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中大人一起走出大山,去看《海的样子》
在中山大学
有这样一支志愿者队伍
二十五年来深耕基层,孜孜不倦
将汗水挥洒在讲台
将青春之花盛开在
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他们的名字
叫做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中山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1999年)
今年7月
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
将接过光荣的接力棒
前往服务地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
中山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授旗仪式
在新一届支教团出征之际
我们用微电影的形式
记录师生之间的情谊
记录奔赴山海的感动
以此传承志愿精神
并为母校百年华诞献礼
岁月流淌,我们一直在路上
1支队伍,5个省区
7个服务地,9所学校
自1999年以来
中山大学已选派26届
近400名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的
本科毕业生和在读硕士生、博士生
分赴青海、甘肃、山西
宁夏、西藏、云南
广西、贵州、广东等地支教
二十五载薪火相传
二十五载春华秋实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扎根西部,传授知识
以专心挥汗讲台
以细心关爱学生
以爱心投身服务
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
历届以来,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榜样人物
美丽中国CEO廖杞南(第六届)
中国海军首位女舰长韦慧晓(第七届)
“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万雅文(第十六届)
……
中山大学第一届研究生支教团(中间:梅方权)
韦慧晓在西藏支教
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聚焦教育教学主责主业
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本领
完善教育帮扶机制
有效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流动共享
推动服务地教育教学改革
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服务民族团结
形成了“一对一助学”、
“青翼计划”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活动等
品牌项目
设立了“中山大学高原励志奖学金”
“博研励志班”
“中山大学西部励志奖学金”
“时代中大奖教金”等奖助项目
鼓励学生树立理想,回报祖国
“青翼计划”(2024年7月)
从浪花到大海,汇聚成他们的样子
《海的样子》的故事原型
参考了原凤庆县鲁史中学学生
何应喆参加“青翼计划”的故事
他在高中时期努力奋斗
在中山大学支教团老师们的帮助下
最终考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山大学
何应喆的圆梦故事
“青翼计划”始于2014年
意为“为青少年插上梦想的羽翼
向更广阔的世界振翅翱翔”
由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主办
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为执行团队
致力于为孩子们搭建相互学习
交流和成长的平台
在一届又一届支教团成员的协助下
“青翼计划”的影响力在不断地扩大
截至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
共组织支教服务地
210余名优秀学生赴广东研学
帮助许多孩子圆了他们的“看海梦”
“青翼计划”的孩子们 第一次见到大海
“正式成为‘青翼人’的我,看到了‘去大海’三个字。此时此刻的我,比任何一个人都激动。因为我从父母口里听说过大海,大海一望无际、非常大,非常美,可是我从未见过真正的大海。”
——第四届青翼计划学子 布琼次仁
“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梦想大学不要只停留在西藏,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精彩。”
——第二届青翼计划 晓珍
“以后我也要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农牧民族的孩子完成他们的城市梦和大学梦。请让我深深地为你们说一句扎西德勒。”
——第四届青翼计划 次仁多吉
“看到那些讲解员姐姐介绍深圳历史时,瞬间觉得自己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因为以前觉得自己都不知道以后要选择什么职业。现在我很向往以后的职业是像那些讲解员姐姐一样,传播西藏的民俗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西藏,了解我们美丽的中国,同时学习多国语言。”
——第三届青翼计划 扎西玉珍
“我没有理由不前进,更没有理由放弃自己的未来,每一步必须要坚定不移地走。”
——第四届青翼计划 巴桑卓玛
何应喆 原凤庆鲁史中学学生
现就读于中山大学
2019年夏天,我来到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深深被它的风景和校园氛围吸引,“红砖绿瓦,参天古木”,这是我对它最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了解到一系列前沿科研课题,近距离感受到大学的多彩生活。两年之后,我成为一名正式的中大学生,再次踏入这座校园。就读期间,我走遍每一个校区,每一条校道,每一座建筑。我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了解科技最新前沿方向,参加各种活动,认识在各方面都有所特长的同学们。我在中山大学这个优秀的平台学到一技之长,逐渐明晰自己未来的方向,并朝之努力。
回顾过去,从高中到大学,牵引起这条线的,是中大研支团的每一届支教团成员,他们奉献青春,挥洒汗水,备课教学,由我的高中学业指导人,成为我的大学生活引路人,我们既是师生,亦是校友,更是朋友。从他们身上,我也看到了研支团成员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奋斗精神,也为中大青年的青春热血、拼搏毅力而骄傲。
往届志愿者与凤庆县鲁史中学学生合影
支教团志愿者和学生们在一起
从山到海,爱的传承接力
每一位支教老师
恰似大海的朵朵浪花
用点滴力量汇聚成海
为服务地的孩子们带来“海的样子”
许锦涛 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
微电影主角“孙老师”扮演者
重新回到支教过的鲁史中学拍摄支教微电影,我感慨万千,仿佛自己有过两段支教经历,一段是“许老师”的,一段是“孙老师”的。虽然有电影脚本,但是与学生、同事、当地村民的情感却是真挚的,演员中很多学生都是我教过的学生,以至于让我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演戏。大山里的孩子考上中山大学不容易,这部电影是中大支教团接续奋斗的缩影,每一届的支教老师都在用生命触碰生命,用生命影响生命。真心希望山区的孩子走出大山,勇敢找寻心中的大海。
校领导赴云南凤庆慰问研究生支教团(右五:许锦涛)
兰孝春 凤庆鲁史中学现高二年级学生
微电影主角“茶云峰”扮演者
很荣幸能够被导演选取作为此次微电影的主角参与拍摄。虽然我没有微电影中的“茶云峰”那样的经历,但是在这次拍摄电影的过程中,我还是感受到了人物原型何应喆师兄当时考取中大的艰辛与困苦,同时也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参与拍摄的彦询老师、锦涛老师,他们身上有着许多的闪光点,跟着他们我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这次拍摄给予了我一个走出大山的机会,我也能因此有幸能够走进中大校园,能够当一天中大的学生,这样的感受到现在为止我还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让我明白了学习的意义,这段记忆也会一直刻印在我的脑海当中。
一届又一届的支教老师奔赴大山
“像前赴后继的浪花
一层接力着一层”
带着孩子们看到海的样子
山海情深,薪火相传
我们,一直在路上!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中大故事
▼就在昨晚,《同学们》在中山大学放映!
▼中大尚元君,高原送光明!
▼铭记峥嵘岁月!中山大学西迁澄江办学纪念苑今日落成
--- iSYSU ---
来源: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
文案:曹越 刘晓玲 罗浚艺
排版:陈洋
一读:邱清萌
初审:李建平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