就是张仲景留给后世医家的六经辩证。张仲景不仅奠定了六经辨证的基础,他在《伤寒杂病论》当中还明确提出了六经病的传变次序,以及六经病的特点,为我们认清六经疾病的性质指名了方向。


张仲景认为六经疾病,会由浅入深,逐步通过三阳经进入三阴经,使疾病不断的深入人体。这个疾病的传变过程,后世医家称之为六经传变。


我们要学习六经传变,就先要明晰三个主要问题,第一,疾病是什么?第二,什么是六经?第三什么是传变?


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疾病是什么?或者说疾病是怎么产生的?伤寒论说,疾病有三种来路,一是六淫邪气所伤,二是七情内伤,三是刀兵虫兽所伤。


什么是六淫邪气所伤呢?

六淫邪气的就是大自然中六种致病的邪气,分别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种自然邪气会导致我们身体生病。因此,黄帝内经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季要注意避暑,春秋二季要注意不要受风寒所伤。


我们现代有很多人,为了漂亮,就不顾身体了,就只能美丽冻人了,结果就是为将来生病创造条件。那么,为什么,同样的行为,有的人病,有的人不病呢?这是因为生病需要一个身体条件。这个身体条件是什么呢?


黄帝内经说:生病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正虚邪实。什么是正虚邪实呢?就是人体的正气内虚,一个正气内虚的人,即使不怎么严重的邪气依然能够引发身体的疾病。所以,不要看人家美丽冻人,你也美丽冻人,人家没事,你就病了。


中医看病的一个特点就是,治病的同时要兼顾补助正气,因为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正气充盈,邪气再强大也不会影响到我们。而治疗疾病的一个原则就是,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阴阳平衡是中医治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黄帝内经说:阴阳平秘,精神乃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体内的阴阳平衡,精气内敛,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就是健康的。这里的平代表平衡。秘代表内藏,内藏是什么呢?内藏的是精气。这些都是中医的治病和养生原则。


下面,我们讲七情所伤。七情我们在之前的讲座中讲过,我们这里就一带而过了,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这七种情绪对应五脏会造成脏腑的伤害。反之,被伤害的脏腑,或者先天的脏腑功能低下,也会引发相应的情绪。


比如,肝血虚的人就易怒。也有称之为喜怒。我觉得喜怒用的比较贴切。我们都知道怒伤人,不光伤别人,最主要的是伤自己。我们从情感和理智上都不喜欢愤怒。但是,我们会发现,我们一但引发了这种愤怒情绪之后,就会象上瘾一样的不断思虑那些令自己愤怒的问题,不断的鼓励自己生气,不断的制造愤怒情绪。就如同喜欢愤怒一样,这其实都是因为肝血虚或者肝气郁滞的缘故。


我们都知道生气之后身体会很难受,虽然我们都非常不喜欢愤怒,但是一但我们进入愤怒的情绪,就不能自拔,这都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是由我们的五脏控制的,而由不得我们自己。长此以往会使得我们的肝血更虚,愤怒情绪还会引发肝气瘀滞,导致发肝胃不和,造成消化系统疾病或者胃疼。更严重的还会引发高血压,中风,心血管疾病等等,这些都是愤怒情绪对我们的身体造成的伤害。


在佛教中有一种修行方法,是专门用来对治这种人的思维不能自制的,一个是止,一个是观,这种修行方法可以使得我们混乱思想得以停止,并且转而专注到一件更有意义的事情上。这个修行方法对于这些情绪或者思维不能自制的朋友会有很好的帮助。


不过呢,这种修行方法需要相对长的时间才能见效。如果您是脾虚肝郁的患者,就不适合修行这种内容。因为无论你怎么努力,思想都会反而思虑烦恼和愤怒的事情,即使转到修行上来,也会把修行当做一种思虑,不断的思虑下去。导致你的神经衰弱。所以说,身体的健康才是修行的基础。这个话题我们就介绍到这里,有兴趣的朋友我们以后再专门找时间讨论这个话题。


