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中医最后倾家荡产,绝对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岐伯有道 2020-09-18

新认识的一位中医博士对我说:“这两年中医诊费上涨太快了,有些年纪轻轻的中医,诊费动不动就是三四百!太离谱了,我还是觉得中医的诊费要低,医德很重要。”

我问:“您应该是做研究,不做中医临床吧。”

他说:“是的。”

我笑笑,没说什么。

中医是灵活的,中医的诊费,自古至今也都是灵活处理的。所以,完全没有必要拿诊费的高低来说事儿,更不能拿诊费的高低来衡量医德。



那么,不妨说说这方面的一些旧闻:

解放前,中医流行一句话,叫“穷人治病,富人掏钱”。所以,很多中医遇到穷人都不收诊费,甚至连药都免费赠送。而给富人看病,那就得要诊费了,而且很贵。我的师祖袁竹荪先生,民国时在上海,最高诊费达到过三百大洋一诊。人家给得高兴,给得有面子,因为这既是尊重医生的学问和劳动,又是重视自己的身体和健康,还是在做公益,让医生有更好的条件去救治更多穷人。一举多得,其中还体现了深深的人情味和信任感。

当然,在更多的时候,“穷人”和“富人”没有明显的界限。有的富人则是财奴,越富越小气,在医生面前甚至喜欢通过不付诊费来体现自己跟医生关系好,或者体现自己有面子有地位。遇到这种人怎么办呢?如果身边全是这种病人,医生如何生存?

办法是有的,你不是不给诊费吗?那么可以把药费算贵一点,这样,诊费就包括进去了。现在很多医院都是这样,一个主任医师,挂号费14元,真这么不值钱么?没有,还有各项检查费用,各种药费去弥补诊费的亏空。地方上的很多中医诊所也是如此,病人总以为医生的处方只不过是一张纸,几分钱的成本,五块钱的诊费都太高,那就索性不收他们诊费了,全算在药里。

还有一些中医,没有药房,只开方不抓药。这类中医现在非常少,解放前很多。这类中医遇到不爱给诊费的病人怎么办呢?凉拌。也就是敬而远之。当然,有空的时候还是会给你看,忙的时候,钱给得多的先看,有钱不爱给的后看,或者根本就排不上号。这也不算是医德不好,人家中医也要生活,而且可能也想适当改善改善生活。

还有的时候,是医生主动不收诊费。我以前就遇到过这样的中医,我给他介绍一个病人,病得很重,第一次去看的时候说:“是小唐介绍过来的,诊费就免了吧。”第二次、第三次,都没给,第四次就约不上了。我得知是因为一直没给诊费,再去说合,表示愿将以前的诊费双倍补齐,请他继续看,但是老先生拒绝了,他说:“不是因为钱,而是这个人没有感恩之心,把你我的热心和恩惠看做理所当然了。所以,他另请高明,可能更妥一些。”

哎,老先生的脾气就这样,令人摸不透,但仔细想想也是合情合理的。以后遇到客客气气嬉皮笑脸和蔼可亲不收诊费的中医,一定要小心,这里说不定就是一个大坑!如果是个年轻中医,那就更得小心,人家可能是拿你练手呢!

而练手一事,也是有的。前不久,还有位中医好友就跟我讲,他遇到老不给诊费的病人,就很高兴,练手的机会来了。以前不敢用的药,现在敢用了。用了可能无效的方,也可以试试了。更可怕的是,这位中医还不是年轻中医,而是五十多岁的老中医!总之,稍微好点儿的中医,在长期跟疾病斗争的过程中,早就磨炼得老奸巨猾了。作为病人,赶紧把病治好就得了;至于占便宜的事儿,想都不要去想。

那医生为什么非得收诊费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医生是要靠自己的学识和劳动挣生活费的。一张处方,看上去只是一张纸、几个字,但这张纸背后,买了多少书,拜了多少师,外加多少个不眠之夜的苦功,多少大病当前的心惊胆战,包括看你这个病时的绞尽脑汁,把这些摊进去,就不止几分钱了。作为病人,我们反倒希望这张处方更值钱一些。

