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JJ#58 上海人口,4次规划错了4回,未来迎接6000万

达叔一 达叔天演论 2022-05-03

这是达叔经济学的第387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达叔。


一个想和大家一起慢慢变富的家伙。


前两天,达叔和某教育研究院院长,聊本次校外培训产业的沦陷,引来了一波新读者。


JJ#56 医疗、房产和教育,三座大山能推翻么?推翻之后呢?


JJ#57 校外培训产业沦落到色情化演变


达叔和各位新读者,介绍一下这个账号的定位,医疗职场+自媒体链接+房产投资。


平时记录的,都是达叔的所见、所闻、所想。


达叔是干医疗的,不是搞教育的,对教育不懂,但对人性稍微懂一点,对部分人对自己能力的高估,也懂一点。


人,是观点的动物。


他受了什么样的教育,相信什么样的理念,就会理直气壮的干那些他认为对的事情,无论他在什么位置。


心,可能是好的,但好心办坏事的家伙,历史上层出不穷。


达叔只是表达,我们对经济规律,要充满敬畏,不要拍脑袋,否则最后把脑袋拍下来,事情也搞砸了。


达叔之前,分享过一段话:

天下国家之事,败于小人者十一,败于君子者十九。


盖小人之骨柔,其气馁,其愿欲易售,其营垒亦易破;


惟君子之才品自不同,而业己为众所惟,其自负也常亢而不肯下,于是为深刻,为褊浅,为执拗,不能舍己从人,以佐国家之急


我们之前,搞砸过,组织里的领导越强势,越容易搞砸事情,我们在大公司里做事的,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公司大老板不强势,董事会里,高管会,还能商量来,商量去,相互妥协一下,至少大家都敢说话。


一旦大老板,形成一言堂,乾坤独断了,二、三、四把手,立马就怂了,开会讨论事情,都变成了走过场。


老大说啥,就是啥,反正也吵不过,多嘴还容易被干,就鼓掌听话吧。


这样的好处,效率高,方向对了,又快又好。


坏处是,如果跑偏了,连纠偏的机制,都没有,因为没有人,敢说话。


一拖,就是十几年,一代人的青春,就给拖没了。


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当然,最好是俺错了。


最后,各位没事别给俺发信息,有医疗业务,能赚钱的,随时联系,不闲聊。


再说一遍,不争论,不讨论,只输出,只链接。


以下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一定对,随便看看。

1


人类,到底有没有能力,对未来进行规划?


这是要打很大问号的。


达叔在公众号里,写了一个小说,叫《药械十年》,是从2010年开始写的。


短短十年,当达叔进行回忆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个时候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微信,没有支付宝。


今天习以为常的一切移动端,十年前,全都不存在的。


不仅我们作为普通人,对未来没有形象力,那些头顶光环的科技大佬,对未来也是懵懂无知的。


比如,网络上有一些文章,在翻旧账,2010年,在深圳的论坛上,百度李彦宏,腾讯马化腾,对云服务的看法。



这两位,在众目睽睽之下,有录像,有记者,有听众的论坛,说的肯定都是真实的看法,没必要撒谎。


但是,在现实面前,都错的离谱,他们认为不可能实现的云服务,十年不到,就基本都起来了。


科技大佬,对未来的判断,是关乎自己企业命运的,是直接影响自己钱袋子的,照样错的离谱。


达叔不认为在象牙塔里的学者、体制内的职业经理人,对未来的判断,能比科技大佬,高明到哪里去。


因为错了,就错了,也不花自己的钱。


尤其是,政策制定和自己的帽子、位子有关联的时候,宁愿保守一些,也不愿意冒进,这是必然的。


达叔之前,推荐过一本书,叫《我在深圳当市长》,就讲过深圳人口规划,等类似的故事。


规划与现实,差异极大。

但是,在当时的场景里,每一个规划,背后都站着专家、学者,有各种论证,看着都是专业的。


可惜,只是没有想象力,现实不往规划的方向发展。


2


达叔在上海生活,咱们以上海为例。


新中国建立以后,上海的人口规划,总共做过4次,对过几次?


4次,全错。


第一次,1946年,《大上海都市计划》,一口气预测50年,到1996年,上海人口1500万。


实际情况,1996年,上海市人口1451万。


是不是觉得挺准的?