说到第三种疾病途径,就是刀兵或者虫兽所伤,这些都是外伤科的内容,这里我们就不做讲解了。


讲完了造成疾病的病因之后,我们讲第二个问题,什么是六经?这里的六经指的是人体的五脏六腑,再加三焦经合起来称之为十二经。而十二经,分为手三阴三阳经和足三阴三阳经,因为三阴三阳和起来称之为六经。


而六经理论,就出自于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医认为人体的阳经主防御功能,人体的阴经主收藏功能,而阳经指的就是人体的六腑,阴经指的就是人体的五脏。黄帝内经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这就是五脏和 六腑的区别。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体的五脏贮藏人体的精气,不能轻易外泻,满而不能实的意思是说,五脏所藏的精气,是非物质形态的,不能出现实质,出现实物那就是脏腑硬化,不能通达的传递人体的精气了。


而六腑的作用是消化吸收食物中营养物质,转化为精气传导给五脏,然后还要排出糟粕。因此,六腑中可以有糟粕的存在,但不能积满。一但积满就会生病。


六淫邪气和七情对人体的伤害,就体现在打乱了五脏六腑的工作机理,并且为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造成了障碍。这种障碍就是我们所认识到的疾病。


比如,六淫邪气影响到脾脏的糖的代谢功能,就会产生糖尿病。如果,影响到肾的水液代谢功能和脾脏的油脂代谢功能就会产生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如果,如果影响到肝经的疏导和代谢功能就会产生肝气瘀滞,更严重的还会导致肿瘤类疾病。

那么,六淫邪气是如何入侵人体的呢?

我们假定六淫邪气是一个强盗,他是如何入侵人体呢?在《伤寒杂病论》当中,人体为疾病设置了六道防线。这六道防线分别是:第一道防线足太阳膀胱经。第二道防线足少阳胆经,第三个道防线是足阳明胃经。第四道防线是足太阴脾经,第五道防线是足少阴肾经,第六道防线是足厥阴肝经。


这六道防线,其中膀胱经、胆经、和胃经合在一起称之为三阳经,三阳经是病症较轻的疾病,形成慢性病的几率较低。疾病一但传变到脾经、肾经和肝经,也就是三阴经就会产生慢性病。


那么,六淫邪气进入脏腑之后,人体会产生怎样的反映呢?

下面我们就介绍给大家伤寒论所说的,寒邪侵袭人体的时候人体的反映。寒邪入侵人体首先就需要先冲破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就是足太阳膀胱经。黄帝内经说,足太阳膀胱经为人体之藩篱。藩篱就是庭院的篱笆墙。六淫邪气一但冲破第一道防线,就会去攻击第二道防线。当然也有可能因为患者的体质强,正气足造成一个相持不下的局面,也就是邪气始终停留在第一道防线,你打不败我,我也打不败你。这种相持阶段就会引发人体的发烧。这种发烧又一个特点就是后背怕冷。

在人体上,足太阳膀胱经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从人体的前额部至后背部,还包括腿部后侧,止于足小脚趾足尖。人体的整个后背包括腿部后侧,都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位置,一个人如果出现后背怕冷,腰怕冷,腿部后侧怕冷,这都和足太阳膀胱经相关。现在中老年患者常见腰腿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症,都和足太阳膀胱经相关。

足少阳胆经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在人体中足少阳胆经在人体的两侧。足少阳胆经从头部的外眼角起,环绕耳部,从后颈部下行至人体腋下两侧,延伸到大腿外侧中线下行,一直到脚部的第四脚趾指尖的足窍阴穴止。现在常见的偏头痛,颈椎病,忽冷忽热的感冒发烧就都和足少阳胆经相关。这种发烧有几个特点,会出现口苦、咽干、头晕和忽冷忽热的症状。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阳明经,这里面即包括胃经也包括大肠经,胃经一但遭受到邪气的攻击就会引发消化系统疾病,比如饮食无味,没有食欲。另外,如果出现眉棱股痛,牙痛等等都和足阳明胃经相关。在伤寒论中明确提出一个病,有四大症,大汗,大渴,大热,脉洪大。伤寒论称之为白虎汤症。这个病很象糖尿病当中的一个类型。