第二,收诊费是在给病人和医生自己消恶业。疾病作为一个“果”,它是有“因”的,这个因,往往是与病人自己的生活有关。试想,你整天大鱼大肉,喝酒熬夜玩女人,然后三高了,难受了,甚至小便不利、阳痿早泄、精中带血、不孕不育,这是上天给你的惩罚,医生都给你治好了,让你继续去过着西门庆一样的生活,那医生岂不是逆天而行?上天会惩罚他的,所以很多中医治病救人一辈子,最后却没什么好报。

只要是深有传承的师父,在教徒弟的时候都非常强调这一点:治病不难,难在治人、治心,要让病人改恶向善,至于收诊费,无非是替天行道,收他点罚款而已。而这个钱还不能存着,必须赶紧用掉,用于救济穷人,那是最好不过的。因为真正的穷人的病,往往是出于饥饿、劳累,治这些病不用背恶业,而是积德。据说,北京四大名医之一的某位先生,生前业务繁忙,收费也很高,但去世的时候,连买棺材的钱都没有,但他子孙繁荣昌盛,这就是真正懂了行、得了道的医家,积了德。

第三,付诊费,是在表示对医生的尊重,也是促使他更好地开处方。试想,酒席宴前,你得知某人是中医,就把胳膊伸过去说:“给我好好脉,看看我有啥病不?”这是非常不礼貌的。一般的中医,只要不是实在抹不开面子,这时候都不会给你号,一般都是敷衍你一下而已。这时候要是真的给你望闻问切起来了,岂不是要破坏饭局的良好氛围?即使给你开了方,你也不会吃的。如果你恭恭敬敬地登门求治,并且奉上不菲的诊金,医生肯定会认真给你看。“拿人钱财、替人消灾”的思想,大家都是有的。

所以,中医诊费的高低,不是个问题。实际上,每一位中医,只要有水平,都会生活得很好。至于诊费,只不过有的收在明处,有的收在暗处。相比较而言,病人还是希望明明白白花钱。同一个病,人们更希望医生的水平值300元,开出的药值200元。如果医生诊费收10元,却开出800块钱的药,那吃亏的还是病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置医院的国家,远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年间就有了。有文献、资料显示,公元2年,黄河一带瘟疫流行,汉平帝刘衍在各地设置医治场所,配备医生、药物,免费给百姓治病,估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立的临时时疫医院。但这个临时医院的具体称谓当时并无记载。
  

东汉延熹五年(公元162年),出现了专门免费给士兵治病的“庵庐”,相当于现在的野战医院。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公元497年),孝文帝(元宏)在洛阳设立“别坊”,凡是贫穷害病无力医疗的,都可以在“别坊”就医。  
  

唐朝的医院叫“病坊”,大约在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就开始有“病坊”的名称了。不仅长安、洛阳这样的大城市有,其他各州亦有设立。这时的“病坊”大多是设在庙宇里的。五代时,个别病坊曾有改名为“养病院”的,名称亦很接近现代了。
  

公立慈善医院的设置在北宋时达到巅峰,当时叫“安济坊”,与居养院(惠养鳏寡孤独的济贫机构,类似政府补助性质的养老院、福利院)、漏泽园(政府补助性质的公墓、陵园)等福利机构的设置一样,完全依赖于国家权力,财政支出不仅由政府统一埋单,而且形成了制度化、规模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福利制度,是北宋经济强大后城市文明高度发达的象征之一。
  

除了公立医院,还有一些私立慈善医疗机构。南齐永明九年(公元491年),吴兴一带大水,疫病流行,竟陵王萧子良把自家住宅拿出来,设医置药,收养贫病,这可能就是中国私立慈善医院的雏形。
  

魏晋南北朝,随着佛教的兴盛,寺庙渐渐多了起来。寺庙拥有的土地有政府划拨的,也有信众捐献的,不缴赋税,是经济实体。部分寺庙为了普度众生,招徕信众,就办慈善,其中就包括医疗慈善。


  

