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有些人缺乏同理心?

夏蒙 贝书单 2022-11-05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那为什么会有人在别人遇到危难的时候无动于衷呢?用现在的话说,这叫缺乏同理心和共情能力。


2018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出席亚利桑那州图森市枪击案受害者追思会,号召美国人“延伸我们的道德想象,更认真地相互聆听,使我们的共情本能变得更加敏锐,并提醒自己,我们的希望和梦想是紧密相连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罗格曼说,奥巴马希望美国人以共情本能来解决政治分歧,这意义不大,因为美国人在政治上的严重分歧,正是奥巴马鼓励美国人扩展的道德想象及正义观上的分歧。双方的立场都是合理的:一方认为医疗改革是实现一种道德义务,向所有公民提供保障;另一方认为医疗改革侵犯了美国人选择如何花钱的权利。对于基本价值观方面的冲突,吁请人类本性中更善良的天使是不够的,我们面临的真正的挑战不是如何消除我们之间的差异——这短期内做不到,而是如何使对这些分歧的表达不越界,即不升级为暴力事件。


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新书《共情的文明》中说,共情源自德语中的移情一词,指观察者把他们自己的感受投射到一个欣赏或思考的对象,以此来解释一个人何以能够欣赏和享受艺术品。后来,狄尔泰从美学中借用了这个词,用它描述一个人进入另一个人的存在,得知他的感觉和思想的过程。


《同理心文明》书封


1909年,美国心理学家铁钦纳把移情翻译成了英文“共情”。理性主义的学者试图剥除这个词的情感内容,提出共情是一种大脑具有的认知功能,但需要文化对它加以调整。美国哲学家乔治·米德认为,每个人体会别人的角色是为了估量那个人的想法、行为和目的,以做出恰当的应对。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也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小孩读解他人的行为越来越熟练,以便确立社会关系。他们把共情看做一种工具,估量他人以促进自己的利益。浪漫主义倾向的学者则把共情看作一种包含认知元素的情感状态,认为共情是对他人的苦难的反应,同时在认知上判断那个人的现状并做出反应,满足其需求,减轻他们的痛苦。


里夫金说,共情与同情不一样,同情更加被动,共情则唤起积极主动的活动,唤起旁观者成为他人体验的一部分以及分享这种体验的愿望。“共情本质上是一种带有认知因素的感情。共情的旁观者在与他人的体验融为一体时,并不会失去其自身感,他也不是像搜集信息一样地冷静、客观地观看别人的体验。”


共情不只专属于“我感觉到了你的痛苦”,人们也能共情别人的快乐。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幸福是“历史中的空白页”,因为它们是和谐的时期。幸福的人通常生活在亲人与扩展了的社会关系组成的微观世界中。虽然生活中也有苦难、充满压力,但总体上会遇到更多善意和慷慨。人与人之间的安慰和同情创造了善意,建立了人际关系的纽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我们的日常互动大部分是充满同情心的,因为这就是我们的核心本性。同情心是我们创造社会生活和促进文明的手段,共情意识的进化是人类历史的基础。


《历史哲学》书封


与他人发生共情的时刻并不是消除阶层等差异,只是在延伸共情、安慰和帮助他人时,财富、教育和职业等鸿沟被暂时悬置。没有充分发展的自我概念,就不可能有成熟的同情表达。觉醒的自我感对共情的生成与发展来说非常关键。自我越是个体化、越发达,我们对自己的独特性和有限性、生存的孤单和艰难的感觉越强烈。正是这种感觉使我们能与拥有类似感觉的他人发生共情。高度的共情也使越来越个体化的人群在相互依赖、庞大、一体化的社会组织中相互关联。这一过程就是文明的特点。文明是有血缘关系的部落解体,在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个人重新社会化。共情的延伸是使这一转变成为可能的心理机制。当我们说教化时,我们说的就是共情化。


进化心理学家的调查显示,对男性和女性来说,在求偶时人们想得到的最重要的品质是体贴。求偶主要的内容就是展示同情心,证明自己多么能体察对方。正在交谈的友人们会复制对方的语言模式。谈话时,人们开始模仿别人的身体语言,他们模仿得越像,对别人的感情越有体会。“大脑存在于脑壳里,但是心灵却向外扩展,源自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


一位神经科学家说,神经科学理论对他个人的影响是:“过去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孤单的主体,自己做选择,与同事和朋友建立一定的关系。现在,我的看法改变了。我相信我继承了一个巨大的知识流,来自各种渠道的模式之流。源自漫长的进化的信息我们称之为基因,源自上千年前的信息我们称之为文化,源自几十年前的信息我们称之为家庭,源自几十个月前的信息我们称之为教育。我们的思想由这些历史悠久的信息流塑造,没人能与它分离。虽然为了提高我们的生存机会,历史给了我们自我意识,我们仍有深深的消除脑壳的界限、沉浸于这条河流之中的冲动。成长就包括失去你的自我意识,与他人、与体验或任务融为一体。当你遇到严峻的挑战就会有情况发生,艺术家或手艺人会与手中的画笔或工具融为一体。有时打球、听音乐或阅读时也会发生这种情况。当我们与别人发生联系时,这种情况发生的次数更多。幸福不是有意识的成就创造的。幸福测度的是我们心灵无意识的部分有多少与别人交汇在了一起。幸福取决于每天、每年有多少信息和感情流进我们的心田。”




大家都在看


一周工作四天有戏吗?

网络流行语的生命力

关于跑步的五条冷知识

比尔·盖茨推荐的5本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