准个毛线。


1945年,上海人口是400万,两年时间就涌入200万,1947年,600万。


而做这个人口规划的政府,后来倒台了,跑路了。


1946年的上海,和1996年的上海,是两个上海。


两个比较的标的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完全不能进行对比。


下图:1946年的上海地图:



1996年的上海地图:


1996年的上海面积=1946年上海面积 x 7


也就是说,看似神预言的人口预测,实际是在相同面积的标准下,严重高估了人口的增长。


但是,这也是4次错误预测中,唯一的一次高估。


第二次预测,1959年,新中国的《上海城市总体规划的初步意见》。


上海人口控制在600万以内。


为什么?


因为当时主政者,要学习苏联,从苏联请了专家,要把上海打造成像苏联那样的工业城市。


要求:产业工人,在人口中的占比,是三分之一,上海的产业工人是150万-200万,那么上海的总人口就得控制在600万。


而当时上海的产业工人,占比只有20%,按照苏联专家的意见,第三产业的服务人员比例太高,不符合国际先进经验。


城市只需要规划的人口,其他的人口,全都是负担,要严加阻拦,要么改行,要么赶走。


是不是闻到了今天某些熟悉的味道?


你今天认为很荒诞,但当时,这就是主政者最先进的思想,也是最先进国家的样板。


你在当时,看到这样的规划,也只有鼓掌的份。



但是,老百姓听你的么?


你鼓你的掌,要是听你的,算我输。


你规划人口600万,啪叽一查,上海人口当年就是1000万。


你告诉达叔,你让谁走?


谁愿意走?


你怎么让他们走?


3


第三次,1986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图》,规划上海人口2000年,控制在1300万以内。


结果,2000年,上海实际人口1600万。


错了。


第四次,1999年,《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上海人口2020年,控制在1600万。


2020年,上海市统计人口,2500万。


错了。


第五次,也是最近一次,2020年,上海的人口规划是,截止到2035年,要把人口控制在2500万。



达叔上次问体制,这次人口规划,能完成么?


体制说,我给你分享一个数据,2020年,上海市移动电话用户4110万。


达叔说,我有两个手机号。


体制问,像你这样搞自媒体,有两个手机号的,有几个?占比是多少?难道每个人,都2个手机号么?


实际人口,可能已经超过3000万了。


在内部讨论里,上海的人口,未来应该会达到6000万,至少5000万打底。


达叔问,是你吹牛逼的,还是真有这样的共识?


体制说,是真的会达到这个数字。


你把上海市区的人口密度,和周边五大新城,一换算,你就知道达到6000万,也是OK的。


为了迎接这一天,要把高铁、地铁、轨道交通和上海周边的城市,全都连起来,这也是我们正在做的。


上海的人口,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密度不是太大了,而是太小了。


你看,这又是违反很多人认知的,你要是写出去,是不是又要被骂哗众取宠了?


达叔说,我在《大国大城》里,看过类似的论述,他的作者,是上海交大的陆铭。


2020年,8月24日,他被叫到北京,给领导做过一次汇报。


他作为少壮派,是最年轻的学者去发的言。


我想的不是会不会,而是如果会,我们应该在长三角,多买点什么,才能对得起财富的增长。


体制问,你这个家伙,是不是骨子,不太相信规划?


达叔说,不是不相信规划,我是不相信人有那么聪明,大家的智商,都差不多,连英国脱欧、特朗普上台都算不准,就别算老百姓,愿不愿意生孩子了。


我比较喜欢一个哲学家,叫休谟,他有个问题,叫“休谟之问”


说简单点,就是说:


太阳照射石头,石头会发热,这个现象,是必然的么?为什么是必然的?


这其中的必然性,是谁在担保的


到底是必然,还是之前每次都是这样,因为每次都是这样,所以我们误认为这是必然?


公鸡每天早上起来喊两嗓子,然后太阳就出来了。


公鸡认为太阳,是被它叫出来的,公鸡是对的么?


这是它一辈子的观察和经验总结。


培训教育、高房价和生孩子之间,真的有因果关系么?


如果没有必然的因果律,就大动干戈,误杀了千万人的生计,如之奈何?


关注 达叔经济学,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富。

文末打赏,留下邮箱,可领《达叔经济学2020合集》,198篇原创,59万字。

达叔经济学知识星球,目前2700多人,人数每增100,涨价100元,有医疗、房圈、金融投资、律师、老师、公务员等,欢迎来链接资源;

达叔微天使投资第四期,正在报名,每月一个项目,给你钱,给你流量,和你一起慢慢变富。


达叔本人微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