阳明经引发的疾病,还有一类病症,就是发烧,并且有大便不通畅的问题,这是因为邪气侵入手阳明大肠经引起的问题,在伤寒论里面都有明确治疗处方,在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人体的第四道防线是脾经,在伤寒论里面明确提出腹部涨满,呕吐,还有长期的慢性腹泻是因为邪气侵入到脾经导致的。另外,中医认为,西医所说的胰脏功能就是中医认为脾脏功能的一部分。因此,糖尿病这种慢性病,也和脾脏有着直接的关系。

人体的第五道防线是少阴经,这其中包括肾经和心经,伤寒论中明确提出,困倦,总想睡觉,是少阴经病。从这一点上看困倦睡不醒,很多种疾病都会出现这种症状。中医看病,不管你是哪一类疾病,只要出现这种症状,就按照少阴病论治。这就是中医对症论治的特点。

人体的第六道防线是厥阴经,也就是肝经。伤寒论中明确提出,消渴病也就是糖尿病和肝经有直接关系。另外,他还描写了几个症状,消渴是第一个,消渴的意思是口渴,饮水不能解。另外还有,气上撞心,心中疼热。也就是肝阴虚导致的肝经的热冲击心脏,就会出现这种气上撞心,心中疼热,这就和我们现在出现的心血管疾病相关了。这里面我们就不多做解释了。


讲到这里,六经病的特点就讲完了。有朋友说,不是还有其他六经吗?这个伤寒论中,只讲解了这六经,其他经六经并未涉及。虽然有后世医加把其他六经都讲了,但是总还是因为权威性不够,未被广泛认可。


讲完六经病之后,我们讲解六经传变。疾病的六经传变是指,当六淫邪气侵入人体的太阳经之后,会通过太阳经传变到阳明经或者少阳经。并且逐步深入到五脏所代表的三阴经,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六经传变。


这里需要明确一下,六淫邪气对人体的攻击并不是按照次序攻击,这就像打仗一样,敌人一定会选择薄弱点来攻击。因为人的体质千差万别,每个人的脏腑功能都不一样,有的人肝经弱,有的人肾经弱,有的人脾经弱,有的人胃经弱,六淫邪气无处不在,人体的那已经的正气弱,疾病就会侵入到脏腑的薄弱点来攻击。这就是六淫邪气的致病特点。


伤寒论所诠释的六经辨证,以六经为站点,为我们标注了每一个里程碑,并且告诉我们每个站点的不同风景和标志物,这就是六经病的不同表现,比如后背怕风,脉搏缓慢就是足太阳膀胱经病,比如口苦咽干,头晕,忽冷忽热,脉弦就是足少阳胆经疾病等等。


这些病的名称虽然和我们现代疾病对不上号,但是临床表现都非常清晰的,并且告诉我们治疗手段。中医的治病特点是辩证治疗,也就是看人体一个阶段的临床表现,不管你得的是哪一类疾病,只要符合少阳病的特点就按少阳病治疗,符合太阳病的特点就按照太阳病治疗。这就是中医治病的特点。


好了,讲到这里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六经传变就基本讲解完了。希望这次的讲解能够带给大家有益的帮助,谢谢大家!


让您远离湿寒体质 - 后爱排湿汤

哪里能买到正品佐丹力159素食全餐?

此人六年之病,遇到经方家出手是取病如取石般的快速

六经辩证提纲(学习中医必背)

倪海厦谈六经辨证论治,值得细细阅读

学学六经辨证,自己调理体质

倪海厦:正统中医的理论非常明确,经方家使用六经辨症

六经理论与五运六气的关系

伤寒六经证治捷要(熟记为妙)

一位民间中医对阴阳、六经等问题的解读

刘渡舟:论八纲辨证与六经辨证的关系【收藏】

【经典】张仲景六经辩证中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倪海厦:六经辨症法 —论治癌症

老医真言:发热怎么辨治?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