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疾病,寄希望中医能力挽狂澜!
科技的进步,社会的瞬息万变,生活压力的与日俱增,疾病也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越来越多的病被西医定义为“绝症”,而中医疗效的确切也让中医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很多患者开始转求中医,寄希望于中医能力挽狂澜。
然而,中医跟西医是两个完全不同系统的医学,在西医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带着西医对疾病的理解去看中医。对中医,很多人知其疗效却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在看病的过程中带着很多疑虑。有疑虑自然会影响到精神情志,而中医治病非常重视情志对疾病的影响。
因此,了解中医,信任中医,选择中医,配合中医才能在治疗中发挥出中医形神同治的最大优势去治愈疾病。
看中医,病人心中先要有“信”。何谓信?信者,诚也。心诚,则病人的康复之心与医生的治病之心相呼应;且心诚则五脏六腑自能和调,有利于中医取效。
例如针灸,医生要治神,病人也要治神,不仅在针灸时完全放松,更要生信,则信心与针灸相合,经气易于激发。恰如撞钟,叩之大则大鸣,叩之小则小鸣。
中医治病,若欲取得满意的疗效,其关键不仅在药方或治疗手段,更在病者与医者在中医上达到“信”的统一,这样才能在治病的过程中排除不良的忧虑对疗效的影响。
部分病人求医总会问,某某病(西医病)如何治?能否治某某病?中医治病的核心是辨证论治,辨的是人的体质与证候,而不是西医的病名。中医看病更关注的是病人此刻的症状和了解个人的体质,再根据四诊合参,抓主证,按证施方,而不是按西医的病名来用药。
中医的辨证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医疗效的核心保障,中医本来是没有所谓的辨病的(此病指的是西医的病名,而不是六经病)。
正如,在古代的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名医并没有现代医学病名的概念,他们是根据辨证来处方用药的。
用西医的病名来指导中医的处方用药不符合中医治病的思维,仅提供一个病名并不能准确地指导处方用药。
今人生病,总是担心万一是大病怎么办。于是做各种检查,要排除各种可能。若机器真的查出了问题,则心中庆幸,为能查出疾病而认为检查值得。若机器查不出问题来,则忧心忡忡,然后反复检查,越查越忧虑。
其实,生命是动态的,各种指标都处于变化之中,暂时的指标异常并不意味着一定生病。相反,机器检查不出来(现代医学认为这不是病),但如果已经在经络穴位或体表诊察出异常了,说明初病只在无形的气化层次,此时当及时治疗,使疾病消失于无形之中。因此重视感觉比检查更重要。
例如,董师就诊于奥地利,一女病人来诊时心情悲痛,问之才知其老公刚去世。她老公生前去找当地医生服药做连续两周的肝脏排毒,再检查肝功一切正常。结果某天晚饭后突然心下痛,呕吐,头晕,未及送去医院而死亡。指标虽然正常了,但却把正气折腾虚了。
再如董师一弟子诊治某不孕患者,针灸配合汤药治疗后,检查其抗精子抗体已经恢复正常。病人很奇怪地问:“中医怎么知道这个抗体,并且能把抗体恢复呢?”董师弟子强调,中医亦有自己的诊断,您属于胞宫虚寒,气血不畅,冲任失养,因而不孕。中医把冲任气血调和平衡了,其不正常的指标自然能就恢复正常。
中医不依赖现代医学的指标,中医只是使阴阳平衡、脏腑和谐、百脉通畅,诸病自能痊愈。
中医治病最重治神。乐观的情绪有利于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从而有助于康复。邪不压正,正旺足可胜邪。
然身病易治,心病难治。怨恨恼怒烦忧愁悲恐,这些负面情绪都有“心”在其中,心不能得正,则五脏六腑都不会得正。因此说,治病,不管是身病还是心病,先要治心,根本也在治心。若不能消除这些负面情绪,心神不明,百病难消。
悲观失意、沉沦绝望是自绝生机。如果病人继续反复沉浸在负面情绪之中而不能自拔,则疾病早晚会反复,甚至陷入不治。负面的情绪是大病之源,极大地影响身体健康。
例如,董师的临床实践发现,对于肿瘤病患,只要信心不灭,多可救治。而病人一旦失去信心,则百无一治。
治病是依赖外在的药物还是依赖自己的信心,这是一个每位大病重病慢性病患都要面对的问题。与其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药物不如痛下决心,努力试着把不良情绪排解出去。
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之理,故在病家更是需要注意合于自然的生活方式。生活、饮食、起居等行为顺应自然,可以借天地之力以助康复。
中医极为重视饮食的忌口。因食物皆有偏性,其偏性能影响脏腑气血,因此,病人对于饮食要有所忌口。
人生于天地,当顺应天地间昼夜的消长、更替来作息。病家更是要注意夜则入眠,晨则起床,使起居合乎天地规律方能利于康复。
中医既是通过调理机体阴阳的平衡来治病,而阴阳的平衡与人的生活、饮食、作息是否顺应自然规律,这对康复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汉代名医郭玉提出了为医难以取效的“四难”,其曰:“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各种慢性病的治疗,需要患者与医生一起努力。在治疗过程中若见症状变化,需常与医生沟通,不建议滥试偏方。若频繁更医,有可能会耽误治疗。
求医治病,目的在于疗效。疗效的取得需要医患双方努力,而不能完全依赖于医生尽心。否则,患者纵能求得名医,但不能配合医治,终是难以取得满意疗效。
常有人问,某某病中医能根治吗?所谓根治就是彻底治好,不再复发。然而决定疾病会不会复发的根源在于病者,任何急慢性病症,中医可以治愈或者暂时控制症状,但能不能保证不再复发跟病人重视养生,避风寒、调饮食、畅精神,慎起居有密切的关系。
例如,中医可以迅速把感冒治愈,但若病人再触冒风寒,还是会复发,这不算是根治。因此疾病会不会复发,自身的调护才是关键。
中医是治“病的人”,而不重在治“人的病”。生病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衡,正气不足,外邪入侵导致,因此强调病者是疾病过程中的主体。医生通过医术去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让病人机体主动抗邪外出而治愈疾病,病人也需重视自身的养生,身心配合,生活中积极主动去调护才能利于阴阳平衡以驱邪外出,早日康复。
此文张翼所写,其中学术观点虽取自我的微博,而斟酌取舍则由乎张翼。文句流畅,医理通俗,甚得我心,故乐为之推荐。
愿所有的病人都能从本文中受益,并能早日康复。
——董洪涛
董洪涛:《选择中医》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学博士。数年来勤于临证、不断读书,把选择中医、传承中医、普及中医作为一生的努力目标。
========== END ==========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子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找不到好中医?不如自己学中医!
本号菜单中,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 视频系列. 欢迎大家学习.
学习古中医, 伤寒论经方传承
厚德载物!草木金石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愿: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人无病厄,富贵康宁;长寿好德,善始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