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险疾速扩张背后的痛楚

保险赢家 保险赢家 2022-08-06


健康险的市场前景毋庸置疑,但不可否认的是,健康险虽然发展空间广阔,但目前仍处于低渗透率的阶段。

5 月 18 日,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从人身保险方面看,虽然行业疾病、医疗保险产品不少,但与我国 14 亿人口基数相比,真正购买了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人数占比依然很低,商业健康保障的覆盖面仍然不足。特别是在应对大规模流行性传染病,以及由此引发的家庭收入损失、大额医疗支出等风险保障上,保险业尚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编辑|禾鹿



长期保障需求难以满足


国内健康险保费结构以重疾险为主、医疗险为辅。


2019年,医疗险保费为 2442亿元,仅为健康险总保费的 24.6%,其中,主要以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医疗险为主,大部分产品不保证续保,长期医疗险产品较少。2019 年,医疗险同比增长 32%, 远高于行业总保费增速由此可见,消费者需求之旺盛。


但市场供需不匹配,目前健康险市场难以满足消费者对长期保障的需求。


此前,由于缺乏费率调整政策的明确支持,保险公司在设计开发医疗保险时,只能开发一年期或期限非常有限(如六年内)的医疗保险产品,用停售老产品升级新产品的模式,应对未来的医疗通胀和医疗技术进步导致的医疗费用高企。这一点也是消费者对医疗保险产品最大的疑虑,他们担心保险公司随意停售保险产品,导致其未来无法获得必要的医疗保障。


2019年 11月,银保监会发布了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其中明确可以在保险产品中约定对长期健康保险产品进行费率调整。2020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有关事项通知》,通知明确了保险公司开发销售费率可调的长期医疗保险产品,应当制定长期医疗保险费率调整办法,明确费率调整的触发条件、内部决策机制和工作流程。费率调整的触发条件应当清晰、客观,具体可包括实际赔付情况、医疗通胀情况、国家医保政策的重大变化等。


目前,人保健康在支付宝上线了终身保证续保费率可调的癌症医疗险,正在灰度测试中,其他保险公司也已有开发长期医疗险产品的计划。


 

赔付风险不断提升


健康险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有隐忧。


以往保险公司在设计产品时受到保证续保、费率调整等约束。保险公司在定价时要考虑被保险人因年龄增长健康状况变化、医疗通胀水平等问题。但由于医疗通胀难以预测,保险公司或由于无法进行费率调整面临赔付风险。医疗费用的上升导致健康险赔付率上升,近年来, 健康险赔付率均高于整体人身险赔付率。


 与此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部分保险公司还一再降低保费、放宽核保条件、缩短等待期,在消费者投保时,仅依靠客户告知作为投保风险的主要筛选手段。


为了获客,还存在保险公司健康险销售宣传用语与合同条款或事实不符的现象,比如有的健康险产品销售宣传页面称“只要确诊癌症,从此无免赔额”、“100% 赔付比例”,事实上与合同条款不符。


这不仅容易造成消费者和保险公司之间的理赔纠纷,也增加了保险公司的逆选择风险。


对此,银保监会表示,将加强治理短期健康保险经营存在的产品设计不规范、销售行为不规范,强制搭售产品等突出问题。


 

风控能力受到限制


目前市场上的医疗费用类保险以一年期产品为主,还有一个原因在于风险。


由于客户与保险机构、医疗机构与保险机构、客户与医疗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受到限制。


在产品定价上,由于缺乏风险基础数据,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能力仍有待加强。健康险费率厘定、产品设计、风险控制等都离不开数据支持,目前保险公司主要数据来源于公司内部运营,客户提供的个人信息、医院对接资源等,这些数据较为碎片,缺乏有效持久的数据支持。


在诊疗阶段,由于无法对诊疗行为和费用进行监控,难以控制无效费用的支出。公立医院与保险公司合作意愿较弱,保险公司无法判断合理性,议价能力较低。



缺乏健康管理服务


目前健康险产品同质化严重,不仅各公司产品相似度较高,个性化、多样化、定制化设计不足,在服务方面,也无法满足客户健康服务需求。


常见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健康咨询、体检、基因筛查、重疾通道、境外救援、海外就诊等。其中,健康咨询占据绝大部分,包括健康资讯推送、线上咨询、健康问卷等。但此类健康管理服务主要为附加性质,目的是帮助销售员达成销售任务,更多的是为了获取客户。因此,健康险产品的健康管理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真正的需求,难以帮助消费者获得最佳健康效益。长期而言,附加服务难以得到消费者认可。


部分健康险附加的健康管理服务与保险脱节,例如境外救援、海外就诊等,这类服务由于频次较低,消费者难以认可。


另外,由于绝大部分健康险的承保年龄不超过 65 岁,50 岁年龄以上保费已经高至消费者很难承受。而实际上,50 岁以上人群才是对健康管理服务需求较强烈的群体,因此,存在供给与需求错位的情况。