特殊的诊金收取方式
  

由于政治、经济、交通等各种因素,“公立”与“私立”慈善医院的设置并不能满足老百姓就医的需求。大多数老百姓看病,还要去医馆或者请医生出诊。
  

古代的就医情况是这样的:可以到医生的家里或者诊室(城里的医生这样的情况多些,比如清代苏州的叶天士),有些重病,患者来不了,则会找个人通知医生,请医生到患者的家里去诊病。而实际上在广大的乡村,这样的患者占多数。于是,就有了中医特殊的诊金收取方式:视病人经济状况收诊金。对权贵人家收取费用高一些,对贫苦百姓则少收或不收。
  

想想也是,权贵人家去请名医,诊金给的少了,自己也没面子。
  

中医很多,但无论是就诊的人数还是医生的生活状态,中医和中医之间是大相径庭的。有沿街串巷摇铃问诊的,有到药店坐堂的,也有的自己开个小诊所,这些都仅能维持生活。但名医就不一样了,家里基本是门庭若市,每天应诊的病患都要排队。
  

那么这些名医的诊金大概有多少?远的不可考,就以民国为例吧。上世纪20年代初到30年代初,北京城内的“四大名中医”(具体名讳至今尚有争议),看一次病诊金一般是一块银元。而且他们轻易不出诊。
  

一块银元什么概念?在上世纪20年代末,一块银元差不多够置办一三轮车的年货。一般穷苦人家一块银元可能用十天半个月。可见诊金相当高。

与此同时,在天津,有位近现代中国中医学界的泰斗,名字叫张锡纯,面对每天上门求诊病患,无论“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曾云:“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
  

1913年,黄河泛滥,张锡纯路遇一灾区孤儿流落至大名,病饿垂危,便携至寓所救活。因不知其乡贯里居,即收为义子,取名张俊升,成人后为其成家立业,使谋生于天津。1933年,张锡纯逝世前终于查清张俊升的父母为河南滑县卢姓,遂为他改名卢俊升。


扩展阅读:

学中医最后倾家荡产,绝对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经常会在网上看到有人在骂,各种批评中医收费的问题,以及学医的学费问题。


很多老友都顾左右而言他,很少有人出来直面这个问题的。


在很多人看来,中医治病就是应该便宜,越便宜越好,最好免费。而且这个医生还得医术高明,药到病除。(总开错药的医生,药免费送给你,你也不会吃。)


想学中医,就得有人免费教,最好管吃管住发工资。


据草民所知,五年前倪海厦先生在美国的诊费是两百美金,需要提前一周预约,急诊更高。


目前在国外行医的同行,很多人诊费已经不低于这个价格。


国内的很多名医,500块、1000块、2000块、也很常见。


凡是高价诊费,大部分是限号的。


草民也见过诊费15块钱,每天看320人的医生。


甚至有医生一天看五六百人,如果有吧友质疑可以自己打听一下这位神医,草民绝不是随口乱讲的。


我们生病,是去找一天500个号,十秒钟看一个患者的大夫呢?还是去看一天接诊三五个患者的大夫?


草民觉得,这得看是什么病。

倪先生当年在美国授徒时,学费是三十万人民币。


厚朴堂前几年,听说是三十八万,据说是两年还是三年的学费总额。(这个只是听说,如果有误,还望指正。)


草民早些年告诉学生:学中医最大的好处就是,生活有保障。


只管好好学习,医术有了,肯定不会缺钱。别人买车你也买,别人买房你也买。


地震了大家都成穷光蛋,你找个树荫底下给人正骨复位包扎伤口也能混饱肚子,饿不死。


三天你就能找到能用针灸的地方,一个月你就能赚够房租不用露宿街头。


不为良相,便为名医。


草民深信,以倪海厦先生、徐文兵先生……这些大医的智慧,不去行医授徒,干别的也能赚到钱,比如说去炒房。


这些人赚到钱,是万民之福!


自古学医入门,师父的选择标准就有:德才兼备取其德。


我们很少见到一个中医有钱了跑去炫富,胡作非为的。他们大多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几乎都在造福社会。


很多人传言:经常有人传言罗大伦先生、谭杰中先生……到一些大学去讲中医,一节课收费三万五万,太黑。


你可知道一个小鲜肉明星的出场费是多少?