此外,健康险多为标准体承保,对于次标准体可能会拒保或者加费承保。很多情况下,对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强烈的次标准体人群并不在保险公司服务范围内,也导致了供给与服务错位的情况。


如何让产品的设计进入客户健康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得到客户的认可,也是保险公司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专业健康险公司艰难


4月30日,拓维信息公告称,决定退出发起设立爱尔健康保险。一个月前,发起设立该健康保险公司的另一股东莱美药业,也宣告弃权。


此前,诚志健康保险也曾遭遇这样的尴尬,原发起股东海淀科技于 2018 年底宣布退出投资。


一方面是被看好的健康险领域,一方面却是多家上市公司发公告退出发起设立健康保险公司。


健康险虽火热,却难掩专业健康险公司的艰难与尴尬。


梳理年报数据可以发现,2019 年 6 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净利润均得到不同程度提升,仅新成立三年内的复星联合健康和瑞华健康两家公司仍亏损,其余 4 家公司均盈利,尤其是昆仑健康和太保安联健康两家公司,成功扭亏为盈。


但同时看到,6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不含和谐健康)2019年保费收入仅416.51亿元,占全年健康险总保费收入不到 6%。这也意味着,健康险产品的销售,仍主要依赖于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曾经指出,造成上述尴尬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1、目前健康险仍以重疾险为主,某种程度具有寿险属性,这也是长期健康险在人身险公司中占比更高的原因所在。


2、由于当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并不完善,专业健康险公司试图去做健康管理,去做保险和医疗之间的整合,但由于医疗端的发展环境并不是很理想,所以目前健康管理还是以概念居多,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遇到很大阻力,这也使得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专业性得不到很好的体现。



健康险赛道竞争激烈


面对疫情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人们增强了对疾病的自我防范意识和对健康的风险保障意识,这直接表现在健康保险相关企业注册量的增加上,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3月全国健康保险相关企业的注册量大幅上升,较上月环比增长了 318%。


天眼查也公布数据称,2020 年1 月 1 日至 4 月 16 日, 我国新增的健康险、医疗险相关企业数量达 694 家,比 2019年同期的 393家公司增长了76.6%。


在融资方面,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 仅 2020年前 3月,保险科技领域就共计有 7家公司完成近 6亿元融资,无论是融资次数还是融资额度,都相较2019年一季度高出不少,在资本的寒冬掀起一股不小的热潮。在 2020年一季度获得融资的 7家保险科技公司分别是南燕科技、集牛科技、暖哇科技、保险极客、壹心科技、众保健康、保险查查和 CCCIS中国。而 2019年一季度保险科技领域共有4起融资,灵犀金融、启舰科技、豆包网和麦盟科技先后获得融资。


此次疫情对保险业造成了一定冲击, 也加速了整个行业的线上化,使行业的互联网水平再上一个台阶。也可以预见,随着注册企业增多、融资大幅增加,健康险领域的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和残酷。



网络互助对手强劲


与此同时,健康险的强劲对手—— 网络互助正在崛起。



网络互助发端于 2011 年,2018 年相互宝问世后,行业迎来快速发展。


2020年 3月,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到 2030年,全面建成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体, 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意见还指出,鼓励社会慈善捐赠,统筹调动慈善医疗救助力量,支持医疗互助有序发展。


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发布的《网络互助行业白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网络互助平台的实际参与人数为 1.5亿,预计 2025年将达到 4.5亿人,覆盖中国 14亿人口的 32%左右。


网络互助之所以受欢迎,一是消费者对保险公司或保险从业人员不是很认可;二是加入网络互助流程方便,期初不用付钱 ;三是有不少消费者是抱着做慈善的心态加入。


白皮书调研显示,79.5%的参与者年收入在 10万元以下,68% 的受访者没有商业保险,72% 的参与者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在健康保障领域,人群之间的年龄、疾病风险度各不相同,因此除了全民医保外,很难有一款保障产品可以覆盖所有人群。对此,网络互助也在进一步细分。例如,美团互助是针对 18-39岁的青年群体推出的大病保障;相互宝近期发布了“慢病互助计划”,这是继大病互助计划、老年防癌计划之后,相互宝推出的第三个独立互助计划。


据不完全统计,阿里、轻松、水滴、美团、360、滴滴、新浪、百度、苏宁等企业都已布局网络互助。更为重要的是,不少互联网公司都将网络互助作为进军保险业的跳板。


健康险的市场前景毋庸置疑,但挑战仍然不少。对内,高速增长之下,如何“控风险、降价格、提保障”,成为摆在保险公司面前的一道必选题 ;对外, 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成为考验保险公司的另一难题。






RECOMMEND
推荐阅读

2万亿诱惑之下,健康险如何逆势强劲?

 电销保险之痛:寿险电销衰退信号已现!

回溯健康险38年:从蹒跚起步到专业化运营,再到逆势强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