一般来讲,肯花500块、1000块去挂号看中医的,绝不是什么打喷嚏、胃口不太好、身体有点疲惫……


大概是什么问题,猜都猜的到。


同样的病,你口袋揣着500块、1000块去大三甲去看看?


估计这个钱绝对撑不了三个小时。


当然动辄几千块的诊费,草民也是很抵制的,太贵了,很多患者无力求医。


所以一直告诫学生,适可而止,小问题几十块,大问题也别让患者压力太大。并且每个学生都要不定时抽查义诊医案,也就是说免费义诊的,必须在所有医案中占到一定比例。


高额学费同样不可取,太高了,令莘莘学子空有一腔热血,求学无门。


但是,至少也不能比蓝翔、新东方低好几个档次吧?

花几万块学个挖掘机、厨师没人觉得学费高,花个一万两万学中医有人觉得学费高了。


中医不可以追求暴富,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宣扬品德,炫耀赤贫如洗。


钱,只是每个人实现梦想的工具。


钱,不分善恶,能分出善恶的,唯有人心。


中医有钱,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学中医最后倾家荡产,绝对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美丽腰约-健康减肥不复胖,斩将追魂全在腰

脂肪瘤/结节患者的福音

德国西医兼中医专家:西医大部分是伪科学,中医大多是精密科学!

倪海厦:给中医学院学生的一封信

真正的中医中药靠疗效,不是靠所谓的"科学"和国药准字号

郝万山:一个反中医的科学家居然意外论证了经络的存在

中医不科学?你out啦

一家三代名医,为什么不准家人孩子吃冷饮丨中医肾病学宗师邹云翔家训

真正的传统中医用学英语百分之一的时间就可以学会‖家家皆可有良医(刘希彦)

中医内科学160个高频考点汇总

日本汉方遍地开花,10年后我们向日本人学中医?

彭鑫中医博士【不花一分钱对癌症康复有帮助的建议】

台湾名中医彭奕竣:关于糖尿病的事实真相与骗局

家家必备十良方 - 这是一个台湾老中医的著作

台湾癌症专家的讲座,告诉癌症要如何对付!!!(王辉明医生)

西医与中医疾病名称对照,没有比这个更全的!

西医很强大,中医很伟大!

做个聪明人:拒绝西医开中药

几百例癌症中医体检,发现2个惊人的共同点!这些西药一直在伤阳气!

中医的神奇疗效使我从不相信中医,到痴迷中医(西医高材生自述)

中医和西医的区别是什么呢? - 思维方式

西医永远不可能治好你的病,救你的只能是中医!

量子医学 VS 中医理念

德国老人:希望中国不要培养假中医,人类不能缺少中医(一条被高频转发的信息)

德国大学教授如此评价中医,令无数中国人汗颜!

对疾病的态度,敌人还是朋友? - 中西医比较

中南海红墙御医胡维勤:中医手眼通天,西医不过是一门技术

人民日报:西方人并不将医学视为科学的一部分

为什么现在台湾人基本不相信西医,每个人都在看中医?(薛仁明)

父亲颅内血块还在,但已行走自如!中医的窘境来自西化

倪海厦:为什么西医有上百种不同名称的癌症,治疗时却永远只有三种武器 - 三素一汤(推荐)

60年代西医高材生赵作伟:我如何从不信中医到痴迷中医

中医博士刘力红教你不用花钱的治病方法

一字之差良药变毒药!养生药材,千万要看清,否则要命!

我们正在见证中医药在中国的消亡,在国外的复兴!

不同咳嗽用不同的中药,你都知道吗?

中成药应用宝库,收藏必备!

退烧神药 - 车前草:真实病例无一失败!

这种药,所有女性都要远离 - 冀连梅

自制中药洗发方,去屑止痒还养发

骨刺骨质增生,一味药轻松化解,0副作用!用几次就不疼了

站桩:比之服药,其力百倍!

男科圣药 -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母亲哺乳期间,切莫生气,否则就会伤害孩子!

她出身书香门第,19岁嫁富商,生8女5男,40岁守寡,培养13位博士,成为传奇母亲!

中医博士刘力红教你不用花钱的治病方法

中医认为没有阳气就没有生命(大师李可讲阴阳)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